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大成》PDF下载

  • 购买积分:2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书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9065553
  • 页数:116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中国养猪业的历史和现状 3

第一章 中国养猪业的历史 3

第一节 中国家猪的起源 4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养猪业 6

一、中国古代猪种的形成 6

二、中国古代猪的选种与饲养技术 7

第二章 中国近代养猪业的发展 10

第一节 1840—1949年的中国养猪业 10

第二节 新中国的养猪业 10

第三章 中国养猪生产在世界养猪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16

第一节 养猪数量、猪肉产量、人均猪肉产量和养猪技术水平 16

第二节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及其与国外猪种的相互影响 20

一、中国猪种对外国猪种的影响 20

二、外国猪种对中国猪种的影响 21

第四章 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第一节 中国21世纪的猪肉需求量 23

第二节 中国商品猪生产的基本模式与地方猪种的保存利用 23

第三节 有机养猪业和环境保护 24

第四节 集约化饲养与组织形式的创新 25

第五节 饲料资源与饲养方式 26

第二篇 中国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31

第一章 中国猪种资源的现状和展望 31

第一节 猪种资源概况 31

第二节 猪种资源的发掘 33

一、猪种遗传资源的发掘 33

二、猪种遗传品质的发掘 33

第三节 猪种资源的评估 33

二、表型评估 34

一、猪种来源、形成条件和形成历史的评估 34

三、遗传特性的评估 35

第四节 中国猪种资源展望 36

第二章 中国地方猪种类型及其优良种质特性 37

第一节 中国地方猪种类型 37

一、关于中国地方猪种分类的历史演变 37

二、中国地方猪种类型 37

三、中国地方猪种各类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0

第二节 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41

一、繁殖力强 41

二、抗逆性强 44

三、肉质优良 45

六、生长速度较慢 46

五、矮小特性 46

四、早熟易肥,性情温驯 46

第三章 中国猪种资源 47

第一节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 47

一、中国地方猪种概况 47

二、中国典型猪种介绍 48

三、中国其他主要地方猪种简介 54

四、中国地方猪种新旧名称对照表 57

第二节 中国培育猪种资源 58

一、近代培育猪种的历史背景 58

二、培育猪种的类型 58

三、培育猪种的特性及利用 59

四、主要培育品种简介 60

二、大白猪 70

第三节 引入的猪种资源 70

一、引入历史和特点 70

三、长白猪 72

四、杜洛克猪 73

五、巴克夏猪 74

六、汉普夏猪 75

七、皮特兰猪 76

第四节 中国培育的瘦肉猪专门化品系 77

一、中国瘦肉猪父本新品系 77

二、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 81

三、专门化配套系 89

第一节 中国猪种资源的保护 91

一、地方猪种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91

第四章 中国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91

二、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问题 92

三、地方猪种原位保存基本方法 94

四、系统保种方法 94

五、新技术在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95

第二节 中国猪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96

第五章 中国猪种资源数据库 98

第一节 中国猪种资源数据库设计 98

第二节 中国猪种资源数据库基本结构 99

第三节 中国猪种资源信息收集与监测 101

一、猪种资源信息收集 101

二、猪种资源的监测 102

第一章 猪的育种目标和计划 107

第一节 猪的育种概述 107

第三篇 猪的育种 107

第二节 猪的育种目标和育种计划 109

一、猪的育种目标 109

二、猪的育种计划 111

第二章 性状的度量与遗传 112

第一节 繁殖性状的度量与遗传 112

一、繁殖性状的度量 112

二、繁殖性状的遗传 113

第二节 生长肥育性状的度量与遗传 117

一、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的度量方法 117

二、生长速度与饲料效率的遗传 119

三、猪的活体测膘及膘厚校正 120

一、胴体性状的度量方法 124

第三节 胴体性状的度量与遗传 124

二、猪胴体性状的遗传 125

第四节 肉质性状的度量与遗传 126

一、肉色 126

二、滴水损失 126

三、系水力 127

四、pH 127

五、肌肉嫩度 128

六、肌内脂肪 128

第五节 猪的毛色遗传 129

一、猪的几种主要毛色类型 129

二、控制猪毛色的基因 130

三、猪的毛色遗传 130

第六节 猪的遗传疾患 131

第一节 基本选择原理 134

一、选择性状 134

第三章 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134

二、性状的遗传变异 136

三、选择群体和规模 136

四、性能测定和个体比较 137

第二节 选择方法 137

一、单性状选择 138

二、多性状选择 139

三、生物学目标——瘦肉生长速度和瘦肉饲料转化率的选育 143

四、基因和标记辅助选择 144

第三节 阶段选择和种猪选择标准 146

一、阶段选择 146

二、种猪选择标准 146

一、选择的预期反应 147

第四节 选择的预期反应和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147

三、准确选种的措施 147

二、间接选择反应 149

三、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150

四、注重外形以及质量性状的选择 152

第五节 近年来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选择进展 153

一、生长肥育与胴体性状 153

二、繁殖力性状 154

第四章 种猪测定 155

第一节 种猪测定概述 155

第二节 国内外种猪测定概况 156

一、种猪测定的发展简况 156

二、几个国家的种猪测定方案 157

一、测定中心集中测定 165

第三节 种猪测定方案 165

二、现场测定方案 167

三、同步测定方案 167

第四节 拟定测定方案的依据 167

一、不同测定方法选择的准确性 167

二、选择强度 168

三、平均世代间隔 169

第五节 猪测定方案的优化 169

一、性能测定方案的优化 169

二、后裔测定方案的优化 170

三、同胞测定最适头数及公母猪比例 173

第六节 种猪测定方案的评价与效率分析 173

一、种猪测定方案的评价 173

二、种猪测定方案效率分析 174

第七节 种猪测定技术规程 175

一、种猪集中测定技术规程 175

二、种猪现场测定技术规程 178

三、测定成绩的公布及合格种猪的利用 179

第五章 育种值估计 180

第一节 估计育种值的一般方法 180

一、育种值的概念 180

二、选择指数 181

第二节 估计育种值的BLUP法 182

一、BLUP法的基本原理 182

二、BLUP法的基本步骤 183

三、BLUP育种值估计的主要优点 184

一、影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 185

二、建立线性混合模型 185

第三节 BLUP法在猪遗传评估中的应用 185

三、计算综合育种值指数 187

四、BLUP法的计算及其他问题 191

第四节 遗传评估软件介绍 191

一、PEST 191

二、PIGBLUP 192

三、GBS 193

第五节 关于种猪测定与育种值估计问题 199

第六章 新品系选育 200

第一节 品系的概念与类别 200

一、品系的概念 200

二、品系的类别 200

第二节 品系的建系方法 201

一、系祖建系法 201

二、群体继代选育法 202

第三节 群体继代选育的实践与评价 207

一、群体继代选育法的实践 207

二、群体继代选育法的评价 209

第七章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 211

第一节 杂交与杂交效应 211

一、杂交与杂种优势 211

二、杂种优势的度量 212

三、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原理与规律 213

第二节 商品猪生产的杂交模式 214

一、杂交方式 214

二、最佳杂交模式的确定 216

三、我国猪的杂交模式 217

四、我国几个优良的杂交组合简介 219

一、繁育体系的结构 220

第三节 商品猪生产的繁育体系 220

二、建立商品猪生产繁育体系的方法 222

三、杂交繁育体系的最优化 223

第八章 猪的杂交配套系 226

第一节 国外杂交配套系的研究与应用 226

一、发展趋势 226

二、国外配套系杂优猪的发展与模式 227

三、国外典型配套系的培育及生产利用 229

第二节 我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 235

一、母本配套系猪的选育 236

二、父本系的选育 243

三、关于杂交配套系的审定 250

二、猪应激综合征 251

一、应激 251

第一节 应激与应激综合征 251

第九章 猪应激综合征与肉质遗传改良 251

第二节 猪应激综合征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 252

一、猪应激综合征的生理学基础 252

二、猪应激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 253

第三节 猪应激综合征的活体鉴别 255

一、氟烷测验 255

二、猪应激综合征的生化遗传标记 256

三、猪应激综合征的DNA检测 257

第四节 猪肌肉品质的遗传改良 258

一、不同品种猪的氟烷阳性率 258

二、氟烷基因对猪经济性状的影响 259

三、肌肉品质的遗传改良 259

一、生物技术的概念 263

第十章 育种新技术的应用 263

第一节 生物技术 263

二、生物技术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64

三、杂种优势预测 266

四、转基因猪和生物反应器 266

第二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66

一、BLUP法用于猪育种值的估计 267

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267

三、信息网络技术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267

第三节 系统工程技术 269

一、育种方案和繁育体系的优化决策 269

二、“理想猪”和“超级猪”计划 269

一、公猪的生殖器官 273

第一节 生殖器官 273

第一章 生殖器官与生殖生理 273

第四篇 猪的繁殖 273

二、母猪的生殖器官 274

第二节 生殖细胞 274

一、精子 275

二、卵子 278

第三节 生殖激素 281

一、脑部生殖激素 282

二、性腺激素 286

三、胎盘促性腺激素 291

四、其他组织器官分泌的激素 291

第四节 性发育与性行为 294

一、性别分化与生殖器官的发生与发育 295

二、性机能发育 299

三、性行为 303

第一节 发情鉴定 306

一、发情鉴定 306

第二章 配种 306

二、自然交配和人工辅助交配 307

第二节 人工授精 307

一、采精 307

二、精液品质检查 309

三、精液的稀释和保存 313

四、输精 317

第三节 受精 318

一、精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318

二、卵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319

三、受精 319

一、桑椹期 321

第三章 胚胎发育与妊娠维持 321

第一节 胚胎早期发育 321

二、囊胚期 322

第二节 附植与胎盘形成 325

第三节 原肠胚形成与器官发生 327

第四节 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与胚胎死亡 330

一、胚胎死亡率与发生时间 330

二、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 330

三、妊娠维持与妊娠诊断 334

第四章 分娩与助产 337

第一节 分娩发动 337

一、分娩前激素变化 337

三、分娩预兆 338

二、引起分娩的胎儿因素 338

一、准备阶段 339

二、胎儿产出阶段 339

第二节 分娩过程 339

三、胎衣排出阶段 340

第三节 助产 340

一、产前准备 340

二、接产程序 341

三、假死仔猪的急救 341

四、难产处理 342

五、剖腹产 342

六、母猪产后护理 343

第一节 精液和胚胎冷冻保存 344

一、冷冻保存原理 344

第五章 繁殖新技术 344

二、猪精液冷冻 345

三、胚胎冷冻 345

第二节 胚胎工程 349

一、胚胎移植 349

二、体外受精 351

三、核移植 353

第三节 性别控制 355

一、胚胎性别鉴定 355

二、性别控制 356

第四节 转基因猪 358

一、转基因猪育种 358

二、利用转基因猪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 362

第五节 分娩控制技术 363

三、利用转基因猪生产供人类器官移植的材料 363

第一节 公猪繁殖障碍 365

一、隐睾 365

二、阴茎的缺陷 365

三、性欲减退或不能交配 365

第六章 繁殖障碍 365

四、阴囊炎及睾丸炎 366

五、间性 366

第二节 母猪繁殖障碍 366

一、初情期迟缓 366

二、母猪断奶后不发情(乏情) 367

三、配种后不受胎 368

四、卵巢囊肿 369

第一节 饲料粮资源概况 373

第五篇 饲料资源及利用 373

第一章 中国猪饲料资源概况 373

第二节 常规非饲料粮资源 374

第三节 非常规饲料资源 375

第二章 各类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 378

第一节 能量饲料 378

一、谷实类饲料 378

二、糠麸类 385

三、脱水块根块茎类 387

第二节 蛋白质饲料 388

一、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389

二、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398

三、单细胞蛋白 413

第三节 矿物质饲料 414

一、常量矿物质补充料 415

二、微量矿物质补充料 417

三、天然矿物质饲料资源的利用 421

第四节 青绿多汁饲料 423

一、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点 423

二、影响青绿多汁饲料化学成分及营养价值的因素 424

三、栽培牧草、叶菜类青绿饲料 425

四、块根块茎类多汁饲料 429

五、水生青绿饲料 433

第五节 粗饲料 434

一、干草类 434

二、树叶 436

三、秸秆、秕壳 437

四、糟渣类 438

第三章 饲料添加剂 441

第一节 营养性添加剂 441

一、氨基酸添加剂 441

二、微量元素添加剂 442

三、维生素添加剂 444

第二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446

一、饲用抗生素 446

二、酶制剂 450

三、益生素 451

四、生长激素 452

五、酸化剂 452

六、驱虫保健剂 453

七、饲用调味剂 453

八、抗氧化剂 454

十、胴体品质改良剂 455

九、防霉剂 455

第三节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456

一、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456

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457

三、中草药的成分及其主要作用 457

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组方原则 459

五、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验方摘选 459

第四章 配合饲料 462

第一节 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 462

一、配合饲料的概念与分类 462

二、猪饲粮配合的一般原则 463

三、猪饲粮配合的方法 464

二、浓缩饲料的原料 468

第二节 浓缩饲料 468

一、浓缩饲料的优点 468

三、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 469

第三节 添加剂预混料 470

一、维生素预混料的配制 470

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制 472

三、复合预混料的配制 475

四、预混料制作工艺的基本要求 476

五、添加剂预混料的保存 478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479

一、计算机在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479

二、计算机在饲料生产过程记录与控制中的应用 484

一、饲料原料质量评定方法 490

第一节 饲料原料质量评定与控制 490

第五章 饲料质量评定与控制 490

二、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标准 493

第二节 饲料加工与质量控制 498

一、饲料加工调制与质量 498

二、饲料产品标准及有关测定方法 502

第三节 饲料卫生标准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 504

一、饲料卫生标准 504

二、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 506

第六篇 猪的营养 517

第一章 猪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517

第一节 有机营养物质 517

一、能量 517

二、蛋白质与氨基酸 519

三、脂类物质 526

第二节 矿物质 529

一、常量元素 530

二、微量元素 533

第三节 维生素 537

一、维生素A(视黄醇) 538

二、维生素D(抗佝偻素) 539

三、维生素E(α-生育酚) 540

四、维生素K(抗出血因子) 542

五、维生素B1(硫胺素) 543

六、维生素B2(核黄素) 544

七、维生素B5(烟酸、烟酰胺) 545

八、维生素B6(吡哆醇) 546

九、维生素B3(泛酸) 547

十、维生素B7(生物素) 548

十一、维生素B11(叶酸) 549

十二、维生素B12(氰钴胺素、钴胺素) 550

十三、维生素B4(胆碱) 551

十四、维生素C(抗坏血酸) 552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553

一、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554

二、猪对易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利用 555

三、猪对纤维类物质的利用 557

第五节 水 563

一、水在机体中的功能 563

二、水的来源和代谢 564

三、水的需要量 565

四、水的品质 566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发育 569

第二章 猪的营养生理特点 569

第二节 猪体组成的年龄变化动态 570

一、体重的变化 570

二、躯体各部分变化 570

三、组织器官变化 571

四、机体化学成分的变化 571

第三节 不同类型猪的营养生理特点 572

一、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573

二、采食量 573

三、能量 573

四、蛋白质和氨基酸 574

第二节 不同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猪的饲养标准 577

二、饲养标准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577

一、饲养标准 577

第一节 饲养标准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577

第三章 猪的饲养标准 577

一、肉脂型猪饲养标准 578

二、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586

第四章 影响猪营养需要的因素 594

第一节 饲料因素 594

一、主要有机营养物质间相互关系及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 594

二、主要有机营养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间相互关系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 595

三、维生素和矿物质、矿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 596

四、抗营养因子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 599

五、营养物质可消化性对猪营养需要的影响 600

一、性别及胴体成分 601

第二节 遗传和性别 601

二、品种和品系 602

第三节 环境温度 603

一、温度和饲料采食量 603

二、温度和营养利用 603

第四节 添加剂的影响 605

一、外源性猪生长激素(PST) 605

二、抗生素 608

第五章 饲料营养对猪胴体组成和肉质的影响 609

第一节 饲粮养分水平和原料组成 609

一、饲粮养分水平 609

二、饲料原料组成 611

第二节 营养再分配剂 613

一、生长激素 613

二、甲基氨基酸 615

一、可乐定 617

第三节 有营养再分配功能的物质 617

二、环腺苷酸和氨茶碱 618

第四节 微量矿物元素 619

一、铁 619

二、铜 619

三、铬 620

四、砷 621

第五节 维生素 622

一、维生素E 622

二、维生素D 622

四、维生素B2 623

五、生物素 623

三、维生素C 623

第七篇 饲养管理技术与生产工艺 627

第一章 概论 627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627

一、多胎高产,繁殖力强 627

二、生长周期短,发育迅速 628

三、杂食性,对饲料消化能力和转化能力强 629

四、猪的适应性强 629

五、嗅觉、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630

第二节 猪的行为 631

一、猪的采食行为 631

二、猪的排泄行为 632

三、猪的睡眠与活动 632

四、群居行为 632

五、性行为 633

六、母性行为 634

第二章 后备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635

第一节 后备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635

一、后备猪的生长与发育 635

二、体尺与体重的增长 635

三、后备猪的饲养与管理 638

第二节 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及影响因素与对策 639

一、小母猪第一次发情的日龄及特征 639

二、影响因素 640

三、促进青年母猪发情的措施 642

第三章 种猪饲养管理技术 645

第一节 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 645

一、公猪的合理饲养 645

二、公猪的管理 647

三、公猪的合理利用 648

第二节 种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649

一、提高母猪繁殖力 652

二、配种准备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652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 655

四、哺乳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660

第四章 仔猪的培育 663

第一节 初生仔猪的培育 663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663

二、哺乳仔猪的死亡原因 665

第二节 仔猪的早期断奶 667

一、仔猪早期断奶的优点 667

二、仔猪早期断奶的营养需要 670

三、仔猪早期断奶中使用的几种重要饲料原料 672

第三节 哺乳仔猪的饲养 675

一、使仔猪吃足初乳和固定乳头吸乳 676

二、提早开食,抓好补料 677

三、饲料配方 678

四、微量元素的补充 679

五、仔猪喂水 681

六、料型 681

七、防止腹泻和其他疾病 682

八、哺乳仔猪的管理 685

第四节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691

一、网床饲养 691

二、保育仔猪的饲料配制 693

三、饲养密度和饲养管理 694

一、SEW方法的发展沿革 695

第五节 隔离式早期断奶技术 695

二、SEW的效益估测 696

三、SEW的机理 696

四、SEW方法的饲养管理措施 697

五、SEW的实用性评价及问题 698

六、SEW法在中国应用及评价 698

第五章 商品肉猪的生产 701

第一节 商品肉猪的饲养技术 701

一、总营养水平的控制 701

二、正确利用蛋白质 705

三、合理的饲喂制度 706

四、饲料配方的设计 711

五、饲料喂给量 714

一、适期屠宰 715

第二节 提高产品质量的若干技术措施 715

二、提高猪肉质量的技术措施 716

第六章 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 722

第一节 概论 722

一、现代化养猪的概念 722

二、我国现代化养猪发展的历史 725

三、现代化养猪的意义 727

四、现代化养猪的关键技术措施 731

第二节 现代化养猪工艺参数与计算 734

一、参数 734

二、周期 737

三、现代化养猪场所需设施、饲料与产品的计算 739

第三节 现代化养猪工艺流程 742

四、其他条件 742

一、饲养工艺的设计 743

二、设计思路中的关键 746

第八篇 猪场环境、建筑与设备 751

第一章 猪场环境 751

第一节 环境与养猪生产 751

一、环境的概念 751

二、猪对环境的适应 752

三、环境与养猪生产 755

第二节 猪舍的热环境 757

一、空气温度 757

二、空气湿度 769

三、气流和通风 769

一、光照 771

四、热辐射 771

第三节 猪舍的光照和噪声环境 771

二、噪声 774

第四节 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 774

一、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775

二、猪舍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776

第二章 猪场的环境保护 778

第一节 猪场对环境污染 778

一、猪场对大气的污染 778

二、猪场对水源的污染 779

三、猪场对土壤的污染 780

四、粪便污水处理利用的生态学意义 780

一、猪场污水的水质和水量 781

第二节 猪场污水处理和利用 781

二、猪场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 782

三、污水的处理方法 782

四、猪场粪便污水处理系统 798

五、污水的利用 800

第三节 猪场固体粪污的处理和利用 800

一、猪粪的特性 800

二、猪场固体粪污的处理 801

三、猪场固态粪污的利用 803

四、周围环境污染对猪场的危害 804

五、猪场的卫生防护 804

第三章 猪场建筑 806

第一节 概论 806

一、我国养猪场建设的发展过程 806

三、我国猪场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807

二、养猪场建设的程序 807

第二节 场址选择与场区布局 808

一、场址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08

二、专业户养猪场的选址特点 808

三、工厂化养猪场的选址特点 809

四、养猪场的场区布局 811

第三节 猪舍设计 814

一、猪舍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814

二、猪舍建筑面积的计算 815

三、猪舍的建筑形式 817

四、生产工艺对猪舍建筑的基本设计要求 820

五、猪舍的采暖 822

七、猪舍的隔热和保温 823

六、猪舍的降温 823

八、猪舍的采光照明 824

九、猪舍的通风换气 824

第四节 猪场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826

第四章 猪场设备 830

第一节 猪栏 830

一、公猪栏 831

二、配种栏 831

三、母猪栏 831

四、分娩栏 834

五、培育栏 838

六、生长栏 838

七、育肥栏 839

第二节 喂饲系统及设备 839

二、输送干料的固定式饲料输送机 840

一、贮料塔 840

三、稀饲料喂饲系统与设备 842

四、计量料箱 844

五、移动式喂饲设备——饲料车 845

六、食槽 845

第三节 供水系统及饮水设备 849

一、猪场供水系统 849

二、自动饮水器 852

第四节 漏缝地板 855

第五节 粪便清理和处理设备 858

一、清粪设备 859

二、场内粪便的输送与贮存设备 865

三、粪便处理设备 867

一、猪舍采暖热负荷的计算和采暖的基本形式 872

第六节 供热采暖设备 872

二、集中采暖设备 873

三、局部采暖设备 879

第七节 通风降温设备 881

一、通风设备 881

二、降温设备 887

第八节 清洁消毒设备 895

一、进场人员消毒 896

二、进场车辆的消毒 896

三、场内消毒设备 896

第九节 死猪处理设备 898

一、深埋法 898

二、高温分解法 898

三、焚烧法 898

一、妊娠诊断仪 899

第十节 检测仪器及用具 899

二、背膘检测仪 900

三、电子称猪器 901

四、电子驱猪器 902

五、套猪器 902

六、猪的标记用具 903

第十一节 运输设备 904

一、饲料运输设备 904

二、猪的运输设备 905

第九篇 猪病防治 909

第一章 猪病防治概论 909

第一节 猪群保健与疫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909

第四节 猪传染病防治原则 911

第三节 猪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911

第二节 猪传染病的特征 911

第五节 几种主要猪病的监测 912

第六节 某些猪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913

第二章 猪的病毒性疾病 917

第一节 猪瘟 917

第二节 非洲猪瘟 919

第三节 猪口蹄疫 921

第四节 猪水疱病 923

第五节 猪细小病毒病 925

第六节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 927

第七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 930

第八节 猪流行性腹泻 932

第九节 猪痘 933

第十节 猪伪狂犬病 934

第十一节 猪乙型脑炎 936

第十二节 猪狂犬病 937

第十三节 猪流行性感冒 939

第十四节 猪轮状病毒感染 940

第十五节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941

第三章 猪的细菌性疾病 943

第一节 猪肺疫 943

第二节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944

第三节 猪气喘病 945

第四节 猪丹毒 946

第五节 猪链球菌病 947

第六节 猪副伤寒 949

第七节 仔猪黄痢 950

第八节 仔猪白痢 951

第九节 仔猪红痢 952

第十节 猪痢疾 953

第十一节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953

第十二节 猪布鲁氏菌病 955

第十三节 钩端螺旋体病 956

第十四节 猪李氏杆菌病 957

第十五节 猪结核病 959

第十六节 猪破伤风 959

第十七节 猪炭疽 960

第十八节 猪附红细胞体病 961

第十九节 猪衣原体病 962

第四章 猪常见寄生虫病 964

第一节 猪囊虫病 964

第二节 姜片吸虫病 965

第三节 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966

第四节 猪蛔虫病 968

第五节 仔猪类圆线虫病 969

第六节 猪食道口线虫病 970

第七节 猪鞭虫病 971

第八节 猪胃虫病 972

第九节 猪旋毛虫病 972

第十节 猪后圆线虫病 973

第十一节 猪大棘头虫病 974

第十二节 猪疥螨病 975

第十三节 猪虱病 976

第十四节 猪球虫病 977

第十五节 猪弓形虫病 978

第五章 内科病 981

第一节 感冒 981

第二节 肺炎 981

第三节 胃溃疡 983

第四节 便秘 984

第五节 中暑 984

第六章 中毒性疾病 986

第一节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 986

第二节 钠离子中毒 986

第三节 真菌毒素中毒 987

第四节 菜籽粕中毒 988

第五节 棉籽粕中毒 989

第六节 非必需元素中毒 989

第七节 其他物质中毒 990

第七章 外科病 992

第一节 疝 992

第二节 脱垂症 992

第三节 蜂窝织炎 993

第四节 脓肿 994

第五节 风湿病 994

第八章 产科病 996

第一节 母猪不孕症 996

第二节 流产 997

第三节 难产 997

第四节 产后瘫痪 998

第五节 泌乳不足 998

第六节 子宫内膜炎 999

第七节 产褥热 1000

第八节 胎衣不下 1001

第九章 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症 1002

第一节 钙磷缺乏 1002

第二节 硒和维生素E缺乏 1003

第三节 维生素A缺乏 1005

第四节 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 1006

第十章 常见病证中兽医治疗 1008

第一节 感冒 1008

第二节 肺热 1009

第三节 泄泻 1010

第四节 痢疾 1011

第五节 便秘 1012

第六节 脱肛 1013

第八节 中暑 1014

第七节 僵猪 1014

第九节 不孕症 1015

第十节 产后缺乳 1016

第十一节 风湿症 1017

第十二节 腰荐损伤 1018

第十一章 猪的常用生物制品 1019

第一节 猪的常用灭活疫苗 1019

第二节 猪的常用活疫苗 1021

第三节 猪的常用其他生物制剂 1025

第十篇 猪的屠宰及其产品加工 1029

第一章 猪的屠宰 1029

第一节 屠宰前肉猪的运输及管理 1029

一、肉猪的运输 1029

第二节 屠宰工艺与原料肉的选择 1030

一、屠宰工艺 1030

二、正确的饲养管理 1030

三、适当的屠宰方法及胴体贮存方法 1030

二、原料肉的选择 1031

三、猪胴体的分割方法 1032

第二章 屠宰的卫生检验 1034

第一节 屠宰的卫生检验 1034

一、宰前检验 1034

二、宰后检验 1034

第二节 肌肉向肉的转化 1034

一、僵直 1035

二、异常僵直 1035

一、肉的形态结构 1036

三、解僵和成熟 1036

第三节 猪肉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1036

二、化学组成及特性 1037

第三章 猪肉制品加工原理 1039

第一节 加工方法 1039

一、腌制 1039

二、烟熏 1039

三、蒸煮 1041

第二节 辅料的种类与作用 1042

一、黏着剂 1042

二、抗氧化剂 1042

三、发色剂 1042

四、着色剂 1042

五、调味料 1043

第三节 中国传统猪肉加工制品 1044

一、腌腊猪肉制品 1044

二、酱卤猪肉制品 1049

三、烧烤猪肉制品 1056

四、灌肠类猪肉制品 1058

五、猪肉松、肉干制品 1062

第四章 西式猪肉加工制品 1065

第一节 西式火腿 1065

一、带骨火腿的加工 1065

二、去骨火腿的加工 1067

三、里肌火腿的加工 1067

四、成型火腿的加工 1068

五、水晶火腿的加工 1071

第二节 培根 1072

六、高温杀菌火腿肠的加工 1072

第三节 灌肠 1073

第十一篇 养猪生产的经营管理与社会流通 1079

第一章 养猪生产的经营原则与技术指标 1079

第一节 养猪生产经营的概念 1079

第二节 养猪生产经营中的哲学与经济学思想 1079

第三节 养猪经营的四原则和三阶段饲养制度 1081

一、养猪经营的四原则 1081

二、养猪经营的三阶段饲养制度 1082

一、规模养猪生产经营的概念 1083

二、发展规模养猪生产经营的意义 1083

三、发展我国规模养猪生产经营需注意的问题 1083

第一节 规模养猪生产经营 1083

第二章 养猪生产经营的形式 1083

第二节 养猪生产经营的形式 1084

一、专业户养猪生产经营 1084

二、“公司+农户”养猪生产经营 1085

三、国营、集体养猪场 1086

四、中外合资的养猪场 1086

五、繁殖场的专门经营 1087

六、肉猪的专门经营 1090

第三节 养猪生产与其他农业生产的综合经营 1091

一、猪—鱼—粮模式 1091

二、猪—沼气—鱼—果、粮模式 1092

三、鸡、鸭—猪—沼气—鱼模式 1092

四、禽—沼气—猪—粮模式 1092

六、鸡(兔)—猪—沼气—果、菜模式 1093

七、鸡—猪—鱼—粮模式 1093

五、猪—茶—林—水模式 1093

第三章 养猪场的管理 1094

第一节 猪群管理 1094

一、猪群类型的划分 1094

二、猪场的各项记录 1096

第二节 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与工作守则 1100

一、深圳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1100

二、江苏常州瘦肉型猪原种场的猪场管理制度 1102

第三节 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 1108

一、深圳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1997年) 1108

二、江苏常州瘦肉型猪原种场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 1119

三、广东东莞市外贸食品公司大岭山猪场的承包合同主要原则 1120

四、“饲养日”在饲养母猪责任制结算中的应用 1121

一、计算机应用的范围 1122

第四节 计算机在猪场管理中的应用 1122

二、目前有关集约化猪场管理软件介绍 1123

三、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124

第四章 生态养猪业 1126

第一节 生态养猪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1126

一、生态养猪业的概念 1126

二、现代化养猪业与传统养猪业 1127

三、生态养猪的意义 1128

第二节 国内外生态养猪概况 1129

一、国外生态养猪业 1129

二、国内生态养猪概述 1131

附录一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1132

附录二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999年第10版修订说明 1136

附录三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999年第10版 中国饲料数据库) 1138

附录四 NRC(1998)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