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利用盐碱地三十年 1
旱涝盐碱综合治理与技术经济效果 9
1 旱涝盐碱的发生与特点 10
1.1 旱涝灾害 10
1.1.1 旱灾频繁 10
1.1.2 春旱严重,也有秋旱 10
1.1.3 春旱夏涝 10
1.1.4 大旱大涝,连旱连涝 11
1.2 盐碱地的形成 11
1.2.1 干旱积盐,涝盐相随 11
1.2.2 地貌与土壤母质影响土壤盐分的积累与运移 11
1.2.3 高矿化度地下水埋藏浅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发生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因素 11
1.3.2 土壤盐分表聚性强 13
1.3.1 土壤盐分季节性变化明显 13
1.3 盐碱地的类型与特征 13
1.3.3 土壤盐分的化学组成 14
1.4 土壤次生盐碱化 16
1.4.1 灌后抬高地下水位引起地表积盐 16
1.4.2 渠道两侧渍盐严重 17
1.4.3 灌水量或灌水时间不当也会加重涝盐灾害 17
2 综合治理思路与措施 17
2.1 建立完整的灌溉排水系统 19
2.1.1 渠灌工程 19
2.1.2 机井工程 19
2.1.3 排水工程 19
2.2.5 植树造林 20
2.2.4 改革种植 20
2.2.3 增施肥料 20
2.2.2 掌握盐碱地耕作技术 20
2.2.1 平整土地 20
2.2 加强农业技术措施 20
3 灌排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盐碱 21
3.1 排涝 21
3.2 防渍 21
3.3 排盐 21
3.4 灌水洗盐 24
3.5 防止灌后返盐 27
3.6 抗旱增产 28
4 综合治理的技术经济效果 28
41 根治旱涝盐碱灾害 28
42 农业生产力大发展 29
4.3.1 工程量与投资 31
4.3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31
4.3.2 经济效益 32
4.3.3 社会效益 32
4.3.4 生态环境效益 33
附图 34
1 后营灌溉排水工程图(1964,1982) 34
2 后营地貌图(1964) 35
3 后营土壤母质图(1964) 35
4 后营地下水埋藏深度图(1964,1981) 36
5 后营地下水矿化度图(1964,1980) 37
6 后营盐碱地分布图(1964,1981) 38
附录 39
参考文献 40
后记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