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文学 5
美学 5
王摩诘的诗 5
中国的山水画 9
论所谓“意境”——旧诗新解之一 13
旧诗的“醖藉”趣味——旧诗新解之一 16
“神韵”与“格调”——旧诗新解之一 20
“快感”与“美感” 29
文学 35
知非集 35
卷上 藏余集 文 35
义利辨 35
论文 36
苏秦论 38
王伦论 38
读姚鼐李斯论 39
记赵君肖甫 40
赠承君名世 41
严母仇太夫人九十寿序 42
外舅夏善曾先生暨德配外姑高太夫人六十双寿序(代) 42
重建竹石山庄记 44
古文约编序 45
桐城文选序 46
卷下 心画集 诗词 47
卷一 枞川集 47
卷二 孤岛集 50
卷三 天目集 51
卷四 八堵集 53
卷五 诗余 54
附录 集外诗词 56
《谈艺随笔》(文学部分) 61
今本《野叟曝言》有后人窜加 61
《孔雀东南飞》非建安时作品 61
刘才甫论文重音节 62
吴德旋特重“风神” 63
曾国藩文颇庸俗 64
勿以林琴南文为桐城派文 64
古文渊流考 64
姚惜抱主文应刚柔相济 65
方望溪以文为载道之具 67
杜工部诗之技巧亦有短处 68
诗、文皆须首求流畅 69
诗、词评 69
方望溪“义法”析 70
方望溪“雅洁”析 70
姚惜抱论文三题 71
学古文重在精诵 72
论“蕴藉” 72
教学 77
历史教学法(讲稿) 77
第一讲 导论 77
第二讲 教师的备课 83
第三讲 讲课(上) 90
第四讲 讲课(中) 96
第五讲 讲课(下) 99
第六讲 学生的预习与复习 104
越南史话 109
一、自然环境与民族 109
二、越南的原始社会与中国郡县时代 111
三、林邑的建国与盛衰 117
四、越南王国的发展(上) 121
五、越南王国的发展(中) 128
六、越南王国的发展(下) 134
七、越南王国的衰乱 138
八、法国的侵略与越南王国的覆灭 142
中国古代中世纪史讲义(先秦部分) 145
第一编 原始社会(略) 145
第二编 奴隶社会(略) 145
第三编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145
第一章 早期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145
第二章 地主经济的逐渐形成 182
编写中国古代中世纪史讲义的体会——古史分期问题 256
科学的古代史大纲 261
漫谈读书与做事 268
我对于课堂讲授的几点体会 271
坚决执行统一教学计划——历史系开设专门化课程的经验 280
春秋战国史四年制研究生培养计划 286
教学与教育思想检查 288
解放后的教学工作分析 290
学术通信 293
《责善》半月刊“学术通讯”一则 293
《禹贡》半月刊“通讯一束”九则 294
《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学术通讯”二则 312
生平 319
知非简谱 319
枞阳先生传 331
拾遗 335
四岳考 335
评顾颉刚辑、赵贞信序《书序辨》 337
评周予同著《经今古文学》(万有文库本) 341
评宋王柏著《书疑》(诒庄楼藏日本刊本) 350
顾著《拜魁纪公斋丛书序》跋 352
李泰棻著《尧典正伪》纠谬 354
重论“郑和下西洋”事件之贸易性质——代吴春晗先生答许道龄、李晋华二先生 361
关于《中国历史纲要》先秦史及宋史部分的意见 371
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说到西周春秋的宗法封建制度——兼答何高济先生对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378
论“府兵制”的起源 419
共伯和考补证 428
公羊发墨 436
衰翁赘语 441
(一)“汶阳之田”属季氏封土 441
(二)阳虎为孟氏族人 442
(三)所谓“陪臣执国命” 442
应该怎样应付你的“精神病” 444
《文史考证杂著汇存》例 459
《论学札记》拟目 460
丕绳札记三种 466
科学研究检查 467
以后工作计划(初稿) 473
著作目录 477
专著与编著 477
论文与讲义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