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教育四十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笙主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340459X
  • 页数:67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一 曲折前进的历程——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四十年述略 1

(一)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2

1.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2

2.旧有教育事业的接管、改革,人民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6 )(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 10

1.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工作方针 11

2.1958年—1960年的教育革命 18

3.贯彻调整方针,总结经验和继续改革 23

(三)“文化大革命”中社会主义教育的大破坏 32

1.在“左”倾理论、路线的指引下对教育战线的形势和任务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 32

2.学校红卫兵运动兴起和工宣队进校领导“斗、批、改” 34

3.“教育革命”的种种“方案”和“试验” 36

4.教育战线上激烈的斗争 40

5.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大破坏 43

(四)开创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时期 45

1.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推倒“两个估计”,教育工作初步整顿 46

2.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准确地评价毛泽东对教育工作的指示 47

3.充分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调整和改革各级各类教育 49

4.改革教育体制 55

二 基础教育 61

(一)旧中国的基础教育 61

1.幼儿教育 62

2.小学教育 64

3.中学教育 66

(二)新中国的基础教育 67

1.幼儿教育 68

2.小学教育 71

3.中学教育 73

1.明确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 78

(三)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78

2.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81

3.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83

4.建立教育竞争机制 85

5.深化教学改革 87

6.改善和加强德育 91

7.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95

8.重视美育 98

9.开展勤工俭学 102

三 职业技术教育 107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107

1.旧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108

2.新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111

(二)新中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经验 121

1.职业术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22

2.领导重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126

3.实行大家办学的方针和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 132

(三)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36

1.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小、层次不清、结构不尽合 137

2.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137

3.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138

四 高等教育 146

(一)解放前的高等教育 147

1.旧中国的高等教育 147

2.革命根据地的高等教育 150

(二)新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 151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2年) 151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 159

3.“大跃进”时期(1958年—1960年) 165

4.调整和发展时期(1961年—1966年5月) 169

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10月) 172

6.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1976年10月—) 176

(三)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183

1.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183

2.加强高等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186

3.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89

五 师范教育 193

(一)解放前的师范教育 193

1.旧中国的教育师范 193

2.革命根据地的师范教育 198

(二)新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200

1.高等师范学校的发展 202

2.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 210

3.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 215

(三)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221

1.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221

2.确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 228

3.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师范教育网 233

六 成人教育 238

(一)解放前的成人教育 238

1.旧中国的成人教育 238

2.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 244

(二)新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 246

1.职工教育 247

2.农民教育 255

3.干部教育 263

4.成人高等教育 268

(三)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 274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成人教育 274

2.遵循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78

3.实现成人教育的社会化、制度化 283

七 少数民族教育 286

(一)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概况 287

1.旧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面貌 287

2.新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291

(二)新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措施 303

1.制定和调整少数民族教育的方针和任务 304

2.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 306

3.尊重民族特点,坚持用本民族语文教学 307

4.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师资队伍 310

5.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费 313

(三)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315

1.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学制和教学计划 315

2.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形式 323

3.普及少数民族九年制义务教育 331

(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333

1.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类型 334

2.少数民族高等院校的分布 340

3.民族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42

4.内地高等院校对民族院校的支援 345

八 特殊教育 347

(一)旧中国特殊教育的概况 349

1.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349

2.旧中国特殊教育的历史特点 354

(二)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358

1.接管改造旧的特殊教育 358

2.确立和完善特殊教育体制 361

3.积极进行特殊教育的教材建设 372

4.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375

(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改革 382

1.探索新的发展特殊教育的道路 382

2.不断改进盲文和盲校教学 386

3.改革聋哑学校的教学工作 388

4.创办弱智儿童教育和加强工读教育 392

5.加强特殊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 395

6.制定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和增加经费 396

九 华侨教育 399

(一)华侨子女回国就学的历史发展 400

1.旧中国华侨子女回国就学的概况 400

2.新中国华侨子女回国就学的 402

(二)新中国接待归国侨生的政策和措施 408

1.对归国侨生报考各级学校的照顾政策 408

2.加强对归国侨生的文化辅导 410

3.建立华侨学生补习学校 411

4.创办华侨农场中小学 413

5.举办华侨高等学校 414

6.全面关心归国侨生的生活 416

1.华侨在国内兴办教育的历史发展 418

(三)鼓励和支持爱国侨胞在国内兴办教育 418

2.鼓励和支持侨办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423

3.华侨爱国兴学的楷模——陈嘉庚 425

十 留学教育 431

(一)旧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回顾 431

1.清末留学教育 432

2.民国时期的留学教育 433

(二)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436

1.1949年—1977年间的出国留学 436

2.1978年以来的出国留学 442

(三)出国留学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思考 452

1.明确出国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 452

2.健全出国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 454

3.拓宽出国留学的渠道 455

5.合理调整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学科比例 456

4.合理调整公派出国留学的人员结构 456

6.合理调整派往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457

7.认真掌握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标准和条件 457

8.支持从事国外的“博士后”研究或实习 458

9.支持自费出国留学 458

10.妥善安排留学回国人员的工作 460

十一 教育管理 462

(一)旧中国的教育管理 463

1.旧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 463

2.旧中国的学校教育管理 468

(二)新中国的教育管理 468

1.新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 468

2.新中国的学校教育管理 471

(三)新中国教育管理的经验教训 475

2.教育管理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76

1.教育管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476

3.教育管理要民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477

4.教育管理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479

5.教育管理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配套的管理措施 480

6.教育管理要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481

(四)新中国教育管理改革的新探索 482

1.国家宏观指导与学校自主办学相结合 482

2.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增强学校自身活力 484

3.运用系统论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485

十二 教育投资 488

(一)教育投资的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89

(二)教育投资变动的基本趋势 495

1.教育投资的绝对量及共在国民收入和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随国民经济发展而增长 496

2.教育投资相对于国民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超前增长 498

3.年生均教育投资呈上升趋势 502

4.我国四十年来教育投资的波动及其原因 503

(三)我国教育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505

1.教育投资总量不足 505

2.教育投资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普通教育投资比重偏低 509

3.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不高 510

4.教育投资使用结构不尽合理 513

5.政府教育投资波动较大,教育投资来源比较单 515

(四)解决教育投资问题的对策 519

1.转变各级政府决策者对教育和教育投资的认识 519

2.调整教育发展目标,建立教育投资的新机制,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520

3.调整教育投资分配结构,降低教育投资重心,大力增加普通教育投资 523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 524

三 教育科学研究 525

(一)教育科学理论和试验研究的成就 527

2.国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译介 528

1.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的搜集和整 528

3.教育科学丛书的编辑和出版 529

4.教育理论专著的编著和出版 530

5.开展各种教育科学试验研究 531

(二)教育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532

1.教育学和教育史学科的发展 533

2.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534

(三)教育科学刊物的出版和发行 543

1.省级普及性教育物刊 543

2.各类有影响的教育理论研究刊物 545

3.教育报纸的出版和发行 547

4.重要教育学术刊物介绍 548

(四)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551

1.“六五”时期重点教育科研项目的制定和实施 551

2.“七五”时期重点教育科研项目的制定和实施 552

1.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553

(五)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 553

2.教育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 554

(二)关于“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 558

(六)学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559

1.学位制度的建立过程 560

2.学位制度的基本内容 563

3.学位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564

十四 若干教育理论问题的论争(上) 568

(一)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569

1.1951年前后评论的基调: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理论 570

2.从批判“武训精神”后发起的批判—主要倾向是:认为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方向,是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 572

3.对生活教育理论批判的评析 576

1.从实际工作的矛盾提出“全面发展”问题的讨论 585

2.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论争 589

3.对“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讨论的思考 595

1.批判量力性原则起因 601

(三)关于“量力性原则” 601

2.批判中提出的主要论点 603

3.对这场批判的评析 608

(四)关于“母爱教育” 614

2.批判“母爱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618

(五)关于凯洛夫《教育学》 624

1.引进与讨论凯洛夫《教育学》的历史回顾 625

2.几次批判、讨论中的主要观点 627

3.关于引进与讨论凯洛夫《教育学》的历史反思 632

十五 若干教育理论问题的论争(下) 636

(一)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 637

1.“母爱教育”批判的回顾 641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647

(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656

(四)关于“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