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操作实施手册 第1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金垣编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7060602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结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公共卫生各个领域发现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办法、要求进行阐述。

(上卷)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

目录 1

一、疫情发现背景材料 3

第一篇 非典型肺炎的应急处理 3

第一章 面对突发其来的世界性灾难 3

第一节 “非典”(SARS)从何而来 3

二、SARS——国际卫生的严重威胁 4

第二节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紧急事件计划 5

二、国务院研究“非典”防治工作做出部署 7

第三节 中国政府——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7

一、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释义 8

三、设立中央财政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 8

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 9

第四节 国家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 9

五、撤换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 9

四、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9

二、农业部紧急通知:切实做好乡镇企业“非典”防治工作 10

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保障“非典”医药用品供应 维护市场稳定 11

四、中华医学会应急措施 13

五、北京市积极采取举措控制疫情蔓延 14

六、北京市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隔离 15

一、非典型肺炎可以预防 17

二、以科学的态度应对非典型肺炎 17

第一节 正确对待非典型肺炎 17

第二章 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 17

第二节 通用预防措施 18

一、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18

二、通用预防措施 20

三、医院预防注意事项 20

二、学生的预防 21

三、家人或朋友证实感染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 21

一、医务人员的预防 21

第三节 个人预防措施 21

第四节 家庭预防措施 22

一、保持厕所清洁 22

五、孩子预防“非典” 22

四、老人预防“非典” 22

三、学校和幼儿园预防 23

二、公共交通工具的预防 23

一、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预防 23

二、地、台、排水口要消毒 23

第五节 公共场所预防 23

四、办公室预防 24

第六节 非典型肺炎的防治与护理 25

一、中医治疗处方 25

二、西医治疗方案(中国疾控中心试方案) 26

三、非典型肺炎的观察护理 26

一、饮食调理处方 27

第七节 科学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 27

二、提高自身免疫力 28

三、健身预防非典 29

四、衣食住行的讲究 31

一、家庭消毒 33

二、出现可疑病人后的消毒方法 33

第八节 针对非典型肺炎的消毒方法 33

三、“非典型性肺炎”病人住所消毒方法 34

四、非典型肺炎疫区的消毒 34

第三章 最新非典型性肺炎防治标准指南 35

第一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及修改说明 35

第二节 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36

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 37

第五节 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消毒隔离工作规范(试行) 38

第四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参考标准 3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39

第六节 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40

附: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41

一、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44

第八节 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 44

第七节 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试行) 44

三、血清标本采集与运送 45

二、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45

第十节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 46

第九节 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 46

四、实验室安全指南 46

第十一节 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 47

第四章 “非典”常见问题解答 49

一、国内外流行概况 63

第一节 流行病学 63

第五章 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与技术 63

二、流行病学三环节 65

四、影响流行的因素 67

三、流行特征 67

二、实验室检查 68

一、临床表现 68

第二节 临床治疗 68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69

四、胸部X线或CT检查 69

三、病理 69

六、非典型肺炎推荐的治疗方案 70

一、确定病原的原则 71

第三节 实验室检测 71

七、预后 71

八、出院参考标准 71

二、国内外病原学研究进展 72

四、标本采集、运输和保藏 74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原则 74

五、电子显微镜观察 76

六、常规抗体抗原检测 77

七、分子生物学检测 79

八、病原分离培养 83

二、监测内容及疫情报告 85

一、监测目的 85

第四节 疫情监测与现场调查 85

三、现场调查 86

四、数据的管理和总结分析 88

五、专题调查 89

一、经常性预防控制措施 95

第五节 预防控制 95

二、发生疫情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96

一、发生疫情及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 113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概述 113

第二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113

第一章 应急处理与我国公共卫生政策及组织管理 113

二、灾害或灾难发生后的公共卫生问题 116

一、现阶段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119

第二节 我国卫生基本方针政策和具体政策 119

二、现阶段我国卫生工作的具体政策 126

一、我国的卫生行政组织体制 135

第三节 我国的卫生组织管理制度 135

二、我国卫生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138

三、我国的卫生专业组织 143

四、我国的群众性卫生组织 147

第四节 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150

一、我国公共卫生的历史和现状 151

二、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 152

三、我国公共卫生组织系统 155

四、我国公共卫生的法制化建设 158

五、妇幼卫生建设 161

一、法律法规依据 169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公布制度 169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一)——制度规范 169

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 171

三、事件的公布 172

一、法律法规依据 175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监测与控制制度 175

二、防控措施和规范例证 179

三、各种应急情况下的个人防护 199

一、法律法规依据 202

第三节 对突发事件的监督检查制度 202

二、突发事件中的监督检查机制 203

三、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控制措施规定 204

二、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制度规定 204

第四节 医院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 204

一、关于医院感染的散发的规定 204

四、关于医院感染消毒灭菌和隔离的规定 205

五、其它管理规定 206

一、法律法规依据 209

第一节 国家、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209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二)——组织与政策 209

二、政府的首要任务——应急政策的制定和颁布 210

三、国家、各级政府应急处理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218

一、法律法规依据 223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 223

二、医疗卫生部门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能与作用 227

一、法律法规依据 229

第三节 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义务 229

二、组织和个人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义务体现 233

一、法律法规依据 236

第四节 应急处理的法律保障及法律责任 236

二、突发事件中更需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239

一、应急准备的决策及其意义 244

第一节应急准备及其决策 244

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务操作(一)——应急准备 244

二、应急准备的目的、范围、原则 253

三、应急准备和社区参与 256

五、结论 257

四、应急准备方案管理 257

第二节 应急准备的内容 258

二、卫生信息管理的意义作用和管理内容 265

一、突发事件中信息手段的重要性 265

第三节 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准备 265

第四节 医疗卫生系统资源的管理与准备 274

一、医疗卫生系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275

二、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280

三、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 289

第五节 社会物资资源的管理与准备 296

一、应急计划的内容、作用及原则 302

第一节 应急准备计划 302

第五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务操作(二)——应急计划(预案) 302

二、应急计划的过程 305

四、对潜在问题的分析 306

三、应急计划小组 306

五、应急资源分析 309

六、任务与责任 310

七、应急管理层机构 311

八、应急策略与应急处理系统 314

九、社区应急计划的内容 330

十、结论 331

一、××省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 332

第二节 应急预案 332

二、鼠疫疫情处理预案 335

二、规划执行阶段的评价和修正 339

一、检验和评价的作用 339

第三节 对应急计划(预案)的检验和修正 339

三、项目清单及其修正 340

四、以指导练习方式检验 341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 343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343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务操作(三)——流行病学调查 343

二、个案调查 344

三、爆发调查 347

四、现况调查 349

五、病例对照研究与定群研究 356

一、脆弱性评估的价值 362

第一节 脆弱性评估的作用、程序及组织 362

第七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务操作(四)——脆弱性评估 362

二、脆弱性评估的程序 364

三、计划小组及其工作 366

一、确认危险 369

第二节 确认和描述危险 369

二、描述危险 370

一、描述社区脆弱性的必要性 382

第三节 社区的脆弱性描述 382

一、如何描述效应和脆弱性 384

第四节 对效应和脆弱性的描述 384

二、社区和环境地图的作用 384

三、地理环境信息系统(GIS) 385

二、脆弱性及效应地图 385

一、危险分级的步骤和方法 386

第五节 危险的分级 386

二、使用分级技术的例子 389

第六节 建议采取的行动 392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含义 400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 400

第八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一)——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防控 400

三、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反馈系统 401

二、医院感染监测组织系统 401

四、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403

五、监测资料的利用 413

六、电子计算机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 414

一、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概述 415

第三节 国境口岸检测 415

二、检疫传染病隔离、留验与就地诊验规程 416

三、国境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 423

四、法律责任 424

一、自然灾害与传染病 425

第四节 自然灾害与传染病监测控制 425

二、自然灾害期间的传染病监测 430

三、自然灾害期间的传染病控制 433

一、确定计划目标 438

第一节 全面制订健康教育控制计划 438

第九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二)——培训和教育 438

二、制定教育策略 439

第二节 切实实施健康教育 442

一、制定实施时间表 443

二、实施的质量控制 444

一、应急管理中的培训和教育目的 447

第三节 应急管理中的培训和教育 447

二、培训体系 448

四、结论 450

三、公众教育 450

一、计划免疫工作特点和内容 451

第一节 计划免疫 451

第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措施(三)——预防与接种 451

二、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 452

二、计划免疫实施与管理 453

一、概念 453

第二节 预防接种 453

第三节 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456

二、环境事件风险评价等级 461

一、环境事件风险评价含义及其重要性 461

(中卷) 461

第三篇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 461

第一章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价、污染源调查与监测 461

第一节 环境污染事件风险评价与危害识别 461

四、环境风险评价(ERA)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区别 462

三、环境事件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462

五、事件源项分析 463

六、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扩散 465

七、风险评价 471

十、环境健康影响含义 476

九、减少危害的措施与应急计划 476

八、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 476

十一、健康危害识别与判定 477

十三、不同行业健康危害及原因 478

十二、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478

十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479

十五、危害判定方法 480

十六、剂量—反应评估 482

十七、接触量评估 483

十八、危险表征 484

二、事件污染物的分类 485

一、事件污染源的分类 485

第二节 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源调查 485

三、工业、农业、生活的污染源调查内容 486

四、事件污染源调查程序 487

五、事件污染源调查方法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488

一、监测方案的制订基本原则 489

第三节 环境污染事件的环境监测 489

二、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 490

三、水环境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 495

四、土壤调查方案及调查方法 501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及评价区污染因子的筛选 503

第一节 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503

第二章 大气污染调查与防控处理制度方法 503

二、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504

三、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现状分析 507

四、评价区污染气象调查内容与方法 511

第二节 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 519

一、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的作用 519

三、大气环境总量控制方法 520

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步骤 520

二、水体污染类型及危害 526

一、水体污染物及污染源 526

第三章 水污染事件调查与防控处理制度方法 526

第一节 水污染危害事件 526

四、根据水力学特点分类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529

三、地下水污染的入渗方式类别 529

一、地面水水质调查范围和监测时间 530

第二节 地面水水质调查与监测 530

二、地面水调查内容及调查要求 531

三、地面水水质调查与监测方法 532

四、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 536

一、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537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与监测 537

二、地下水现状的调查方法 538

三、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和水质监测 544

二、海洋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547

一、海域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547

第四章 海洋污染调查与防控处理制度及方法 547

第一节 海洋污染的调查内容与方法 547

三、海洋环境调查的范围、时间及方法 548

五、海洋环境评价内容和方法 550

四、海洋环境评价参数和评价标准 550

二、海洋环境影响预测资料与水质预测方法的选择 551

一、海洋环境影响预测的任务 551

第二节 海洋污染的预测方法与防治措施 551

三、污水扩散和浓度分布的预测方法 552

四、溢油漂移、扩散和风化的预测方法 554

六、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556

五、海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与内容 556

一、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及其自净作用 558

第一节 土地污染的调查与方法 558

第五章 土地生态污染调查与防控处理制度及方法 558

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560

一、土壤环境质量预测及评价方法 570

第二节 土地污染的预测及保护措施 570

二、放射性核素的动植物污染影响预测方法 576

三、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点 579

一、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估算方法 580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控 580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源调查与有害性鉴别 584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防治 586

二、病原体与宿主体及其关系 593

一、什么是传染病 593

第四篇 传染病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理 593

第一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环节 593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流行过程 593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595

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596

一、传染源 597

第二节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597

二、易感人群 600

一、传染病统计分析中常用的频率指标 601

第三节 传染病的统计分析 601

三、暴发疫情的分析实例 603

二、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603

一、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 607

第一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政策与措施 607

第二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607

二、疫源地及流行过程强度 614

三、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管理措施 616

一、第一级预防 624

第二节 传染病的防治策略 624

二、第二级预防 625

四、传染病的防治策略 627

三、第三级预防 627

一、霍乱 628

第三节 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628

二、病毒性肝炎 631

三、细菌性痢疾 639

四、伤寒、副伤寒 643

五、脊髓灰质炎 646

六、艾滋病及HIV感染 649

七、淋病 652

八、梅毒 654

九、麻疹 656

十、百日咳 658

十一、猩红热 661

十二、白喉 663

十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67

十四、肺结核 669

十五、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 671

十六、流行性乙型脑炎 674

十七、疟疾 675

十八、狂犬病 677

十九、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 679

二十、流行性感冒 681

二十一、流行性腮腺炎 684

二十二、风疹 685

二十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687

一、传染病监测的基本概念 689

第一节 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与方式 689

第三章 传染病的监测 689

二、传染病监测的步骤 690

一、监测中心 692

第二节 传染病监测的组织系统 692

四、监测系统 693

三、技术队伍 693

二、实验室 693

五、监测系统的评价 695

一、病毒性肝炎 696

第三节 危害严重急性传染病的监测 696

二、艾滋病 698

三、疟疾监测 700

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708

一、传染病防治法制制度规范简述 708

第四章 防治传染病的法律制度 708

第一节 依法防治各类传染病 708

一、传染病预防措施概述 709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公布制度 709

一、传染病控制措施 710

第三节 传染病控制与监督制度 710

二、疫情报告和公布制度 710

二、传染病监督制度 711

一、流行性感冒疫情处理方案 713

第一节 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 713

第五章 主要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713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处理方案 715

三、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处理方案 718

四、麻疹疫情处理方案 720

五、白喉疫情处理方案 722

六、猩红热疫情处理方案 725

七、肺结核疫情处理方案 727

一、霍乱疫情处理方案 729

第二节 肠道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729

二、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处理方案 734

三、细菌性痢疾疫情处理方案 737

四、感染性腹泻疫情处理方案 740

五、伤寒与副伤寒疫情处理方案 741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处理方案 744

第三节 虫媒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 744

二、登革热疫情处理方案 747

三、疟疾疫情处理方案 750

四、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处理方案 752

一、鼠疫疫情处理方案 756

第四节 自然疫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 756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处理方案 759

三、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处理方案 763

四、炭疽疫情处理方案 766

第五篇 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 773

第一章 食物中毒事件的因素和种类 773

第一节 食物中毒事件的特征和因素 773

第二节 食物中毒及其致毒物质种类 776

一、食源性疾病的食物中毒及预防 776

二、致毒物质的种类 782

第二章 各种食物中毒及其污染指标 787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及污染指标 787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及流行病学特点 787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788

三、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792

四、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794

五、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796

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799

七、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801

八、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804

九、产气英膜梭菌食物中毒 805

十、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807

十一、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 810

十二、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 811

十三、细菌性污染的指标 812

第二节 霉菌毒素及其污染指标 814

一、赤霉病麦食物中毒 814

二、霉变甘蔗中毒 815

第三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及其污染指标 817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826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826

第三章 食物污染中毒及其预防 826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造成的污染及其预防 830

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 843

第二节 主要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851

一、农药污染及其防控措施 851

二、有害金属的污染与防控措施 856

三、N-亚硝基化合物的特性及其污染、预防 861

四、多环芳族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868

五、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防控 874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880

一、放射性核素污染及其向食品中的转移 880

二、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 882

三、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措施 882

第一节 餐饮业卫生要求及管理 884

一、对食品采购的卫生要求 884

第四章 餐饮业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 884

二、对食品库房的卫生要求 885

三、对烹调加工环节的卫生要求 885

四、对冷菜加工环节的卫生要求 887

五、对主食、面点加工环节的卫生要求 888

六、对送餐环节的卫生要求 889

七、对个人的卫生素质要求 889

第二节 各类食品卫生要求及管理 891

一、粮食、蔬菜、水果类的卫生要求及管理 891

二、肉类、海鲜类及其制品的卫生要求及管理 894

三、鲜奶及奶制品的卫生要求及管理 901

四、冷冻饮品和饮料的卫生及管理 904

五、各类酒的卫生及管理 907

六、各种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910

七、各种密封包装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914

八、主要调味品的卫生及管理 916

九、糕点、食糖、蜂蜜的卫生及管理 920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及管理 924

一、食品添加剂及其类别 924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925

三、食品添加剂的有毒性 926

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性质 927

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及违法责任 930

六、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要求 933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936

一、食物中毒的调查内容与步骤 936

第五章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936

第二节 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 938

一、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938

二、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 938

二、食品生产和经营的法律规定 939

三、食品卫生许可的法律规定 940

五、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 941

六、食品卫生监督机构 941

四、保健食品的管理 941

第三节 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 942

一、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942

二、餐饮业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945

三、对街头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947

四、对保健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949

五、对辐照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951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处理方案 953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处理程序 953

第六章 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953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控制措施 954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特异性诊断试验 956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处理程序 961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控制措施 961

第二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处理预案 961

一、肉毒中毒疫情处理程序 963

二、肉毒中毒控制措施 963

第三节 肉毒中毒处理预案 963

一、四季豆中毒疫情处理程序 965

第四节 四季豆中毒处理预案 965

二、四季豆中毒控制措施 965

三、肉毒中毒特异性诊断试验 965

第一节 职业病的类别与职业危害因素 971

第一章 职业病及其危害性 971

一、职业病及其类别 971

第六篇 劳动卫生突发事件及处理 971

二、职业危害因素及现代职业病 972

第二节 职业病的成因 973

一、导致职业病的客体因素 973

二、导致职业病的主体因素 974

第三节 职业病的严重危害性 975

一、我国职业危害的严峻形势 975

二、世界职业危害严重 977

三、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980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的监测 982

第二章 职业病的监测识别、报告处理制度 982

一、职业病监测 982

(下卷) 982

二、职业危害监测 992

三、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监测方法 995

四、职业损伤和职业病分类系统的制定与应用 999

第二节 职业病的诊断、报告、处理制度 1004

一、职业病健康监护和检查 1004

二、职业病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1005

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 1006

一、职业病危害鉴别与评价 1006

二、职业卫生、危险性评价与其管理之间的联系 1011

三、职业卫生项目和服务 1013

四、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 1017

五、作业环境评价 1023

六、对危害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1037

七、接触评价和职业接触限值 1040

三、解毒治疗常用的解毒药 1053

二、清除体内毒物 1053

第三章 职业病的防治 1053

第一节 职业病的防治原则 1053

一、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与急救 1053

四、对症治疗与防止脏器损伤 1056

二、劳动过程中职业危害的防护与管理 1057

一、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1057

第二节 职业病的防护与管理制度 1057

三、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制度 1058

四、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 1059

一、神经毒性的预防 1060

第三节 主要职业病的预防和防护措施 1060

二、职业性肺病的预防 1062

三、职业性癌症的预防 1068

四、职业性眼面部损伤预防 1070

五、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1093

一、眼睛和面部防护 1098

第四节 产生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 1098

二、脚和腿部防护 1102

三、头部防护 1103

四、听力防护 1107

五、防护服 1114

六、呼吸防护 1121

一、流行病学调查 1131

第一节 职业急性中毒的调查、检验与鉴定 1131

第四章 急性中毒和职业性传染病的抢救措施 1131

二、临床症状 1133

三、临床毒物检验 1139

四、动物试验 1140

五、毒物鉴定 1144

一、有机物的破坏 1147

第二节 金属毒物的检验方法 1147

二、金属毒物的快速检验 1150

二、排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1152

一、迅速切断毒源 1152

第三节 职业中毒的急救治疗 1152

四、促进毒物排泄 1155

三、延缓毒物吸收和保护胃粘膜 1155

五、对症治疗 1156

六、解毒治疗 1157

八、支持疗法 1158

七、防止迟发性毒作用 1158

一、炭疽的诊断检验与治疗 1159

第四节 职业性传染病的检验与治疗 1159

二、森林脑炎的诊断检验与治疗 1161

三、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检验与治疗 1162

一、公共场所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1167

第一节 公共场所卫生问题及解决措施 1167

第七篇 公共场所(含学校、医院)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措施 1167

第一章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与管理 1167

二、公共场所的主要污染物 1168

三、公共场所传染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169

四、公共场所环境中的主要致癌物质 1171

三、主要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及标准 1173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特征 1173

第二节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与标准 1173

一、公共场所的范围 1173

一、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1175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与管理 1175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的主要职责 1176

三、卫生监督的方式 1177

第四节 违反公共场所卫生法规的法律责任 1182

一、行政责任 1183

三、刑事责任 1184

二、民事责任 1184

二、公共场所消毒的范围及原则 1185

一、公共场所常发生的传染性疾病 1185

第二章 公共场所的消毒、杀虫、灭鼠 1185

第一节 公共场所实用消毒技术 1185

三、公共场所生活用水的消毒要求和方法 1187

四、公共场所空气的清新及消毒方法 1190

五、公共场所各种用具的消毒及卫生要求 1191

六、文化娱乐场所的消毒及卫生要求 1196

一、物体表面消毒质量控制 1197

第二节 公共场所消毒工作质量控制 1197

二、室内空气消毒质量控制 1198

四、利用紫外线消毒的质量控制 1200

三、各种热力灭菌质量控制 1200

五、利用环氧乙烷消毒的质量控制 1201

二、苍蝇习性及其消灭方法 1202

一、常见公共场所昆虫、动物及其危害 1202

第三节 公共场所杀虫、灭鼠等技术方法 1202

三、蚊子习性及其消灭方法 1205

四、蟑螂习性及其消灭方法 1207

五、臭虫习性及其消灭方法 1208

六、虱子习性及其消灭方法 1209

八、老鼠习性及其消灭方法 1210

七、蚂蚁习性及其消灭方法 1210

一、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及要求 1217

第一节 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管理与监督 1217

第三章 校园卫生要求及管理 1217

三、违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法律责任 1218

二、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1218

一、学校教学卫生 1219

第二节 学校各项卫生制度及要求 1219

二、学校作息制度卫生 1221

三、学校体育锻炼卫生 1222

四、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1224

五、学校教学设备卫生 1229

一、学校健康教育及其特征 1231

第三节 学校健康教育 1231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任务 1232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 1233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 1236

五、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1237

一、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发病原因 1240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及其防制 1240

第四章 医院卫生要求及管理 1240

二、医院感染及其防制 1241

三、药源性疾病及其防制 1245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1246

第二节 医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及处理 1246

四、传播途径 1247

三、传染源 1247

二、医院感染的病原 1247

六、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1248

五、易感人群 1248

八、发生医院内感染后的调查处理 1250

七、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1250

一、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 1251

第三节 医院健康教育 1251

二、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 1254

三、患者教育的内容与程序 1257

一、餐具洗净的方法与步骤 1261

第一节 餐具的消毒灭菌 1261

第五章 餐厅的卫生要求及管理 1261

二、餐具消毒效果检验方法 1263

三、餐具消毒卫生管理规范 1264

一、植物性菜品的污染与质量控制 1266

第二节 菜品及其加工的质量控制 1266

二、动物性菜品的污染与质量控制 1272

三、加工性菜品的污染与质量控制 1278

四、冷菜加工过程的卫生质量控制 1282

一、厨房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与管理 1284

第三节 厨房及工作人员卫生要求及管理 1284

二、厨房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与管理 1288

三、厨房用具的卫生要求和消毒处理 1293

一、餐厅服务人员的卫生要求 1294

第四节 餐厅及服务人员卫生要求与管理 1294

二、餐厅地面、墙壁卫生要求 1296

三、餐厅家具与餐桌用品卫生要求 1299

一、原料储存过程中卫生质量问题及卫生要求 1301

第五节 食品仓库及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1301

二、干货仓库卫生控制要求 1303

三、冷藏冷冻、活养、原料卫生控制要求 1305

一、区域卫生规划的特征和意义 1311

第一节 区域卫生规范 1311

第八篇 城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措施 1311

第一章 城乡卫生规划 1311

二、区域卫生规划的任务 1313

三、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程序与内容 1315

四、区域卫生规划的资源配置 1317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基础资料 1322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1322

二、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 1323

三、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1324

四、城市功能分区 1325

五、居住区规划卫生 1327

六、城市绿化 1329

七、城市环境噪声 1332

八、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 1334

一、村镇规划的原则 1335

第三节 村镇规划卫生 1335

二、村镇的总体规划 1336

三、村镇居住区规划卫生 1337

一、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规 1338

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1338

二、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1339

一、概念 1340

第一节 概述 1340

第二章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1340

二、对象和任务 1341

三、内容和方式 1342

四、特点 1343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 1344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 1344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和站)设置指导标准 1345

二、质量评价 1346

一、概念 1346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1346

四、质量管理 1347

三、质量保证 1347

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的内容 1348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1348

二、居民健康档案 1349

三、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1352

一、社区 1355

第一节 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策略 1355

第三章 城乡健康教育 1355

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356

三、社区组织与动员 1357

四、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1358

五、健康信息传播 1359

六、社会教育与培训 1361

一、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1362

第二节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362

二、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1364

第三节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 1365

一、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1366

二、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1367

二、水厂调查 1369

一、水源卫生调查 1369

第四章 城乡饮用水监管与应急措施 1369

第一节 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1369

三、水质监测 1370

二、水质监测 1371

一、水源调查 1371

第二节 农村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1371

一、加强水源防护,重点保护已有的集中式给水水源 1372

第三节 洪涝灾害期间饮水卫生应急措施 1372

三、水性疾病的监测 1372

五、加强水质监测及对净水消毒剂、设备等的检定和管理工作 1373

四、采用可移动的水质净化设施,建立临时小型水厂 1373

二、运送安全卫生饮用水或接引自来水 1373

三、强化饮水净化消毒 1373

一、调查对象及资料收集 1374

第一节 城乡社区卫生状况调查方法 1374

第五章 城乡社区卫生状况调查与评估 1374

二、社区卫生调查的方法 1376

一、社区诊断 1378

第二节 城乡社区卫生状况诊断、评价 1378

二、社区卫生评价 1380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形成和特点 1387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危害 1387

第九篇 家庭、个人卫生事件防控措施 1387

第一章 家庭住宅卫生 1387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三大类危害 1389

三、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卫生措施 1394

一、室内噪声 1397

第二节 室内噪声及各种辐射危害 1397

二、住宅电磁辐射 1400

三、住宅电离辐射 1402

一、室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1404

第三节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1404

二、小气候的评价指标 1407

三、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1408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1410

第四节 住宅卫生要求及防护监督 1410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1411

三、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 1412

四、住宅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 1418

二、感官检查 1421

一、饮用水污染特征 1421

第二章 饮水、饮食卫生 1421

第一节 饮水污染的特征及感官检查 1421

二、化学性污染事故 1422

一、介水传染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1422

第二节 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422

三、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又称地方病) 1423

二、饮水污染事故及其发生原因 1424

一、饮水污染事故调查程序 1424

第三节 饮水污染事故的调查 1424

一、防止食品的污染 1425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1425

三、彻底杀灭病原菌 1426

二、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426

一、室内空气消毒 1427

第一节 家庭环境的消毒 1427

第三章 家庭日常生活消毒 1427

二、墙壁、地面及家具物品表面消毒 1428

三、家庭卫生间的消毒 1429

二、婴幼儿玩具与尿布的消毒 1430

一、衣服、被褥与各种织物的消毒 1430

第二节 家庭各种用品的消毒 1430

四、饮食用具的消毒 1431

三、书籍、纸张与文件材料的消毒 1431

五、家用电器的消毒 1433

二、化学法消毒 1435

一、加热煮沸消毒 1435

第三节 饮用水的消毒 1435

三、银器与铜器储水消毒 1436

二、皮肤的卫生保洁 1437

一、机械清除,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家庭 1437

第四节 个人卫生保洁消毒 1437

三、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 14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443

附录 相关法律法规 14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144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1459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475

登革热防治方案 1498

控制疟疾、基本消灭疟疾、消灭疟疾及基本消灭恶性疟疾标准(试行) 1503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 1505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 1514

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条例 1516

铁路交通检疫管理办法 15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和推荐治疗方案及出院参考标准的通知 1521

消毒管理办法 152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1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 1540

环保总局非典污水废物安全处置技术方案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