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继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3528168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内在关联性这一主题,从经济发展史的内在逻辑和我国现实国情出发,通过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进行“历史——规范”分析,阐述工业化和信息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矛盾、历史渊源及对策选择。

一、研究背景 1

(一)实践背景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界定 1

一、关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界定方法——对“经济”的再思考 1

导论——中国面临的双重选择 1

(二)理论背景 2

二、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5

(一)内容框架 5

二、从经济发展史的内在逻辑看工业化与信息化 7

(一)从生产发展史的内在逻辑看工业化与信息化 7

(二)研究方法 8

(二)从分工和交换发展史的内在逻辑看工业化与信息化 17

三、小结——工业化、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22

一、关于工业化中增长和发展的一般机理 25

第二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成长机理的理论阐释(上) 25

(一)“短期”经济增长 28

(二)“短期”经济增长向“长期”经济增长过渡 31

(三)由局部发展到整体发展 34

(四)以铁路产业为例的进一步分析 39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成长机理上的不同 44

(一)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44

(二)经济行为主体人格的变化 47

(三)由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 60

(四)增长和发展频率的变化 61

三、小结——工业化、信息化中的增长和发展 62

(一)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成长机理上的共同点 63

(二)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成长机理上的不同点 65

(一)运行周期论——经济成长变化的波动性 66

一、科学技术在经济变迁中的作用机理 66

第三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成长机理的理论阐释(下) 66

(二)科技革命论——“第一生产力”的超前性 70

(三)内生增长论——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内在性 77

二、制度在经济变迁中的作用机理 81

(一)新制度理论——对新古典范式的修正 81

(二)演进博弈理论——经济变迁的演化分析 87

(三)增长阶段论——“起飞”的条件及其前后关联 91

三、需求在经济变迁中的作用机理 94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内在联系 94

(二)需求不足论——对“萨伊定律”的否定 103

(三)结构转化论——发展与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105

四、小结——工业化与信息化成长的“自然历史过程” 107

一、指标设计所涉及到的几个关系 111

(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11

第四章 工业化和信息化进展程度的衡量指标 111

(二)占统治地位的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的关系 113

(三)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15

(四)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18

(五)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18

二、对原有指标体系的评介 119

(一)衡量工业化进展程度的指标 119

(二)衡量信息化进展程度的指标 122

三、几种主要指标的设计及其依据 127

(一)满足需要程度的指标 127

(二)产业结构演进程度的指标 129

(三)技术基础及生产工具状况的指标 130

(四)资源配置及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指标 132

(五)信用程度的指标 133

四、小结——衡量工业化与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成 134

(八)其他指标(略) 134

(七)发展的可持续性指标 134

(六)经济效率指标 134

第二篇 历史与现状 137

第五章 中国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差距 137

一、手工业演进——工业化萌发阶段的国际比较 137

(一)英国 138

(二)中国 142

二、工业革命——工业化跃迁阶段的国际比较 147

(一)世界工业化的三次高潮 147

(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比较 148

(三)工业革命爆发条件上的中外比较 151

三、增长和发展——工业化成长过程的国际比较 155

(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迟缓的进程 155

(二)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及其特殊性 158

(三)对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的判断 168

四、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落伍的原因分析 171

(一)科技进步因素 172

(二)制度因素 176

(三)其他因素 178

五、小结——如何破解“李约瑟之谜” 181

第六章 中国在世界信息化进程中的位置 184

一、世界信息化的基本进程 184

(一)新的信息革命的到来 184

(二)新的信息革命引起的产业变革 187

(三)信息化掀起高潮的经济背景 194

二、几个主要国家的信息化状况 200

(一)美国 200

(二)日本 204

(三)印度 207

(一)我国信息化的成长历程及现状 212

三、信息化在中国的进展情况 212

(二)我国信息化中的差距和问题 219

四、对目前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判断 223

五、小结——我国信息化成长中新的差距 229

第三篇 出路与对策 231

第七章 中国缩小工业化和信息化差距的路径分析 231

一、中国目前是否具备全面成长为信息化的产业基础 231

(一)从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考察 232

(二)从第二次产业的发展情况考察 238

(三)从第一次产业的发展情况考察 241

二、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整合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245

(一)历史根据 245

(二)现实基础 247

(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252

三、跨越式发展的难度分析 252

(二)技术进步与扩大就业的矛盾 259

四、小结——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整合是缩小差距的最佳路径 262

第八章 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历史整合 264

一、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相结合 264

(一)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化 265

(二)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 275

二、实行赶超战略和发挥比较优势相结合 280

(一)适时采取有利于赶超的技术发展战略 280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283

三、“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及其他手段相结合 287

(一)市场调节——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基础性作用 287

(二)其他手段——缩小工业化和信息化差距不可忽视的体制条件 289

四、结论——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中后来居上 292

主要参考文献 294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