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新飞,舒元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79958
  • 页数:205 页
图书介绍:改革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70%,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贸易开放成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那么国际贸易对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就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从省区分布和产业集聚两个角度构建贸易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运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在面板数据和实证模型的基础上来分析贸易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首先构建了一个简单效用模型的分析框架,将FDI纳入ELG假说检验框架中,利用省区数据,建立一个多变量的面板VAR和协整模型检验省区ELG假说命题。同时首次在国际贸易中引入异方差识别法(IH法)和一阶差分GMM模型,运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省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以解决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无论是对各省区还是分地区的分析都证实贸易开放促进了经济增长接着本文从两方面来探讨贸易开放与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一方面是产业集聚。贸易开放提高了各省区优势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加剧了产业集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增长率。第五章运用新贸易理论分析贸易开放与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从产业和省区两个层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6

1.3 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6

1.4 创新之处 7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8

1.6 结构安排 9

第2章 文献综述 11

2.1 国际贸易理论 11

2.2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文献 18

2.3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研究的文献回顾 22

2.4 文献评述 28

第3章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省区FDI与国际贸易分析 31

3.1 FDI与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替代论与互补论 31

3.2 FDI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 37

3.3 双边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 38

3.4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40

3.5 实证结果分析 41

3.6 小结 45

第4章 经济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省区ELG假说检验 47

4.1 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48

4.2 对中国大量吸收FDI的一个解读 52

4.3 面板协整方法 57

4.4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59

4.5 小结 65

第5章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基于省区数据的一阶差分GMM分析 66

5.1 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 66

5.2 异方差识别法 69

5.3 一阶差分GMM模型和变量说明 73

5.4 实证结果分析 80

5.5 小结 84

第6章 贸易开放与省区产业集聚 85

6.1 产业集聚的理论 85

6.2 国际贸易与产业集聚 87

6.3 中国省区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89

6.4 中国省区工业化产业集聚 92

第7章 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 101

7.1 问题的提出 101

7.2 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 102

7.3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 107

7.4 计量模型分析 110

7.5 小结 116

第8章 国际贸易与技术外溢 117

8.1 国际技术扩散的理论研究 117

8.2 关于国际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 122

8.3 中国国际贸易与技术外溢的实证研究 124

8.4 国际技术扩散效应 127

8.5 影响国际技术扩散的因素 129

第9章 国际贸易与国际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以中国省区为例 133

9.1 实证模型的设定 133

9.2 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DEA法 134

9.3 变量的选择 137

9.4 实证结果分析 139

9.5 实证进一步分析:分区域研究 143

9.6 小结 145

第10章 开放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先行一步的广东为例 146

10.1 广东对外开放历程的概括 148

10.2 广东渐进式吸收FDI与外贸体制变迁分析 150

10.3 广东对外开放的一些事实 155

10.4 贸易开放与广东产业专业化发展 160

10.5 实证分析:协整分析 163

10.6 小结 167

第11章 结束语 168

11.1 开放经济中国省区FDI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168

11.2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省区ELG假说检验 169

11.3 国际贸易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170

11.4 国际贸易促进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产业因素 170

11.5 国际技术扩散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 171

11.6 政策建议 172

参考文献 174

后记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