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与研究 1
(一)中国文学史著作及评论 1
目录 1
(二)中国文学史中的问题讨论 5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 5
文学史的主流问题 7
古代作品的社会意义问题 7
中间作品问题 8
(三)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 10
(1)概论 13
诗歌 13
(一)中国作家作品研究 13
二、作家作品研究 13
词 14
曲 14
散文 15
小说、寓言 16
戏剧 16
讲唱文学 18
(2)先秦 19
神话传说 19
散文、小说 19
诗经 20
左传 22
屈原 23
战国策 23
宋玉 27
(3)汉代 28
概论 28
赋、散文 28
扬雄、贾谊、司马相如、晁错 28
诗歌 29
司马迁与史记 30
(4)魏晋南北朝 31
概论 31
诗歌、散文 31
曹操 31
蔡琰、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 32
曹植 32
阮籍 33
嵇康 33
陶渊明 33
谢灵运 37
范晔 37
鲍照 37
江淹 37
庾信 38
洛阳伽蓝记 38
孔雀东南飞 38
曹丕、陆机、葛洪 39
木兰诗 39
文学批评 39
萧统 40
刘勰与文心雕龙 40
钟嵘与诗品 44
颜之推 44
吴越春秋 44
(5)隋唐五代 44
概论 44
诗歌、散文 46
骆宾王、陈子昂 46
孟浩然、王维 47
王之涣 48
崔颢、王昌龄 48
高适、岑参 49
李白 49
杜甫 53
元结、韦应物、张籍 58
王建、孟郊 58
韩愈、柳宗元 59
白居易、元稹 60
李贺 62
杜牧、皮日休 63
李商隐 63
于濆、聂夷中、杜荀鹤 64
词 65
温庭筠、韦庄 65
李煜 66
传奇、变文 67
(6)宋、辽、金 69
概论 69
王禹偁、范仲淹、梅尧臣 70
柳永 71
欧阳修 71
苏舜钦、王安石 72
苏轼 72
秦观、黄庭坚 73
陈师道、范成大 74
李清照 74
陆游 76
辛弃疾、陈亮 77
姜夔 77
吴文英、王沂孙、文天祥 78
元好问 78
文学批评 79
严羽 79
小说、戏曲 80
(7)元代 81
概论 81
戏曲 82
关汉卿 84
包公戏 84
西厢记 87
白朴 87
马致远 88
郑廷玉 88
高则诚与琵琶记 89
荆钗记 89
刘基 90
谈迁 90
归有光 90
概论 90
(8)明代 90
贾凫西 91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91
施耐庵与水浒传 92
吴承恩与西游记 94
金瓶梅 95
封神演义 95
英烈传 96
西游补 96
冯梦龙与三言 96
海瑞 97
康海与中山狼 97
醉醒石、好逑传 97
今古奇观 97
凌蒙初与二拍 97
王世贞与鸣凤记 98
李春芳 98
朱有燉 98
英雄成败 98
李开先 98
梁辰鱼、沈璟 99
王衡、李玉 99
汤显祖与牡丹亭 99
归庄、吴嘉纪 101
吴伟业、顾炎武 101
诗歌、散文 101
(9)清代 101
三元记、綵楼记、珍珠记 101
尤侗、王夫之 102
黄生、郑板桥 102
方苞、林嗣环、舒位 102
龚自珍 102
桐城派 103
文学批评 103
金圣叹 104
小说 104
水浒后传 104
镇海春秋 105
金壶七墨 105
说唐 105
说岳 105
捉鬼传 106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06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108
曹雪芹与红楼梦 110
高鹗 115
李汝珍 115
戏曲 115
李渔、韩小窗、唐英 115
洪升 116
孔尚任 116
诗歌、散文 118
林则徐、魏源、郑珍、黄遵宪、谭嗣同、尹湛纳喜、秋瑾、高旭、义和团歌谣 118
杨潮观与吟风阁、金埴 118
(10)近代 118
文学批评 120
王国维 120
小说 121
梁启超 121
三侠五义 121
品花宝鉴 122
吴沃尧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22
老残游记 122
孽海花、苦社会 123
李伯元与官场现形记 123
鲁迅 124
(11)鲁迅及其它 124
郑振铎 125
蒲江清 125
(二)外国作家作品研究 126
概论 126
莎士比亚 127
狄更斯 127
拜伦 127
红与黑 128
傲慢与偏见 128
悲惨世界 128
笑面人 128
雪莱 128
巴尔札克 128
浮士德 129
茶花女 129
三、文学遗产的批判与继承 130
四、古典文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 135
(一)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问题 135
(二)古典文学的整理工作 141
五、其它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