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篇 1
1 基本通讯理论 3
1.1 傅立叶分析法 3
1.2 频宽与失真 5
1.3 传输速率限制 7
1.4 多工与调变技术 8
1.4-1 分频多工法 9
1.4-2 分时多工法 10
2 网路简介 14
2.1 网路之功能 15
2.2 网路之结构 16
基本技术篇 21
3 定址法 23
3.1 定址法分类 23
3.2-2 逻辑位址 25
3.2-3 复点位址 25
3.2 定址法说明 25
3.2-1 实体位址 25
3.2-4 通报位址 26
3.2-5 机动位址 27
4 链线之建立 29
4.1 实体链线 30
4.2 线路交换与分封交换 32
4.3 虚拟链线(虚拟线路与资料片) 34
5 传输错误控制 37
5.1 错误控制基本技术 38
5.2 错误侦错码及循环码 39
5.3 回馈通道 41
5.4 改良型ARQ法 43
5.5 认收机能 45
5.6 资料编号 46
6 流量控制及阻塞防止 48
6.1 流量控制 50
6.2 阻塞防止 52
7 绕送功能 54
7.1 洪泛绕送法 56
7.2 固定绕送法 56
7.3 集中调整绕送法 57
7.4 区域调整绕送法 58
7.5 分散调整绕送法 59
7.6 阶层绕送法 62
7.7 通报绕送法 63
通讯协定篇 65
8 阶层结构与通讯协定 67
8.1 ISO之OSI模式 69
8.2 通讯协定 71
9 链线控制 74
9.1 链线协定设计 75
9.1-1 暂停-等待协定 77
9.1-2 控制传送错误之协定 78
9.1-3 活动窗框协定 79
9.2 HDLC 84
10 传输次系统 91
10.1 网路层 91
10.1-1 X.25之虚拟线路 92
10.1-2 X.25之资料片服务 96
10.2 传输层 97
10.2-1 传输层之功能 97
10.2-2 传输层之设计 100
10.3 TCP会议次系统 109
11 会议次系统 114
11.1 会议层 114
11.1-1 会议建立及解除 115
11.1-2 高阶层指令 115
11.1-3 会议的故障复原 115
11.2 表意层 118
11.2-1 资料之浓缩 118
11.2-2 资料之保密 123
11.2-3 资料之词句翻译 133
12 区域网路 141
12.1 区域网路(LAN) 141
12.2 区域网路与长程网路 142
12.3 区域网路与周边设备 142
12.4 区域网路之种类 143
12.4-1 排型网路 144
12.4-2 环形网路 148
实务篇 153
13 SNA 155
13.1 链线层 161
13.1-1 SDLC之格式 162
13.1-2 SDLC动作流程 165
13.2 线路控制层 166
13.2-1 位址及绕送 167
13.2-2 分段与合并 169
13.2-3 TH格式 170
13.3 传输控制层 170
13.3-1 接点管理(CPMGR) 172
13.3-2 会议控制 176
13.3-3 会议之开始与结束 177
13.4-2 链串传输 183
13.4 资料流控制层 183
13.4-1 发送/接收型态 183
13.4-3 集类传输 186
13.4-4 DFC命令 188
13.5 NAU服务层 189
13.5-1 网路服务 190
13.5-2 NS之命令 191
13.5.3 表意服务 193
14 VTAM 200
14.1 VTAM系统之架设 201
14.2 VTAM系统之操作 204
14.2-1 系统之开启 204
14.2-2 网路架构之变更 206
14.3 用户程式与VTAM系统 208
14.4 LU-LU会议之建立 209
14.5 LU-LU间会议之终止 212
14.6 会议间讯息交换基本指令 213
14.7 会议间之交谈方式 217
14.7-1 正反型半双向传输 218
14.7-2 链串传输 219
14.7-3 集类传输 219
14.7-4 暂停传输 220
14.8 总结 221
附录A 介面及协定标准 223
附录B VTAM指令表 230
B.1 VTAM指令分类 230
B.2 VTAM指令说明 231
B.3 VTAM指令参数表 233
附录C 推荐读物 238
附录D 参考书目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