第一篇 东西共富:21世纪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
第一章世纪末的困扰: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急剧拉大 2
一、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巨大反差 3
1.东西部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3
2.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 4
3.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差距较大 5
4.东西部经济结构严重错位 6
5.东西部农民人均收入极度失衡 7
二、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背景透视 8
1.改革开放前的东西部均衡发展 9
2.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天平”缘何失衡 13
三、东西差距拉大的负面影响 23
1.东西差距拉大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格格不入 23
2.东西差距拉大将会制约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23
3.东西差距拉大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24
第二章 跨世纪的指南:邓小平的东西共富理论 26
一、东西共富构想的基本内容 27
1.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的内涵 27
2.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几个理论界定 28
二、实现东西共富构想的途径 34
1.先富带后富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34
2.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 42
三、东西共富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4
1.东西共富构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4
2.邓小平东西共富构想为我国制定、实施和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53
第三章 东西共富的战略思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59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59
1.实现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59
2.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长期稳定的需要 62
3.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3
4.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的需要 64
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66
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68
1.正确处理全国总体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68
2.正确处理外部推动与地区自我发展的关系 70
3.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关系 73
三、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75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 75
2.加快西部大开发,再造西部辉煌 79
第二篇 走出贫困:东西共富的突破口 86
第四章 贫困:东西共富的巨大障碍 87
一、贫困:西部无法回避的现实 87
1.贫困的基本特征 87
2.贫困的区域分布 90
3.中国西部贫困的具体表现 95
二、西部贫困的根源剖析 99
1.西部贫困的内部要素分析 99
2.西部贫困的外部环境分析 108
三、贫困:东西共同发展的障碍 115
1.贫困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115
2.贫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117
3.西部贫困落后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着东西共富目标的实现 119
第五章 走出贫困:西部发展的现实选择 121
一、脱贫:西部发展的现实主题 121
1.西部脱贫的紧迫性与可行性 121
2.国内外扶贫开发的经验与借鉴 130
3.西部脱贫的基本思路 139
二、遏制返贫:脱贫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42
1.返贫的原因分析 142
2.返贫的影响 146
3.遏制返贫:脱贫机制的重新构造 147
第三篇 体制创新:东西共富的持久动力 151
第六章 体制约束:东西部发展失衡的深层原因 152
一、东部增长的体制因素 152
1.东部国企改革的先发效应 152
2.非国有经济对东部的支持 157
3.东部对外开放效应 161
二、西部滞后的体制因素 165
1.国有企业的沉重负担 165
2.非国有经济的缓慢发展 169
3.封闭对发展的阻碍 172
三、西部体制创新的思路 175
1.东部发展及体制创新启示 175
2.西部体制创新的思路 179
第七章 内部体制创新:西部开发的内在动力 181
一、加速体制内制度创新 181
1.对国有企业重新认识 181
2.西部国企改革的机遇 184
3.西部国企改革的系统设计 186
二、追求体制外创新效应 190
1.非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 190
2.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 193
3.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战略 196
三、在开放中求发展 200
1.开放与经济发展 200
2.西部开放的机遇 202
3.西部开放战略选择 205
第八章 外部制度创新:西部开发的重要条件 209
一、构建西部开发的资本运行新机制 209
1.创建区域共同发展基金 210
2.拓宽企业跨地区并购的途径 212
3.加快外部投资流入西部的速度 214
4.鼓励非国有经济对西部投资 217
二、实现东西共富的政策选择与调控 220
1.实施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区域政策 220
2.实施区域政策优惠与产业优惠的双重调控 221
3.实行投资补助金和利惠津贴制 223
4.建立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25
三、西部开发的法律保障 227
1.建立地区协调发展的法律规范 228
2.建立规范的特许协议制度 231
3.建立和完善促进并保护投资的法律规范 236
第四篇 产业发展:东西共富的轴心 239
第九章 产业发展: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心 240
一、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 240
1.产业发展 240
2.东、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 243
二、东、西部发展差异的产业因素 247
1.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 247
2.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异 252
3.东、西部地区产业技术水平比较 258
4.东、西部地区交通运输 263
三、在产业互补与对称中实现西部发展 265
1.东、西部地区产业优势互补 265
2.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区位互补 268
3.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对称发展 270
第十章 结构失衡:西部产业欠发达的重要因素 276
一、产业结构错位:资源要素与产业的非对称性 276
1.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 276
2.西部农业与土地、水、人力资源 277
3.西部工业与矿能资源、原材料供给 279
4.西部的第三产业与商贸流通、旅游文化资源 282
二、产业组织僵化:“大而全、小而全”使产业资本能力弱化 285
1.西部产业组织“大而全、小而全”的形成与演变 285
2.西部产业组织“大而全、小而全”的负影响 287
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低:外部技术供给与产业技术需求的非对称性 289
1.西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的表现 291
2.西部技术水平与科技能力、科技潜力的错位及后果 295
3.西部生产技术水平与科技能力、科技潜力错位的致因 299
四、西部地区军工产业的负外部性 303
1.西部地区军工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303
2.军工产业与地方工业的二元隔离 306
3.军工产业纵向运行与地方经济的低融合 307
4.军工企业的国民经济服务性差 308
第十一章 结构优化:西部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311
一、追求结构成长效应 311
1.结构成长与经济增长 311
2.结构成长对西部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 312
3.西部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政策 317
二、追求产业组织优化 326
1.产业组织与经济增长 326
2.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产业组织优化效应 327
3.多样化的产业组织政策 330
三、追求西部产业技术创新效应 335
1.加速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35
2.加速发展多类教育,扩大西部地区吸收知识的能力 336
第五篇 区域合作:东西共富的必由之路 338
第十二章 东西合作:西部发展的客观要求 339
一、合作带来繁荣 339
1.东西合作: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39
2.区域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342
二、西部联合,强化优势 344
1.西部省区联合起来,发挥区域整体力量 344
2.大西南唱响“经济大合唱” 346
3.西部五省区联手求发展 350
三、东西携手,共谋发展 354
1.东西合作的基础:相互需求,互补不足 354
2.东西合作的现状和成效 355
3.东西合作的困难与问题 365
4.东西合作,实现一体化 369
第十三章 合作策划:东西联姻的行动指南 371
一、资源要素:区域合作的基础 372
1.自然资源 372
2.人力资源 375
3.信息资源 378
4.资本资源 381
5.由资源互补向资源共生发展 383
二、市场:区域合作的导向 385
1.培育区域市场体系,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386
2.内外贸联动发展 388
3.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共同发展 390
4.理顺资源性产品与加工产品的比价关系 391
三、产业:区域合作的主体 392
1.在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建立重点产业的区域分工体系 393
2.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带动东西部产业优化 395
3.产业合作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开发上 396
四、技术:区域合作的纽带 397
1.东西部共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397
2.发挥中心区域的技术扩散作用 398
3.通过技术人才市场实现东西部的区际人才技术交流 399
4.利用技术转移的机遇,及时进行技术创新 399
五、城市:区域合作的增长极 400
1.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400
2.西部城市化水平透视 401
3.东西部城市联姻共富的构想 402
第十四章 合作保障:建立和完善东西合作的机制与政策 405
一、合作机构 405
1.成立东西部地区发展联席会组织 405
2.进一步巩固对口支援、干部对口交流制度 406
3.建立以交通干线为纽带的跨区域合作组织 408
4.建立区域内部一体化组织 410
5.鼓励建立民间的合作机构或组织 411
二、合作机制 412
1.健全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新时期东西合作的基础性手段 412
2.政府的适度引导是东西合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415
3.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层次的具体模式 416
三、合作政策 418
1.中央应制定向西部倾斜的政策 418
2.中央应及时调整经济发展布局 422
3.各省市区制定政策时要力戒地方保护主义 424
4.创办东西合作示范区、示范工程 427
5.西部的经济政策应更宽松 428
主要参考文献 431
后记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