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艺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1
第一节 文艺是上层建筑之一 1
一、文艺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1
目录 1
二、文艺和其他上层建筑的关系 5
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8
第二节 文艺的社会作用 10
一、文艺的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 10
二、文艺的审美作用 14
一、劳动创造了文艺得以产生的条件 19
第二章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9
第一节 文艺起源于劳动 19
二、原始文艺是劳动的产物 21
第二节 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 26
一、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 26
二、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 30
第三节 文艺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33
一、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33
二、文艺要反映生活的本质 35
一、文艺内容的发展 37
第四节 文艺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37
二、文艺形式的发展 40
第三章 文艺为政治服务 45
第一节 文艺的倾向性 45
一、文艺的阶级性 45
二、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 53
第二节 “党的文学”的原则 56
一、“党的文学”口号的提出 56
二、“党的文学”原则的内容 57
一、为工农兵服务的意义 62
第三节 无产阶级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62
二、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73
第四章 文艺的特征 77
第一节 文艺的形象性 77
一、文艺的根本特征是用 77
形象反映生活 77
二、艺术形象的特点 80
第二节 文艺的典型性 85
一、什么是典型 85
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91
三、典型化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 94
一、语言是文学再现生活的手段 97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97
二、语言艺术的特征 99
第五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 105
第一节 创作的准备 105
一、扎实的生活基础 105
二、进步的革命的世界观 108
三、必要的艺术素养 113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三个步骤 115
一、素材积累 115
二、作品构思 122
三、艺术表现 127
第三节 创作过程的思维方式 130
一、形象思维的基础 130
二、形象思维的特征 133
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40
第六章 文艺的创作方法 148
第一节 现实主义 148
一、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48
二、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50
一、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54
第二节 浪漫主义 154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58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形成 158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60
第四节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162
一、“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 162
二、“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基本要求 167
第五节 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173
一、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 173
二、创作方法的相对独立性 179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84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 184
一、文学作品的题材 184
二、文学作品的主题 188
三、文学作品的情节 193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 196
一、文学作品的语言 196
二、文学作品的结构 204
三、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209
证关系 211
一、内容决定形式 211
第三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 211
二、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 212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217
第一节 诗歌 217
一、诗歌的特征 217
二、诗歌的分类 221
第二节 小说 223
一、小说的特征 223
二、小说的分类 225
一、戏剧艺术的特征 228
第三节 戏剧文学 228
二、戏剧文学的分类 231
第四节 散文 236
一、散文的特征 236
二、散文的分类 237
第五节 电影文学 241
一、电影文学的特征 241
二、电影的社会作用 245
第六节 说唱文学 246
一、说唱文学的特征 246
二、说唱文学的分类 247
第一节 风格 256
一、风格的含义和重要性 256
第九章 文学的风格与流派 256
二、风格的形成 261
三、风格的表现 268
四、风格的多样性与同一性 273
第二节 流派 276
一、流派的形成 276
二、流派的意义 282
一、民族特点的含义 288
第十章 文艺的民族特点 288
第一节 什么是文艺的民族特点 288
二、民族特点的重要性 289
第二节 构成文艺民族特点的内容要素 291
一、民族性格、形象画面 291
二、民族题材 295
第三节 构成文艺民族特点的形式要素 301
一、民族语言 301
二、体裁和艺术技巧 304
的条件 305
一、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艺传统 305
第四节 文艺民族特点形成和发展 305
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10
第十一章 文艺遗产的批判继承与革新 321
第一节 文艺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321
一、文艺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321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艺遗产理论的意义 328
第二节 批判地继承文艺遗产是发展无产阶级文艺的必要条件 332
一、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 332
二、评价文艺遗产的主要标准 340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艺遗产的理论原则 348
一、文艺欣赏的性质 354
第十二章 文艺欣赏和文艺批评 354
第一节 文艺欣赏的性质和意义 354
二、文艺欣赏的意义 358
第二节 文艺欣赏的特点 360
一、文艺欣赏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360
二、文艺欣赏的阶级性和个人差异 363
第三节 文艺欣赏与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关系 367
一、文艺欣赏与文艺创作的关系 367
二、文艺欣赏与文艺批评的关系 368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任务 370
一、文艺批评的性质 370
第四节 文艺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370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标准 376
一、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 376
二、文艺批评的艺术标准 376
三、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关系 383
第六节 正确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 386
一、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发扬革命的战斗风格 386
二、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的文艺现象作具体的分析 387
三、谨慎地辨别香花和毒草 389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392
第一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92
第十三章 党的文艺方针政策 392
二、坚持“四项原则”是执行“双百”方针的前提 395
三、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396
四、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98
五、“放”是“双百”方针的着重点 399
第二节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推陈出新” 402
一、正确评价中外文学遗产 404
二、整理、改造传统剧目和民族民间文学遗产 405
三、利用历史题材创作新作品 407
编后记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