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海防 1
1.强化海上防务 1
目录 1
第一章 晚清时期山东省政权的施政 1
一、道光朝后期 1
2.筹集海防经费 2
(二)镇压农民反抗 3
1.清仓查库 4
(三)整理财政 4
2.整理盐务 5
1.镇压太平军 6
(一)镇压农民起义 6
二、咸丰朝 6
2.镇压捻军 7
1.筹办团练 9
(二)举办团练 9
2.发展团练 10
1.试办抽厘和征收团练费 11
(三)筹措军饷,整顿税收 11
(一)镇压捻军 13
三、同治朝 13
2.实行钱粮折银定价 13
2.编练马队 15
1.增募兵勇 15
(二)扩充军队,改善装备 15
3.改善武器装备 16
1.清理田产 17
(三)整顿经济 17
2.整顿漕粮赋税 18
3.治理黄河 19
1.调整巡抚职权 20
(四)办理涉外事务 20
2.设立东海关 21
3.处理教案 22
四、光绪朝 23
(1)整顿行政机构 24
1.变革行政制度 24
(一)推行“新政” 24
(2)注重选用人才 25
2.改革司法制度 26
(2)改订税制,增加赋税 27
(1)设立专职行政机构 27
3.整顿财税制度 27
(1)改革旧制,编练新军 28
4.改良军事制度 28
(3)实行募捐 28
(4)发行公债 28
(2)建立巡警制度 30
(二)兴办实业 31
2.工业 32
1.采矿业 32
3.交通业 33
5.金融业 36
4.商业 36
6.农业 37
(三)开办新式教育 39
2.建立新式学堂 40
1.改革教育行政机构 40
3.提倡出国留学,兴办师范教育 42
1.设立外交机构 43
(四)办理涉外事务 43
(1)巨野教案 44
2.处理教案 44
(2)沂州教案 45
(3)义和团反洋教斗争 46
(1)关税问题 48
3.处理对德关系 48
(2)划界问题 49
(3)筑路问题 50
(4)开矿问题 51
2.戒缠足,兴女学 53
1.厉行禁烟 53
(五)推行社会改良 53
1.设立新的司法审判机构 54
(一)继续推行“新政” 54
五、宣统朝 54
3.重视发展文化教育 55
(2)编定财政预算 55
2.改革财税制度 55
(1)统一财政机构 55
1.成立咨议局 56
(二)筹办宪政 56
2.筹办地方自治 57
1.山东独立 58
(三)辛亥革命与山东独立 58
2.从取消独立到宣布共和 60
1.残害国民党人 64
(一)镇压革命运动 64
第二章 民国时期山东省政权的施政 64
一、北洋军阀政权 64
2.镇压学生爱国运动 65
3.镇压工人运动 66
2.清剿竿匪顾德林 68
1.清剿曹州土匪 68
(二)剿抚土匪 68
3.处理“临城劫车案” 69
1.重视棉花、蚕桑改良工作 70
(三)操纵经济 70
2.发展工商业 71
(1)减少解款 72
3.控制财税 72
(2)垄断金融,滥发纸币 73
(4)勒“内”借“外” 74
(3)增加捐税 74
(一)国民党统治初期 75
二、国民党政权 75
1.整饬吏治 76
2.着手建设经济 77
3.剿匪清乡 78
5.整顿财税 79
4.镇压革命 79
6.整顿教育 81
7.处理济南惨案 82
(2)设置专署 84
(1)实行合署办公 84
(二)韩复榘统治时期 84
1.变革行政体制 84
(4)改良区政、乡政 85
(3)划分县等 85
(2)制定严格的工作时间表 86
(1)把吏治放在施政首位 86
(5)遍设保甲 86
2.注重吏治 86
(6)制定监察制度 87
(5)制定奖惩制度 87
(3)制定请假制度 87
(4)重视体育锻炼 87
(1)组建民团军 88
3.建立地方武装 88
(7)重视公务员培训 88
(2)强化联庄会 89
4.清乡剿匪 90
(3)举办乡农学校自卫训练班 90
(1)建立反共组织 92
5.镇压革命 92
(2)破坏中共山东各级党组织 93
(4)镇压农民运动 94
(3)血腥屠杀共产党人 94
(6)镇压学生运动 96
(5)镇压工人运动 96
6.干预司法 98
(7)参加围剿中央苏区的反革命战争 98
(1)改良社会风俗 100
7.改良社会风俗和开展新生活运动 100
(2)开展新生活运动 102
8.推行乡村建设 105
(1)实施地方财税制度 107
9.建立独立经济体系 107
(2)创办金融,发行货币 110
(3)振兴实业,发展经济 111
(1)尊孔读经,提倡中国传统旧道德 113
10.禁锢思想,普及教育 113
(2)控制新闻报纸,压制舆论自由 114
(4)普及教育 115
(3)实行文化专制 115
(1)与日本侵华势力相互勾结 117
11.对日政策的变化 117
(2)拒绝参加“华北五省自治” 118
(3)消极避战,弃地而逃 119
(1)抗击日本侵略军 120
1.抗日态度的转变 120
(三)抗日战争时期 120
(2)勾结日伪,消极抗日 121
2.积极反共 123
(1)推行行政三联制 124
3.推行行政三联制和新县制 124
(2)实施新县制 125
(2)印发省钞 127
(1)整治田赋 127
4.整治田赋,统治物资 127
5.开展特殊教育 128
(4)统制物资 128
(3)兴办工厂和合作社 128
(四)解放战争时期 129
1.单方受降,争相接收 130
2.破坏停战协定和军事调处 131
(1)成立党政军统一指挥机构 132
3.调整组织人事,配合军事进攻 132
(2)强化人事管理 133
(1)扩充保安团队 134
4.强化警特组织 134
(3)强化特务组织 135
(2)恢复各级警察机构 135
(4)组织还乡团和突击小组 136
(1)推行编组保甲制度 137
5.编组保甲,组训民众 137
(2)成立民众自卫组织 138
(1)实行生产管制 140
6.推行战时经济 140
(2)推行田赋征实、征借 141
(3)增加捐税 142
(4)管制贸易,垄断金融 143
7.恢复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144
1.战工会的施政纲领 145
(一)战工会 145
三、民主政权 145
(1)建立各级政权机构,巩固和壮大抗日根据地 147
2.建设抗日民主政权 147
3.繁荣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149
(2)实行精兵简政 149
(1)开展对敌经济斗争 150
(2)完善财政制度 151
(3)成立北海银行 152
(5)发展生产 153
(4)改进救国公粮征收办法 153
(6)统一管理战时交通邮政工作 154
(2)建立各级教育行政机构 155
(1)确立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案 155
4.发展教育事业 155
(4)开展民众教育 156
(3)发展学校教育 156
(1)实行减租减息 157
5.加强民政工作 157
(3)开展拥军优抗 158
(2)救济灾难贫民 158
(1)强化公安职能 159
6.重视政法工作 159
(2)改进司法审判工作 160
7.强化人民武装组织 161
1.加强民主政权建设 162
(二)政委会 162
(3)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干部管理 163
(2)按照三三制原则,健全民主制度 163
(1)扩大山东根据地 163
2.广泛开展对敌斗争 164
(4)重视政权机关的法制建设 164
(1)军事斗争 165
(2)政治斗争 166
(3)经济斗争 167
(1)农业生产 169
3.深入开展大生产运动 169
(2)工业生产 171
(1)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172
4.认真开展以减租减息为中心的民主运动 172
(3)机关生产 172
(4)合作事业 172
(2)改造村政 173
(3)调整财粮政策,减轻人民负担 175
(1)教育干部群众,树立拥军思想 176
5.积极开展拥军运动 176
(3)做好群众性的优抗抚恤工作 177
(2)组织动员参军 177
(1)教育改革的酝酿提出 178
6.实行教育改革,开展群众文化教育运动 178
(2)1944年的冬学运动 179
(3)1945年上半年教育改革决议全面推行的初期 180
(1)土地改革运动的经过 181
1.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81
(三)省政府 181
(2)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 183
(1)支前工作的发展过程 185
2.积极支援前线 185
(2)支前工作的伟大功绩 191
3.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努力搞好救灾救济 194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救灾工作的开展 195
(2)工矿业的恢复和发展 196
(3)善后救济工作的开展 197
(4)黄河复堤工程的整治 198
(1)重视接管工作 200
4.重视接管,强化治安 200
(2)强化治安管理 203
(1)教育工作的发展 205
5.教育工作的发展、停顿和恢复 205
(3)教育工作的恢复 207
(2)教育工作的停顿 207
(四)省人民政府 208
1.支援前线 209
(1)恢复农业生产和救灾备荒 210
2.恢复经济 210
(2)没收官僚资本和恢复工业生产 212
(3)恢复贸易合作 214
(5)恢复交通邮电 216
(4)恢复渔盐业 216
(6)恢复财政 217
(7)恢复金融 218
3.恢复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219
(1)组织、筹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20
5.开展政权建设 220
4.加强公安司法工作 220
(2)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工作制度 221
1.建立伪政权 222
(一)强化日伪统治 222
附录: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傀儡组织的伪化活动 222
2.组建扩充伪军警特组织 223
3.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224
(二)实施经济掠夺 226
1.工矿业 227
(1)建立金融网络,控制沦陷区内大小银行 229
2.金融业 229
(2)建立日伪货币单一化体系,控制通货发行、流通权 230
(3)强制集聚资金 231
3.交通运输业 233
(4)控制汇兑业务,垄断对外贸易 233
4.商业 234
1.开展“新国民运动” 236
(三)控制思想文化 236
5.农业 236
2.加强伪化宣传,实施奴化教育 238
1.统一全省财政经济工作 240
(一)统一全省财政经济工作,调整城市工商业 240
第三章建国后人民政府的施政 240
一、山东省人民政府(1950.3.16~1955.3.4) 240
2.调整城市工商业 241
(二)结束土地改革 243
1.镇压反革命 246
(三)开展各项社会运动 246
2.工厂民主改革 250
3.抗美援朝运动 251
(1)“三反”、“五反”运动前的基本形势 253
4.“三反”、“五反” 253
(2)“三反” 254
(3)“五反” 256
5.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257
1.恢复农业 259
(四)恢复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259
2.恢复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261
(1)教育 262
3.恢复、发展全省文化教育事业及改善人民生活 262
(3)卫生 264
(2)文化艺术 264
(4)人民生活 265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66
(五)初步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266
(1)国民经济恢复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状况 270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0
(2)单个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公私合营 271
(3)资本主义商业的逐行业改造 274
3.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7
1.山东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 279
(六)制定与初步实施全省“一五”计划 279
2.山东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指标 280
(1)农业 282
3.山东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初步执行情况 282
(2)工业 285
(3)商业 286
(4)财政金融 287
(5)交通运输 288
(7)教育、文化、卫生 289
(6)基本建设 289
1.撤销行政区,省政府直接领导专区 291
(七)推进全省各级政府自身建设 291
3.建立行政制度 292
2.健全行政机构 292
1.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94
(一)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294
二、山东省人民委员会(1955.3.4~1958.11.2) 294
2.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97
3.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0
1.农业 302
(二)实现全省第一个五年计划 302
2.工业 304
3.基本建设 305
4.交通邮电事业 306
5.商业 307
7.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308
6.文教卫生事业 308
1.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09
(三)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09
2.开展大跃进运动 310
3.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314
1.重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6
(四)加强政权建设工作 316
2.改进和加强政府工作,转变工作作风 317
(五)整风反右运动扩大化对政府机关的影响 320
三、山东省人民委员会(1958.11.2~1963.12.28) 321
(一)整顿人民公社 322
(二)纠正工业冒进 325
(三)开展“反右倾”运动与“大跃进”第二次高潮 327
2.1959年的生产救灾 330
1.“大跃进”以后的粮荒 330
(四)开展生产救灾运动 330
4.1961年的生产救灾 331
3.1960年的生产救灾 331
5.1962年的生产救灾 332
(五)初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33
1.调整农业 334
2.调整工业、交通、基建 335
3.调整财政、贸易 338
5.全省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效果 340
4.调整文教、卫生事业 340
1.明确省人委职能 341
(六)开展政府机关自身建设 341
(1)文书处理 342
3.加强文书处理、保密和信访工作 342
2.建立健全领导制度 342
(3)人民来信来访 343
(2)保密 343
1.指导方针和任务 344
(一)进一步调整全省国民经济 344
四、山东省人民委员会(1963.12.28~1967.2.3) 344
(1)领导全省人民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抗灾斗争 345
2.恢复和发展农业 345
(2)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348
(4)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等多种经营 349
(3)认真抓好样板田建设 349
(5)各部门、各行业大力支援农业 350
3.全面调整工业、交通、基本建设 351
4.改善财政贸易 354
5.调整效果 355
1.科技 356
(二)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356
2.教育 358
3.文化艺术 359
4.卫生 360
6.体育 361
5.计划生育 361
2.政法 362
1.劳动 362
(三)加强劳动、政法、民政和民兵工作 362
(四)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63
4.民兵工作 363
3.民政 363
1.全省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第一阶段 364
2.全省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第二阶段 365
1.组织建设 367
(五)进行省人民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367
2.思想作风建设 368
1.“文化大革命”对全省经济工作的影响 369
(六)“文化大革命”对政府工作的影响 369
3.秘书行政建设 369
五、山东省革命委员会(1967.2.3~1977.12.14) 371
2.“文化大革命”对省人委机关工作的影响 371
(一)省革委成立与普遍夺权 372
1.“反逆流”运动加剧了山东的动乱 374
(二)“反逆流”、“反复旧”运动及其严重后果 374
3.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75
2.“反复旧”运动使山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375
1.“山东问题”的提出 378
(三)落实“批示”、“十条”,遏制生产下降局面 378
2.落实“批示”、“十条” 379
3.扭转生产下降局面 381
(四)组织工农业生产的两个“大办”和两个“会战” 382
(五)整顿和调整国民经济 385
(六)批判“右倾回潮”及其恶果 388
(七)全面整顿 390
2.集中力量恢复生产 391
1.整顿组织,稳定局势 391
3.重建各项规章制度 393
(八)反击“右倾翻案风”对山东的影响 394
(九)组织恢复生产 395
2.恢复发展工业 396
1.大办农业 396
3.恢复和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 399
(一)拨乱反正,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401
六、山东省革命委员会(1977.12.14~1979.12.22) 401
2.逐步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02
1.进一步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党羽在山东的罪行 402
3.落实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404
1.提出建设工业省的规划意见 406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06
2.初步实施建设工业省规划的措施 408
3.1978年的执行情况 410
1.着手干部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改革 412
(三)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412
2.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 413
3.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 414
4.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415
5.落实农村政策 417
6.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418
1.确定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方案 420
(四)贯彻“八字方针”,实行国民经济调整 420
2.初步调整国民经济 423
(五)不断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 430
1.不断发展科学技术 431
2.整顿和发展教育事业 432
(一)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436
七、山东省人民政府(1979.12.22~1983.4.28) 436
3.发展文艺体育等各项事业 436
1.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发展 437
2.调整工业内部比例关系,进一步加强轻纺工业 440
3.调整基本建设规模,提高投资效果 442
4.调整商品流通环节 443
5.整顿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444
6.争取财政状况好转,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449
1.进行农村改革 450
(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450
2.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56
1.继续搞好社会治安 471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制 471
2.开展民主与法制教育 472
4.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做好来信来访工作 474
3.继续同派性、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作斗争 474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75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75
2.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477
1.进一步端正思想路线 480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480
2.加强政府组织建设 481
3.加强政府作风建设 483
1.制定经济建设战略 484
(一)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六五”方针任务 484
八、山东省人民政府(1983.4.28~1985.12.31) 484
2.提出“六五”方针任务 485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486
(二)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486
2.调整工业内部结构 489
3.全面整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490
1.加速农业的全面发展 492
(三)加强三个战略重点 492
2.加强能源交通建设 495
3.加快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 497
2.利用外资,引进技术 499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499
(四)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499
3.加强对青岛、烟台两市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 500
1.继续进行农村改革 504
(五)加快全面改革步伐 504
2.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09
3.探索政府机构改革的路子 521
(六)建设社会主义法制 525
1.加强民主与法制的教育 525
2.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528
(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29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529
2.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530
3.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学艺术 531
编后记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