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俞吾金 1
自序 1
第一篇 科技哲学和科学方法论 3
论科学理论的三元建构 张怡 3
科学问题的动力学研究 张怡 12
论理论性名词问题 张怡 22
论科学发展的混沌模式 张怡 29
中西方传统科技文化的非线性比较 张怡 39
一个令人注目的研究纲领——论科学哲学中的结构主义流派 张怡 49
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贺善侃 60
现代系统科学对辩证思维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贺善侃 71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科学认识 贺善侃 77
中西方思维艺术比较 黄德良 82
库恩范式论的真谛 黄德良 100
对科学实在论的新辩护 郦全民 103
当今人工智能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郦全民 110
人工智能研究的物理学途径 郦全民 117
探索生命本质的新途径——对人工生命引起的哲学问题的一些思考 郦全民 126
第二篇 虚拟哲学和科学认知 135
虚拟实在论 张怡 135
数字化时代的认识论走向 张怡 145
认识的技术和技术的认识 张怡 155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陈敬全 164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超学习方式的兴起 陈敬全 171
从世界3到虚拟世界的涌现 郦全民 179
虚拟技术正在改变哲学 郦全民 189
认知计算主义的威力和软肋 郦全民 196
探索复杂性的计算途径 郦全民 202
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 郦全民 209
软智能体的认识论蕴涵 郦全民 216
人工智能中的达尔文主义 郦全民 225
谈自然观在现代科学认识中的元理论作用 陈敬全 231
第三篇 科学思想史 241
《国语》“武王伐殷”天象检讨——兼论江晓原、钮卫星之《回天》 杨小明 241
朱熹理学之科学观研究 杨小明 249
“通天地人者曰儒”——黄宗羲与科学关系之系统观考察 杨小明 260
黄宗羲与医学 杨小明 270
黄百家与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 杨小明 275
梅文鼎的日月五星左旋说及其弊端 杨小明 286
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与《明史》历志——思想、方法之异同、影响及其背景之比较研究 杨小明 295
“美国猴子案件”:历史还是偏见? 杨小明 311
史尼德科学哲学思想初探 张怡 325
氨分子钟的成功:“神的启示”和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陈敬全 334
中国科技界精英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从中国科技界精英的思维方式谈起 陈敬全 340
简析中国高度集中的大科学体制的形成与运行——以上海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发展时期(1956—1966年)为例 陈敬全 347
第四篇 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359
论科技的人文价值 贺善侃 359
科技价值的迷失与社会发展的误区 贺善侃 366
论社会转型的科技推力 贺善侃 375
论人类活动主体性效应和反主体性效应的冲突和出路 贺善侃 384
网际交往:社会交往新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发展与社会交往的拓展 贺善侃 391
论网络伦理的本质 贺善侃 397
确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 贺善侃 406
实现城市化与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贺善侃 413
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力跨越发展 贺善侃 416
科技与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兼论循环经济的发展价值 黄德良 420
网络技术的人性面 黄德良 426
高科技的人文思考 黄德良 432
论科学生产的特征 黄德良 440
跨学科与科学精神 黄德良 杜俊民 449
论科学的知识价值 黄德良 457
对可持续发展引发的若干价值观问题的反思 陈敬全 467
论教育创新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陈敬全 473
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 陈敬全 张怡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