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篇 先秦儒家思龙 21
第一章 孔子的仁与礼 21
第一节 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 22
第二节 孔子的仁 25
第三节 孔子的礼 31
第二章 孔子的孝道 40
第一节 《论语》中的孝 40
第二节 《孝经》论孝 47
第三章 孔子的命观 59
第一节 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 60
第二节 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 67
第三节 “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 71
第四章 孔子的人生问题论 82
第一节 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 82
第二节 孔子与弟子论志向 90
第三节 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 102
第五章 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说 112
第一节 孟子的使命 112
第二节 孟子的性善论 118
第三节 孟子的仁政学说 123
第六章 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 138
第一节 荀子其人 138
第二节 荀子的性恶论 143
第三节 荀子的礼治学说 150
下篇 儒家思想的流变 165
第七章 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165
第一节 秦朝时期儒家思想的潜流 165
第二节 汉初儒家思想走向独尊 173
第三节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177
第四节 儒学由汉至唐的主要传播形式——经学 191
第八章 “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 197
第一节 佛、道的挑战与理学的先驱 197
第二节 周、张、邵、二程、朱熹的理学思想 205
第九章 “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 233
第一节 “心学”一派出现的逻辑与线索 233
第二节 “心即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235
第三节 “致良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243
第四节 阳明后学 252
第十章 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 262
第一节 近代西方文化的涌入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应对 262
第二节 梁漱溟的中西文化比较及对儒家真精神的复活 268
第三节 熊十力对儒家体系的重构 274
第四节 冯友兰对程朱理学的接续 277
第十一章 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 285
第一节 儒学与现代化关系的争论 285
第二节 争论出现的原因 290
第三节 儒家思想中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94
第十二章 走向和谐——儒学在建构全球伦理中可能的贡献 310
第一节 儒家的“天下主义”与国家间的和平 314
第二节 儒家的兼容并包与各文化间的和解 316
第三节 儒家的为己之学与人人之间的和谐 319
第四节 儒家的欲矩合一与灵肉之间的和谐 321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