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1
一、中国现代史的范围 1
二、史料指引与史料分析 1
三、史家对史料的态度 2
四、史家对史学著作的态度 3
五、史料指引的局限性 5
六、结论 5
第二章 史料收藏机构 7
一、台湾地区 7
二、中国大陆 22
三、香港 23
四、日本 24
五、美国 27
六、欧洲 33
一、资料指引 39
第三章 工具书 39
二、有关时、地、人、事的工具书 69
第四章 基本史料 89
一、档案、官书和公报 89
二、报纸、期刊和年鉴 107
三、法规、统计资料、地方志 134
四、丛书、论文集、史料汇编 139
五、年谱、日记、回忆录、口述史 143
一、总论 149
第五章 辛亥革命史料 149
二、革命组织 157
三、革命宣传 158
四、革命起事 160
五、武昌革命 160
六、议和与南京临时政府 162
七、与改革派的关系 163
九、与新军的关系 165
八、与会党的关系 165
十、与外国的关系 166
十一、与华侨的关系 169
十二、省区革命(一):两广、云贵 170
十三、省区革命(二):江、浙、皖、川 172
十四、省区革命(三):华北、东北、西北 173
十五、革命人物(一):孙中山 174
十六、革命人物(二):其他 177
第六章 民国史料 181
一、民初政局(1912—1916) 181
二、军阀时期(1916—1928) 185
三、五四运动(1915—1923) 196
四、护法与北伐(南北统一问题) 203
五、国民党训政时期(1928—1937) 207
六、抗日战争序幕(1931—1937) 215
七、八年抗战(1937—1945) 219
八、战后中国(1945—1949) 237
九、台湾时期(1949—) 238
第七章 中共史料 243
一、总论 243
二、创立与发展时期 250
三、中共政权 268
第八章 通史史料 281
第九章 政治史料 289
一、一般政治史 289
二、外患史 292
三、革命史 293
四、军警史 297
五、法律史 298
六、制度史 300
七、政党史 302
八、民主政治 309
第十章 外交史料 311
一、一般外交 311
二、条约关系 313
三、财务关系 315
四、军事关系 316
五、领事裁判权 316
六、关税协定 317
七、与欧战 318
八、与巴黎和会 318
九、与华盛顿会议 319
十、与国联 319
十一、中英 320
十二、中日 321
十三、中美 324
十四、中苏 328
十五、中德、中法、中荷 330
十六、其他 331
第十一章 经济史料 333
一、地理 333
二、一般经济 333
三、地方经济 337
四、财税史 340
五、外债与外资 342
六、银行、货币、金融 344
七、交通 347
八、工业 348
九、矿业 351
十、农业 352
十一、盐政 356
十二、外贸 357
十三、商埠 360
十四、商业 361
一、总论 363
第十二章 社会史料 363
二、民族性 365
三、社会组织与社会阶层 366
四、秘密社会 368
五、华侨 369
六、人口 372
七、移民 373
八、家庭 374
九、宗教信仰 376
十、乡村建设运动 377
十一、农村金融与合作运动 378
十二、人民生活 379
十三、社会运动 380
十四、风俗 386
一、文化 387
第十三章 文化思想史料 387
二、学术 388
三、教育 389
四、西教及其文化社会事业 394
五、思想史 396
六、文学 402
七、新闻及出版史 405
八、艺术及演艺史 407
第十四章 人物史料 409
一、世界级领袖 409
二、国家级领袖 418
三、政治人物 421
四、军事人物 429
五、财经人物 434
六、文教人物 435
第十五章 结论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