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哲学观》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鸣威等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1012586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

一、坚持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

(一)人类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 1

(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5

(三)社会主义的暂时曲折和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1

二、运用实践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 18

(一)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现实社会制度是一个实践过程 18

(二)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是个长期探索的实践过程 2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27

(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33

三、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 33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5

(三)既要把握方向,又要战胜困难 41

四、依据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区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45

(一)矛盾特殊性是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45

(二)两种社会制度的质的区别不容混淆 50

(三)在改革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的质 57

五、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认识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 64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4

(二)两种社会制度对比要作具体分析 66

(三)横向比较要有可比性 74

六、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80

(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80

(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完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82

(三)4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87

七、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5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5

(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逐步显示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逐步展开 101

(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失误和挫折,抹杀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客观依据 111

八、运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观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要求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形式 120

(三)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调节机制 123

九、运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观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27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12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13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134

十、坚持唯物史观,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 142

(一)民主社会主义及其实质 142

(二)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45

(三)警惕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48

十一、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区分两种不同的民主 152

(一)民主及其实质 152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156

(三)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62

十二、坚持主要矛盾的观点,发展社会生产力 16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65

(二)解决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68

(三)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173

(一)两种不同的否定观决定两种不同的改革观 178

十三、运用辩证的观点,划清两种不同的改革观 178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有机的统一 184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 188

十四、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9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 192

(二)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是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 196

(三)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201

十五、依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认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207

(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是认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理论依据 207

(二)和平演变的战略和手段 211

(三)挫败和平演变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214

十六、依据社会意识的原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20

(一)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 22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23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27

十七、坚持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236

(一)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36

(二)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239

(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246

(一)党风问题实质是个世界观问题 253

十八、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加强党风建设 253

(二)实事求是认识党风现状 262

(三)坚决克服党内消极腐败现象 266

十九、依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加强党的领导 270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依据 270

(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274

(三)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 279

二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85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285

(二)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91

(三)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