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特质 1
一、什么是哲学? 3
二、什么是中国哲学? 9
三、哲学的追问:中西哲学之比较 12
四、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境界与人生 16
五、中国哲学的问题与历史发展 18
六、怎样学习中国哲学? 21
第二讲 孔子:“仁者爱人” 24
一、孔子和他的时代 25
二、“仁”的境界 32
三、“为仁”之方 39
四、“君子”论 42
第三讲 孟子:性与天道 46
一、孟子和他的时代 47
二、居仁由义 57
三、性与天道 62
四、圣人论 68
第四讲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71
一、老子其人 72
二、道之境 79
三、“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哲学 84
四、“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哲学 89
第五讲 庄子:逍遥之境 94
一、庄子和他的时代 95
二、庄子“三论” 102
三、庄子的超融人生 106
四、庄子的审美人生 110
第六讲 荀子:“隆礼”与“天人之分” 114
一、荀子思想的形成 115
二、“隆礼” 121
三、“化性起伪” 123
四、明于天人之分 125
五、知识论与解蔽 128
第七讲 先秦其他学派:法家、墨家与名辩思潮 132
一、韩非子与法家 133
二、墨子的“兼爱”思想 143
三、名辩思潮 147
第八讲 先秦的形而上学:《易传》 156
一、《易经》与《易传》 157
二、《易传》与生命哲学 167
三、从《易传》看中国人的辩证思维 172
第九讲 魏晋玄学与儒道之会通 176
一、什么是魏晋玄学? 177
二、“名教”与“自然”之辩 188
三、“言意之辩” 192
四、“有无之辩” 196
第十讲 隋唐佛学,涅槃与染净之辩 201
一、印度佛教与佛学“义理” 202
二、佛教的东传与中国化 208
三、禅宗思想源流 215
四、禅的境界 221
第十一讲 宋明理学:本体与功夫 229
一、理学正名 230
二、程朱理学:性即理 238
三、陆王心学:心即理 243
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哲学:断裂与继承 252
一、西方哲学的挑战及其最初回应——科学万能论 254
二、现代新道家:金岳霖的“划界”方式 264
三、现代程朱理学:冯友兰与“辩名析理” 268
四、现代陆王心学:从梁漱溟到牟宗三 271
五、中国哲学的未来:自本体与对本体 275
主要参考著作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