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青年教师必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秉洳等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10005171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

人才战略是治国兴邦的大计 内蒙古科左后旗第四中学&刘英 1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功能 6

一.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功能 6

二.传授社会意识的功能 7

三.发展人的个性的功能 8

四.发展科学的功能 10

五.发展经济的功能 11

六.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12

七.培养专门人才的功能 14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 16

一.政治经济的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6

二.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8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9

第二章 党的教育方针与专业培养目标 2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1

第二节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23

一.关于我国教育方针表述的历史回顾 24

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25

三.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7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 30

一.科类培养目标的一般规定性 30

二.专业培养目标的规格 31

三.优化智能结构 34

第三章 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及改革优化 39

第一节 结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39

一.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39

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40

三.大学毕业生在企业供职概况 41

四.人才供求关系分析 43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层次水平结构 45

一.人才层次结构与国民经济技术结构 45

二.层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7

三.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划分模式 48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科类专业结构 49

一.科类专业结构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50

二.科类专业结构的改革和优化 52

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54

一.形式结构概述 54

二.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状况 55

三.形式结构的改革和优化 56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57

第一节 办学方向的社会化趋势 58

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8

二.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61

第二节 教育模式的一体化趋势 64

一.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体化 64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体化 66

第三节 教学结构的综合化趋势 70

一.关于学校建制的综合化 72

二.关于拓宽专业的综合化 74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综合化 76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论基础 79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 79

一.教学过程的内涵 79

二.教学过程的理论模式 80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82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84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84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结合的原则 85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85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86

五.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 87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87

一.教学计划 88

二.教学大纲 90

第四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 91

一.课程结构 91

二.教材建设 93

第五节 教学方法与课堂讲授 95

一.教学方法改革概述 95

二.课堂讲授 96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论基础 99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和任务 99

一.德育的意义 99

二.德育的任务 101

第二节 德育的内容 102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 102

二.基本路线的教育 103

三.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 104

四.爱国主义教育 105

五.民主法制和自觉纪律的教育 106

第三节 德育过程 108

一.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思想行为规范、受教育者三者相互联系的矛盾运动 108

二.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心理因素辩证发展的矛盾运动 110

第四节 教书育人 111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 111

二.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的结合点 112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114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两个战略性重点 114

第二节 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和特点 116

一.高校开展科研的意义和作用 116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11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科研分类及重点配置 120

一.高等学校的科研分类 120

二.“三类”科研力量的合理配置 122

第四节 科研与情报资料 125

一.情报资料的概念 125

二.情报资料在科研工作中的意义 126

三.情报资料的整理与加工 127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组织职能 128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 128

一.高校领导体制的演变轨迹 129

二.正确认识和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31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134

一.行政领导机构及其职能 134

二.党的领导机构及其职能 137

三.教代会及其职能 139

第九章 高校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学习 141

第一节 管教与管学 141

一.教与学的双边运动 141

二.教与学关系上的钟摆现象 142

三.重教轻学的弊端 144

四.教学并重,管教管学 146

第二节 教学改革与学习改革 148

一.教学改革应该与学习改革同步进行 148

二.大学学习亟待改革的几个问题 149

第三节 学习指导与学习教育 152

一.学习教育的意义 152

二.学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54

三.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 156

四.学习教育的途径 158

第四节 学习教育与学习研究 159

一.学习研究与学习科学的产生 159

二.高校教师应该研究学习科学 161

第十章 指导学习战略 162

第一节 学习战略的重要性 162

第二节 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163

一.学习目标 163

二.学习动机 163

三.确立学习动机目标的依据 164

第三节 学习主体的素质结构 168

一.素质结构的意义 168

二.素质结构的优化 169

三.知识与能力 172

四.博与专 174

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176

第四节 如何进行学习战略指导 178

一.因势与因材相结合 178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180

三.鼓励学生自立自强 180

第十一章 培养学习品质 181

第一节 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181

一.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181

二.培养学习品质也是德育 183

第二节 大学生应有的学习品质 184

一.奋斗献身精神 184

二.科学求实精神 190

第三节 如何培养学习品质 194

一.端正教学思想 194

二.改革教学,多方渗透 196

三.依靠学生集体教育学生 198

四.师表示范 199

五.指导学生自我修养 200

第十二章 授予学习方法 201

第一节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01

一.学贵有方 201

二.破除“努力主义” 202

三.科学学法不能自发获得 202

第二节 修学方法和应考方法 203

一.五环修学法 203

二.应考方法 208

第三节 自学方法 212

一.自学的途径 212

二.计划学习和科学用时 219

第十三章 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 223

第一节 高校教师应当学一点大学生心理学 223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 225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226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27

第三节 大学生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231

一.大学生的内心矛盾 231

二.八十年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冲击 234

第十四章 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235

第一节 需要和动机概述 235

一.需要和动机的概念 235

二.有关需要系统的理论 237

第二节 大学生需要系统的结构特点 239

第三节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243

一.大学生的成就动机 243

二.大学生成就动机差异的原因 244

三.大学生的抱负水平 245

第十五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247

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 247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247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49

三.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主要因素 250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52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 252

二.大学生自我认识的主要特点 254

三.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主要特点 256

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 258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统一和转化的类型 259

一.大学生自我统一和转化的一般类型 259

二.大学生自我统一与转化的特殊类型 261

第十六章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262

第一节 大学生的气质 262

一.气质的概念 262

二.气质的类型 263

三.大学生气质的特点 265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格 269

一.性格的概念 269

二.性格的分类 269

三.大学生性格特征分析 271

四.大学生的性格类型 272

第三节 大学生的能力 277

一.大学生一般能力结构的分析 277

二.大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279

第十七章 大学生的心理挫折与心理健康 286

第一节 大学生的挫折和产生挫折的原因 286

一.挫折与挫折阈 286

二.心理挫折的适应机制 289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93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293

二.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常见症状 295

第十八章 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303

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 303

一.政治地位 304

二.社会地位 305

三.经济地位 307

第二节 教师的作用 309

一.在人类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309

二.在国家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311

三.在个人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313

第三节 高校教师特有的地位和作用 314

一.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队伍 314

二.高校教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军 315

三.高校教师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一支力量 316

第十九章 高校教师劳动性质和特点 316

第一节 教师劳动的性质 316

第二节 教师劳动的特点 318

一.育人性 318

二.互动性 322

三.长时性 326

第三节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328

第二十章 高校教师应有的素质 330

第一节 思想政治素质 330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31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32

三.勇于坚持真理 333

第二节 科学文化素质 334

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素养 334

二.必备的教育学、学习学和心理学知识 335

第三节 业务能力素质 336

一.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的能力 337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 337

三.妥善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能力 337

四.语言表达的能力 337

五.板书和使用各种教具的能力 338

六.开展社会活动的能力 338

七.从事创造和开展科研的能力 338

第四节 身心性格素质 339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339

二.心理健康,情绪良好 340

三.风度优美,仪态万方 340

第二十一章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341

第一节 道德、职业道德和师德 342

一.什么是道德 342

二.什么是职业道德 343

三.什么是师德 344

第二节 高校师德的特点 345

一.高要求性 345

二.多方面性 345

三.高自觉性 346

第三节 高校师德原则 347

一.热爱高等教育原则 347

二.教学育人原则 348

三.以身立教原则 349

四.勤奋进修原则 351

第四节 高校师德规范 352

一.调节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矛盾关系的师德规范 352

二.调节教育者内部矛盾关系的师德规范 357

三.调节教育者与外部社会矛盾关系的师德规范 359

第二十二章 高校教师的自我修养 360

第一节 素质完善与自我修养 360

一.高校教师自我修养的意义 360

二.高校教师自我修养的特点 362

第二节 自我修养的方法途径 364

一.深化理论 364

二.自我激励 366

三.见贤思齐 368

四.从善如流 370

五.身体力行 371

主要参考书目 374

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