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1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 1
一、电子云 1
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
四、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6
第二节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8
一、电负性 8
二、离子键 9
三、共价键 10
四、氢键 15
思考题 16
习题 17
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20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结构特点及通性 20
第一节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20
第二章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20
三、氢氧化物 22
四、盐类 22
第二节 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化合物 24
一、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通性 24
二、碳、硅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24
一、氮族元素的结构特点及其通性 27
第三节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27
二、氮的含氧化合物 29
三、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31
第四节 氧族元素的化合物 32
一、氧族元素的结构特点及其通性 32
二、氧和臭氧 32
三、过氧化氢 33
四、硫的化合物 33
二、卤素单质 36
第五节 卤素 36
一、概述 36
三、卤化氢和氢卤酸 37
四、卤化物 38
五、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38
六、类卤素 39
思考题 40
习题 42
第三章 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 43
第一节 概述 43
第二节 铬 44
一、铬单质 44
二、铬的化合物 44
二、锰的化合物 46
一、锰单质 46
第三节 锰 46
三、铬的生物学意义 46
三、锰的生物学意义 47
第四节 铁、钴、镍 48
一、铁、钴、镍的单质 48
二、铁的化合物 48
三、钴、镍的化合物 49
四、铁的生物学意义 50
第五节 铜族元素 50
一、铜族元素的单质 50
二、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51
三、铜的生物学意义 52
第六节 锌族元素 53
一、锌族元素的单质 53
二、锌族元素的化合物 53
第七节 稀土元素 55
三、锌的生物学意义 55
一、镧系元素的单质 56
二、镧系元素的化合物 57
思考题 58
习题 59
第四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和胶体溶液 61
第一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61
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61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64
三、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65
四、溶液的渗透压 67
第二节 胶体溶液 69
一、胶体溶液 69
二、胶体溶液的重要性质 69
三、胶体的结构 71
四、胶体的稳定性和凝聚 72
五、胶体的应用 73
思考题 74
习题 75
第五章 电离平衡与酸碱滴定 76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 76
一、电解质稀溶液依数性的偏差 76
二、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77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78
一、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 78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80
三、酸碱指示剂 84
四、一元弱酸和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 84
五、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85
六、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87
一、弱酸强碱盐的水解 88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88
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89
三、弱酸弱碱盐的水解 90
四、影响水解的因素 90
第四节 缓冲溶液 91
一、缓冲溶液的缓冲机理 92
二、缓冲溶液的pH值 93
三、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94
第五节 滴定分析简介 96
一、概述 96
二、滴定分析的分类 97
三、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法 97
四、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99
五、滴定分析的误差 99
六、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00
七、滴定分析的计算 102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 105
一、强酸强碱的滴定 105
二、强碱弱酸的滴定 108
三、强酸弱碱的滴定 109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09
思考题 112
习题 114
第六章 配位离解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一、配合物的定义 118
二、配合物的组成 119
三、配合物的命名 120
第二节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21
第三节 配位离子的配位离解平衡 123
一、配位离解平衡 123
三、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 126
二、配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 126
第四节 螯合物 128
第五节 配位滴定法 129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 129
二、金属离子指示剂 133
三、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135
四、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138
思考题 138
习题 139
第七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 141
第一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41
一、原电池 141
二、电极电势 143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45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 147
一、概述 150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150
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51
三、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152
四、高锰酸钾法 153
五、重铬酸钾法 157
六、碘量法 159
七、氧化-还原滴定中待测组分的预处理 164
思考题 166
习题 168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 170
第一节 溶度积原理 170
一、沉淀-溶解平衡 170
二、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170
一、溶度积规则 172
二、分步沉淀 172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72
三、沉淀的溶解 173
四、沉淀的转化 174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 175
一、概述 175
二、沉淀滴定曲线 176
三、莫尔法 177
四、佛尔哈德法 179
五、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81
六、银量法应用示例 181
思考题 182
习题 183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185
第一节 概述 185
一、互补色光 186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86
二、溶液对光的选择吸收和溶液的颜色 187
三、吸收光谱曲线 188
四、朗伯-比耳定律 188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方法和仪器 190
一、测定原理 190
二、测定方法 190
三、分光光度计 191
第四节 吸光光度法应用示例 195
思考题 196
习题 197
第十章 电势分析法 198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98
一、概述 198
二、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98
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 202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量原理 202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203
一、pH值的测定 206
第三节 直接电势法及其应用 206
二、离子活度(或浓度)的测定 207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 211
四、直接电势法应用示例 212
第四节 电势滴定法及其应用 214
一、电势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装置 214
二、电势滴定法的应用和指示电极的选择 217
思考题 221
习题 222
第十一章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224
第一节 概述 224
一、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发展历程 224
二、现代仪器分析的分类方法 225
一、概述 226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226
二、基本原理 227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29
四、定量分析的方法 230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31
一、概述 231
二、基本原理 232
三、仪器的基本结构 232
四、光谱分析方法 234
第四节 红外吸光光谱法 236
一、概述 236
二、基础知识 236
三、基本原理和结构 237
四、红外光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39
二、基本结构和原理 242
一、概述 242
第五节 核磁共振光谱法 242
三、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243
四、图谱的说明 245
第六节 电化学分析法 246
一、概述 246
二、极谱分析法 246
三、库仑滴定法 248
四、微库仑法 250
第七节 气相色谱法 251
一、概述 251
二、气相色谱分析法流程和基本原理 252
三、仪器的基本结构 253
四、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254
五、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255
一、概述 256
第八节 质谱分析 256
二、基本原理 257
三、基本结构 259
四、分析的方法 259
附录一 几种常用酸、碱的浓度 261
附录二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262
附录三 常用弱酸及弱碱的离解常数表 265
附录四 常用缓冲溶液及洗涤剂 267
附录五 常用指示剂 268
附录六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70
附录七 氨羧配合剂类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76
附录八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范围 278
附录九 标准电极电位(298.15K) 279
附录十 常用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表 287
附录十一 常见化合物的摩尔质量(g/mol) 289
参考文献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