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新论 拟代与赠答篇》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梅家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81103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陈平原 1

生命的行迹——新版自序 1

序言:新视域的拓展——兼谈“拟代”与“赠答”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的意义 1

汉晋诗赋中的拟作、代言现象及其相关问题——从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的美学特质谈起 1

前言 1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的美学特质 4

一 关于《邺中集》的若干问题 5

二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的美感结构 9

三 从读者到作者——由《拟邺中并序》看“拟作”活动所关涉的美学问题 24

(一)阅读活动中的“具体化” 24

(二)创作活动中的“神入”和“赋形” 31

(三)从读者到作者:“即境即真”的“创造性”转化 38

汉晋诗赋之拟作、代言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省思 43

一 汉魏以来诗赋之拟作、代言现象的考察 43

二 对拟作、代言文学相关问题的省思 53

结语 60

前言 63

汉晋诗歌中“思妇文本”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 63

汉晋诗歌中“思妇文本”形成、衍变的考察 66

一 建安以前的“思妇”:多元风貌的展现 67

二 建安暨建安以后的“思妇”:文人拟作、代言下的美学典型 74

文本背后所关涉的问题 82

一 传统社会之婚姻观与性别规范下的妇女处境 83

二 政教理想、诗学传统、拟代风气对思妇文本形成过程的影响 90

余论:性别仿拟与女性主体的消解——“思妇文本”形成的另类反思 97

论建安赠答诗及其在赠答传统中的意义 101

“以诗赠答”之风的源起和“赠答诗”的酝酿成形 102

一 “吉甫作诵,以赠申伯”的赠诗形式,与“微言相感,称诗喻志”的赋诗风气 103

二 两汉诗歌中赠答形式的酝酿与开展 106

建安赠答诗的作者群及其群体特色 111

一 建安赠答诗的作者群与写作分期 111

二 邺下赠答诗的写作基础——从当时士人的群体特色说起 118

(一)个人定位的追寻:“立德”、“建功立业”与“文章 119

无穷”的自觉性体认 119

(二)文士阶层的形成与群体认同:从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挣扎,到“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的游宴酬赠 123

一 “何以赠行?言授斯诗”:赠言遗风的传承和创变 131

建安赠答诗的各期特色 131

二 “亲交义在敦”:群体社会生活的交涉互动 135

三 “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生命情怀的剖白发咏 142

四 “苹藻”、“山松”、“凤凰”:“纯乎用比”的嘉美慰勉 146

建安赠答诗在赠答传统中的示范意义 149

一 文学方面的示范意义:形式、内容与功用的多重开创与拓展 149

(一)形式方面 149

(二)内容方面 150

(三)功用方面 153

二 社会方面的示范意义:“精英团体”、“仪式行为”与“象征符号”的展示 154

二陆赠答诗中的自我、社会与文学传统 158

前言 158

仪式性与美学性:赠答诗的双重性格与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诗中的建构与汇融 159

一 从西晋的政治/文学环境看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仪式行为”中的相依相成 160

(一)西晋的政治/文学环境与西晋文士的 160

群体特色 160

(二)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仪式行为”中的相依相成 165

(一)赠答诗的美学特质 169

二 从赠答诗的美学特质看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诗中的建构与汇融 169

(二)自我/社会/文学传统在赠答诗中的美学性建构与汇融 172

二陆赠答诗中的自我、社会与文学传统 177

一 兄弟间互为赠答:自我与家族、邦国间的轇轕 178

二 与长官友僚间的赠答:自我与政治、社会间的错综 184

三 代作赠答:拟代传统与赠答传统的汇融 193

余论:依违游移于多重网络之间——由二陆赠答诗看赠答诗的时代与文学意义 196

前言 201

《毛诗序》“风教说”探析——兼论其与六朝文学批评之关系 201

何谓“风教” 203

风教说的理论架构 207

一 从对诗之本质与起源的阐析,建立风诗可以为教的前提 207

二 从风与雅、颂的关系,说明风教理念中“风化”作用的推展程序 213

三 从变风、变雅的发生,论述从“风化”到“风刺”作用的完成 220

四 从风与赋比兴的关系,说明以风为教的表现手法 225

余论 230

附录 魏晋诗人赠答诗写作情况一览表 240

参考书目举要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