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主体的软件开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新军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2108684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主体理论和技术的具体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软件工程化开发的角度,系统介绍了面向主体软件开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面主体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思想、多主体系统的底层实现技术、分析和设计方法、程序设计及其语言、CASE工具和环境以及基础理论等。

目录 1

第1章 绪论 1

1.1 产生背景 1

1.1.1 应用需求的变化 2

1.1.2 用户期望的变化 5

1.2 对软件工程化开发提出的要求 6

1.3 面向主体的软件工程 7

1.4 小结 8

第2章 基本概念和思想 10

2.1 什么是主体 11

2.1.1 主体概念 11

2.1.2 主体例子 15

2.1.3 主体环境 17

2.1.4 主体与对象 19

2.2 什么是多主体系统 22

2.2.1 多主体系统例子 24

2.2.2 多主体系统的特点 27

2.3 面向主体的软件开发 29

2.3.1 软件开发思想 29

2.3.2 基本机制和原则 30

2.3.3 软件开发过程 35

2.4 应用 38

2.5 进一步阅读 41

2.6 小结 43

第3章 主体的体系结构 44

3.1 主体的设计和实现问题 45

3.2.1 顶级抽象体系结构 47

3.2 主体的抽象体系结构 47

3.2.2 纯反应式的抽象体系结构 50

3.2.3 具有感知部件的抽象体系结构 51

3.2.4 具有状态部件的抽象体系结构 53

3.3 主体的实现体系结构 55

3.4 知识型体系结构 56

3.4.1 什么是知识型体系结构 56

3.4.2 案例分析 58

3.4.3 知识型体系结构的实现 62

3.4.4 评价 63

3.5 反应式体系结构 63

3.5.1 什么是反应式体系结构 64

3.5.2 案例分析 66

3.5.3 反应式体系结构的实现 69

3.5.4 评价 70

3.6 认知型体系结构 71

3.6.1 什么是认知型体系结构 71

3.6.2 案例分析 78

3.6.3 认知型体系结构的实现 82

3.6.4 评价 83

3.7 混合型体系结构 84

3.7.1 什么是混合型体系结构 84

3.7.2 混合型体系结构的实现 86

3.8 进一步阅读 89

3.9 小结 90

第4章 主体间的交互和协作 91

4.1 主体间的相关性 92

4.1.1 结构相关性 92

4.1.2 行为相关性 95

4.2.1 什么是协作 98

4.2 主体间的协作 98

4.2.2 协作的作用 99

4.2.3 协作类型 100

4.2.4 协作机制 101

4.3 主体通信语言 102

4.3.1 什么是主体通信语言 102

4.3.2 言语行为理论 104

4.4 KQML 105

4.4.1 KQML语法 106

4.4.2 KQML消息例子 110

4.4.3 支持KQML交互的软件参考模型 112

4.4.4 KQML的语义 114

4.5 FIPA的ACL 117

4.5.1 FIPA ACL的语法 117

4.5.2 FIPA ACL消息例子 120

4.5.3 FIPA ACL的交互协议 121

4.5.4 FIPA ACL的语义 124

4.6 KIF和本体论 125

4.7 主体间的通信方式 127

4.7.1 消息传递 127

4.7.2 黑板方式 128

4.7.3 邮箱方式 128

4.8 多主体系统的协作模型 129

4.8.1 主体协作的公共描述框架 129

4.8.2 请求/服务合作模型 132

4.8.2.1 直接/被动合作模型 135

4.8.2.2 间接/被动合作模型 136

4.8.2.3 直接/主动终止合作模型 138

4.8.2.4 间接/主动终止合作模型 139

4.8.2.5 直接/主动非终止合作模型 140

4.8.2.6 间接/主动非终止合作模型 141

4.8.3 合同网模型 143

4.9 进一步阅读 145

4.10 小结 146

第5章 面向主体的分析和设计 148

5.1 分析、设计和建模 149

5.2 面向主体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151

5.3 MaSE方法 154

5.3.1 建模核心概念 156

5.3.2 建模活动和建模语言 157

5.3.3 建模过程 161

5.3.4 方法小结 170

5.4 Gaia方法 171

5.4.1 建模核心概念 172

5.4.2 建模活动和建模语言 174

5.4.3 建模过程 178

5.4.4 方法小结 184

5.5 Tropos方法 184

5.5.1 建模核心概念 186

5.5.2 建模活动和建模语言 188

5.5.3 建模过程 191

5.5.4 方法小结 202

5.6 进一步阅读 203

5.7 小结 205

第6章 面向主体的程序设计 207

6.1 面向主体的程序设计思想 208

6.2 面向主体的程序设计语言 210

6.2.1 基于LISP技术 210

6.2.2 基于逻辑技术 213

6.2.3 基于对象技术 215

6.3.1 主体的组成 217

6.3 并发METATEM 217

6.3.2 语法 218

6.3.3 程序的执行 221

6.3.4 案例分析 223

6.4 AGENT-0 225

6.4.1 主体的组成 226

6.4.1.1 主体的认知部件 226

6.4.1.2 部件属性 228

6.4.2 语法 229

6.4.3 程序的执行 234

6.4.4 案例分析 236

6.5 JAL 239

6.5.1 主体的组成 242

6.5.2.1 事件 243

6.5.2 语法 243

6.5.2.2 规划 246

6.5.2.3 信念 248

6.5.2.4 能力 251

6.5.2.5 主体 253

6.5.3 程序的执行 254

6.5.4 案例分析 255

6.6 进一步阅读 259

6.7 小结 260

第7章 面向主体的CASE工具和环境 262

7.1 面向主体的CASE工具和环境 263

7.1.1 基本概念 263

7.1.2 主要产品 266

7.1.3.1 面向主体软件系统的异构性 267

7.1.3 异构性和技术标准 267

7.1.3.2 FIPA标准集 268

7.1.3.3 MASIF 270

7.1.3.4 Agentcities网络 271

7.2 面向主体CASE工具和环境的分类 272

7.2.1 分类方法 272

7.2.2 分类结果 275

7.3 面向主体CASE工具和环境的评价 276

7.3.1 评价框架SEF 276

7.3.2 评价结果 281

7.4 典型的面向主体CASE工具和环境 291

7.4.1 JACK 292

7.4.1.1 开发模型 293

7.4.1.2 系统组成 295

7.4.1.3 开发实例 297

7.4.1.4 开发过程与工具 305

7.4.2 Zeus 310

7.4.2.1 开发模型 311

7.4.2.2 系统组成 313

7.4.2.3 开发实例 315

7.4.2.4 开发过程与工具 316

7.4.3 MadKit 325

7.4.3.1 开发模型 326

7.4.3.2 系统组成 327

7.4.3.3 开发实例 329

7.4.3.4 开发过程与工具 334

7.5 进一步阅读 336

7.6 小结 337

第8章 主体逻辑 339

8.1 意向观点作为抽象工具 340

8.2 逻辑作为数学工具 342

8.2.1 命题和一阶谓词逻辑 343

8.2.2 模态逻辑 344

8.2.3 动态逻辑 347

8.2.4 时序逻辑 347

8.3 主体逻辑 349

8.3.1 Cohen和Levesque的意图理论 349

8.3.1.1 形式化语言 350

8.3.1.2 形式化模型 351

8.3.1.3 形式化语义 352

8.3.1.4 主体的意图 353

8.3.2 Rao和Georgeff的BDI逻辑 354

8.3.2.1 形式化语言 354

8.3.2.2 形式化模型 355

8.3.2.3 形式化语义 357

8.3.2.4 主体的信念、期望和意图 358

8.3.2.5 BDI公理和模型约束 358

8.3.3 Linder的KARO框架 361

8.3.3.1 形式化语言 362

8.3.3.2 形式化模型 363

8.3.3.3 形式化语义 363

8.3.3.4 一些重要的性质 365

8.4 进一步阅读 369

8.5 小结 371

第9章 多主体系统计算的理论框架 373

9.1 多主体系统逻辑 374

9.1.1 形式化模型讨论 374

9.1.2 形式化语言 376

9.1.3 形式化模型 378

9.1.4 形式化语义 379

9.1.5 模型约束 382

9.1.6 一些重要结论 384

9.2 主体的自主计算理论 385

9.2.1 信念 386

9.2.2 意图 387

9.2.2.1 意图概念的非形式化讨论 388

9.2.2.2 实现型意图 389

9.2.2.3 维护型意图 391

9.2.2.4 主体的意图 393

9.2.3 能力 395

9.2.3.1 规划树 396

9.2.3.2 主体的能力 398

9.2.4 承诺 405

9.2.5 主体的抽象计算模型 407

9.3 联合意图理论 408

9.3.1 联合实现型意图 410

9.3.2 联合维护型意图 413

9.4 通信行为的形式化语义 415

9.4.1 直接/被动合作模型 417

9.4.2 间接/被动合作模型 418

9.4.3 直接/主动终止合作模型 419

9.4.4 间接/主动终止合作模型 419

9.4.5 直接/主动非终止合作模型 420

9.4.6 间接/主动非终止合作模型 421

9.5 进一步阅读 422

9.6 小结 423

附录 研究资源信息 425

参考文献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