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粤北地理历史概况 1
一 地理环境和水陆交通 1
二 历史沿革和历代户口 4
第二节 粤北汉语方言概况 10
一 客家方言 11
二 粤北土话 14
三 粤方言 16
四 闽南方言岛 18
五 西南官话 20
第三节 粤北汉语方言调查研究 22
一 粤北汉语方言调查研究之现状 22
二 本书调查研究之始末 34
第二章 粤北土话音系 41
第一节 东北部四种土话音系 41
一 南雄市乌迳音系 41
二 南雄市雄州音系 43
三 南雄市百顺音系 45
四 仁化县长江音系 46
第二节 中南部十一种土话音系 47
一 曲江县白沙音系 47
二 曲江县周田音系 49
三 武江区上窑音系 50
四 北江区腊石音系 52
五 浈江区石陂音系 53
六 曲江县犁市音系 55
七 曲江县梅村音系 57
八 仁化县石塘音系 58
九 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音系 59
十 乐昌市长来音系 61
十一 乐昌市北乡音系 62
第三节 西北部九种土话音系 64
一 乐昌市黄圃音系 64
二 乐昌市皈塘音系 66
三 乐昌市三溪音系 67
四 连州市星子音系 69
五 连州市保安音系 70
六 连州市连州音系 72
七 连州市西岸音系 73
八 连州市丰阳音系 75
九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音系 77
第三章 中古音系与粤北土话音系的比较 79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81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86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105
第四章 粤北土话的声母 108
第一节 全浊声母的清化 108
一 全浊声母清化后今读送气与否的类型 108
二 全浊声母清化后今读送气与否的性质 118
第二节 唇音的分化 128
一 非组字读如重唇音的现状 128
二 非组字读如重唇音的性质 131
第三节 舌音与齿音的分合 133
一 泥母与来母今读的分混 134
二 知组三等字读如端组的现象 136
三 精、庄、知、章组今读的分合 147
第四节 牙音和喉音的演变 156
一 见系字的腭化与尖团音的分混 156
二 溪母字读如晓母的现象 159
三 晓组合口字的唇化 161
四 匣母合口字读零声母的现象 163
第五章 粤北土话的韵母 169
第一节 一等韵与二等韵的分合 169
一 蟹摄 169
二 效摄 171
三 咸摄 172
四 山摄 174
第二节 果摄一等与假摄二等的分混 175
一 果摄一等与假摄二等分混的情况 175
二 果摄一等与假摄二等不分的性质 178
第三节 果摄一等与遇摄合口一等的分混 180
一 果摄一等与遇摄合口一等分混的情况 181
二 果摄一等与遇摄合口一等不分的性质 182
第四节 效摄与流摄的分混 184
一 效摄与流摄今读相混的迹象 184
二 效摄与流摄今读相混的性质 186
第五节 纯四等韵的今读 187
一 纯四等韵今读洪音的现象 187
二 纯四等韵今读洪音的性质 196
第六节 梗摄字的文、白异读 198
一 梗摄字文、白异读的表现 198
二 梗摄字文、白异读的性质 202
第七节 阳声韵尾与入声韵尾的演变 204
一 阳声韵尾的演变 204
二 入声韵尾的演变 208
第六章 粤北土话的声调 212
第一节 浊声母上声的演变 212
一 浊声母上声演变的类型 212
二 浊声母上声演变的历史层次 218
第二节 去声的演变 223
一 清去和浊去今读有别的类型 223
二 清去和浊去今读不分的类型 225
第三节 入声的演变 226
一 清入与全浊入今读的分混 226
二 次浊入今读的表现 229
第四节 单数人称代词及几个特字的声调 232
一 单数人称代词的声调 232
二 几个特字的声调 234
第七章 粤北土话的变音 240
第一节 变音的类型 240
一 促化式和舒化式 241
二 分变式和合变式 245
第二节 变音的演变 253
一 从促化式到舒化式的演变 254
二 从分变式到合变式的演变 257
第三节 变音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 258
一 语义功能 259
二 语法功能 261
第八章 粤北土话本字考 266
第九章 从音韵看粤北土话的分片及其归属 289
第一节 从音韵的内部比较看粤北土话的分片 289
一 粤北土话音韵的内部比较 290
二 粤北土话的分片 290
第二节 从音韵的外部比较看粤北土话的归属 301
一 雄州片 302
二 韶州片和连州片 308
第十章 粤北土话音韵的纵向演变和横向渗透 330
第一节 粤北土话音韵的纵向演变 330
一 历史层次 331
二 新老差异 332
三 地域差异 334
第二节 粤北土话音韵的横向渗透 336
一 横向渗透的方向 336
二 横向渗透的表现 339
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