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政府治理范式命题的提出 1
一、治理理论的来龙去脉 1
二、政府治理范式命题的提出 5
第二节 制度选择的意义 12
一、关于制度理论 12
二、制度的重要功能 17
三、结论 23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他 25
第二章 市场秩序与“斯密困境” 32
第一节 市场秩序的真谛 32
一、市场秩序的双重运动 32
二、自由市场的收敛机制 39
第二节 “斯密困境Ⅰ” 43
第三节 “斯密困境Ⅱ” 53
第三章 政府秩序与政府失灵 59
第一节 国家的制度解说 59
第二节 政府的失灵效应 67
一、从公共选择理论看政府失灵 68
二、从官僚体制的内生效应看政府失灵 72
三、从“阿克顿命题”看政府失灵 75
第三节 政府存在的理由与界限 77
一、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的存在 78
二、从纠正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的存在 81
三、政府干预学派与自由市场学派并非截然对立 87
第四章 治理理论的范式革命 94
第一节 世界银行视野中的治理概念 94
一、治理概念与治理理论的兴起 94
二、治理理论兴盛不衰的原因 98
一、单中心理论假设 105
第二节 多中心体制的理论假设 105
二、多中心体制的理论假设 109
第三节 治理秩序的理论范式 114
第五章 治理秩序:一种替代性制度安排 124
第一节 搭便车模型 125
一、公地悲剧 125
二、索要明信片试验 126
三、囚徒困境博弈 127
四、集体行动的逻辑 129
第二节 主流解决方案 130
一、国家集权解决方案 131
二、私有化解决方案 133
第三节 替代性制度安排的可行性 137
一、搭便车的另一面 138
二、治理制度安排的有效性 142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面面观 148
第六章 治理秩序与市场秩序——论治理秩序的理论基础 148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与治理理论 148
二、新自由主义与治理理论的兴盛 152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与“华盛顿共识” 155
一、“华盛顿共识”风波 155
二、“后华盛顿共识”辨析 159
第七章 治理秩序与政府秩序——论政府在有效治理中的制度供给 168
第一节 解读“没有政府的治理” 168
一、国家作用的“诺思悖论” 168
二、正确理解“没有政府的治理” 173
第二节 政府与治理制度的供给 177
一、从《犯人船》看制度创新 177
二、制度的社会供给与政府供给 179
三、政府在治理秩序中的制度供给 181
四、政府在治理世界中的协调功能 186
第八章 善治的当代诉求 190
第一节 有效治理与善治 190
第二节 善治的基本要素分析 197
一、关于有限性 198
二、关于合法性 204
三、关于民主性 210
四、关于回应性 215
第九章 分权的制度分析——政府治理范式的理论与实践之一 218
第一节 分权理论的多维视角 218
一、分权思想的嬗变过程 219
二、多维分权的理论话语 222
第二节 分权的理论模型 225
一、财政联邦主义与台伯特模型 225
二、怪兽模型 227
三、俱乐部经济理论 228
四、世界银行的分权制度框架 229
第三节 集权与分权逻辑的制度分析 233
一、集权与分权的实践 233
二、分权与集权的逻辑关系 237
第十章 第三方政府的制度安排——政府治理范式的理论与实践之二 248
第一节 社团革命 248
一、社团组织现状概观 249
二、社团组织的发展模式 252
三、社团组织迅速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255
四、社团组织不被重视的原因 257
第二节 第三方政府的制度分析 259
一、第三方政府概念的提出 259
二、第三部门承担的公共职能 263
第三节 公民社会与“三元”制度分析框架 269
一、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 269
二、“三元”制度分析框架 272
三、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的形成 275
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主义的市场化路径——政府治理范式的理论与实践之三 279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社会化 280
一、政府职能的转移 280
二、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生产与供给 283
三、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289
四、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 290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 294
一、欧美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运动 295
二、关于对私有化概念的解说 298
三、关于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理由 301
第十二章 中国政府治理范式的理性思考 305
第一节 东亚模式的迷思 309
一、“东亚模式”与“汗水理论” 309
二、“强政府”的现实思考 314
第二节 计划经济的“路径依赖” 323
一、计划与计划经济 323
二、深刻反省中国的计划经济情结 327
第三节 谨防政府管制制度拥塞的陷阱 338
一、政府管制的俘虏理论 338
二、制定反垄断法要慎之又慎 344
三、宏观调控要适度 349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352
一、休克疗法与渐进主义之争 352
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辨析 357
第十三章 结语与讨论 366
主要参考文献 371
一、中文资料部分 371
二、英文资料部分 381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