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 绪论 1
一、社会分层视野中的教育 4
二、研究问题及其研究意义 10
三、理论思路、假设与主要结论 14
第二章 理论综述——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 24
一、关于教育发展的几种理论探讨 24
二、关于教育平等与社会平等问题的讨论 32
三、教育不平等问题实证研究 43
第三章 排斥与团结:对立的社会分层机制 46
一、韦伯学派的社会封闭范式 46
二、社会政策话语中的排斥与团结 54
三、排斥一团结:基于社会秩序的资源分配机制 58
四、国家与社会阶层 70
第四章 生存教育与地位教育 76
一、工业主义与现代生存教育的兴起 77
二、地位教育及其特点 81
三、生存—地位教育之界限的变动 85
四、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生存教育与地位教育 90
五、教育的生存—地位取向与教育平等 93
第五章 教育排斥与教育选择方式 103
一、教育排斥的历史路径 103
二、教育选择方式 110
三、教育选择后果:非整体性再生产与地位崛起 123
第六章 现代国家教育与社会阶层 127
一、现代教育制度产生前的国家与教育 127
二、现代国家教育制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 130
三、现代西方国家教育与社会阶层:思想与模式 134
四、社会主义教育取向与我国教育选择的实践 154
五、国家、社会阶层与教育之关系模式的简要总结 172
第七章 多元社会与多元教育利益主体 176
一、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社会关系 177
二、行动主体的多元性 182
三、多元性与结构再生产 187
四、教育场域中的多元利益主体 191
第八章 实证研究中的测量与分析策略 199
一、教育利益的转换序列 200
二、数据与测量 203
三、分析策略 207
第九章 实证研究(一):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 209
一、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程度的总体情况 209
二、先赋性教育不平等程度的降低 219
三、现代化、教育发展与教育不平等 226
第十章 实证研究(二):阶层优势传递与教育获得 235
一、家庭资本的阶层差异与教育 236
二、阶层背景与各级、各类教育机会之差异 245
三、几个基本的研究结论 269
四、文化资本与社会阶层位置——一个重要的讨论 276
第十一章 实证研究(三):历史事件与教育获得 285
一、教育获得机制 285
二、事件史分析方法的运用与模型 288
三、“文化大革命”事件与教育的代际传承 293
四、重大事件冲击与代际传承的延续:解释与分析 306
第十二章 实证研究(四):教育与社会阶层位置的获得 316
一、阶层位置与教育水平 316
二、教育发展与白领阶层队伍的扩大 318
三、向中高级白领阶层的流动 321
参考文献 327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