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柏林与上海住宅发展的历史比较和分析 3
1 历史背景 3
1.1 柏林城市和住宅发展历史背景(13世纪—1949) 3
1.1.1 历史溯源(13—18世纪) 3
目录 3
1.1.2 帝国首都:郊区别墅和“出租营”城市(19世纪) 4
1.1.3 住房改革的思想和实践(19世纪末—1918) 7
3.1 影响柏林住宅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8
1.1.4 福利住房政策和现代建筑的崛起(1918—1933) 8
1.1.5 纳粹统治时期(1933—1945) 12
1.1.6 东西柏林的分裂(1945—1949) 15
1.2 上海城市和住宅发展历史背景(13世纪—1949) 16
1.2.1 历史溯源(13—18世纪) 16
1.2.2 租界形成和里弄住宅的兴起(1840—1914) 17
1.2.3 里弄住宅的成熟和房地产投机的鼎盛时期(1914—1937) 21
1.2.4 从“孤岛繁荣”到居住状况的全面恶化(1937—1949) 29
2.1.1 东柏林:让劳动人民住上宫殿 33
2 住宅建筑发展的过程(1949—2002) 33
2.1 重建和初创:20 世纪50年代 33
2.1.2 西柏林:国际化道路 36
2.1.3 上海:工人新村的兴起 40
2.2 发展与徘徊: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43
2.2.1 东柏林:数量优先和大板建筑 43
2.2.3 上海:文化大革命,发展大停滞 51
2.3 探索与改革:20世纪80年代 53
2.3.1 东柏林:数量优先的继续,旧城改造的试验 53
2.3.2 西柏林:IBA——国际建筑师的舞台 56
2.3.3 上海:改革开放的开始 63
2.4 机遇与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 66
2.4.1 柏林:东西合并造就新首都 66
2.4.2 上海:浦东开发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 72
3.1.1 政治的影响:从“对立”的窗口到统一后的新首都 81
3 影响住宅发展的社会因素的分析 81
3.1.2 福利住房体制的影响:社会市场经济的延伸 87
3.1.3 城市文化和人口的影响:世界城市和文化之都 91
3.1.4 柏林的气候与居住习惯 96
3.1.5 柏林住宅建筑有关法规述要 102
3.2 影响上海住宅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07
3.2.1 政治的影响:从阶级斗争的前沿到经济建设的龙头 107
3.2.2 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 111
3.2.3 城市文化和人口的影响:海派风格和经济中心 116
3.2.4 上海的气候与居住习惯 120
3.2.5 上海住宅建筑有关法规述要 124
4 居住发展历史的比较 130
4.1 历史背景的异同分析 130
42 影响居住发展的因素巳较 132
4.3 住宅发展过程的比较 136
下篇 柏林与上海住宅设计形态分析和比较 143
1 住宅区总体布置的类型和特点 143
1.1 柏林住宅区总体布置的类型和特点 143
1.1.1 周边式 143
1.1.2 沿街式 148
1.1.3 组群式 153
1.1.4 行列式 160
1.1.5 散布式 164
1.1.6 综合楼式 170
1.1.7 远郊大居住区 177
1.2 上海住宅区总体布置的类型和特点 183
1.2.1 周边式 184
1.2.2 沿街式 188
1.2.3 组群式 192
1.2.4 行列式 197
1.2.5 散布式 203
1.2.6 综合楼式 208
1.2.7 远郊大居住区 214
2.1 柏林住宅单体平面的类型和特点 219
2.1.1 柏林低层多层住宅建筑 219
2 住宅单体平面的类型和特点 219
2.1.2 柏林高层住宅建筑 234
2.2 上海住宅平面的类型和特点 245
2.2.1 上海低层多层住宅建筑 246
2.2.2 上海高层住宅建筑 261
3.1 柏林住宅的更新与维修 279
3.1.1 老建筑的更新 279
3 住宅建筑的改造 279
3.1.2 大板住宅建筑的维修 281
3.1.3 旧区风貌的保护和更新 284
3.2 上海住宅的更新与维修 287
3.2.1 加层 287
3.2.2 旧住宅改造 288
3.2.2 平改坡 290
3.2.4 功能置换改造 291
4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类型特点的比较 294
4.1 朝向、间距与住宅区特征 294
4.2 住宅区与城市空间 296
4.3 总体布置类型的异同 299
4.4 住宅平面类型的异同 300
4.5 住宅建筑改造方式的区别 302
终结篇 柏林与上海住宅建筑分析比较结论 310
附录1 柏林住宅总体布置类型表 310
附录2 上海住宅总体布置类型表 316
附录3 柏林与上海住宅发展年表 322
资料来源 330
参考文献 335
后记 341
2.2.2 西柏林:大居住区改写城市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