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导论 1
序二 5
第一章 般若与老庄道学思想 14
第一节 般若解析 14
第二节 般若思想的莆成和发展 35
一 般若思想的形成 35
二 中观般若学的发展和演变 44
三 般若学在中国的传播 52
第四节 老庄“道”的含义 56
第五节 道学思想的发展 60
一 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64
二 道教的形成 71
第二章 般若、老庄本体论思想 74
第一节 老庄的本体论思想 76
一 以无为本 76
二 老庄道论思想异同 80
第二节 佛教般若学的本体论思想 84
一 僧肇的《涅槃无名论》 86
二 般若与佛性 90
第三节 般若与老庄体用思想比较 93
第三章 般若与老庄认识论之异同 100
第一节 道家对理性认识的否定 103
第二节 佛教的般若无分别思想 109
第三节 佛道观照认识方法的比较 121
一 佛教与道家观照思想比较 122
二 坐忘与禅定 129
一 牛头禅的老庄化 139
第四节 从牛头禅的老庄化看佛道观照思想 139
二 牛头禅的传承及其后学的老庄化 147
第四章 般若与老庄方法论之异同 156
第一节 道与言 162
一 佛道言不及意的思想 162
二 佛道道不离言的思想 169
三 佛道独特的言说方式 174
第二节 从分灯禅的老庄化看佛道的方法论思想 182
第三节 佛教般若思想对道家重玄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90
第五章 般若与老庄人生观之异同 204
第一节 般若、老庄人学思想之比较 206
第二节 般若、老庄对人的主体地位认识的异同 211
一 道家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 211
二 佛道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 219
第三节 禅宗心性论思想的形成 229
第四节 金元全真教的心性论思想 235
第六章 般若与老庄思想特点及其影响 240
第一节 般若与老庄实践观之比较 240
一 佛教般若思想中的实践观 240
二 老庄的实践观 248
第二节 佛教般若与老庄慈悲观之比较 252
一 佛教般若与慈悲思想 252
二 佛教慈悲观 258
三 道家的慈悲思想 263
第三节 般若与人间佛教 270
第四节 道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276
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