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核物理 1
1 实验核物理 1
1.1 离线64Cu放射性束产生和分析 1
1.2 86Zr及稀土区三轴超形变带自旋值的评估 3
1.3 9Be+209Bi近垒熔合 4
1.4 6Li+209Bi近垒及垒下熔合 5
1.5 19F+208Pb“阈异常”和熔合反应异常之间的联系 5
1.6 84Rb的高自旋态研究 6
1.7 稳定核84Sr的高自旋态的研究 8
1.8 87Zr的高自旋态谱学研究 9
1.9 129Ce的高自旋态寿命测量 11
1.10 1H(17F,4He)14O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 11
1.11 质心系能量为8.6 MeV的2H(7Be,8B)n反应角分布测量 12
1.12 n-d破裂反应的实验研究 13
1.13 16O+94Zr和16O+116Sn的弹性散射角分布测量 14
2 理论核物理 16
2.1 200AGeV S+Au反应中光子产生的低横动量增强 16
2.2 158AGeV/c Pb+Pb碰撞中J/?是否为反常压低 16
2.3 强子和弦级联模型中J/?压低 16
2.4 84Zr转动带g-因子峰形结构的理论分析 17
2.5 奇奇核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的增强及其机制 18
2.6 Garvey-Kelson核质量关系与质子中子相互作用 18
2.7 A≈1 50区巨超形变核的形状及寿命 19
3 核数据编评和计算 19
3.1 ENDF/B-6.4的热堆和快堆基准检验 19
3.2 Ep<300 MeV质子在铅靶中核反应微观截面的理论计算 20
3.3 69.71Ga全套中子核数据的计算 20
3.4 151Eu,153~155Eu全套中子数据的理论计算 21
4.2 19F(p,αγ)16O反应γ射线产额曲线的测定 22
4.1 反应堆回路泄漏率监测仪的研制 22
4 放射性计量标准 22
4.3 19F(p,αγ)16O反应在Ep=340.46 keV共振能点的实验研究 23
强激光与电物理 25
1 强激光 25
1.1 天光一号预放级电子束产生和引出 25
1.2 Marx电压建立时间的抖动对电子束能量的影响 26
1.3 “天光”装置计算机测控系统软件的开发 28
1.4 高功率KrF准分子激光振-放(MOPA)系统研究进展 29
1.5 电子束泵浦KrF激光MOPA系统的同步控制 29
1.6 KrF激光MOPA光学角多路系统的研制进展 30
1.8 脉冲高电压测量的电容分压器 31
1.7 高能量大直径KrF激光束波前畸变的测量 31
1.9 飞秒紫外超短脉冲激光器 32
2 电物理 32
2.1 1998年HI-13串列加速器状况 32
2.2 ИЛУ-6M2电子辐照加速器运行、应用和改进 35
2.3 直线加速器中几何因子随电荷束团密度分布的变化 36
2.4 周期性聚焦系统中束晕形成的模拟研究 36
2.5 强流负氢离子源及垂直注入系统的研制 37
1.1 中国实验快堆“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事故分析 38
1.2 LMFBR结构材料在高温钠中的自焊及质量迁移 38
1 中国实验快堆(CEFR) 38
反应堆工程 38
1.3 CEFR氩气泄漏分析程序 40
1.4 ESPRESSO回路应力分析 40
1.5 OASIS程序的开发与应用 41
1.6 中国实验快堆动态模拟系统的建立 41
1.7 中规模钠除钙净化装置的设计与建造 41
1.8 中国实验快堆钠工艺间地面保护层设计验证试验 42
2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 42
2.1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设计进展 42
2.3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流体系统设计 43
2.2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堆本体方案设计的优化 43
2.4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主换热器选型 44
2.5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供电系统设计进展 45
2.6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仪控系统设计进展 45
3 反应堆物理和热工水力 45
3.1 非线性迭代节块方法研究及应用 45
3.2 加速器驱动模块式快中子反应堆 46
3.3 核电站停堆工况PSA研究 46
3.4 可视化的系统可靠性分析软件(VIRA)的开发 47
3.6 模拟自由表面流动的PC-BFC法三维程序开发 48
3.5 余热冷却器垂直位置变化对快堆热池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 48
4 反应堆燃料和材料 49
4.1 燃料元件堆内瞬态行为试验研究进展 49
4.2 PWR燃料元件堆内考验试验技术研究 50
4.3 秦山核电厂燃料包壳疲劳分析 50
4.4 PC-300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钢辐照脆化效应 50
4.5 耐腐蚀铝包壳氧化工艺试验 51
4.6 防氚渗透材料研究进展 52
5 反应堆安全分析 53
5.1 核电厂停堆工况下事故及其处置研究 53
5.2 法国严重事故程序的应用 53
6.1 重水研究堆(HWRR)1998年年度报告 54
6 反应堆运行及维护 54
6.2 游泳池式轻水反应堆(SPR)1998年度运行报告 55
6.3 原型微堆1998年运行概况及动态 56
6.4 秦山核电厂300 MWe蒸汽发生器化学清洗工程验证 57
6.5 蒸汽发生器淤渣化学清洗工程技术研究 57
7 其它 58
7.1 水中脱氚技术研究进展 58
7.2 单节热离子二极管温度场及伏安特性计算程序研制 59
7.3 核级离子交换树脂制备 59
7.4 溶液的高温电阻在线监测 60
1.1 N,N-二乙基羟胺与Pu(Ⅳ)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 61
放射化学、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及核安全保障技术 61
1 放射化学 61
1.2 N,N-二乙基羟胺应用于U-Np和U-Pu分离的研究 62
1.3 肼衍生物还原Np(Ⅵ)动力学及其在Purex流程中分离U-Np的研究 62
1.4 乙异羟肟酸与Np(Ⅳ),Pu(Ⅳ)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62
1.5 异羟肟酸型络合剂对TBP萃取钚的行为影响及其应用研究 63
1.6 CMP-TBP/煤油对Am(Ⅲ),Np(Ⅳ,V,Ⅵ)和Pu(Ⅳ)萃取及反萃的研究 63
1.7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铀溶液中微量硼 64
1.10 高灵敏无污染热电离质谱技术 65
1.9 硫酸亚铁还原/重铬酸钾氧化电位滴定法精密测定小量铀 65
1.8 废30%TBP-煤油中残留铀的分光光度分析 65
1.11 电化学治疗肿瘤机理的初步探讨 66
2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67
2.1 TBP-煤油热解燃烧冷台架试验研究 67
2.2 低水平放射性废水处理中99Tc和其它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67
2.3 水力压裂设备化学去污技术研究 68
3 核安全保障技术 69
3.1 秦山核电站乏燃料组件的非破坏性测量 69
3.2 200 L桶装超铀废物检测装置的研制 69
3.4 人员出入口核材料放射性监测技术研究 70
3.3 有源井型中子符合计数系统的应用研究 70
3.5 铀离心浓缩厂核材料衡算帐目管理软件的开发 71
3.6 核材料衡算物项比对评估程序 71
放射性同位素 72
1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ECD的稳定性 72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MIBI 72
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放射性111InCl3溶液中微量铟 73
4 有载体及无载体89Sr的动物实验 73
5 烟支密度计90Sr源的研制 73
7 应用β射线自显影技术检测90Sr/90Y源箔均匀性 74
8 锕系元素电沉积及分子电镀机理的研究 74
6 241Am骨密度源新工艺的研究 74
9 SRPA-104型前列腺增生治疗器 75
10 SRPA-203型前列腺增生治疗器 75
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 76
1 粉末衍射峰形拟合程序包CPOWDER 76
2 模拟粉末衍射谱生成程序MD 77
3 蒙特卡罗法自动谱分解程序MCPROF 77
4 核孔膜带速自动调整装置的研制 78
6 热离子能量转换器堆内试验测控系统 79
7 PIPING软件中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 79
5 PD-8后台便携PC VXI自动测试系统 79
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网络改造 80
核技术应用 81
1 高分辨ERD分析 81
2 航天器单粒子效应模拟实验研究 82
3 中子衍射对PrFe10.5Mo1.1C0.4永磁合金的研究 83
4 冷中子小角散射谱仪的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的重新安装、测试 84
5 静电振动法制备核靶 85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86
1 电离辐射与工业毒物监测 86
1.1 个人监测 86
1.2 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89
1.3 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监测 95
2 监测规定与监测技术 97
2.1 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规定 97
2.2 退役核设施固体材料解控水平和污染测量方法 97
2.3 连续监测气态流出物中14C的取样系统 97
2.4 金属材料中63Ni的测定 98
2.5 核工业系统第三次个人剂量计比对 98
2.6 累积法测量土壤氡析出率的模拟计算 99
3 水墨生产线建成并投入运行 100
2 水墨用仿117号美国乳液研究开发进展 100
1 金属卤化物发光料丸研制新进展 100
应用与开发 100
4 高强度、强抗热震氧化锆管的研制 101
5 大点数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研制 101
6 SIGMASYS火灾安全系统的国产化改造工作进展 102
附录 103
1 199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情况 103
2 1998年我院举办的学术报告会 107
3 1998年我院获奖项目 108
4 1998年我院在中文书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和著译目录 111
5 1998年我院在外文书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和著译目录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