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张岱年 1
序 季羡林 1
序 舒乙 1
序 王富仁 1
人生篇 3
美育与人生 蔡元培 3
人生真义 陈独秀 6
现在与将来 李大钊 10
人生在创造 梁漱溟 13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梁漱溟 16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冯友兰 20
说人生观 宗白华 24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朱光潜 33
人生的道路怎样走(节录) 苏步青 40
奇趣的享受 钟敬文 43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张岱年 46
哲学的永恒主题——究天人之际 任继愈 54
论儒家的境界观(节选) 汤一介 58
人生二则 李亦园 66
修养篇 73
真善美(节选) 蔡元培 73
修养二则 顾颉刚 76
独善与兼善 叶圣陶 89
现实与理想 叶圣陶 94
生的四种境界 冯友兰 98
功利境界 冯友兰 105
新的修养 成仿吾 110
艺术生活 宗白华 113
论诚意 朱自清 117
节操 曹聚仁 121
谈生活 吴组缃 123
生活与思想 吴晗 127
谈交友 钱钟书 13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南怀瑾 140
写作与养生 金开诚 143
治学篇 149
修学与从师 蔡元培 149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154
治国学杂话 梁启超 158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163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罗家伦 165
我与文学 朱光潜 171
治学十六字诀 茅以升 174
广博·勤奋·赶超 谈家桢 179
取法务上,仅得乎中 华罗庚 183
研究学问的二个境界 季羡林 186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钱伟长 189
谈学术文章的写作 任继愈 192
评文论史便神飞——学理者如是说 王梓坤 195
中国人的精神(节选) 辜鸿铭 205
哲思篇 205
“今” 李大钊 212
时 李大钊 216
生命树的等待 王统照 221
对于自然的凝视和遐想(节选) 黄药眠 224
爱智 张岱年 231
哲学随笔(三则) 金克木 234
生机 思果 242
思辩二则 庞朴 244
生命的火焰 黄茅 248
生命/文化 任洪渊 252
生命的一种境界 刘登? 257
附带声明 马寅初 263
岁月篇 263
重申我的请求 马寅初 266
忏悔——自新 梁漱溟 273
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晚年明志 冯友兰 278
乍暖还寒时候 贾植芳 282
坎坷的岁月 钟敬文 295
曲折的道路 张岱年 305
文革中的我(节选) 于光远 313
谢吾师 舒乙 331
风雨琐记 东方既白 334
随笔篇 345
敬告青年 陈独秀 345
创造宣言 陶行知 352
创造 顾颉刚 356
肺腑语 张申府 361
大人物之分析 冯友兰 364
论书生的酸气 朱自清 367
中年人的寂寞 夏丐尊 375
中年 俞平伯 378
冷板凳与菜根香 苏步青 382
和李约瑟博士谈《老子》 侯外庐 385
传统文化随想 钟敬文 390
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 余冠英 400
客观世界与人生理想——平生思想述要 张岱年 405
我的第二次学术生命(节选) 费孝通 412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任继愈 418
毁与誉 南怀瑾 422
顺境与逆境 夏写时 426
中国传统文化的负效应 李锐 429
知人善用 思果 436
青年的四个大梦 吴静吉 439
精神解放与文章的变迁 郭预衡 446
谈谈我的?气 牛汉 453
说“意在笔前” 金开诚 456
我看毛泽东—答《说不尽的毛泽东》一书编者问 王蒙 461
文化秩序的瞀乱和文化错位 刘梦溪 473
编后记 张岱年 邓九平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