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墓地的地理环境 1
第二节 墓葬的发现与发掘经过 1
第一章 墓地的地理环境与墓葬发掘经过 1
图一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位置图 2
图二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分布示意图 3
(一)形制与葬式 4
(二)随葬遗物 4
一、八号墓 (M8) 4
第二章 墓葬 4
第一节 甲组墓 4
图三 M8平面图 5
1. 铜 器 6
(1)礼 器 6
图四 以邓?鼎M8:8 7
图五 以邓?鼎M8:8铭文拓片(原大) 8
图六 叔?番妃??M8:1铭文拓片(原大) 10
图七 何次?簠M8:2、何次?簠M8:3铭文拓片(原大) 11
图八 何次?簠M8:4 12
(2)车马器 13
图九 何次?簠M8:4铭文拓片(原大) 14
图一0 以邓会?M8:5 15
图一一 以邓会?M8:5底部铭文(原大) 16
图一二 铜盉M8:6 17
图一三 铜车?、车辖 18
图一四 铜衔?M8:32 19
图一五 以邓戟拓片 20
(3)兵 器 20
图一六 青铜兵器 21
(4)工 具 21
(5)杂 器 22
图一七 青铜工具 22
2. 玉、料器 23
图一八 铜条状环钩器M8:14 23
(1) 第一号车(M8CH-1) 24
2.遗 物 24
1. 形 制 24
(三)车马坑(M8CH) 24
图一九 M8CH车马分布平、剖面图 25
(3) 第三号车 (M8CH—3) 26
(2) 第二号车(M8CH-2) 26
二、 七号墓(M7) 26
(一) 形制与葬式 26
图二0 M7平面图 27
(二) 随葬遗物 28
1. 铜 器 28
(1) 礼 器 28
图二一 ?鼎M7:6 29
图二二 ?鼎M7:6花纹拓片 30
图二三 中妃卫旅簠M7:9 31
图二四 中妃卫旅簠M7:10侧面花纹拓片 32
图二五 中妃卫旅簠铭文拓片 33
图二六 铜?缶M7:3 34
图二七 铜?缶、铜盘、铜?花纹拓片 34
图二八 附耳蹄足盘M7:2 35
(2)杂 器 36
图二九 东姬会?M7:1及其底部铭文 36
图三0 铜盏M7:8 37
(2)装饰品 38
(1)礼 器 38
2. 玉、石、料器 38
三、三十六号墓(M36) 38
图三一 铜浅腹勺M7:5 38
(1)礼 器 39
图三二 ?鼎M36:2 39
1. 铜 器 39
(二)随葬遗物 39
(一)形制与葬式 39
(2)车马器 40
图三三 铜簠M36:5 41
图三四 铜?缶M36:3 42
图三五 环耳兽足铜盘M36:7 43
图三六 铜?M36:8 44
图三七 铜车? 45
图三八 鄝子妆戈M36:19及铭文拓片 45
图三九 铜?M36:17 46
2. 玉 器 46
(5)杂 器 46
(4)工 其 46
(3)兵 器 46
2.遗 物 47
1. 形 制 47
(三)车马坑(M36CH) 47
(1)第一号车(M36CH-1) 47
图四0 玉璜M36:16拓片 47
图四一 M36CH平面图 48
(3)第二号车( M36CH—2) 49
(3)蟠龙衔环铜车饰 49
第二节 乙组墓 50
一、一号墓(M1) 50
(一)形制与葬式 50
(二)随葬遗物 50
图四二 M1平面图 51
1. 铜 器 52
(1)礼 器 52
图四三 铜鼎 53
图四四 ?鼎M1:62 55
图四五 棚?鼎M1:66铭文拓片 56
图四六 ?鼎M1:65铭文拓片 57
图四七 ?鼎M1:70 58
图四八 ?鼎M1:55 59
图四九 ?鼎M1:55耳部花纹拓片 61
图五0 ?鼎M1:55腹部花纹拓片 62
图五二 ?叔??鬲M1:42 63
图五一 立耳无盖鼎M1:18 63
图五三 分裆卷沿鬲M1:59 64
图五四 倗簠M1:45 65
图五五 倗簠铭文拓片 66
图五六 铜簠M1:47 67
图五七 孟?姬?缶M1:72 68
图五八 孟?姬?缶文拓片 69
图五九 倗?缶M1:51 70
图六0 倗?缶铭文拓片 71
图六一 环耳蹄足铜盘M1:69 71
图六二 铜?M1:68 72
图六三 龙耳虎足方壶M1:49(正视) 73
图六四 龙耳虎足方壶M1:49(正视) 74
图六五 蟠螭纹盏M1:48 76
图六六 铜提梁盉M1:71 77
图六七 铜匕和铲勺 78
(2)乐 器 79
图六八 钮钟M1:20正面拓片(铭文与M1:21连续) 81
图六九 钮钟M1:21正面拓片 82
图七0 钮钟M1:22 83
图七一 钮钟M1:22正面拓片 84
图七二 钮钟M1:23正面拓片(铭文与M1:24连续) 86
图七三 钮钟M1:24正面拓片 87
图七四 钮钟M1:25拓片(铭文与M1:26连续) 88
图七五 钮钟M1:26拓片 90
图七六 钮钟M1:27拓片(铭文与M1:28连续) 91
图七七 钮钟M1:28拓片 92
图七八 铜器座M1:19 93
(3)杂 器 93
(1)礼 器 94
2.玉、石、玛瑙、料器 94
图七九 玉璧、玦、璜 95
(2)乐 器 95
图八0 石排箫、磬 96
(3)装饰品 98
图八一 I式玉虎 99
图八二 玉牌、觽 100
图八三 玉笄、梳、环等 101
3. 其 他 103
(二)随葬遗物 103
(一)形制与葬式 103
二、二号墓(M2) 103
(1)礼 器 104
1.铜 器 104
图八五 倗?鼎铭文和花纹拓片 105
图八四 M2平面图 105
图八六 倗鼎M2:43 106
图八七 倗?M2:44 107
图八八 倗?鼎铭文拓片 108
图八九 倗?鼎M2:46花纹拓片 110
图九0 倗?鼎M2:56 111
图九一 倗?鼎M2:56花纹和铭文拓片 112
图九二 倗?鼎M2:56花纹拓片 113
图九三 王子午?鼎M2:38 115
图九四 王子午?鼎盖铭拓片 116
图九五 王子午?鼎M2:38腹部铭文拓片 117
图九六 王子午?鼎M2:36残铭文拓片 118
图九七 王子午?鼎M2:30腹部铭文拓片 119
图九八 王子午?鼎M2:32腹部铭文拓片 120
图九九 王子午?鼎M2:28腹部铭文拓片 121
图一00 王子午?鼎M2:34腹部铭文拓片 123
图一0一 王子午?鼎M2:40腹部铭文拓片 124
图一0二 荐鬲M2:59和铭文拓片 125
图一0三 铜俎M2:49 127
图一0四 铜禁M2:65 128
图一0五 ?子倗簋M2:63 129
图一0六 ?子倗?缶M2:51 130
图一0七 ?子倗?缶M2:51盖花纹拓片 131
图一0八 ?子倗?缶铭文拓片 132
图一0九 ?子倗?缶M2:60 133
图一一0 ?子倗簋、?缶铭文拓片 134
图一一一 倗?盘M2:52 134
图一一二 倗?盘(?)M2:53 135
图一一三 倗?盘、倗?盘(?)铭文拓片 136
图一一四 铜?、盆、鉴 137
图一一五 铜?M2:54 138
图一一六 铜匕、勺 139
(2)乐器及其附属物 140
图一一七 王孙诰甬钟 141
图一一八 王孙诰甬钟M2:1正面铭文拓片 143
图一一九 王孙诰甬钟M2:2正面铭文拓片 144
图一二0 王孙诰甬钟M2:3正面铭文拓片 145
图一二一 王孙诰甬钟M2:4正面铭文拓片 146
图一二二 王孙诰甬钟M2:5正面铭文拓片 148
图一二三 王孙诰甬钟M2:6正面铭文拓片 149
图一二四 王孙诰甬钟M2:7正、背面铭文拓片 150
图一二五 王孙诰甬钟M2:8正、背面铭文拓片 151
图一二六 王孙诰甬钟M2:9正、背面铭文拓片 152
图一二七 王孙诰甬钟M2:10正、背面铭文拓片 153
图一二八(A) 王孙浩甬M2:11正面拓片 155
图一二八(B) 王孙浩甬M2:11背面拓片 156
图一二九 王孙浩甬钟M2:12正、背面铭文拓片 157
图一三0(A) 王孙浩甬钟M2:13正、背面铭文拓片 158
图一三0(B) 王孙浩甬钟M2:14正、背面铭文拓片 159
图一三一(A) 王孙浩甬钟M2:17正、背面铭文拓片 161
图一三一(B) 王孙浩甬钟M2:19正、背面铭文拓片 162
图一三二(A) 王孙浩甬钟M2:18正、背面铭文拓片 163
图一三二(B) 王孙浩甬钟M2:15正、背面铭文拓片 164
图一三二(C) 王孙浩甬钟M2:20正、背面铭文拓片 165
图一三三(A) 王孙浩甬钟M2:16正、背面铭文拓片 167
图一三三(B) 王孙浩甬钟M2:22正、背面铭文拓片 168
图一三三(C) 王孙浩甬钟M2:21正、背面铭文拓片 169
图一三四(A) 王孙浩甬钟M2:26正、背面铭文拓片 170
图一三四(B) 王孙浩甬钟M2:23正、背面铭文拓片 171
图一三四(C) 王孙浩甬钟M2:24正、背面铭文拓片 172
图一三四(D) 王孙浩甬钟M2:25正、背面铭文拓片 173
图一三五 撞钟杖帽M2:70与花纹拓片 174
(3)车马器 179
图一三六 车? 180
图一三七 铜衔镳、马镳 181
图一三八 铜泡 183
图一三九 铜节约、合页、雕龙车饰 185
(4)兵 器 186
图一四0 铜戟、戈 187
图一四一 铜戟、戈铭文拓片 188
图一四二 铜矛 190
图一四三 铜镞、铜? 192
(5)工 具 193
图一四四 铜工具 193
图一四五 铜棺钉和双轴连环器 194
(6)杂 器 194
图一四六 玉璧花纹拓片 195
(2) 乐 器 195
2. 玉、石、骨、料器 195
(1)礼 器 195
(3)装饰品 196
图一四七 石磬 196
图一四八 玉器花纹拓片 198
图一四九 玉觿花纹拓片 200
图一五0 玉觿花纹拓片 202
3. 其 他 203
(1)海 贝 203
(2)金 箔 203
图一五一 金箔 204
图一五二 金箔 205
图一五三 盾牌形金箔M2:211 207
(3)马 甲 207
(三)车马坑(M2CH) 208
1. 形 1制 208
2. 遗 物 208
(1)第五号车(M2CH - 4) 208
图一五四 M2CH 平面图 209
(3)出土遗物 210
(2)第六号车(M2CH-6) 210
图一五五 铜车构件 211
(1)礼 器 212
1. 铜 器 212
(二)随葬遗物 212
(一)形制与葬式 212
三、三号墓(M3) 212
图一五六 M3平面图 213
图一五七 ?鼎M3:9 214
图一五八 倗?鼎M3:12 215
图一五九 倗?鼎M3:12盖握手花纹和铭文拓片 216
图一六0 ?鼎M3:10 217
图一六一 倗??鼎M3:4 218
图一六二 倗??鼎腹、盖铭文拓片 219
图一六三 铜簠M3:14 220
图一六四 簠铭文拓片 221
图一六五 簠铭文拓片 223
图一六六 倗?缶M3:6 224
图一六七 倗?缶铭文拓片 225
图一六八 倗?缶M3:20 227
图一六九 ?中姬丹会?和?盘 228
图一七0 ?中姬丹会?和?盘铭文拓片 229
图一七一 铜盉M3:3 231
图一七二 铜提链壶M3:21 232
图一七三 四兽足盒形器M3:13 233
图一七四 四兽足盒形器M3:13盖花纹(局部)拓片 234
(1)礼 器 235
(2)杂 器 235
2. 玉、石、料器 235
图一七五 铜量、斗、勺、镜 235
(2)装饰品 236
图一七六 玉器 237
图一七七 扁条状玉饰及髓石管 239
(1)礼 器 240
1. 铜 器 240
(二)随葬遗物 240
(一)形制与葬式 240
四、四号墓(M4) 240
图一七八 M4平面图 241
图一七九 ?鼎M4:1 242
图一八0 铜簠M4:5花纹拓片 243
图一八一 铜?缶M4:4 244
图一八二 铜?M4:2 245
2. 石 器 246
五、小型墓(M12-M15、M21-M24、M26、M28-M33) 246
(2)工 具 246
(一)形制与葬式 246
图一八三 M24平面图 246
(一)形制与葬式 247
第三节 丙组墓 247
一、十号墓(M10) 247
(二)随葬遗物 247
图一八四 M10棺椁和随葬品平面图 248
1. 铜 器 249
(二)随葬遗物 249
(1)礼 器 249
图一八五 ?鼎M10:48 250
图一八六 铜簠M10:44 251
图一八七 铜?缶M10:39 252
图一八八 铜?缶M10:47 253
图一八九 铜?缶M10:47盖花纹拓片 254
图一九0 铜?、盘 255
图一九一 铜敦M10:46 256
(2)乐 器 257
图一九二 铜斗M10:54 257
图一九三 ?镈M10:73正面拓片 259
图一九四 ?镈M10:73背面拓片 260
图一九五 ?镈M10:74正面拓片 261
图一九六 ?镈M10:74背面拓片 262
图一九七 ?镈M10:75正面拓片 263
图一九八 ?镈M10:75背面拓片 264
图一九九 ?镈M10:76正面拓片(铭文与M10:77连读) 267
图二00 ?镈M10:76背面拓片 268
图二0一 ?镈M10:77正面拓片 269
图二0二?镈M10:77背面拓片 270
图二0三?镈M10:78正面拓片(铭文与M10:79连读) 271
图二0四 ?镈M10:78背面拓片 272
图二0五 ?镈M10:79正面拓片 273
图二0六 ?镈M10:79背面拓片 274
图二0七 ?镈M10:80正面拓片 275
图二0八 ?镈M10:80背面拓片 276
图二0九 ?钟M10:66正、背面拓片 277
图二一0 ?钟M10:70正、背面拓片(铭文与M10:67、69连读) 279
图二一一 ?钟M10:67正、背面拓片 280
图二一二 ?钟M10:69正、背面拓片 281
图二一三 ?钟M10:68正、背面拓片(铭文与M10:71连读,未完) 283
图二一四 ?钟M10:71正、背面拓片 284
图二一五 ?钟M10:72正、背面拓片 285
图二一六 ?种M10:83、M10:84拓片 286
(3)车马器 287
图二一七 铜兵器 289
(4)兵 器 289
(1)乐 器 290
2. 玉、石、骨、贝器 290
图二一八 石磬 291
(2)兵 器 292
(3)装饰品 292
3. 其 他 292
(三)车马坑(M10CH) 292
二、十一号墓(M11) 293
(一)形制与葬式 293
(二)随葬遗物 293
1. 铜 器 293
(1)礼 器 293
图二一九 M11平面图 294
图二二0 ?鼎M11:3 295
图二二一 ?鼎M11:3盖花纹拓片 296
图二二二 ?鼎M11:5 297
图二二三 ?鼎M11:5盖花纹拓片 298
图二二四 铜簠M11:9 299
图二二五 铜?缶M11:8 300
图二二六 铜?缶M11:8花纹拓片 300
图二二七 铜?缶M11:1 301
图二二八 铜斗、铲勺 301
(2)车马器 302
图二二九 铜车? 303
图二三0 马衔、方策等 304
图二三一 铜带钩、合页拓片 304
图二三二 铜戈 305
(3)兵 器 305
图二三三 铜矛、钺、镞、剑 306
(4)杂 器 307
2. 玉、骨器 307
3. 其 他 307
(三)车马坑(M11CH) 307
第三章 分期、年代和墓主人的推断 308
第一节 分 期 308
一、青铜礼器组合的变化 309
二、器物形制的变化 309
图二三四(A) 下寺楚墓青铜器分期图 311
图二三四(B) 下寺楚墓 青铜器分期图 312
三、器物花纹的变化 313
四、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变化 313
第二节 年 代 314
一、第一期甲组墓 315
二、第二期乙组墓 315
三、第三期丙组墓 318
第三节 墓主人的推断及其相互关系 320
一、下寺M2 320
二、下寺M1、M3、M4 324
三、下寺M8、M7、M36、 326
四、下寺M10、M11 327
五、殉人与殉人墓 327
(一)大中型墓中的殉人 328
(二)小型殉人墓 329
(三)小 结 330
第四章 结 语 332
第一节 下寺春秋楚墓的基本特征 333
第二节 下寺春秋楚墓与鄂西春秋楚墓的关系 334
一、襄樊一宜城地区大中型春秋楚墓 334
二、当阳一江陵地区大中型春秋楚墓 336
第三节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337
一、楚文化的形成时间 338
二、楚文化的渊源 338
(一)楚发族的发展历史 338
(二)对鄂西北和豫西南地区考古资料分析 340
(三)以下寺春秋楚墓为代表的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342
附 表 345
附表一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登记表 345
附表二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车马坑登记表 349
附录一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青铜器铭文考萦 350
附录 350
附录二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379
附录三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部分金属成分测定 389
附录四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青铜器试样分析报告 392
附录五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1出土钮钟、石排箫的测音报告(1978年) 401
附录六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编钟测频报告(1980年) 402
附录七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2出土王孙诰甬钟测音报告(1984年) 407
附录八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2出土王孙诰甬钟测音报告(1988年) 408
附录九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编钟的振动模式与结构分析 409
附录一0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编钟的音高与音律 418
附录一一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M2出土残马甲的整理 437
编后记 460
英文提要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