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507
历史卷 2507
第一部分 关于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507
一、唯物史观指引社会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 2507
(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2507
(二)唯物史观是历史研究的指南,不是教条和公式 2513
(三)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2514
二、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 2516
(一)从事实出发不能从原则出发 2516
(二)辩证法是历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2522
(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社会制度的变革 2529
(四)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阶级社会中重大历史事件 2538
(五)群众创造历史同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关系 2542
(六)自然界和人口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545
(七)比较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2548
三、对非马克思主义历史编纂学的评述 2553
(一)关于历史思想与统治阶级思想的关系的评述 2553
(二)对古代中世纪历史编纂学的评述 2555
(三)对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的评述 2561
第二部分 关于古代、中世纪历史 2581
一、人类起源与史前各文化阶段 2581
(一)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581
(二)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 2584
1.蒙昧时代 2584
2.野蛮时代 2585
二、原始社会组织的形成、发展和解体 2589
(一)家庭发展阶段 2589
1.原始的杂乱性交状态 2589
2.血缘家庭 2590
3.普那路亚家庭 2590
4.对偶家庭 2592
5.对偶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 2594
(二)氏族制度及其解体 2597
1.易洛魁人氏族 2597
2.希腊人氏族 2607
3.罗马人氏族 2613
4.克尔特人氏族 2616
5.德意志人氏族 2618
(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文明时代的开始 2623
1.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2623
2.欧洲国家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 2632
3.东西方统治和奴役关系产生的两条道路 2643
4.国家的性质与文明时代的特征 2644
三、氏族制度解体后的古希腊罗马社会 2650
(一)古希腊罗马的公社、小农经济和奴隶制度 2650
(二)古希腊罗马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 2661
四、中世纪西欧社会 2676
(一)日耳曼人与民族大迁徙 2676
(二)马尔克公社的演变 2692
(三)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2709
(四)中世纪西欧的农奴制 2728
(五)中世纪西欧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 2736
(六)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解体 2748
(七)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 2770
五、上古中古时期的东方社会和俄国 2778
(一)东方社会历史特点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2778
(二)俄罗斯国家的历史与村社制度 2796
第三部分 关于近代历史 2817
一、近代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2817
(一)一般评述 2818
1.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2818
2.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妥协性 2821
3.资产阶级实行其阶级统治靠的是经济条件的充分成熟 2824
(二)各国的革命 2826
1.16世纪荷兰革命 2826
2.17世纪英国革命 2827
3.18世纪法国革命 2837
4.北美独立战争及美国内战 2843
5.俄国1861年改革及19世纪的革命运动 2856
6.普鲁士与德国统一 2865
7.意大利争取统一的斗争 2885
8.波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899
9.捷克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 2906
二、1848—1849年欧洲革命 2909
(一)一般评述 2909
(二)各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2915
1.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及六月起义 2915
2.德国1848年三月革命 2918
3.1848年以后的俄国 2919
4.1848年革命后的欧洲其他国家 2921
三、论产业革命 2924
(一)一般评述 2924
(二)产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2928
(三)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典型 2938
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941
(一)一般评述 2941
(二)各国的经济状况 2947
1.英国的经济状况 2947
2.德国的经济状况 2954
3.美国的经济状况 2958
4.俄国的经济状况 2965
5.法国的经济状况 2973
6.意大利的经济状况 2975
7.奥地利的经济状况 2976
五、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 2979
(一)一般评述 2979
(二)各国的政治制度 2981
1.英国的政治制度 2981
2.德国的政治制度 2985
3.俄国的政治制度 2988
4.法国的政治制度 2989
5.意大利的政治演变 2990
六、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 2992
(一)一般评述 2992
(二)各国的军事制度 2996
1.法国的军事 2996
2.德国的军事 2999
3.俄国的军事 3000
4.英国的军事 3002
5.美国的军事 3004
七、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 3005
(一)一般评述 3005
(二)各主要国家的外交 3009
1.英国外交 3009
2.俄国外交 3011
3.美国外交 3017
4.法国外交 3019
5.德国外交 3023
八、近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其前途 3027
(一)一般评述 3027
(二)欧美主要国家的工人运动 3033
1.英国工人运动 3033
2.德国工人运动 3035
3.法国工人运动 3039
4.美国工人运动 3041
(三)巴黎公社起义 3045
(四)从第一国际至第二国际 3049
九、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斗争 3057
(一)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政策 3057
(二)亚非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3063
1.中国 3063
2.印度 3072
3.土耳其、阿富汗、波斯、缅甸 3077
一、阶级产生和阶级存在的原因 3083
阶级(阶层) 3083
百科卷 3083
二、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 3089
三、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3092
四、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3093
五、在历史进程中阶级分化与重新组合 3094
六、工人阶级是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 3098
七、阶级、阶级差别的消失 3101
一、国家的起源和国家存在的基础 3104
国家 3104
六、卢梭、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等说和对错误平等 3106
观念的批判 3106
二、国家的本质与特征 3111
三、国家发展的几种类型 3118
(一)奴隶制国家 3118
(二)封建制国家 3119
(二)资产阶级国家 3120
(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国家形式 3122
四、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主要成分 3125
五、赋税是国家机构生活的源泉 3126
六、国家政权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3127
七、国家的消亡 3130
政治 3133
一、政治意识或政治思想 3133
(一)政治意识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3133
(二)政治意识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3136
二、政治制度 3139
(一)政治制度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 3139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141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3146
三、政治斗争和政治革命 3149
四、对“政治冷淡主义”的批判 3158
军事 3161
一、军队 3161
(一)军队及其组织形式 3161
(二)军队和经济 3163
二、军事制度 3165
(一)兵役制度 3165
(二)兵役制度的改革 3167
(三)兵上和军官 3170
三、军事学术 3172
(一)成功地运用战斗队形 3172
(二)进攻积极勇敢,迅速主动 3175
(三)迂回战术 3176
(四)严格纪律,振作精神 3178
四、军事训练 3180
(一)队列教练 3180
(二)队列教练的改革 3181
(三)兵士个人智力的训练 3183
五、军事策略 3185
(一)统一和坚强的指挥 3185
(二)集中兵力 3186
战争与和平 3188
一、战争 3188
(一)战争起源于私有制 3188
(二)资产阶级国家间的战争 3190
(三)战争的社会后果 3191
二、不同性质的战争 3192
(一)正义性战争 3192
(二)非正义性战争 3193
三、战争与和平 3195
(一)战争与革命 3195
(二)战争与和平 3197
四、战争的形式和规则 3198
(一)游击战争 3198
(二)防御战争 3199
(三)山地战争 3200
(四)作战方法(方式、战术) 3201
道德 3205
一、道德的一般概述 3205
(一)道德的本质 3205
(二)道德依从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条件 3207
(三)道德的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和社会作用 3208
二、道德与社会意识的其他形态 3211
(一)道德与政治 3211
(二)道德与政治经济学 3212
(三)道德与宗教、哲学 3214
三、道德的历史形式 3216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3216
(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道德 3217
(三)无产阶级和未来共产主义的道德 3218
四、道德原则和道德实践 3221
(一)道德准则、道德教育和道德说教 3221
(二)资本主义剥削对妇女、儿童的精神摧残 3223
五、对近代西方哲学家的伦理学的研究和批判 3225
法 3229
一、法的本质 3229
(一)法是上层建筑 3229
(二)法是经济条件的反映 3230
(三)法是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3231
(四)法和道德 3232
(五)法和自由 3233
(六)法和革命 3234
二、法的历史发展 3235
(一)法的产生 3235
(二)奴隶制的雅典法和罗马法 3236
(三)封建制和资产阶级的法 3239
三、法的部门 3241
(一)国家法和公法 3241
(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3243
(三)私法和民法 3246
(四)国际法 3247
四、对法的各种错误观点的批判 3249
(一)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3249
(二)对法的唯心主义理解的批判 3249
(三)对意志是法的基础这一观点的批判 3251
(四)对权力是法的基础这一观点的批判 3252
教育 3254
一、教育的阶级性 3254
二、各类教育 3258
(一)宗教教育 3258
(二)道德教育 3261
(三)体育教育与军事训练 3262
(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263
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教育 3265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对工人及其子女的教育状况 3265
(二)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斗争 3268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271
(一)教育与劳动能力的提高 3271
(二)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段之一 3272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273
五、无产阶级胜利后的教育、共产主义条件下的教育 3275
文化 3278
一、文化现象的一般概述 3278
(一)文化及其阶级性和继承性 3278
(二)划分文化发展阶段的依据 3282
二、不同文化间的影响与融合 3284
三、文化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3287
语言、文字 3291
一、语言的产生和本质 3291
(一)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3291
(二)语言的社会本质 3295
(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3297
二、语言和其他 3299
(一)民族语言和方言 3299
(二)文学语言和口语 3304
(三)标准语和文明语言 3306
(四)学习外语和翻译 3309
三、文字 3312
文学艺术、美学 3314
一、文学艺术 3314
(一)文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3314
(二)文学艺术与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3317
1.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学艺术 3317
2.共产主义条件下的文学艺术 3323
(三)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批评 3324
1.文学艺术作为掌握世界的专有方式 3324
2.文学艺术与无产阶级 3325
3.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3327
4.文学艺术的批评 3332
二、美学 3334
(一)美和美感 3334
1.美的本质 3334
2.审美意识的形成 3335
3.金、银天然材料的审美属性 3337
(二)悲剧 3338
(三)对黑格尔美学的评价 3340
新闻、出版、报刊 3342
一、新闻 3342
二、报刊 3345
(一)一般概述 3345
(二)报刊的社会作用和政治作用 3347
(三)报刊与社会舆论 3348
(四)无产阶级的报刊 3349
三、出版 3352
(一)关于出版自由问题 3352
(二)对反动阶级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 3354
(三)出版物的队级性和党性 3356
知识分子 3358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3358
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360
(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资产阶级效劳 3360
(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成员逐渐向无产阶级方面转化 3362
三、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斗争中的作用 3363
四、无产阶级政党与知识分子 3365
(一)无产阶级政党需要知识分子 3365
(二)知识分子的弱点 3366
(三)知识分子应虚心向工人阶级学习 3369
自由 3371
一、自由的一般概述 3371
二、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 3374
(一)资产阶级的自由 3374
(二)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自由是有产阶级的特权 3378
(三)资产阶级社会的所谓劳动自由 3381
(四)工人阶级利用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自由 3383
(五)对唯心主义自由观的批判 3386
三、共产主义的自由 3389
平等 3394
一、平等观念的产生 3394
二、原始公社、氏族中平等的性质 3396
三、在阶级社会中平等具有阶级性 3397
四、平等是劳动人民和革命阶级在斗争中的要求 3400
五、无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及其实现的社会条件 3402
一、古代的民主 3409
(一)古代原始的民主和军事民主制 3409
民主 3409
(二)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民主 3413
二、资产阶级民主 3414
(一)无产阶级民主的一般概述 3418
三、无产阶级民主 3418
(二)作为国家制度的无产阶级民主 3419
(三)民主与集中(作为组织原则的民主) 3421
一、人权的一般概述 3423
人权 3423
(一)权利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 3427
二、人权的历史性 3427
(二)人权的历史局限性 3429
(三)人权的阶级局限性 3430
(一)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 3432
三、资产阶级人权 3432
(二)资产阶级人权的实质 3434
(三)资产阶级国家中劳动人民处于无权地位 3436
(一)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3440
四、无产阶级为人权而斗争 3440
(二)无产阶级要求建立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义务 3442
(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权利 3443
(一)资产阶级、私有者人道的虚伪性 3445
一、人道、人道主义 3445
人道主义 3445
(二)工人阶级的人道、巴黎公社的人道 3448
(一)15和16世纪的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第一种形式,“自由、平等、博爱”是一个时代的口号 3451
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3451
(二)资产阶级宣扬宽大仁慈的博爱就是抹煞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3452
(三)资本和殖民主义者的反人道主义 3454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及其运用都是不人道的 3456
(五)抽象的人道主义 3458
(一)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3462
三、无产阶级人道主义 3462
(二)无产阶级人道主义 3463
人口 3466
(二)人的进化过程 3467
(一)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 3467
一、人类的起源 3467
(三)人同其他动物的区别 3468
(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469
(二)物质生产对人口的决定作用 3470
(一)两种生产的含义 3470
二、两种生产的原理 3470
(三)人口会影响物质生产 3471
(四)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规律 3472
(二)思想素质 3473
(一)文化素质 3473
三、人口质量 3473
(三)身体素质 3475
(一)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3476
四、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3476
(三)人口与劳动就业 3477
(二)人口与社会分工 3477
(四)人口对消费品市场和商品价格的影响 3478
(五)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愈高,国家就愈富 3479
(一)人口分布与迁移 3480
五、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城市化 3480
(二)人口城市化过程 3482
(一)人口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3483
六、人口再生产 3483
(二)劳动力的再生产费用 3484
(一)人口规律是社会规律 3486
七、人口规律 3486
(二)农业人口减少,非农业人口增多,是人口运动的一条普遍规律 3487
(三)旧中国的人口问题 3488
(四)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3489
(五)社会主义将会有计划地进行人口再生产 3491
(一)对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人口思想的评述 3493
八、对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评述和批判 3493
(二)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 3494
民族 3499
(一)民族的产生与形成 3500
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3500
(二)经济关系在民族结合过程中的作用 3501
(三)民族的疆域和语言 3503
(四)民族的发展 3504
(一)古代民族、中世纪民族、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族 3507
二、民族志学 3507
(二)民族大迁徙 3509
(一)民族压迫及其社会后果 3511
三、民族问题和民族运动 3511
(二)统治阶级挑拨民族矛盾 3513
的组成部分 3514
(三)民族问题是争取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革命斗争 3514
(四)民族问题与泛斯拉夫主义 3518
(五)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 3520
(六)民族问题与无产阶级革命 3522
一、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 3527
宗教 3527
(一)宗教的本质 3534
二、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3534
(二)宗教的社会作用 3535
三、宗教崇拜 3538
四、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 3540
(一)基督教 3544
五、世界主要宗教 3544
(二)伊斯兰教 3545
(三)犹太教和印度教 3547
(一)宗教与信仰自由 3549
六、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消失 3549
(二)宗教消失的条件 3550
1.人类社会之初男女平等妇女受尊敬 3552
(一)前资本主义形态的妇女状况 3552
妇女 3552
一、妇女地位的演变 3552
2.母权制被推翻,妇女开始沦为受歧视被奴役的地位 3554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妇女状况 3556
(三)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妇女状况 3559
(一)妇女的从属地位是私有财产出现后带来的后果 3561
二、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3561
(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与阶级压迫同时发生 3564
三、妇女解放的条件和道路 3565
四、妇女的社会作用 3566
(一)妇女和工人运动 3568
五、妇女运动 3568
(二)资产阶级的妇女运动 3569
六、空想社会主义和妇女问题 3571
一、爱情 3573
爱情、婚姻和家庭 3573
(一)家庭的本质 3576
二、婚姻和家庭的本质及其历史形式 3576
(二)婚姻历史的主要形式 3577
(三)家庭历史的主要形式 3580
(一)婚姻和家庭在氏族社会 3582
三、婚姻和家庭关系的历史演变 3582
(二)婚姻和家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3584
(三)婚姻和家庭在资本主义社会 3585
(四)婚姻和家庭在共产主义社会 3588
四、婚姻、家庭与国家、宗教以及婚姻自由问题 3589
理想、青年 3592
一、理想 3592
(一)理想的唯物主义基础 3592
(二)理想与现实 3594
(三)理想与科学 3595
(四)理想和共产主义 3596
二、对其他思想家论理想的述评 3597
三、对青年的一般评述 3600
(一)青年的一般特点 3600
(二)青年选择职业 3601
(三)青年对待爱情的态度 3602
四、青年在资本主义社会 3603
五、青年和革命运动 3604
一、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3608
(一)文明是文化 3608
文明 3608
(二)物质生产与文明 3609
(三)人类敌对社会中文明发展的矛盾 3611
二、资产阶级文明 3613
(一)资产阶级文明下的经济对抗和阶级斗争 3613
(二)资产阶级文明的伪善和野蛮本性 3615
(三)资产阶级文明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3617
(四)资产阶级文明对殖民地的影响 3618
(五)资产阶级文明的发展 3619
(六)资产阶级文明的传播方式及其对落后民族文明水平的影响 3621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他思想家论文明的评介 3623
一、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实质及其特点 3626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内涵 3626
爱国主义 3626
(二)无产阶级和“祖国” 3628
(三)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 3629
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反对沙文主义的斗争 3632
(一)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实质及其特点 3632
(二)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反对沙文主义 3635
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阶级根源和实质 3637
(一)资本的国际性与资产阶级的国际联盟 3637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3637
(二)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及其斗争的国际性 3640
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本精神 3643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643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国际主义的政党 3644
(三)无产阶级专政(公社)的国际主义性质 3646
三、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意义 3649
(一)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重要性 3649
(二)无产阶级国际团结是不可战胜的 3650
一、权威 3654
(一)权威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3654
权威和纪律 3654
(二)权威的多种形式 3657
(三)对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权威的批判 3661
(四)对迷信权威的批判 3663
二、纪律 3664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纪律 3664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 3666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住宅问题 3669
(一)资本主义社会住宅缺乏的现象 3669
住宅问题 3669
(二)资本主义社会住宅缺乏的原因 3671
二、对蒲鲁东主义者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住宅问题的批判 3673
(一)住宅承租人与房主的关系不同于雇佣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3673
(二)“永恒公平”的法权理由,不能调节房租的高低 3674
(三)要工人赎买自己住宅的所有权,是要把世界历史拉向倒退 3675
(四)恩格斯与米尔柏格在住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3677
三、对资产阶级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住宅问题的批判 3678
(一)资产阶级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住宅问题的出发点 3678
(二)双方“无知”,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住宅缺乏的原因 3679
(三)资产阶级解决工人住宅的目的和途径 3680
四、无产阶级胜利后住宅问题的解决 3682
统计 3686
一、统计的性质和作用 3686
二、统计工作的组织与统计调查 3690
(一)加强统计工作的领导 3690
(二)重视统计调查 3691
(三)统计资料的整理 3693
三、统计分析的方法 3694
(一)统计对比的原则 3694
(二)统计中的平均数、相对数、绝对数 3695
(三)动态分析 3696
四、对资产阶级统计的评价与利用 3697
(一)对资产阶级统计的批判与利用 3697
(二)对资产阶级统计学家的评价 3698
自然科学与技术 3701
一、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 3702
二、关于自然科学一般问题的论述 3704
(一)自然科学的对象 3704
(二)自然科学的分类 3706
(三)自然科学的特点 3708
(四)自然科学的动力 3711
(五)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进程及主要成就 3713
(六)科学的大道不平坦 3716
三、关于技术一般问题的论述 3717
(一)技术与社会需求 3717
(二)技术的实质以及与科学的关系 3718
(三)机器的发展与特征 3719
(四)机器的职能及其实现 3721
四、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 3722
(一)自然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3722
(二)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及其途径 3725
(三)自然科学对宗教和哲学的影响 3729
(四)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733
五、自然科学家应该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学习 3737
一、环境问题的一般论述 3741
(一)环境是自然和历史的统 3741
环境 3741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统一 3742
(三)人与环境的辩证统 3745
二、人能够并应当预见自身行为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 3748
(一)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 3748
(二)人应当预见自身行为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 3749
三、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3751
(一)自然界的报复与生态平衡的破坏 3751
(二)环境污染的状况和危害 3753
(三)环境污染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3755
四、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3758
五、人类成为环境的主人的条件与途径 3762
(一)人类成为环境的主人的条件 3762
(二)人类成为环境的主人的途径 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