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珍本集 儿科分册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拯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4120306
  • 页数:11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荟萃了中国儿科学、小儿诊法要义、儿科要略等医学著作,本书对以往文献侧重横向研究,将近代中医相关著作,进行全面调查,系统整理后汇编成册,从而使近代中医学术有了一个清晰的概貌。

目录 1

幼科学讲义 1

二、幼科之疗治 3

一、幼科之疾病 3

上编 幼科概论 3

四、幼科之审问 4

三、幼科之诊断 4

五、察色说 5

八、虎口之鉴别 6

七、诊脉之变通 6

六、听声说 6

九、先天与后天 7

十、外感与内伤 8

十一、胎毒说 9

十三、遗传说 10

十二、胎疾说 10

十四、变蒸说 11

(一)初生诸疾 13

一、初生 13

下编 幼科分论 13

(二)胎疾 20

(一)惊风 23

二、惊痫 23

(二)痫症 26

(一)疳症 29

三、疳积 29

(二)积症 34

(一)瘄前 36

四、麻瘄 36

(二)瘄潮 38

(三)瘄后 40

(一)发热期 42

五、痘疮 42

(二)放点期 45

(三)起胀期 49

(四)灌浆期 51

(五)结痂期 54

中国儿科学 57

第一节 胎教与遗传 70

第一章 概论 70

第二节 初生儿调护与解毒 71

第三节 进乳宜忌 74

第四节 调节温凉 75

第五节 变蒸与出牙 76

一、种痘沿革 77

第六节 种痘须知 77

三、种痘手术 78

二、痘苗选择 78

四、种后宜忌 79

五、收痂化毒 80

第一节 望面部 81

第二章 诊断纲要 81

第二节 验指纹 83

第四节 询溲便 84

第三节 按胸腹 84

第五节 闻声音 85

第一节 胎黄胎赤 87

第三章 初生疾患 87

第二节 胎疮 88

第三节 脐风 90

第四节 脐湿与脐疮 91

第五节 脐血 92

第六节 脐突 93

第八节 螳螂子 94

第七节 盘肠气痛(寒疝) 94

第九节 鹅口疮 95

第十节 赤游丹毒 97

第十一节 夜啼 99

第一节 伤风(流行性感冒) 102

第四章 一般疾患 102

第二节 咳嗽(气管支炎) 104

第三节 肺炎 106

第四节 趸咳(百日咳)又名鹭鹚咳 107

第五节 白喉 111

第六节 丹痧(猩红热) 112

第七节 痄腮(腮腺炎) 115

第八节 伤食(消化不良) 116

第九节 呕吐 117

第十节 泄泻 120

第十一节 吐泻交作 122

第十二节 痢疾 125

第十三节 疟疾 128

第十四节 遗尿 130

第十六节 便绿 133

第十五节 小便频数清长 133

第十七节 溺白 135

第十八节 癃闭 136

第十九节 便秘 137

第二十节 脱肛 138

甲、蛔痛(蛔虫) 139

第二十一节 肠寄生虫病 139

乙、蛲虫症(寸白虫) 140

第二十二节 水肿 141

第二十三节 腺病 142

第二十四节 鹤膝风(膝关节神经痛) 144

第一节 解颅 147

第五章 特殊疾患 147

第三节 五迟 148

第二节 囟陷 148

第四节 佝偻病(中医之鸡胸、龟背皆属之) 149

第五节 走马牙疳(溃坏性口内炎) 151

一、痧子(麻疹)(浙江名瘄,皖粤名麻,北人名疹) 153

第一节 痧疹概要 153

第六章 四大要症 153

二、风痧(流行性风疹) 162

第二节 痘疮概要 163

一、天痘(又名天花或痘疮) 164

二、水痘 181

一、急惊风 182

第三节 惊风概要 182

二、慢惊风 185

三、慢脾风 186

第四节 疳积概要 187

一、疳积 188

二、疳痨 190

小儿诊法要义 197

第一节 观形当诊体格 201

第一章 望诊纲要 201

第二节 察色当参神气 202

第三节 望面部形色 203

第四节 望苗窍形色 215

第五节 验舌苔形色要诀 221

第六节 察溲便形色要诀 226

第七节 望指纹形色 227

第八节 问病因要诀 236

第二章 问诊纲要 236

第九节 问诊十法要诀 237

第三章 闻诊纲要 249

第十节 闻声音要诀 250

第十二节 闻呼吸要诀 251

第十一节 闻啼哭要诀 251

第十三节 闻咳声要诀 252

第十四节 闻痫声要诀 253

第十六节 闻臭味要诀 254

第十五节 闻语言要诀 254

第四章 按诊纲要 256

第十七节 按囟额要诀 256

第十八节 按胸腹要诀 257

第十九节 按冲任要诀 260

第二十节 按手足要诀 261

第二十一节 按冷热要诀 262

第二十二节 检口腔要诀 265

第五章 检诊纲要 265

第二十三节 检温度要诀 266

第二十五节 检便路要诀 268

第二十四节 检阴器要诀 268

第六章 切脉纲要 270

第二十六节 切头颈脉要诀 272

第二十七节 切手臂脉要诀 273

第七章 总括六诊纲要 276

第二十九节 辨寒热虚实要诀 277

第二十八节 辨外感内伤要诀 277

第八章 辨证纲要 277

第三十节 辨表里外内要诀 278

第三十一节 辨机变形势要诀 279

第三十三节 辨儿病逆症要诀 283

第三十二节 辨儿病险症要诀 283

第三十四节 辨五脏绝症要诀 284

第三十五节 辨婴童死症要诀 286

幼科切要 287

看小儿病状歌内附望闻问切 291

小儿要略论 291

古人辨色 293

虎口三关 293

小儿正面 294

看危症法 294

脐风门 295

初生门 295

惊风门 296

胎热门 298

发热门 299

感冒门 300

伤寒门 301

伤风门 301

伤暑门 305

伤食门 307

咳嗽门 308

咳血门 310

喘急门 310

霍乱门 311

呕吐门 311

吐泻门 312

泄泻门 313

痢疾门 315

腹痛门 316

疟疾门 317

疳积门 319

痫症门 321

烦渴门 322

脾虚门 324

腹胀门 324

幼科预宜修制应用诸方 325

头部门 327

肿症门 331

心胃门 331

膀胱门 332

淋症门 333

小便门 333

大便门 334

脱肛门 335

救急门 336

足肿门 336

幼科指南 339

四诊 342

初生门 345

惊风门 353

痫证门 355

疳证门 356

呕吐门 360

泻证门 362

感冒风寒门 364

瘟疫门 365

暑证门 367

痢疾门 368

霍乱门 368

疟疾门 369

咳嗽门 370

喘证门 371

痰证门 372

疝证门 373

淋证门 374

头痛门 375

腹痛门 376

水肿门 377

黄疸门 377

发热门 379

腹胀门 379

癖疾门 380

失血门 381

汗证门 381

杂证门 383

幼科证治汇方 385

幼科概论 403

幼科论治 405

初生保胎 406

非惊论 407

外热内热辨 407

木侮土症 408

痰火闭症 408

指纹晰义 409

指纹切要 411

小儿脉法 415

初诞救护 417

调燮须注意 419

脐风症论 420

初生后小儿之杂症治法 427

婴儿护持得法可以避病说 431

药饵不可轻服论 432

不经医对病服药之误论 433

观形象以辨寿夭论 435

望形色审苗窍知表里寒热虚实说 436

临床简明辨症法 439

婴儿之天然蒸变论 441

五脏所属之部位及病能的现象 443

胎毒论治 449

论婴儿胎热 452

胎寒论 452

论小儿之游风丹毒 453

论婴儿胎黄症 457

论脾胃之实热虚热 459

论脾湿 460

论肺热肺寒肺虚各象及治法 461

儿科要略 463

第一节 胎中之教养 466

第一章 出生前后 466

第二节 临产之处置 469

第三节 初生之去毒 471

第四节 急症之疗治 473

第五节 儿科之诊法 477

第一节 哺乳时期 480

第二章 养育方法 480

第二节 孩童时期 484

第一节 脐风 487

第三章 儿科特征 487

第二节 丹毒 490

第三节 口症 492

第四节 变蒸 496

第五节 弱症 498

第六节 疳证 509

第七节 杂证 538

第一节 痧疹概要 547

第四章 痧痘论治 547

第二节 痧证分类 560

第三节 痧后证治 562

第四节 痘证概要 566

第五节 痘证分类 592

第六节 痘后证治 595

第二节 急惊概要 599

第一节 惊风概说 599

第五章 诸惊论治 599

第三节 慢惊概要 605

第四节 类惊概要 609

第二节 外感咳嗽 614

第一节 咳嗽概说 614

第六章 咳嗽论治 614

第三节 内伤咳嗽 619

第四节 杂证咳嗽 628

第二节 吐证述要 633

第一节 吐泻概说 633

第七章 吐泻论治 633

第三节 泻证述要 637

第四节 吐泻述要 640

第一节 疟痢概说 645

第八章 疟痢论治 645

第二节 疟疾述要 646

第三节 痢疾述要 650

第一节 二便下血 656

第九章 杂证论治 656

第二节 吐血呕血 657

第三节 身体肿胀 658

第四节 疝气偏坠 661

第五节 小儿疮疡 662

儿科萃精 665

护胎说 674

胎婴说 674

卷一 674

总论 674

论儿之寿夭 675

脏腑生成说 675

辨儿之变蒸 676

初生拭口 677

附养子十法 677

卷二 677

初生门 677

初生保护 677

初生洗浴 678

初生断脐 678

初生无皮 679

初生剃头 679

初生哺乳 679

初生乳核 679

初生胎赤 680

初生胎黄 680

初生不乳 681

初生不啼 681

初生不大便 682

初生不小便 682

初生眼不开 683

初生二便不通 683

初生肛门内合 684

初生吐不止 684

初生撮口 685

初生噤口 685

初生脐突 686

初生脐湿脐疮 686

初生脐风 687

初生夜啼 689

初生啼哭不止 689

初生猢狲疳 690

初生螳螂子 690

初生遍身鱼泡 690

初生赤游风 691

初生阴囊缩入腹 691

初生阴囊过大 691

听五声 693

审苗窍 693

卷三 693

身体诸病门首叙四诊要言 693

面部五脏部位 693

察面色 693

验指纹 694

切周岁脉 695

解颅 696

勘病状 696

颅肿 697

齿不生 698

发不生 698

囟陷 698

五软症 699

头面红疖及软疖 700

五硬症 700

附例 701

目烂 701

耳脓 702

耳痛 702

耳聋 702

附例 703

鼻衄 704

鼻渊 704

附例 705

鼻塞 705

唇肿 706

附例 707

唇疔 707

口糜 708

口疮 708

口臭 708

舌胀 709

附例 709

口腭生疮 709

舌弄 710

舌菌 710

附例 711

舌重 711

牙痛 712

牙疳 712

咽喉肿痛 713

附例 713

附例 714

龟背 715

颈上生对口疮 715

附例 716

龟胸 716

肺伤风 717

风解 717

卷四 717

伤风门 717

破伤风 718

太阳伤风 718

附例 719

寒解 720

伤寒门 720

寒邪伤表 721

因暑受寒为阴暑 722

暑解 722

附例 722

伤暑门 722

伤暑复感风寒 723

因暑受热为阳暑 723

湿解 724

伤湿门 724

附例 724

附例 725

寒湿证 725

湿热证 725

伤燥发热 726

伤燥潮热 726

伤燥门 726

燥解 726

肝热 727

火热解 727

附例 727

火热门 727

肺热 728

脾热 728

心热 728

附例 729

肾热 729

感冒风寒夹食 730

感冒门 730

时疫解 731

时疫门 731

感冒风寒夹热 731

感冒风寒夹惊 731

时行瘟疫 732

瘟癍痧疹 733

暑温 734

风温 734

冬温 735

秋疫 735

惊风辨 736

惊风门 736

卷五 736

急惊风 743

大惊猝恐 743

慢惊风 745

急惊后调理法 745

慢脾风 746

慢惊夹热夹痰 746

阴痫 747

痫解 747

附例 747

痫证门 747

惊痫 748

阳痫 748

风痫 749

食痫 749

痰痫 749

附例 750

种痘解 751

痘解 751

痘证门 751

验儿体可种不可种 752

审天时可种不可种 752

调寒暖 753

论种痘已出时期 753

痘苗 753

治痘溃烂流血不止 754

治痘溃烂 754

慎饮食 754

补种 754

治痘损破脓水不止 754

附例 755

未种而自出痘 755

麻疹轻重辨 756

麻疹解 756

麻疹门 756

麻疹初潮辨证 757

麻疹证象并主治大纲 757

麻疹已现治法 758

麻疹宜避风寒 759

麻疹忌用补涩 760

麻疹忌食诸肉、鸡、鱼、盐、醋等物 760

麻疹忌食生冷 760

麻疹忌食辛辣 760

麻疹出透热不退 761

麻疹收没太早 761

附例 762

干霍乱 764

霍乱解 764

卷六 764

霍乱门 764

湿霍乱吐泻交作 765

疳解 766

疳证门 766

附例 766

脾疳 767

疳肿胀 768

疳痢 768

疳泻 768

心疳 769

肝疳 769

肺疳 770

疳渴 770

肾疳 771

脑疳 772

疳热 772

眼疳 773

鼻疳 774

脊疳 775

无辜疳 776

蛔疳 776

丁奚疳 777

疟解 778

疟证门 778

哺露疳 778

风疟 779

湿疟 780

暑疟 780

寒疟 780

疟痰疟饮 781

食疟 781

寒痢 782

痢解 782

痢证门 782

时痢 783

热痢 783

附例 784

噤口痢 784

疝解 785

疝证门 785

胎疝 786

湿热兼寒疝 786

寒疝 786

阴肿 787

小肠气 788

热淋 789

寒淋 789

淋证门 789

淋解 789

血淋 790

石淋 790

阳黄 791

黄疸解 791

黄疸门 791

阴黄 792

燥痰 793

痰证解 793

卷七 793

痰证门 793

血解 794

血证门 794

湿痰 794

吐血 795

衄血 795

溺血 797

便血 797

自汗 798

汗解 798

汗证门 798

盗汗 799

咳嗽解 800

咳嗽门 800

肺热咳嗽 801

肺寒咳嗽 801

风寒咳嗽 802

食积咳嗽 802

火热喘急 803

喘解 803

附例 803

喘证门 803

肺虚喘急 804

痰饮喘急 805

风寒喘急 805

吐解 806

吐证门 806

马脾门 806

伤食吐 807

伤乳吐 807

呕吐哕辨 807

虫吐 808

痰饮吐 808

夹惊吐 808

实吐 809

虚吐 809

泻解 810

泻证门 810

寒吐 810

热吐 810

伤乳食泻 811

惊泻 812

火泻 812

中寒泻 812

脾虚泻 813

脐寒泻 813

水泻 814

飧泻 814

食积 815

乳积 815

积滞门 815

积滞解 815

癖疾 816

癖疾解 816

癖疾门 816

风水肿 818

水肿解 818

卷八 818

水肿门 818

风湿肿 819

湿水肿 819

阴水 820

阳水 820

虚胀 821

腹胀解 821

附例 821

腹胀门 821

附例 822

实胀 822

消肌 823

消渴 823

三消门 823

三消解 823

头痛解 824

头痛门 824

消浊 824

腹痛解 825

腹痛门 825

风寒头痛 825

风热头痛 825

虫痛 826

寒痛 826

食痛 826

童痨 827

杂证门 827

内食外寒腹痛 827

中恶 828

客忤 828

虫症 829

痞块 829

盘肠气痛 829

肛肿翻出 830

二便秘结 830

附例 830

附例 831

附:外治九法 832

活幼珠玑 835

指南赋 839

上卷 839

分类二十门歌诀 841

总诀二首 841

治法总论 853

论夭寿 853

下卷 853

论切脉 853

论辨色 853

胎毒 854

分类三十二门治法论 854

变蒸 856

惊风 857

呕吐 860

泄泻 861

吐泻 862

痢疾 863

疟疾 864

发热 865

诸汗 868

咳嗽 869

疳疾 870

哮喘 870

腹痛 872

夜啼 872

胀满 873

黄疸 874

浮肿 874

目病 875

头项 875

耳症 876

口疮 877

鼻症 877

舌病 878

咽喉 879

齿病 879

形声 880

二便 881

疝气 882

疮疖 883

丹毒 884

斑疹 885

指南赋所载诸方 886

正续编各类应用汤药丸散方 886

续编 886

胎毒 887

变蒸 889

惊风 890

呕吐 893

泄泻 894

痢疾 895

吐泻 895

疟疾 897

发热 898

诸汗 899

咳嗽 900

疳疾 901

哮喘 901

腹痛 902

积虫痈 902

夜啼 902

浮肿 903

腹胀 903

头项 904

黄疸 904

耳病 905

目病 905

鼻病 906

舌病 907

口疮 907

形声 908

喉病 908

齿病 908

二便 909

疮疖 910

疝气 910

斑症 911

丹毒 911

附:载碧云堂小儿四丹说 912

慈幼便览 913

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 915

小儿简要辨证 915

手指脉纹形 916

验虎口法 916

初生声不出 917

初生 917

虎口三关 917

初生不尿 918

初生不乳 918

初生无皮 918

初生肾缩 918

初生无谷道 918

初生不吮乳 918

小儿夜啼 919

小儿目闭 919

初生大小便不通 919

三朝浴儿 919

治小儿吐泻 920

小儿疟疾 920

吐乳 920

舌疮饮乳不得 920

脐内溃烂出水 920

月内胎惊 920

脐风有内外因 921

脐风 921

调护 921

脐风症候有三 922

小儿脐气痛啼哭无时 923

小儿脐口肿突 923

小儿脐不干 923

小儿脐疮 923

小儿脐疮出血及脓 923

一曰误搐 924

惊风辟妄 924

脐风灯火灸穴 924

乳子未半岁服药法 924

一曰类搐 927

一曰非搐 932

小儿呕吐简便方 945

呕吐 945

泄泻 946

泄泻简便方 948

伤食 949

小儿发热 950

神授外治法 951

痢疾 953

疟疾简便方治疟九条 955

诸血症简便方 956

消渴二条 956

肿满 957

水肿简便方 958

黄疸 959

腹胀简便方 959

胀满 959

腹痛 960

黄疸简便方 960

腹痛简便方 961

小儿癖积简便方 962

汗证简便方 963

下虫简便方 963

疝气简便方 964

二便不通简便方 965

小儿龟胸龟背 965

头缝不合三条 966

小便简便方三条 966

眼目简便方 967

耳病简便方 968

鼻病简便方 969

口舌牙疳咽喉简便方 970

丹毒十四条 973

破伤风 974

小儿癣疥方 974

小儿痄腮肿痛 975

瘰疬四条 975

杨梅疮二条 976

蟮?头 976

疮疥杂方 977

汤火简便方五条 978

男女童劳?方 979

遍身奇痒叫啼不休 979

断乳 979

鬻婴提要说 981

痧疹辑要 997

述原 1002

卷一 1002

引种 1007

预防 1010

禁忌 1013

辨证 1016

卷二 1024

论治上 1024

论治下 1048

卷三 1048

运气 1075

卷四 1075

选案 1090

经验麻科 1107

瘄子总论第一 1109

药性第二 1111

降药加减第四 1112

升药加减第三 1112

升药良方第五 1113

自拟表降备用方第七 1114

降药良方第六 1114

瘄后第十 1115

误降再表方第九 1115

半表半降良方第八 1115

小便赤涩十一 1117

泄泻十三 1118

大便秘结十二 1118

不食十六 1119

三消症十五 1119

呕吐咳逆十四 1119

失血十八 1120

惊搐十七 1120

舌刺咽干二十一 1121

咽喉二十 1121

误降十九 1121

弄舌咂唇二十三 1122

音哑二十二 1122

谵语不眠二十五 1123

烦躁不宁又二十四 1123

发狂二十四 1123

腰胁痛二十八 1124

呃逆二十七 1124

咳嗽痰壅二十六 1124

喘息三十一 1125

腹胀三十 1125

腹痛恶心二十九 1125

口渴三十四 1126

手足疼痛三十三 1126

预料疹后三十二 1126

头温足冷三十七 1127

厥冷三十六 1127

寒热三十五 1127

便下脓血三十九 1128

发痒三十八 1128

疹后症四十三 1129

表里实热四十二 1129

癍症四十 1129

痘疹相连四十一 1129

干呕四十七 1130

烦哭四十六 1130

发搐即悸症。四十四 1130

掏口四十五 1130

自汗五十 1131

谵语四十九 1131

咬牙四十八 1131

抠咬指甲五十四 1132

咳嗽气促喘急五十三 1132

咬牙惊搐热渴五十一 1132

手揉眉目鼻面五十二 1132

触肺扬涕五十九 1133

疹后痢五十八 1133

瘾症五十五 1133

作吐五十六 1133

疔五十七 1133

夹斑丹六十四 1134

身热不收点六十三 1134

发热腹痛六十 1134

舌肿无声六十一 1134

狂躁六十二 1134

两目红肿六十七 1135

眼赤肿痛六十六 1135

口舌生疮六十五 1135

寒热往来七十 1136

五脏受毒辨六十九 1136

月事六十八 1136

余毒不清七十五 1137

鼻掀口张,气喘气粗,胸胁吸动七十四 1137

口中臭气七十一 1137

疹痒七十二 1137

头目肿七十三 1137

紫红白三泡七十八 1138

气短倦怠口干出汗七十七 1138

寒战七十六 1138

齿腮肿痛口角流涎八十二 1139

疹后牙根血出肿烂八十一 1139

遍身紫黑纹七十九 1139

连出不收八十 1139

疹后痧疳八十七 1140

疹后遍身糜烂八十六 1140

五经热症八十三 1140

瘟毒发疹八十四 1140

疹后癖积八十五 1140

余毒论九十二 1141

胃烂发斑九十一 1141

疹后阴囊肿痛八十八 1141

疹后疟疾八十九 1141

疹后生风九十 1141

摘要九十三 1142

昏睡不醒口噪唇干不食。九十四 1144

音哑先清肺火,重用生黄芩。九十九 1145

咽喉痛先治风火并治喉咙。九十八 1145

小便赤血凉膀胱为主。九十五 1145

大便血痢凉肠作主。九十六 1145

呕吐咳逆九十七 1145

发痒清脾火而去风。一百零四 1146

口唇齿龈燥裂血出一百零三 1146

咳嗽肺火清则咳止矣。一百 1146

目赤上星胬肉浮睛一百零一 1146

呃逆肺气上冲,胃火呃逆。一百零二 1146

走马牙疳一百零七 1147

肠毒发斑一百零六 1147

昏睡不食,舌胎厚,唇燥齿龈烂口臭若是喘,加葶苈子,黄芩重用不可留。一百零五 1147

身发痱子一百十○ 1148

咽干音哑发呛一百零九 1148

头疮一百零八 1148

疹后身瘦潮热一百十三 1149

疹后气喘发热一百十二 1149

消肿一百十一 1149

治例 1150

忌用药物 1150

疹后遍身流水一百十四 1150

附补 疹子诸方 1150

用药调治 1151

升药主方 1151

降药方 1152

前后治疹总论 1153

疹后杂症 1153

方剂索引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