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态数据库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汤庸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76185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时间是自然界无所不在的属性,随着数据库技术的深入发展,时态信息处理已成为新一代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本书系统介绍时态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主要技术及软件开发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基本元素模型﹑时态数据库基本概念﹑时态关系代数﹑时态数据模型与查询语言﹑时态数据索引技术﹑时态知识表达与逻辑方法﹑时态数据库管理系统TimeDB,最后介绍一个典型时态应用实例。

1.1时态应用的实际需求 1

1.1.1电子政务中的时态应用 1

1.1.2工作流的时态应用 2

1.1.3数据仓库中的时态应用 3

1.2态数据库的起源与发展 4

1.2.1开创与形成时期 4

1.2.2理论与模型探索阶段 5

1.2.3应用与发展阶段 6

1.3时态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7

1.3.1研究文献分析 7

1.3.2主要时态数据模型 8

1.3.3研究与应用现状 10

1.3.4展望 11

第1章 绪论 11

第2章 态基本元素模型 13

2.1时态信息模型 13

2.1.1时态信息 13

2.1.2时间模型 14

2.2时间基本元素单位 15

2.2.1时间点 16

2.2.2时间区间 17

2.2.3时间跨度 18

2.3时间粒度 19

2.2.4时间集合 19

2.3.1时间粒度与时间量子 20

2.2时态粒度存在形式 20

2.3.3时间粒度间的运算 22

2.3.4时间粒度的转换关系图 24

2.3.5SQL中的时间粒度 25

2.4时态元素关系 26

2.4.1Allen的时态区间关系 27

2.4.2时态区间与时间点之间的时态关系 28

2.4.3时间点之间的时态关系 29

2.5两个特殊的时间元素 30

2.5.1时间元素Now 30

2.5.2时间元素UC 34

2.6小结 35

第3章 时态数据库基本概念 36

3.13种基本时间 36

3.1.1用户自定义时间 36

3.1.2有效时间 37

3.1.3事务时间 38

3.1.43种时间数据的应用 39

3.2两个时间维 39

3.2.1时间维描述 40

3.2.2两个时间维的必要性 41

3.2.3支持两个时间维的时态元素 42

3.3.1快照数据库 43

3.34种数据库 43

3.3.2回滚数据库 45

3.3.3历史数据库 47

3.3.4双时态数据库 51

3.4时态数据库及双时态表示 53

3.4.1什么是时态数据库 53

3.4.2有效时间和事务时间的存储优化 54

3.4.3双时态的表达方法 55

3.4.4时态平面图的进一步分析 60

3.5小结 63

4.1传统的关系操作 65

4.1.1相关定义 65

第4章 时态关系代数 65

4.1.2关系代数 66

4.1.3关系元组的演算 68

4.2历史数据库的关系代数 69

4.2.1基本概念和术语 69

4.2.2HRDM数学模型 70

4.2.3历史关系代数 71

4.3时态关系代数运算的形式化描述 76

4.3.1时态关系演算 77

4.3.2时态关系代数运算的形式化描述 78

4.3.3双时态关系代数 81

4.4.1快照可约性 82

4.4快照可约性与时态完备性 82

4.4.2半时态完备性 83

4.4.3时态完备性 84

4.5小结 85

第5章 时态数据模型与查询语言 87

5.1双时态概念数据模型BCDM 87

5.1.1BCDM简介 87

5.1.2BCDM时间域 88

5.1.3BCDM双时态机制 90

5.1.4BCDM的储存问题 92

5.2TempSQL模型及语言 95

5.2.1TempSQL模型 96

5.2.2TempSQL语言 97

5.3TQuel模型及语言 102

5.3.1TQuel语法的BNF定义 102

5.3.2TQuel的时态语义 104

5.3.3TQuel语言的查询实例 105

5.4TSQL2语言 109

5.4.1双时态状态关系 109

5.4.2事件关系 116

5.4.3含有事务时间的查询 116

5.4.4聚集函数与模式演化 118

5.4.5对TSQL的不同观点 120

5.5小结 121

第6章 时态数据索引技术 123

6.1时态索引技术基础 123

6.1.1B-tree数据索引技术 123

6.1.2R-tree时态索引技术 125

6.1.3R-tree改进策略 129

6.1.4R-tree技术 131

6.2Gtree时态索引技术 133

6.2.1GR-tree介绍 133

6.2.2GR-tree索引算法 136

6.2.3GR-tree的时间参数变化 137

6.34R-tree时态索引技术 139

6.3.1数据变换 140

6.3.2查询变换 141

6.3.34R-tree操作 143

6.4小结 144

第7章 时态知识表达与逻辑方法 146

7.1几种经典的时态知识表达方法 146

7.1.1Allen方法 146

7.1.2McDermott方法 148

7.1.3时态操作符方法 148

7.1.4TANDTL方法 149

7.2时态逻辑与模态逻辑 151

7.2.1模态逻辑 151

7.1.5其他方法 151

7.2.2时态逻辑 152

7.2.3线性时态逻辑 155

7.2.4分支时态逻辑 157

7.2.5分区时态逻辑 159

7.3时态逻辑断言推理 160

7.3.1传统断言及其不足 160

7.3.2时态逻辑断言 160

7.3.3时态逻辑语言应用示例 161

7.4Petr1网 165

7.4.1Petr1网基本概念 165

7.4.2Petr1网与时态逻辑 166

7.5面向对象的时态知识表达方法 168

7.5.1知识对象的结构 168

7.5.2描述事实的时态知识 169

7.5.3描述时序关系的时态知识 170

7.5.4面向对象时态知识表达举例 172

7.6小结 175

第8章 时态数据库管理系统TimeDB 177

8.1T1mDB基础 177

8.1.1T1meDB与ATSQL2 178

8.1.2T1meDB的不同版本 178

8.1.3T1meDB2.0Beta4时态支持 179

8.2.2T1meDB安装 182

8.2.1软件获取与运行需求 182

8.2T1meDB2.0Beta4使用 182

8.2.3T1meDB2.0Beta4用户界面 186

8.2.4与商业DBMS的兼容性问题 188

8.2.5一个例子 190

8.3时态数据查询 192

8.3.1向上兼容查询 193

8.3.2时态向上兼容查询 193

8.3.3顺序查询 195

8.4时态代数操作 196

8.4.1单时态代数操作符 196

8.3.4非顺序查询 196

8.4.2双时态代数操作符 200

8.4.3时态合并 204

8.5T1meDBAPI与聚集函数 206

8.5.1T1meDB的API 206

8.5.2聚集函数 207

8.6数完整性 214

8.6.1参照约束和外键约束 214

8.6.2检查约束 218

8.6.3主键约束 220

8.7小结 224

9.1时态应用开发模型 225

9.11时态应用模式分类 225

第9章 时态数据库应用开发 225

9.1.2时态信息模型 227

9.1.3时态数据视图 228

9.1.4时态知识与数据的链接 229

9.2一个典型的时态应用实例:SIDSS 230

9.2.1SIDSS系统框架 230

9.2.2工资系统的时态数据 231

9.2.3工资系统的时态知识 233

9.3工资的时态数据模型 235

9.3.1时态工资数据结构 235

9.3.2时态实体关系模型 236

9.3.3NTER模型应用 239

9.4工资政策时态知识模型 240

9.4.1结构化时态知识的描述 241

9.4.2非结构化时态知识的描述 242

9.4.3时态知识的可视化管理 244

9.5时态事件处理与协同机制 247

9.5.1事件形式化表达 247

9.5.2事件处理器 248

9.5.3系统的协同机制 250

9.6小结 252

附录 253

附录A ATSQL2语法 253

附录B T1meDB2.0Beta4API 257

参考文献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