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智囊 第1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晓霞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61314167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

第四卷 1

第五卷 1

目录 1

第一卷 1

滕文生:江主席的“常任”特别助理 1

陈云林:鼎力寻求国家统一途径的神秘人物 1

第二卷 1

刘鸿儒:这个人物不寻常 1

第三卷 1

第六卷 1

王岐山:中国金融改革的猛将 1

戴相龙:中国金融大掌柜 1

董辅礽:为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的元老级人物 1

漂泊 3

“调职”风波 3

在中国社科最高学府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 4

清华园走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 4

江泽民与刘鸿儒的两小时交谈 4

走在时代潮流前边的人 4

武大骄子 5

与辜振甫交锋 5

一直工作在党的核心理论部门 5

朱镕基告诉戴相龙:要学会做恶人 6

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 6

朱镕基请刘鸿儒“出山” 6

担任江总书记的政治秘书 7

孙冶方遇见千里马 8

直接领导金融改革 8

台岛的“北京热”忙坏了陈云林 8

转向金融投资业构成 王岐山进入政坛的台阶 9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9

大陆不需要做任何“政治秀” 10

在建行大张旗鼓搞金融改革 10

冷静思考亚洲金融风暴 10

成为孙冶方“八大干将”之一 11

独木支撑还是三足鼎立? 11

股灾消防队员 12

鼓励台商“登陆” 13

成为建国以来最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行长 13

空降广东身负金融改革重任 13

壮士断腕:主持广信破产的是是非非 15

证监会成立之初的窘境:租房借钱 15

耸人听闻的“两个分离” 16

参与发起加强党建的一系列活动 16

金融业如何迎接全球化? 17

路甬祥:追逐未来科技的生死时速 17

刘鸿儒和高西庆是H股顺利出台的“催生婆” 18

希拉克要见的人 19

频出改革新招 19

第一批企业海外上市内幕 20

少年立志 20

浙江大学:科技探奥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21

“温州模式”的反思 21

粤海企业再起风波 21

附:正确区分两种人权 22

指点笑评珠江经济 23

归国前后 23

央行行长的人民币情结 23

“三明治经济”“飞去来器经济”与“产业空洞化” 24

构建国家创新体系 25

谈笑有鸿儒 25

万众瞩目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25

寻求最有意义的合作 27

徐匡迪:专家从政的典范 27

号召对金融八大前沿课题进行研究 28

荣升体改办主任:“十五”主攻行业垄断 29

从在美国的奇特经历看中国购物风险 29

附: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30

警示:二十一世纪的12大挑战 30

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 31

海派学界带头人 33

令人忧心的国企改革 33

由科技而进入经济领域的政治人才 34

史美伦:首位来自香港的中央政府高官 35

大陆惟一的院士市长 35

李肇星:中国外交界的鸽心鹰爪 35

向吴敬琏叫板 35

周瑞金:文才可用,心术尤正 35

洪虎:将门虎子 体改先锋 37

朱镕基的“当头炮” 38

十五年求学,三十年练笔 38

六亲不认订家规 39

农家少年的文学梦 39

坦言自己曾反对过邓小平 40

与克林顿共同主持热线节目 40

附:市场经济中防止官员腐败问题 40

香港证券界的“铁娘子” 41

抓国企改革深受高层器重 41

岳父曾是刘少奇秘书 41

“皇甫平”文动神州 42

邦联制不适于两岸 43

朱总理说“每逢有科技和经济方面的计划我都要问一问徐匡迪” 44

为H股入港立下汗马功劳 44

萧灼基:燕园里的中国经济“预测家” 45

笔战赫尔姆斯 45

一个“孤独”的南方人 47

义无反顾、不畏围剿 47

举家支持、单刀赴会 48

非常时刻与北京高层保持紧密联系 48

我们要走向“私有化”吗? 49

汪道涵:两岸牌局中的“千王之王” 49

平生两大心愿 50

推销中国 51

美国总统安全顾问访华时要拜见的人 52

老革命甘心让贤当人梯 52

改革开放闯禁区 52

参与北约轰炸我国驻南使馆事件的处理 52

资本是什么? 53

强调“四公原则”下的监管 53

谷牧招贤纳才 54

呼唤创新型人才 54

力驳“中国威胁论”,揭露“人权卫士”假嘴脸 54

二板市场如何监管 55

“以身试法”,消除社会上的“恐资病” 55

戳一下台湾半个地球都发痒 55

“内部股”纠偏 56

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 57

“萧股市”谈股论金 57

汪道涵取消台湾之行 57

永怀青春中国 58

附: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与公司治理的作用 59

新省长上台就讲约法三章 59

汪道涵坐桌前,稳打“台湾牌” 59

火警是119,省长公开电话是118 60

引述《波茨坦公告》居心堪疑 61

教育投入最保值 61

龙永图:WTO谈判桌上的“福将” 61

被“困”人民大会堂 62

遗失在“花溪”里的文学之梦 63

龚育之:在思想的禁区中突围 63

台湾这张牌最不好打 63

以多样化的形式发挥舆论的先导作用 64

许小年:诊断中国资本市场 65

陈元:盘活中国银元的“金融大亨” 65

联合国总部的中国外交官 65

红色后代 66

导弹打出新局面 66

附:放眼全球,呼唤创新型人才 67

进入中宣部 67

被外电称为有学者风度的人 68

股市不是企业的“提款机” 68

从技术员到研究生 68

在漩涡的边缘 68

走上仕途 69

台湾之行再度取消 69

大地震没有带来新转机 70

遭遇法国:一个人留在荒凉的“月球”上 71

令人耳目一新的陈元理论 71

面对台湾的“试探”气球 71

乔宗淮:出身外交世家的中国人权大使 71

曾是邓小平智囊机构成员 72

“二板市场”降低门槛不等于“放水” 72

汪道涵复印给中央办公厅三份材料 73

将门虎子 73

龙永图泪洒“入世”路 74

与父亲乔冠华的恩恩怨怨 74

西部的财神 75

思想解放的吹鼓手 76

新经济在“大炼钢铁” 77

郑必坚:为中国改革正名的经典理论高参 79

向封建迷信说“不” 79

独立而有主见的成长 79

在香港迅速崛起 80

给中国的资本市场“把脉” 80

中美角力:巴尔舍夫斯基遭遇“龙克星” 80

出任大使、驻节四国 81

为中华之光耀立新功 82

王梦奎:国务院智库的第一小提琴手 83

国企:不断奶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 83

小乔当关日内瓦,美国三番走麦城 83

胡耀邦的秘书,“党内一支笔” 84

附:纽约高楼里的奢望 85

专家型领导 86

金融业怎样应对WTO 86

温县的穷“秀才” 86

“铁女人”奥尔布赖特败下阵来 86

积极反“左”,推动第二、第三次思想解放 87

永远的北大 89

附:有效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改革 89

刘丽英:“女包公”打坐在中纪委 89

令贪官闻风丧胆的人 91

决定性一战 91

中央办公厅新来的研究员 92

协助胡锦涛同志加强党校建设 92

称赞“曹青天”,汪道涵话外有话 94

邓斌案发,“女钦差”秘赴金陵 94

中国经济改革的“发言人” 95

公道自在人心、“人权卫士”落选 96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进行战略性思考 96

江泽民李鹏下定决心:打虎上山 96

不查清绝不结案 97

国务院首席智囊的“西部经” 98

工人阶级含义的变化 99

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宗淮大使在第55届人权会关于国别人权问题的发言 99

捍卫“三个代表”理论、反击第五份“万言书” 100

与曹克明并肩作战 100

杜润生:毛泽东眼中的好同志 101

刘国光:“宽松流派”的代表人物 101

传奇的革命经历 103

中国不会成为一张多米诺骨牌 103

陈岱孙的得意门生 103

揪住了陈希同的尾巴 104

毛泽东说:杜某是个好同志 105

唐树备:海协会“微笑天使” 105

赖昌星的克星 105

“两个根本转变”的始作俑者 106

金融强国之梦 107

副部级官员的一个异数 107

十二年科学规划的重要智囊 107

赵启正:引领潮流的“中国首席公关” 109

高层决策圈的理论“标兵” 109

汪道涵看好唐树备 109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110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 110

为“汪辜会谈”穿梭两岸 111

附:把握大局和理论武装 111

师从“本应该得诺贝尔奖”的赵忠尧 113

“宽松流派”的杰出代表 113

主持起草《科学十四条》 114

大雅久不作 115

从核物理学家到行政官员 115

朱镕基开发浦东时点的第一将 117

“十五”计划与刘国光之贡献 117

科学院第一个被打倒的人 118

微笑中暗藏玄机 118

附:小康四题 118

唐树备声言:台湾主权超越中美关系 120

向邓小平进言 121

迎接江总书记十下浦东 121

新经济形势下的“两点论” 122

王辑思:钻进白宫心脏的美国学者 123

让对外宣传面貌一新 123

茅于轼:扫除致富障碍的经济大手 125

小城镇思路中的大战略 125

语言学家王力的儿子 125

子承父业 127

盛洪:为万世开太平 127

附:解读温州经济模式 127

99《财富》全球论坛成了中国高层的“意见箱” 128

科恩早慕王辑思大名 129

一个在“误读”中成长的人 129

心怀天下主义的民族主义者 132

与享廷顿叫板 132

“中国文化美国行”的总策划 132

创办天则研究所 133

沈国放:一生勤勉的外交新星 133

中国需要务实的外交 135

盛洪看茅老:一个经济学人的“三不朽” 135

好学不倦,老三届知青走进最高外语学府 136

坚定的国权维护者 136

文明的冲突 136

为西部大开发而谋划 138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138

一股恼人的秋风 138

秦晖挑战盛洪 139

进入外交部培养六种素质 140

盛洪再论“人类文明”与中国 140

积极推介网络媒体 140

台湾这副牌,美国怎么打 141

经济学界的鲁迅 141

任钱其琛秘书的岁月 142

“鹰派发言人” 143

催马奋蹄更向前 143

“改”什么,“革”什么? 144

附:为万世开太平 146

在多边外交场合为中国呼喊 147

附:期盼和平的新世纪 147

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周年 148

资中筠:中美关系不是“无底的棋盘” 149

资深“美国通” 151

永不堵车 152

梁定邦:向总理要一元钱工资的人 153

陈淮:打开市场经济的魔瓶 155

中美不是必然走向对抗 155

非凡人生非凡事 155

劝中国人到南非做生意 157

破格提升副教授,归国请进国务院 158

一个课题与五个难点 159

杜钢建:大胆论人权 159

帮别人实现梦想 160

接待江主席出席联合国千年会议 161

向北大师生发难 161

挑战1998:过剩经济 162

从农村大队干部到大学教授 163

首位华人证监主席 163

加强全方位对美外交 163

客观看美国 163

蓄势待发的新星 164

言简意赅话生存 165

打造西部的“深圳特区” 165

在香港证监会的风风波波 166

附: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沈国放大使在第54届联大一委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 167

白春礼:给政治局讲“纳米” 167

打开“假日经济”的魔瓶 168

与中国大陆的情感写真 169

在中南海讲“纳米” 169

心忧:“员工持股”能走多远 169

怎样做大国 170

什么叫言论自由 171

最理解和尊重董建华 172

从工农兵大学生到博士研究生 172

厉以宁:共和国“股份”第一人 173

一个新论点:国企改革深化为国有经济改造 173

预测中国资本市场 173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 174

让思想扎上翅膀——自由飞翔 175

附:解读新经济 177

中国对入世的最大准备 177

冷落岁月 177

出任中科院副院长 178

一分钱也没要 179

你可以保持沉默,但 180

曙色初霁 180

面对“李约瑟难题” 181

刘吉:善借“风水”的改革急先锋 181

“全球化”与中国 182

后来居上 182

吴敬琏:洗尽铅华走市场 183

出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由? 183

畅谈诺贝尔奖精神 183

奠基之作《论决策科学化》 183

良心也要自由吗? 184

深入民间 184

弃工从文 185

一石激起千层浪 186

附:冬 186

寻找“例证” 186

功成名就之后 187

名门之后 187

一不小心译出《廊桥遗梦》 188

调进社科院 188

曹思源:中国“破产法之父” 189

韩德强:以“道德市场经济”对撼“市场浪漫主义” 189

借借玉泉山的风水 189

辛旗:为和平“博弈” 189

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 190

“饿坏”的孩子 191

把民主建设写进十五大报告的人 191

乔良:超越既往战争理论与规则的博弈高手 191

良师益友 192

我们这代人应该做什么? 192

薛暮桥:影响新中国经济走向的人 193

棋迷:黑白间的角逐 193

“瓷都”作家 193

“入世”预警获高层重视 193

幻想者的天堂:《末日之门》 193

考取于光远研究生 195

锋芒乍现 195

120位将军同读《超限战》 195

陆定一下达任务 196

震惊学界的“中国圈”理论 196

往事与“雷区” 196

“市场理论”先锋 197

千锤百炼始成钢 197

战争的万花筒被利益之手摆动 198

中国应该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198

六年调换四个单位 198

台湾一百天 199

没有学过法律的“中国破产法之父” 200

预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变化 200

经改理论的首席功臣 201

一位将军说:未来战争怎么打有必要去问问乔良 202

批驳何清涟,为“道德市场经济”鼓与呼 203

有一点资本主义也不怕 204

台湾人的悲哀就是中国人的悲哀 204

沙漠风暴:一只经典的“苹果” 205

李剑阁:体改办的高参 205

“院外活动家”与民间智囊机构 205

市场经济理论的“马前卒” 206

陈水扁上台将是“爆炸性问题” 207

高西庆:归去来兮,指点中国证券迷津 207

笑看美军摸“大象” 208

名师出高徒:吴敬琏的得意弟子 208

危险的“多米诺骨牌阵” 209

朱总理看上高博士 209

常新话题:三大差别与平均主义 210

惊世骇俗的盗版经济有理论 210

他说股票发行要市场化 211

独必打,打必胜 211

指点中国资本市场 212

《超限战》再版七次,仍有人对它定位不准确 213

期待“二板市场” 213

辛旗“旗”字上的九个字 213

西部开放:爱与痛的边缘 213

张汉林:重圆中国“入世梦 ” 215

“口若悬河”的中国博士 217

呼吁:深港沪不要搞竞争 217

童大林:打造中国城市“金项链” 217

化解金融危机的对策 218

从“红小鬼”到“大阎王” 219

从“机械师”到国贸系研究生 220

迎战张维迎 220

阎学通:国家安全“预警器” 221

硅谷回来的思考 221

不出国门的“美国通” 222

陌生的中科院秘书长 222

落后就要挨打吗? 222

预测中国安全 223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24

呼唤“人类之春” 226

中国WTO研究会的核心人物 226

证券市场十年论坛上的重要讲话 227

迟福林:为中国改革点石成金的人 227

中美关系:看得见的战线 228

反思谈判:以不变应万变 228

牵头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28

“东靠西移”构想惊动中南海 229

艾丰:潇洒发“世纪宏论”,用心树“中国名牌” 229

一本书让人们走近迟福林 229

海南开发的智囊 232

李剑阁将让“基金跑不赢大势”成为历史 232

作为邓小平的贴身智囊 232

想总理所想的事情 232

一份让朱总理感到意外的报告 232

统一台湾的时间由什么决定 232

纵谈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 233

朱镕基点将,艾丰走马中国质量万里行 234

向西方思想家挑战 235

附:我们为什么非“入世”不可 235

与宋楚瑜对谈 236

鼓吹“新亚欧中国大陆桥” 236

不断打破框框 237

每当经济转轨,你总能听到他的声音 237

附:“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论坛”上的讲话 237

大国要有务实的外交 238

建议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改造 240

小舞台转动大舞台 240

张召忠:中国国防“高参” 241

心胸是事业的容器 241

林毅夫:中国农业经济学界的“台湾之子 ” 241

对中国“崛起”的思考 241

体恤民众的“老百姓经济学” 242

亚洲企业年会上的大红人 243

料事如神的“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 243

报告做到驻华使馆 243

附:城市战略 244

寻找中国经济增长的钥匙 245

对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异议 246

命题:一分为三 246

“武器崇拜者”与“航母情结” 246

主持“中国农科优先序”研究 246

提出中国改革没有实质性突破 247

附:台湾问题需要早日解决 249

王沪宁:“一本政治学辞典” 249

与布朗谈粮食 249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领头人 251

樊纲:一匹惊世骇俗的经济学“黑马” 251

面对海洋世纪的冲击 251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252

本想“躲进小楼成一统” 252

朱成虎:军方高级战略研究家 253

从“农民”到经济学家 254

世界领先水平的“同步卫星” 254

无意去做外交官 255

打破李登辉的三个梦 256

附: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 256

美国支持台独必将引火烧身 256

要得到首先必须付出 256

一张“座次表”震动全球 256

读书引发的婚姻悲喜剧 257

经济学理论自成一格 257

新观念警世骇俗 258

大胆而有度的理论先锋 258

中国还在可持续发展的门槛之外,现代化“虚热”要降温 259

东亚金融危机为中国“免费”上课 260

军事分析:中美无大战,但不可掉以轻心 260

我军有足够手段制服台湾 260

对“特色理论”的贡献 260

参与起草十三大报告 261

闪电进京 263

魏杰:大个子“口力劳动者” 263

改革与稳定是王沪宁的研究核心 264

打造全球第七大权威性的年度报告 264

警惕“公海航行自由”的借口 265

张维迎:“学而优则商”的首倡人 265

关于“十二大关系” 265

为了生存而学习 266

中国:政治学的时代 267

不能寄望于美国的不介入 268

大个子的“小人物”时期 268

最早研究企业家的学者 268

走出书斋,改造社会 268

国防总动员 269

评点北京:为什么生活质量全国第一? 269

人是政治的动物 269

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商” 269

江总书记背诵《独立宣言》 270

自谓“口力劳动者”一族 271

全球化与国家利益 271

“契约理论”轰动学界 272

谋划海南: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72

克林顿不懂王沪宁 272

关于魏杰的是是非非 273

中日关系:利益与情感 273

大声疾呼反腐败 274

附:“多极化”来临了吗? 274

可持续发展视点下的经济全球化 275

重塑企业家精神 276

附:世纪之交的世界军事形势 277

提出建立社会稳定预警系统 277

为非国有经济鸣不平 277

汪丁丁:捧着乌托邦理想的经济学怪才 277

关于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277

作为一个咨询者 279

附:政治文化研究的意义 279

丁丁漂流记 279

附:可持续发展ABC 280

企业家成长之路 281

只有中国社会才能容忍我这样的人 282

苏格:台海风云的“气象分析员” 283

杨帆:盛世危言 论大国战略 283

钟朋荣:善出奇招的京城红人 283

汪丁丁:我有点像黑格尔 284

何新:向中南海致密札的“书斋战略家” 285

一书成后名动京城 286

让每一位倾听者都能理解 286

性情中人 286

附:从现代企业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287

从一案例看中国的“野蛮化” 287

生活在社会底层 287

论中国走向选择 288

大学不如自学 288

从中南财大到中南海 290

一个学人心中的“大国战略” 290

忠告美国:台湾牌不好“玩” 290

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290

“狂人”狂事 290

走出红墙 292

预测前苏联解体 292

时殷弘:谋士的忍者之道 293

商海本是多味海 294

警告“台独”:分裂国家是不可能取胜的政治赌博 294

《谈话录》引发“何新旋风” 294

传言:中央领导批评杨帆 294

被外电“爆炒”的中国军事谋士 295

与吴敬琏对话 295

就台湾问题提建议 296

与经济学有天然缘份 297

最先提出“过热论”遭围攻 298

兴趣就是命运 299

指出“经济增长率”有泡沫 299

“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 300

新经济:人类最后的家 300

命运的转折 300

《尼克松主义》使他一举成名 301

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敲警钟 302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件事 302

建议:中国粮换古巴糖 303

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出高招 303

有人说他是亲美派 304

钟氏奇招:官逼民富 304

中国容易滑向“不彻底的市场经济” 304

台海走向:“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吗? 304

提出对外开放新思路 305

与托夫勒纵论世界大势 306

中国的应对之策 306

刘伟:从“漂泊之子”到“命运宠儿” 307

关于“三陪”小姐的话题 308

就农业、粮食问题提出对策 309

小布什政府何方去:“毛糙”之后仍会求稳 309

民族主义就像一把双刃剑 310

漂泊之子 310

选择死亡的意义 311

易纲:人民币守护神 311

附:统一问题台湾当局应慎思利害 312

燕园骄子 314

一个悬念:21世纪谁当头? 314

两重性格 三段人生 314

张曙光:寻找通往繁荣的必由之路 315

为国有企业号脉 315

附:回家的路 315

组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316

为金融改革诊病开方 317

乐天派的三个“遗憾” 317

始为人师 318

金融体制的漏洞在哪里? 319

贺卫方:为当代司法开“药方” 319

建议创立东亚集体安全体系 320

贤内助 320

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 320

“客座”媒体 321

如何面对通货紧缩 321

由唐僧取经说起 322

作为经济学家的刘伟 323

最贴近生活的经济学家 323

马洪:我为国情研究走四方 325

对宪法发微词 325

让人民币坚挺 325

凯恩斯主义像只怪兽 327

王逸舟:在动荡与冰冷的世界舞蹈 327

沉默的孩子 327

为贪官讨“说法” 328

谨防“最后的晚餐” 329

一个神秘的人 329

超前半个世纪 329

轰炸警世录 330

法治,人治与德治 330

毛泽东枕边放着一本破损的《工业七十条》 331

走出高速增长的误区 331

从天则看“第三部门”的成长 331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如何应对 332

打开“世界之窗” 333

产权新思维 334

尘埃落定的思索 334

个案:审判“四人帮” 336

与王绍光、胡鞍钢辩论 337

附:谨防赖账经济 338

向体制发难 338

重振社科院 338

王绍光:影响内陆开发决策的灵魂人物 339

多极化的欲求与单极化的现实 339

作为经济学家的意义 340

一部力作《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341

王海事件的经济学道理 341

感受复杂的多边关系 342

曹建明:频触“雷区”的中国法学家 343

胡鞍钢:敢向“特区”说“不”的国情专家 343

电视别太牛 343

与胡鞍钢“一见钟情” 343

附:批评规则、交往理性和自由精神——与何清涟对决 344

引起争议的“分权”观 344

“中华第一课” 345

敢向“特区”说“不” 346

警惕后叶利钦时代的政治倾向 347

反思“地区不平衡” 348

好学少年 349

给法官定个位 349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外交和国家安全 349

点心店的小学徒 349

愿为贫困者鼓与呼 351

我的大学 351

为开发内陆地区献策 351

孙津:从无人问津、指涉迷津到津津乐道 353

第一号国情报告 353

一篇轰动法学界的“触雷”论文 353

建议废除审委会 353

附:变化的政府作用 355

附:国家强盛才有国家安全 356

“我的第一角色是教师” 356

高宝湖边学马列 357

叶文虎:铺设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357

国情专家制定“削藩”计划 358

现代化的穷追富 358

活跃在国内外讲台 358

胡鞍钢的“罪状” 360

中南海授课“梅开二度” 360

缔造新文明时代 360

王小东:网络时代的中国新民族主义悍将 361

“不争论”的理论 362

胡鞍钢之中国战略 362

高尚全:中国体改高参 363

名师出高徒 363

一个中国公民的良心 363

批驳《河殇》被诬为王震“授意” 363

“入世”牵动曹院长的心 365

差一点被定为“南斯拉夫修正主义” 366

1999年的王小东事件 366

说中国政治改革滞后是一种误解 368

一份令人深思的调查问卷 368

王山:一个撞开现实政治的大门的民间思想者 369

从最敏感的问题人手 369

“洛伊宁格尔”的奇书 371

我为什么非要搞出个“民族主义” 372

作者是个可疑人物 373

进入中央文件的“劳动力市场”概念 373

芝加哥时报隆重介绍的人 374

设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75

参与起草十五大报告 376

修正《二十一世纪议程》 376

警示:信息时代国家的自我淘汰 376

“欺世盗名”的民间思想家 376

交锋对话:谁替北京遮挡风沙 378

王山:思想和动机全解密 379

为民营经济鸣不平 379

不断遭到非议 380

给合理分配一杆秤 380

“两会”发言:让生活摆脱垃圾 382

预见“三个代表”的转折 383

再就业忧思录 384

何家栋也不放过王小东 385

点评西部开发,提出“环境安全” 386

围绕王山的各种评价 386

让“农民负担”失去意义 387

是市场失灵,还是市场不足 387

他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388

附:财富约束与风险成本 391

附:激情的阴影——评电视系列片《河殇》 391

对北京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创新 392

生意人王山及其“流氓”风格 394

方生:老来走红,一夜成名 395

奉劝他国:不要干预我们 397

国民党通缉令里的第二号人物 397

从台湾到中国大陆 399

创办深圳大学 400

一篇文章吹响新一轮改革号角 403

两岸经济问题的专家 405

方生与李登辉:同窗不同道 408

反思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还不够 409

附: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