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序 李步云 1
自序:法的时代挑战与追求 1
1 法思篇 1
1·历史的反思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与法制思想差异比较 3
近代中国争民主求法治的斗争 24
法治:从蒙昧到觉醒的五十年 31
法学:朝来寒雨晚来风 79
中国法治化的道路 86
附:外国学者评议(一)[日]今井弘道教授:两种法观念的斗争 107
(二)[日]玉置前人、公文宏和教授:从国际视野看中国的法治历程 114
我们怎样告别20世纪 116
继续解放思想,迎接民主法治新世纪 124
2·新世纪的展望厉行宪治,全面建设法治国家 129
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加紧推进政治体制与法制改革 131
实行宪政,建立全球法治新秩序 141
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世界 145
2 法权篇 145
1·权力新论以社会权力制衡国家权力 151
附:外国学者评议(一)[韩]金秉正律师:为建构市民社会理论注入新的动力 163
(二)[韩]咸在凤教授:当代中国最大的国家目标 165
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 167
论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 182
附:外国学者评议(一)[日]今井弘道教授:具有方向指导性和实践性的论点 210
(二)[日]铃木敬夫教授:转换期的东亚人权与法治 211
全球化与亚洲价值、个性与人格 213
社会权力与法治社会 218
2·人权与权力权力与权利的本源 243
人权理论的困惑与质疑 248
民主的限度及其与共和、宪政的矛盾统一 268
人大民主权力的限度与宪政的权威 293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 300
人大与人民利益至上 319
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一环 326
3·立法权的民主化有序化建构我国宪政立法体系策议 338
立法要维护整体权益与法制统一 355
立法由无序到有序与立法民主化的保障 360
以民主的精神落实立法的民主 363
4·行政权的法治化与发展行政权的性质与依法行政原则 369
法治行政与行政权的发展 382
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与分类 393
5·司法权与司法理念司法权的性质与特征 404
司法改革的理念与司法观的革新 410
弘扬“人民司法”思想 436
6·司法改革的思路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司法独立 445
从制度上遏制司法腐败 471
司法改革的关键在改善党对司法的领导 481
3 法治篇人民的要求,时代的呼唤 489
法治目标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493
1·法治的概念与理念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 498
法治理念·理想·原则 506
法治状态、秩序与法治化 510
法治与人治 512
法治与宪治 521
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 532
法治政府与警察国家 543
“法律至上”的辩与辨 545
法治的局限与弊端 557
法治决策与决策中的法治意识 562
2·以法治官依法治国重在以法治官 566
为政以德,实行法治下的德政 589
3·执政党与法治国家党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594
治党:固守成规还是法随时转 620
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 638
法治入宪的特别意义 652
4 法评篇1·法学散议“法理学向何处去”三议 661
毋忘历史,跟上时代,放眼全球 665
作“现代荆棘丛中一朵法的精神玫瑰” 669
扩大视野,放宽尺度 672
法学与法德 674
法学教育应当注重法德教育 677
培育通才,加强通识与法德教育 679
一本违法侵权的法学谤书 684
一篇美化人治歪曲历史的欺世之作 694
2·法治时评普及宪法,实施宪政 704
落实政治人权的立法保障 708
“入世”对我国政治改革的深远意义 713
发扬共和精神,实现西部大开发 720
“多数制民主”与共和精神的冲突 728
对人大代表评议活动的法理思考 732
析两种不同性质的“错误” 734
摆正公权力的位置 741
公权力私有化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 744
评所谓“为保卫国有资产而战” 748
定海毁城事件的性质与法治对策 753
司法机关应作舆论监督的后盾 757
“前锋”与“后盾”的配合 760
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权与官员的名誉权 764
法官岂应状告当事人 769
岂能维护腐败者的“名誉”? 773
站起来吧,中国公民! 778
自豪于历史辉煌,毋忘其黑暗 783
“一元官司”的精神效应得失谈 784
何谓“专政手段”? 788
刑讯逼供几时休? 796
·附录七十自述:风雨人生纪程 799
郭道晖论著年表(1998—2003) 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