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颜色革命”的内涵及其起源 1
第一节 什么是“颜色革命” 1
第二节 “颜色革命”的起源——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 5
第三节 “颜色革命”的前奏——美国推动前南联盟的“变色” 8
第二章 “颜色革命”的过程及其模式 12
第一节 各国“颜色革命”的发展过程 12
一、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 12
二、乌克兰的“橙色革命” 31
三、吉尔吉斯斯坦的“黄色革命” 61
第二节 “颜色革命”的总体模式 83
一、经济援助 83
二、意识形态渗透 84
三、推进“政治民主” 87
四、进行军事渗透 90
五、利用外交合作 90
六、充分利用选举 90
第三章 “颜色革命”的蔓延 93
第一节 乌兹别克斯坦的反对派与宗教的联合 94
一、乌兹别克斯坦概况 94
二、安集延事件 96
三、骚乱背后有“颜色革命”的影子 99
四、反对派宣称要发起新的“颜色革命” 100
第二节 阿塞拜疆反对派在行动 102
一、阿塞拜疆概况 102
二、反对派效仿乌克兰,刮起“橙色风暴” 104
第三节 西方准备在白俄罗斯再演一场“颜色革命” 112
一、白俄罗斯概况 112
二、西方准备在白俄罗斯再演一场“颜色革命” 113
第四节 “颜色革命”的连锁反应 123
一、罗马尼亚“翻版”乌克兰 123
二、“颜色革命”之风刮到蒙古 123
三、尼泊尔也会发生“颜色革命”吗 126
四、“颜色革命”波及南美 128
第四章 “颜色革命”的冲击,独联体何去何从 132
第一节 独联体简介 132
一、苏联解体与独联体成立 132
二、关于独联体 135
第二节 “颜色革命”对独联体的持续冲击 137
一、亚美尼亚 137
二、哈萨克斯坦 138
第三节 独联体板块的裂痕 139
一、独联体中出现一个“古阿姆” 139
二、基什尼奥夫峰会——“古阿姆”离独联体越来越远 141
三、美国窥视“古阿姆” 143
四、第比利斯独联体首脑会议——“古阿姆”呼吁独联体改革 144
五、乌、格呼吁组建“民主国家联合体” 145
六、喀山峰会 147
第五章 “颜色革命”与非政府组织 150
第一节 何谓非政府组织 150
第二节 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非政府组织 154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与“颜色革命” 159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与“选举观察” 163
第五节 索罗斯基金会 165
一、索罗斯其人 165
二、索罗斯基金会 168
三、索罗斯基金会与“颜色革命” 170
第六章 “颜色革命”与地缘政治 173
第一节 俄罗斯传统安全观 173
一、地缘政治与俄罗斯传统安全观 173
二、俄罗斯解决安全问题的历史遗产——传统安全观 174
三、俄罗斯传统安全观受到挑战 176
第二节 “新布什主义” 177
一、“新布什主义”的概念 178
二、“新布什主义”的孕育过程 179
三、“新布什主义”的思想根源 180
四、“新布什主义”的本质 183
五、推进“新布什主义”的原因 184
六、“新布什主义”与“旧布什主义”的比较 185
七、对“新布什主义”的评价 186
八、“新布什主义”的影响 188
九、美国“推行美式民主”政策在亚洲地区的具体表现 190
十、“新布什主义”的未来及其制约因素 191
第三节 欧美大国针对三国的地缘政治争夺 193
一、格鲁吉亚——美俄在外高加索地区的争夺 193
二、乌克兰——欧美争夺的焦点 196
三、吉尔吉斯斯坦——中美俄关系的交会点 200
第七章 “颜色革命”发生的根源及其本质 204
第一节 “颜色革命”发生的根源 204
一、西方经济利益 204
二、大国地缘政治争夺 207
三、西方政治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208
四、国内经济、社会原因 210
五、历史文化原因 215
六、美国推行“民主化改造” 218
七、俄罗斯的“不作为” 220
第二节 “颜色革命”的本质 222
一、“颜色革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222
二、“颜色革命”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继续 225
第八章 “颜色革命”对俄罗斯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29
第一节 “颜色革命”对俄罗斯的挑战及影响 229
一、“颜色革命”对俄罗斯传统安全政策的冲击 229
二、社会稳定 232
三、普京治国方略 233
四、选举制度改革 233
五、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 233
第二节 俄罗斯应对“颜色革命”的措施 234
一、强化传统安全,划分三个地缘政治区 235
二、在政治上的具体动作 237
三、经济上大打“能源牌”,向独联体国家施压 244
四、在外交上的动作 247
五、在军事上的动作 250
六、在文化、教育上增强“软实力” 254
第九章 “颜色革命”对我国的启示 255
第一节 “颜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 255
第二节 “颜色革命”的启示 259
一、群众基础问题 259
二、领导者和党的组织问题 261
三、如何应对民主化思潮的问题 262
四、强力部门的使用和应对危机的能力问题 263
五、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266
主要参考文献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