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 第1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再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华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7510980
  • 页数:994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1

第一篇 历史的简要回顾 17

第一章 古代中国印刷技术的兴盛与衰落 17

第一节 辉煌的中国古代印刷技术 17

图1—1 毕昇墓碑图 18

文中插图 18

图1—2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20

图1—3 唐咸通九年《金刚经》 21

图1—4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 23

第二节 造纸和印刷术的外传和国际学术交流 27

一 中国造纸和雕版印刷技术的西传东输 28

二 可能中的东西方活字的桥梁——回鹘文字母活字的发现和研究 30

图1—5 敦煌出土回鹘文木活字印文举例 31

第三节 从兴盛到衰落的原因的探讨 35

图1—6 《42行圣经》 36

第二章 清朝的出版机构与出版活动 43

武英殿修书处 44

第一节 官办出版机构武英殿修书处及其主要出版物 44

《古今图书集成》 45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46

《四库全书》 48

清皇室翻译房 51

一 家刻 52

第二节 非商业性的私人刻书及其作用 52

扬州诗局 52

写刻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名著 53

翟金生泥活字印书 57

二 庙刻 59

第三节 清代的商业性出版活动——坊刻 60

图1—7 《京报》 67

第四节 北京之京报 67

第五节 北京新闻汇报 69

图1—8 《北京新闻汇报》 70

第一节 新技术传入中国的政治经济背景 75

第二篇 现代印刷出版技术的传入与早期的基督教出版社 75

第一章 现代印刷出版技术传入中国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势态 75

第二节 新技术传入中国的文化势态 77

图2—1 《汉文诗解》 78

第二章 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路线和过程 80

第一节 基督教传教活动的历程 80

第二节 传教区的深入和发展 83

第一节 铅活字排版和机械化印刷技术的传入 85

第三章 印刷出版新技术的传入与基督教出版社 85

第二节 基督教出版社建立和发展的第一阶段(约19世纪二三十年代前) 87

图2—2 马礼逊和梁发等在编报 89

一 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所 90

图2—3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中文铅活字(部分) 91

二 马六甲英华书院印刷所 92

四 广州美国海外传教委员会出版社 94

三 巴达维亚印刷所 94

六 新加坡印刷所 95

五 广州中国益知学会 95

一 澳门花华圣经书房—上海美华书馆 96

第三节 基督教出版社建立和发展的第二阶段(1843年10月后) 96

图2—4 上海美华书馆馆址 97

图2—5 美华书馆铅活字式样(原大) 99

二 上海墨海书馆 103

图2—6 上海墨海书馆的铅活字(原大) 107

三 香港英华书院印字局 111

四 福州罗扎里奥·马卡尔出版公司 112

五 宁波传教士协会出版社和三圣教会出版社 113

第四节 基督教出版社建立和发展的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14

六 上海土山湾印书馆 114

中国卫理公会出版社、格致书院和益知书会 115

上海地区 115

同文书会—广学会 116

别发图书公司、教会图书公司和上海尚贤堂 117

图2—7 上海别发公司出版的《姑苏景靶》及其插图 117

广东地区 119

广州美华浸信会印书局 119

中国浸礼会出版社、纪念尼普印刷厂 119

福建 台湾地区 120

福州红衣主教团出版社、兴化宗教出版社 120

汕头英国长老会出版社 120

台南英国长老会出版社 121

南京 金陵大学堂出版社 121

南京 广西 西安地区 121

图2—8 金陵大学堂出版社1910年出版物 122

西安 英国浸礼会出版社 123

广西梧州 华南联合出版社 123

汉口苏格兰全国圣经会出版社、汉口圣教书会出版社和格非堂 123

武汉地区 123

武昌文华书院出版社 124

九江华中书馆 124

江西 河南 湖南地区 124

湖南郴州福音出版社 125

河南上蔡县—上海时兆报馆和湖南长沙宗教传播出版社 125

重庆白果树书院和书局 126

嘉定教文馆—成都华英书局 126

四川地区 126

英国圣公会出版社和北京北堂出版社 127

河北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出版社 127

北京 河北地区 127

青岛天主教印书局和兖州天主教出版社 128

潍县广文学堂印书房、威海卫宗教出版社 128

山东地区 128

香港拿撒勒出版社 129

香港地区及其他 129

第四章 基督教出版社的出版物 130

第一节 中文圣经及传道读物 131

第二节 字典、词汇等工具书 134

图2—9 麦都思编《汉英字典》 135

图2—10 卫三畏编译的《汉英韵府》 137

一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38

第三节 报纸、杂志 138

图2—11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现藏最后一期之封面 140

二 《印支搜闻》、《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和《天下新闻》 142

三 《中国丛报》 143

四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43

图2—12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封面和所印地图 144

五 《澳门杂文篇》和《各国消息》 155

六 《遐迩贯珍》、《中外新报》、《六合丛谈》及其他 156

图2—13 《遐迩贯珍》 157

图2—14 《六合丛谈》 159

七 《中国人录和传教士录》、《中外新闻七日录》及其他 159

图2—15 《中国人录和传教士录》 160

八 《中西闻见录》—《格致汇编》 161

九 《小孩月报》、《益闻录》和《花图新报》 162

十一 《真光杂志》及其他 165

十 《中西教会报》、《通闻报》及其他 165

第四节 科学技术读物 166

一 中国语文法、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东西史记和合 167

图2—16 《中国语文学观察》 168

图2—17 《大美联邦志略》 169

三 天文略论、几何原本、光论、重学和谈天 170

二 全地万国纪略、生意公平聚益法及其他 170

图2—18 《书经》 171

四 大英国志、植物学、代微积拾级、全体新论 172

图2—19 《中国总论》 173

五 中国总论、代数学、汉英合璧相连字 174

图2—20 《代数学》 175

六 博物新编、中国坤舆详誌及其他 176

图2—21 《中国坤舆详靶》 177

图2—22 《中国民间文学·北京韵》 178

第五章 马礼逊《中国语文字典》及中国最早一批铅活字的制造 179

第一节 中国最早的铅活字出版物—《中国语文字典》 179

图2—23 《中国语文字典》封面 181

图2—24 《中国语文字典》部分内容(缩小) 183

第二节 《中国语文字典》的历史贡献 188

第三节 最早一批中文铅活字的制造 190

第四节 中国人是《中国语文字典》和第一批中文铅活字制造的重要参与者 192

第六章 其他外国人办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及其出版物(19世纪初叶—1894年) 197

第一节 外国人(不包括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外文报刊 198

一 葡文报刊 198

二 英文报刊 199

图2—25 《广州文摘》创刊号 199

图2—26 《广州周报》创刊号 200

图2—27 《德臣西报》创刊号 201

图2—28 《北华捷报》创刊号 202

图2—29 百年老店《字林西报》 204

三 法文报刊 207

四 德文报刊 208

五 日文报刊 208

《依泾杂说》、《中外新报》(香港、宁波) 209

图2—30 《中外新报》(宁波)创刊号 209

第二节 外国人(不包括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 209

《上海新报》和《华字日报》 210

图2—31 香港《华字日报》 211

《申报》及其所办的主要刊物 212

图2—32 《申报》创刊号 213

图2—33 《瀛寰琐纪》、《四溟琐纪》四刊物 216

图2—34 《点石斋画报》与《飞影阁》 218

《沪报》和《天津时报》 219

《新闻报》和《佛门日报》 220

点石斋石印书局 221

第三节 外国人(不包括传教士)在中国办的书局 221

集成图书局 223

申昌书局 224

第三篇 太平天国的出版活动(1850—1864年) 225

第一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思想武器 225

第一节 思想武器之一:拜上帝教 226

第二节 思想武器之二:高举民族革命旗帜 229

第三节 思想武器之三:原始的平等思想 231

图3—1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刻本 233

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出版机构、出版政策及其文风 235

第一节 军事组织控制下的出版机构 235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出版政策和文风 239

第三章 太平天国的出版活动 241

第一节 太平天国刻书及其种类特点 241

图3—2 《太平礼制》1851年刻本 242

图3—3 《天理要论》1854年刻本 242

图3—4 《王长 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 243

图3—5 《太平天日》1862年铜活字印本 244

图3—6 “旨准”金玺 245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禁书和焚书 247

第四章 关于《资政新篇》 250

第一节 《资政新篇》作者的变法思想 250

第二节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252

图3—7 《资政新篇》 253

第四篇 自强运动期间的出版活动(1860—1894年) 257

第一章 自强图存思想勃兴出版活动突破停滞状态 257

第一节 自强思想的要旨和发展 258

第二节 探索、争鸣思潮,促发了出版业的发展 263

第二章 官办的现代概念出版翻译机构的出现——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265

第一节 同文馆成立的背景 266

第二节 同文馆成立经过 268

第三节 同文馆的译书、出版机构和出版物 271

图4—1 《万国公法》 272

第三章 上海广方言馆与广州同文馆 277

第一节 上海广方言馆 277

第二节 广州同文馆 281

第四章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学馆) 282

第一节 筹设学馆沿革 282

第二节 学馆学制、教学内容和翻译方法 285

第三节 印书处和出书品种 289

表4—1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分类比较 290

表 290

第四节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作用和特点 304

第五章 被遗忘的近代早期出版单位——海关造册处及海关出版社 306

第一节 海关造册处和海关出版社的成立 307

第二节 造册处、海关出版社的主要任务和出版物 309

图4—2 中国早期加盖活字邮票 311

图4—3 中华帝国海关综合丛刊 海关出版社1908年重印本 313

图4—4 《英汉中国标准语言词典》 315

第六章 各地机器局、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的翻译出版活动 316

第一节 福州船政学堂的翻译出版活动 317

第二节 天津机器局和北洋武备学校的翻译出版活动 318

第七章 官书局的创办 320

第一节 金陵书局、聚珍书局、江苏书局(苏州书局)和淮南书局 321

图4—5 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 322

图4—6 《几何原本》全刻本,金陵书局同治四年版 324

第二节 浙江书局 346

第三节 湖北书局和湖北舆图总局 352

第四节 湖南书局和思贤书局 354

第五节 广雅书局 356

第六节 山东书局、广东书局及其他 359

第八章 民营现代出版社和报刊的创办 363

第一节 民办现代概念的出版社的出现 363

中华印务总局 363

图4—7 《普法战纪》香港中华印务总局铅活字本 366

弢园书局 367

同文书局和蜚音馆 368

鸿文书局、鸿宝斋石印局和积石书局 370

扫叶山房、拜石山房和千顷堂书局 371

第二节 中国人办的报刊 372

《循环日报》 372

图4—8 《循环日报》 373

《羊城采新实录》、《昭文新报》和《汇报》 374

“华字新闻纸”、《新报》和《维新日报》 375

《述报》、《粤报》和《广报》 376

图4—9 《述报》创刊号 376

《飞影阁画报》和《镜海丛报》 378

图4—10 《镜海丛报》 378

第五篇 戊戌变法时期的出版活动(1895—1911年) 381

第一章 自强运动的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兴起 381

第一节 变法运动兴起的思想基础 382

第二节 变法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 386

表5—1 资本类别和比重 386

第二章 变法运动的酝酿和发展——著书立说,制造舆论 388

第一节 《四洲志》、《合众国说》和《海国图志》 388

第二节 《校邠庐抗议》 390

第三节 《使西纪程》和《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392

第四节 《弢园文录外篇》 397

第五节 《盛世危言》和《新政真诠》 399

第三章 广学会——对变法维新运动具有特殊影响的社团 405

第一节 广学会成立的背景、缘起 405

第二节 广学会的性质、宗旨 407

表5—2 广学会董事中传教士所属教会 407

表5—3 广学会实际主要工作人员及其国籍 409

第三节 广学会的组织机构 417

表5—4 广学会会员人数表 419

第四节 经费来源 421

表5—5 广学会捐款收入分类 422

表5—6 广学会书刊销售收入分类 423

一 宗旨的演变 425

第五节 一项重要工作——刊行《万国公报》 425

图5—1 《万国公报》中英文封面 426

二 主要内容:发表政论、介绍西学和鼓吹变法 430

最早向中国人介绍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 430

图5—2 《大同学》内容 432

较系统地向中国人介绍达尔文“物竞天存”学说 434

图5—3 《万国公报》介绍达尔文学说 435

一大特色:积极鼓动“变新政” 436

发表有一批有利于中国国计民生的文章 439

表5—7 《万国公报》销售情况 441

第六节 《中西教会报》《大同报及其他》 441

第七节 出版书籍——另一重要活动 444

一 出版方针的演变和内容特色 444

表5—8 广学会出书统计 445

表5—9 广学会出版书籍分类 446

表5—10 纯宗教性书籍占出书总数比例 448

表5—11 纯宗教性书籍与非宗教性书籍对比 449

二 早期出版的主要书目 451

表5—12 广学会早期书目表 451

三 影响较大的著作 464

第八节 书刊发行及其他工作 469

第九节 三大影响 472

第一节 青年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变法行动 477

第四章 维新变法运动的掀起和康有为的出版活动 477

第二节 聚徒讲学,培养维新骨干——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 480

《新学伪经考》——一部破迷信,摧毁保守思想体系的著作 490

第三节 著书立说,建立维新变法理论体系 490

图5—4 《新学伪经考》万木草堂初刊本 491

《孔子改制考》——一部夺大旗,建立变法理论基础的著作 494

图5—5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序 495

《大同书》——一部大胆探索,描绘“大同世界”的学术著作 503

图5—6 康有为《大同书》手稿 506

第一节 上书呈政见,维新变法活动加剧 517

第五章 突破结社封禁,京沪强学会成立,政论报刊兴起 517

图5—7 “公车上书”的集会地——松筠庵 518

第二节 突破禁网,北京强学会成立,《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发刊 523

第三节 上海强学会继起,学会初露头角 533

第四节 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夭折,星火燎原 538

图5—8 《强学报》第一号 539

第五节 蝉联一线——《时务报》创办 543

图5—9 《时务报》创刊号 546

第六节 《昌言报》——两派斗争的产物 552

图5—10 《昌言报》创刊号 553

第一节 学会林立,报刊盛行 556

第六章 近代中国第一次出版高潮萌动 556

第二节 《知新报》 557

图5—11 《知新报》 558

第三节 《国闻报》、《天演论》与严复 561

严复生平与学术上的贡献 561

图5—12 严复译《原富》 563

《国闻报》和《国闻汇编》 566

严译《天演论》的发表 573

图5—13 严译《天演论》 575

第四节 《湘学报》和《湘报》 576

图5—14 《湘学报》(湘学新报)创刊号 578

图5—15 《湘报·后序》 583

第五节 大同译书局、译书公会和《译书公会报》 584

图5—16 《译书公会报》 586

第六节 《时务日报》——《中外日报》 589

图5—17 《时务日报》和《中外日报》创刊号 589

第七节 戊戌变法时期主要报刊录 592

图5—18 《萃报》创刊号 596

图5—19 《实学报》 597

图5—20 《求是报》 598

图5—21 《亚东时报》创刊号 600

图5—22 《游戏报》 604

第一章 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与出版 607

第六篇 从维新到革命(1898年9月—1911年12月) 607

第一节 康有为继续上书和光绪帝诏定国是 608

图6—1 《杰士上书汇录》 609

第二节 百日新政中有关出版、翻译、编书等方面的改革 611

表6—1 戊戌新政期间有关出版方面的新政 613

第三节 政变发生,杀志士,封报馆,禁结社 618

第二章 维新党人海外办报刊 623

第一节 《清议报》 623

图6—2 《清议报》创刊号 624

第二节 《新民丛报》 626

图6—3 《新民丛报》创刊号封面 628

图6—4 《新民丛报》所刊学术论文 631

第三节 《政论》、《京报》、《国风报》、《芻言报》及其他 635

图6—5 《国风报》 640

第一节 革命报刊兴起的历史背景 642

第三章 革命报刊兴起 642

图6—6 《伦敦被难记》 644

第二节 《中国日报》和《中国旬报》 645

图6—7 《中国日报》及《鼓吹录》 647

第三节 《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为报》 653

第四节 《苏报》和苏报案 656

图6—8 《苏报》 657

第五节 《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大陆报》、《二十世纪大舞台》和《童子世界》 670

图6—9 《国民日日报》 671

图6—10 《警钟日报》创刊号 673

图6—11 《二十世纪大舞台》 676

第六节 《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 677

图6—12 《民吁日报》 683

图6—13 《民立报》及其发刊词 685

第七节 白话文报刊的勃兴 687

《无锡白话报》 689

图6—14 《无锡白话报》创刊号 690

《杭州白话报》 691

图6—15 《杭州白话报》及《苏州白话报》 692

《苏州白话报》 694

《中国白话报》 696

图6—16 《中国白话报》 697

《安徽俗话报》和《安徽白话报》 698

《扬子江白话报》、《京话日报》和《启蒙画报》 702

图6—17 《启蒙画报》 708

《京话报》及其他 709

清末报刊一览(一) 白话文报刊 711

表6—2 清末报刊一览(一)白话文报刊 712

第八节 妇女报刊在斗争中成长 722

《官话女学报》——《女学报》 723

《女学报》、《女子世界》和《岭南女学新报》 724

《白话》、《女孺报》及其他 726

《北京女报》和《中国女报》 729

图6—18 《中国女报》创刊号 732

《中国新女界杂志》、《中国妇人会小杂志》和《二十世纪之中国女子》月刊 734

图6—19 《中国新女界杂志》创刊号 735

《神州女报》 736

图6—20 《神州女报》创刊号及《发刊辞》 736

《中国妇女会报》、《天足会报》及其他 739

《妇女时报》 740

《留日女学会杂志》 742

清末报刊一览(二) 妇女报刊 742

表6—3 清末报刊一览(二)妇女报刊 743

第九节 震动心弦的革命宣传小册子 745

《革命军》 748

图6—21 轰动清季的《革命军》 749

《猛回头》 751

《新湖南》 755

图6—22 《新湖南》再版本版权页 756

第十节 海外留学生的革命出版活动 757

图6—23 《译书彙编》创刊号(再版) 759

《译书汇编》和《开智录》 760

海外留学生出版活动的第一阶段 760

《国民报》和《湖北学生界》 763

图6—24 《国民报》创刊号 764

图6—25 《湖北学生界》、《游学译编》和《汉声》 767

《游学译编》、《浙江潮》和《江苏》 771

图6—26 《浙江潮》创刊号和《发刊词》 773

图6—27 《江苏》封面及其社说 775

《直说》和《檀山新报》 777

图6—28 《檀山新报》 778

《新小说》 778

海外留学生出版活动的第二阶段 780

《图南日报》 780

《商报》、《二十世纪之支那》、《醒狮》,附《大同日报》 781

第十一节 海外革命报刊的发展过程和作用 附海外报刊一览 785

表6—4 清末报刊一览(三)海外报刊 789

图6—32 《法政杂志》 805

图6—31 《中国新报》 805

图6—30 《支那革命丛报》 805

图6—29 《新世纪》 805

第四章 革命报刊与保皇报刊的对垒 806

第一节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诞生 807

图6—33 《民报》创刊号与《发刊词》 808

高举革命旗帜,公然号召颠覆清政府 808

集中火力,批判保皇立宪观点 810

提倡三民主义,介绍社会主义学说 811

图6—34 《民报》介绍《共产党宣言》 816

《民报》骨干间的分歧和分裂 820

图6—35 《天讨》—《民报》增刊 824

《民报》的主要骨干 825

《民报》被封禁 825

第二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831

论战产生的背景和直接原因 832

大论战的概况 839

图6—36 《民报》与《新民丛报》辨驳之纲领 839

表6—5 《民报》与《新民丛报》驳论文章大要 840

争论的中心题目 850

大辩论结果 854

第三节 两派在南洋、美洲、仰光等地的宣传力量和对阵 857

第五章 近代官报系统的形成及其出版活动 864

第一节 北洋官报局的创办 866

图6—37 《交涉要览》 868

图6—38 《北洋公牍类纂》 870

第二节 《北洋官报》、北洋系统出版机构及其出版物 870

《北洋官报》 870

图6—39 《北洋官报》 871

北洋陆军编译局及其出版物 872

北洋官报局出版的刊物 874

第三节 南洋官报局及南洋系统出版机构和出版物 875

图6—40 《南洋官报》 875

《南洋官报》 876

南洋系统主要期刊及南洋印刷官厂 877

第四节 政治官报局、政治官报及其他 878

《政治官报》—《内阁官报》 878

图6—41 《政治官报》 879

《谕旨阁钞》 880

第五节 北京学部编译图书局和《学部官报》 881

第六节 各省市官报及其他 882

图6—42 《直隶教育官报》 883

《中外大事报》和《五洲时事汇报》 887

第一节 主要报刊介绍 887

第六章 这一时期(1898年9月—1911年12月)的其他出版物 887

《亚泉杂志》 888

《集成报》、《教育世界》和《南洋七日报》 889

《世界繁华报》、《北京公报》、《普通学报》及《选报》 890

《外交报》、《中外算报》和《新世界学报》 892

图6—43 《外交报》创刊号及叙例 892

图6—44 《翻译世界》 895

《翻译世界》、《预备立宪公会报》和《预备立宪官话报》 895

图6—45 《绣像小说》及其缘起 896

《绣像小说》 897

《时报》 899

《北京日报》、《北京大同报》和《中央日报》 901

《农工杂志》、《国是日报》、英文《大陆报》和英文《北京日报》 902

《可报》、《大江报》、《通学报》和《国粹学报》 903

图6—46 《国粹学报》创刊号 906

《政艺通报》、《法政杂志》和《图画日报》 908

综合类报刊一览 910

第二节 清末报刊一览 910

表6—6 清末报刊一览(四)综合性报刊 910

图6—47 《国学粹编》、《小说月报》及《新小说》 924

表6—7 清末报刊一览(五)商业类报刊 925

商业类报刊一览 925

图6—48 《万国商业月报》、《华商联合报》和《商务报》 928

表6—8 清末报刊一览(六)科学技术类报刊 929

科学技术类报刊一览 929

政法类报刊一览 931

表6—9 清末报刊一览(七)政法类报刊 931

表6—10 清末报刊一览(八)医药类报刊 934

医药类报刊一览 934

表6—11 清末报刊一览(九)农业类报刊 935

农业类报刊一览 935

青年、少年类报刊一览 936

表6—12 清末报刊一览(十)青年、少年类报刊 936

表6—13 清末报刊一览(十一)画报类报刊 937

画报类报刊一览 937

第七章 民营现代出版机构进一步发展 941

第一节 早期的商务印书馆 941

第二节 广智书局 946

第三节 初期的贵阳文通书局 950

第四节 文明书局、开明书店、有正书局及其他 951

附录 955

一 《大清律例》 955

二 《大清印刷物件专律》 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巡警部学部会同鉴定 956

三 《报章应守规则》 光绪三十二年 962

四 《大清报律》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 963

五 《宪政编查馆奏考核报律折》 光绪三十四年 967

六 《资政院奏议决修正报律缮单呈览请旨裁夺折》 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968

七 《钦定报律》 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969

八 《宪政编查馆拟订结社集会律折》 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九日 973

九 《资政院奏准著作权律折》 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975

十 《著作权章程》 宣统二年颁布 976

参考文献 982

索引 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