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麻醉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盛卓人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4288·112
  • 页数:520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麻醉与呼吸 1

一、有关呼吸的生理、解剖知识 1

目录 1

第一篇 麻醉基础知识 1

(一)呼吸运动 2

二、通气过程及肺容积组成 2

(二)肺容积及肺功能参数的意义 3

(三)死腔量 5

(四)肺泡通气和肺泡气组成 6

(五)肺-胸顺应性及气道阻力 7

(六)肺表面活性物质 8

三、氧和二氧化碳的运送 9

(一)氧的运送 10

(二)二氧化碳的运送 11

(一)通气障碍 12

四、通气和交换障碍 12

(二)通气与血液在肺内的分布及障碍 13

(四)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14

(三)弥散障碍 14

(二)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 15

(一)呼吸的中枢神经性调节 15

五、呼吸的调节 15

(三)呼吸的体液化学性调节 16

一、PaO2、PaCO2和pH值对通气的影响 17

第2章 氧、二氧化碳异常对麻醉的影响 17

二、麻醉中缺氧对机体的其它影响 19

三、氧中毒 20

四、麻醉中高CO2血症对机体的其它影响 21

五、低CO2血症及CO2排出综合征 22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25

一、心脏生理 25

第3章 麻醉与循环 25

(三)心排血量及影响因素 28

(二)心脏的神经支配 28

(四)心排血量计算公式及正常参数 31

(一)正常冠状血流 32

二、冠状循环生理 32

(二)心肌供氧和需氧的平衡 33

(一)体循环各部压力、血流量及阻力 34

三、体循环生理 34

(一)微循环的基本结构 35

四、微循环生理 35

(二)体循环的调节 35

(三)微循环内的压差及交换 36

(二)微循环的容量和流速 36

(一)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差异 37

五、肺循环生理 37

(四)微循环的调节 37

(一)正常心电图及导联的选择 38

六、麻醉与心电图 38

(二)支气管循环与肺静脉血掺杂 38

(三)调节肺血流和阻力的因素 38

(二)心律失常 39

(四)心肌缺血 41

(三)传导阻滞 41

一、肝脏的解剖特征 42

第4章 麻醉与肝脏 42

二、肝脏的生理特征 44

(一)肝功能试验 45

三、肝功能试验和对肝功能的估计 45

(一)麻醉药对肝功能的影响 46

四、麻醉对肝脏的影响 46

(二)肝功能的临床估计 46

(二)麻醉对肝血流量的影响 47

(三)其他因素对肝脏的影响 48

(二)麻醉注意事项 49

(一)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 49

五、肝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 49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53

一、肾脏的解剖特征 53

第5章 麻醉与肾脏 53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 54

(一)肾脏的泌尿功能 55

二、肾脏的生理特征 55

(一)肾功能试验方法 57

三、肾功能试验 57

(二)肾脏的内分泌作用 57

(二)肾功能的临床估计 58

(二)全身麻醉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59

(一)麻醉前用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59

四、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 59

(四)麻醉期间其他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 60

(三)椎管内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 60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术前准备 61

(一)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 61

五、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 61

(三)麻醉选择及注意事项 63

(一)克分子容量 64

一、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 64

第6章 吸入麻醉药 64

(三)分配系数 65

(二)气化与气体分压 65

(一)麻醉药强度及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66

二、吸入麻醉药的摄入、分布和排出 66

(二)影响吸入麻醉药摄入的因素 67

(三)吸入麻醉药在肺泡气中的浓度 68

(四)体内代谢及排出 69

(一)乙醚 70

三、常用吸入麻醉药 70

(二)氟烷 71

(三)甲氧氟烷 73

(四)安氟醚 74

(六)氧化亚氟 76

(五)异氟醚 76

(一)硫喷妥钠 79

一、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79

第7章 静脉麻醉药 79

(二)戊炔巴比妥钠 82

(一)氯胺酮 83

二、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83

(二)羟基丁酸钠 84

(三)乙咪酯 85

(四)安泰酮 86

(六)安定和其他苯二氮?类药 87

(五)普尔安 87

(七)氟哌啶 90

(八)氯丙嗪及其他吩噻嗪类药 91

(二)药理作用 92

(一)作用机制及化学结构 92

第8章 麻醉性镇痛药与其拮抗药 92

一、麻醉性镇痛药 92

(三)药代动力学 95

二、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药 96

(二)药理作用 97

(一)作用机制及化学结构 97

一、神经-肌传导生理 99

第9章 肌肉松弛药 99

(三)Ⅱ相阻滞 100

(二)去极化阻滞 100

二、神经-肌阻滞及分类 100

(一)非去极化阻滞 100

三、常用肌肉松弛药 102

(一)去极化肌松药 103

(二)非去极化肌松药 104

四、影响肌松药药代动力学的因素 106

五、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 107

(一)神经-肌阻滞的拮抗药 108

六、神经-肌阻滞的逆转 108

(二)影响神经-肌阻滞的因素 109

(一)监测方法 111

七、神经-肌阻滞的监测 111

(三)“四个成串”监测法 112

(二)颤搐-强直-颤搐刺激法 112

(四)综合判断肌肉松弛程度 113

(一)化学结构 114

一、局麻药的药理 114

第10章 局部麻醉药 114

(四)生物转化和排泄 115

(三)作用方式 115

(二)理化性质 115

(六)常用局麻药 116

(五)延长局麻药效能的方法 116

(二)中毒反应的临床体征及防治 118

(一)全身性毒性反应 118

二、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及副作用 118

(四)局部组织的毒性反应 119

(三)过敏样反应的临床体征及防治 119

一、突触构造 120

第11章 受体和化学传导 120

(一)去甲肾上腺素 121

三、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和生物转化 121

二、化学传导 121

(三)周围神经分类 122

(二)乙酰胆碱 122

四、受体 123

五、作用于神经递质和受体的药物 125

(一)儿茶酚胺类拟肾上腺素药 127

一、正性变力性药 127

第12章 正性变力性药和强利尿药 127

(二)非儿茶酚胺类拟肾上腺素药 131

(三)钙剂 132

(四)强心甙类 133

二、强利尿药 134

(五)胰高血糖素 134

(一)髓袢性利尿药 135

(二)渗透性利尿药 136

(一)酚妥拉明 138

二、α-受体阻断药 138

第13章 抗肾上腺素药及扩血管药 138

一、神经节阻断药 138

(一)六烃季铵 138

(二)咪?芬 138

(二)酚苄明 139

(三)哌唑嗪 140

(二)硝普钠 141

(一)硝酸甘油 141

三、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 141

四、直接扩张血管的药物 141

(三)肼苯哒嗪 142

(一)三磷酸腺苷 143

六、其他类扩血管药 143

五、钙通道阻断药 143

(一)戊脉安 143

(二)硝苯吡啶 143

(三)前列腺素 144

(二)腺苷 144

(一)毒扁豆碱 145

一、拟胆碱药 145

第14章 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145

(三)新斯的明 146

(二)催醒宁 146

(一)阿托品 147

二、抗胆碱药 147

(四)艾宙酚 147

(三)山莨菪碱 149

(二)东莨菪碱 149

(一)戊脉安 150

第15章 抗心律失常药 150

(三)苯妥英钠 151

(二)利多卡因 151

(五)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 152

(四)溴苄胺 152

(六)心得安 153

(四)受体部位竞争作用 154

(三)药物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的竞争作用 154

第16章 麻醉期间药物的相互作用 154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154

(一)药物间的直接理化作用 154

(二)药物在吸收部位的相互干扰 154

(一)术前药物治疗与麻醉用药 155

二、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麻醉中的意义 155

(五)加速或抑制药物代谢 155

(六)改变药物的排泄 155

(七)改变酸碱平衡影响药物相互作用 155

(二)复合麻醉时药物间相互作用 157

(三)术中或术后药物治疗与麻醉 158

一、麻醉工作的要求 159

第17章 麻醉常规和麻醉前用药 159

第二篇 麻醉基本操作 159

(二)麻醉选择原则 160

(一)麻醉前访问 160

二、麻醉前准备 160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61

三、麻醉前用药 161

(三)麻醉方法的分类 161

(四)麻醉开始前准备 161

(二)常用麻醉前用药 163

四、基础麻醉 164

(三)麻醉前用药的应用方法 164

二、动脉压监测 166

一、心率监测 166

第18章 麻醉期间监测 166

三、中心静脉压 168

五、肺动脉压及肺动脉楔压 170

四、左房压 170

六、心排血量 172

八、心电图 173

七、心肌供氧/需氧平衡的指标 173

十一、电解质及渗透浓度监测 174

十、血气分析 174

九、呼吸监测 174

十三、体温 175

十二、尿量 175

十四、触电的预防 176

一、全身麻醉的分类及四要素 177

第19章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177

二、全身麻醉的临床征象 178

三、复合麻醉 180

(四)全身-局部复合麻醉 181

(三)静-吸复合麻醉 181

(一)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181

(二)吸入复合麻醉 181

(六)复合麻醉的注意事项 182

(五)针-药复合麻醉 182

(一)开放滴给法 183

一、吸入麻醉的方法 183

第20章 吸入麻醉 183

(四)T型臂吹入法及其改良装置 185

(三)单向活瓣吸入法 185

(二)吹入法 185

(六)半密闭法 187

(五)醚筒法 187

(七)密闭法 188

(二)直流式麻醉机 189

(一)空气麻醉机 189

二、常用麻醉机 189

(四)麻醉机附属装置 190

(三)循环密闭式麻醉机 190

(一)呕吐及反流 192

三、吸入麻醉中的异常情况 192

(四)喉痉挛 193

(三)分泌物过多 193

(二)舌后坠 193

(五)咳嗽与呛咳动作 194

(八)体温增高和降低 195

(七)呃逆 195

(六)惊厥 195

(九)恶性高热 196

四、吸入麻醉后并发症 197

(十)燃烧和爆炸 197

(一)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199

一、静脉麻醉方法 199

第21章 静脉麻醉 199

(三)氯胺酮静脉麻醉 200

(二)羟基丁酸钠静脉麻醉 200

(一)静脉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201

二、静脉复合麻醉 201

(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 202

(三)阿片类静脉麻醉 203

(四)神经安定麻醉及强化麻醉 205

(五)东莨菪碱复合麻醉 206

一、有关解剖知识 208

第22章 气管及支气管插管术 208

二、插管用具 210

(一)插管前估计和准备 213

三、插管前准备和麻醉 213

(二)气管插管的麻醉 214

(二)经口插管术 215

(一)优点及适应证 215

四、气管插管术 215

(三)经鼻插管术 217

(五)异常情况插管及纤维支气管(喉)镜的应用 218

(四)清醒气管插管术 218

(三)双侧支气管导管插管术 220

(二)单侧支气管插管术 220

五、支气管插管术 220

(一)适应证 220

六、气管、支气管拨管术 222

(五)支气管插管注意事项 222

(四)支气管阻塞引流导管插管术 222

(一)气管插管操作时的并发症及意外 223

七、气管、支气管插管术的并发症及意外的防治 223

(二)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及意外 224

(四)拔管后延迟并发症 226

(三)气管拔管时的并发症及意外 226

一、影响局部麻醉效果的因素 228

第23章 局部麻醉 228

(一)表面麻醉 229

二、局部麻醉方法 229

(四)内脏神经阻滞 230

(三)区域阻滞麻醉 230

(二)局部浸润麻醉 230

(六)颈神经丛阻滞麻醉 231

(五)局部静脉麻醉 231

(七)臂神经丛阻滞麻醉 232

(一)椎管解剖 234

一、椎管解剖和生理 234

第24章 椎管内麻醉 234

(二)椎管内麻醉生理 238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用局麻药 239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239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法 240

(一)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方法 245

三、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245

(二)骶管麻醉 251

(一)经络的作用 253

一、针刺止痛 253

第25章 针刺止痛和针刺麻醉 253

(二)疼痛的中医分类 256

(三)疼痛病人的检查—经络诊 257

(四)针法 258

二、针刺麻醉 259

(五)处方 259

(二)针刺麻醉的实施 260

(一)针刺麻醉的特点 260

(三)针刺镇痛的机制 261

一、低温对生理的影响 262

第26章 低温麻醉 262

(一)麻醉处理 264

三、低温麻醉的实施方法 264

二、适应证 264

(三)降温与复温的方法 265

(二)监测 265

四、麻醉注意事项 267

(一)组织血流灌注量 268

一、理论基础与生理影响 268

第27章 控制性低血压 268

(二)控制性低血压对重要器官的影响…………26?(三)控制性低血压的限度 269

(一)扩血管药 270

三、常用的降压措施 270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270

(二)神经节阻断药 272

四、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273

(四)强化控制性低血压措施 273

(三)钙通道阻滞药 273

五、控制性低血压的并发症 274

(一)体内水的分布 275

一、体液分布 275

第三篇 麻醉期间的管理 275

第28章 麻醉期间输液 275

(二)电解质的分布与渗透压 276

(二)浓度失调 277

(一)容量失调 277

二、体液平衡失调 277

三、正常水及电解质交换 278

(三)成分失调 278

(一)晶体液 279

四、常用的输液制剂 279

(二)人工胶体液(代血浆) 280

(二)葡萄糖的补充 281

(一)水的补充 281

五、术中输液疗法 281

附:全静脉营养 282

(四)麻醉中输液的常规 282

(三)电解质的补充 282

一、酸碱定义 285

第29章 酸碱平衡 285

三、酸碱的符号和单位 286

二、酸与碱的关系 286

(二)生理调节的方式 288

(一)体液中酸的来源和出路 288

四、酸碱的生理调节 288

(四)肺的调节功能 291

(三)肾的调节功能 291

(一)酸碱参数 292

五、酸碱参数及命名学 292

(二)诊断命名学 293

六、麻醉与酸碱平衡 294

七、酸碱失常的诊疗原则 295

二、输血方法及途径 297

一、库血储藏后的变化 297

第30章 麻醉期间输血 297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 299

三、输血反应 299

四、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300

(五)病毒性肝炎 300

(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300

(三)假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300

(四)细菌污染血反应 300

(一)凝血功能障碍 301

(二)大量输血的生化及代谢变化 302

(三)物理因素的影响 303

(二)自体输血的方法 304

(一)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及代偿作用 304

五、控制性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 304

六、成分输血 305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307

一、休克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307

第31章 休克 307

二、病理生理 308

(四)神经性或容积扩大性休克 308

(二)心源性休克 308

(三)感染性休克 308

三、休克病人的估计及监测 310

(三)补充血容量 312

(二)尽早根治原发病因 312

四、休克的治疗………………………………31?(一)紧急复苏及生命支持 312

(二)休克病人的麻醉原则 316

(一)休克对麻醉的影响 316

(四)药物疗法……………………………………31?五、休克病人的麻醉 316

(一)原因 318

一、围手术期间高血压 318

第32章 围手术期间循环紊乱及处理 318

(一)麻醉药或麻醉因素 319

二、围手术期间低血压 319

(二)麻醉中高血压的防治 319

(三)神经反射性低血压 320

(二)手术操作的因素 320

(四)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 321

(二)低心排血量的治疗机制 322

(一)低心排血量的诱因及病理生理 322

三、围手术期间低心排血量 322

(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步骤 323

(一)麻醉下常见的心律失常及原因 325

四、围手术期间心律失常 325

(二)围手术期间心律失常的治疗 327

(三)直流电同步复律器转换心律及除颤 328

(二)急性换气性呼吸衰竭 329

(一)急性通气性呼吸衰竭 329

第33章 急性呼吸衰竭 329

一、急性呼吸衰竭的分类 329

(二)治疗原则 330

(一)诊断 330

(三)急性混合型呼吸衰竭 330

二、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治要点 330

(一)血流动力型肺水肿 333

一、急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 333

第34章 围手术期间急性肺水肿 333

二、围手术期间的诱发因素 334

(二)血管通透型肺水肿 334

四、治疗 335

三、诊断 335

(四)增强心缩力——正性变力药 336

(三)降低前、后负荷——扩血管药的应用 336

(一)纠正低氧血症——正压给氧 336

(二)快速利尿——速尿的应用 336

(二)急性下呼吸道梗阻 338

(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338

第35章 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338

一、气道梗阻 338

二、呼吸停止 339

三、通气不足和交换障碍 340

(一)氧疗法 341

四、维持正常通气功能的方法 341

(二)手法通气管理 342

一、机械通气机的类型 343

附 机械通气 343

(三)机械通气管理 343

(一)通气机分类的因素 344

(四)常用通气机型号简介 345

(三)通气机和麻醉机的连接方式 345

(二)通气机结构概况及常用附件 345

(二)通气频率 346

(一)通气过程气道压力性状 346

二、机械通气的实施 346

(四)通气周期 348

(三)机械通气时通气量的选择 348

(二)管理要点 349

(一)机械通气的适应征及应用要点 349

三、临床应用 349

(三)断离通气机 350

(一)手术室中发生心跳停止的因素 351

一、心跳停止的因素及诊断 351

第36章 心、肺复苏术 351

(一)维持气道通畅 352

二、初期复苏 352

(二)手术室外常见因素 352

(三)胸外心脏按压术 353

(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353

(四)胸内心脏按压术 355

(一)通气管或气管插管的应用 356

三、后续复苏 356

(三)开放静脉及安装监测仪器 357

(二)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357

(四)药物治疗 358

(五)心室纤颤和电除颤 360

(六)紧急心脏起搏术 361

四、心肺复苏后一般处理 362

一、心跳骤停的“时限” 364

第37章 脑复苏 364

二、脑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365

三、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判断 368

(三)脑复苏的特效措施 369

(二)保持和控制颅内情况 369

四、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369

(一)初期复苏(CPR)与脑复苏的关系 369

(一)术前病情估计 371

一、术前病情估计与准备 371

第四篇 麻醉各论 371

第38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 371

(二)术前准备 372

(一)开胸后呼吸生理改变 373

二、开胸后病理生理改变 373

(三)开胸后体位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374

(二)开胸后循环生理改变 374

(五)开胸后对神经反射的影响 375

(四)单侧肺通气的呼吸生理 375

(二)维持术中呼吸功能 376

(一)麻醉选择 376

三、胸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376

四、湿肺病人的麻醉处理 378

(三)输血和输液的管理 378

(一)气管手术 379

五、气管、支气管及隆突手术的麻醉处理 379

(二)支气管手术 380

(三)隆突再造术 382

一、术前对心脏功能的估计 384

第39章 心脏手术的麻醉 384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 385

三、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 385

二、术前药物治疗及其对麻醉的影响 385

(二)后天性心脏病 387

(一)麻醉前用药 390

四、麻醉前准备 390

(三)再次心脏手术 390

五、麻醉原则和常用麻醉方法 391

(三)监测 391

(二)心血管用药的准备 391

(一)体外循环时的麻醉管理 392

六、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的管理 392

(二)心肌保护 393

(三)停止体外循环前后的处理 394

(一)人工心肺机的组成 395

一、人工心肺机的组成及灭菌 395

第40章 体外循环 395

(二)人工心肺机部件的清洗与灭菌 396

二、人工心肺机安装步骤 397

三、人工心肺机运转的管理 399

四、人工心肺机的意外及处理 401

(三)凝血机制的紊乱 402

(二)颅内出血、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血肿 402

五、主要并发症 402

(一)脑缺氧 402

一、大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 403

第41章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403

三、术中监测 404

二、麻醉前准备 404

四、主动脉手术的麻醉 405

五、颈动脉手术的麻醉 408

(一)脑血流 410

一、麻醉与颅脑生理 410

第42章 颅脑手术的麻醉 410

(三)脑脊液循环 411

(二)脑代谢 411

(一)颅内高压的因素及分类 412

二、颅内高压的因素及处理 412

(四)正常颅内压的调节 412

(五)血脑屏障 412

(二)降低颅内高压的方法 413

(二)颅内压测定 414

(一)气栓的监测 414

三、开颅手术时的监测 414

四、麻醉前准备 415

(一)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的麻醉 416

五、麻醉处理 416

(四)颅脑外伤的麻醉 417

(三)颅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 417

(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的麻醉 417

六、并发症的防治 418

(一)眼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419

一、眼科手术的麻醉 419

第43章 五官及颌面手术的麻醉 419

(一)耳鼻喉科手术和麻醉的特点 420

二、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 420

(二)麻醉处理 420

(二)常见手术的麻醉处理 421

(二)气管插管困难病人的插管处理 424

(一)颌面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 424

三、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 424

(四)术后防止气道阻塞 425

(三)术中维持气道通畅 425

一、腹部手术的病理生理 427

第44章 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 427

三、麻醉处理 429

二、麻醉前准备 429

(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麻醉 432

(一)经腹前列腺手术的麻醉 432

第45章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 432

一、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的麻醉 432

二、前列腺手术的麻醉 432

(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433

三、肾脏手术的麻醉 434

四、肾移植手术的麻醉 435

一、脊柱手术的麻醉 437

第46章 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 437

二、四肢与关节手术的麻醉 438

三、断肢断指(趾)再植术及自体肢体移植术的麻醉 439

(一)肾上腺的解剖与生理 440

一、肾上腺疾病手术的麻醉 440

第47章 内分泌疾病手术的麻醉 440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的麻醉 441

(二)皮质醇增多症手术的麻醉 441

(四)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 442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手术的麻醉 443

四、胰岛细胞瘤手术的麻醉 444

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的麻醉 444

(一)严重创伤的紧急处理 446

一、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 446

第48章 创伤、烧伤病人的麻醉 446

(二)病情估计和麻醉前准备 447

(三)麻醉选择 448

(二)病情估计及处理 449

(一)烧伤的病理生理 449

二、严重烧伤病人手术的麻醉 449

(三)麻醉选择 450

一、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452

第49章 小儿麻醉 452

二、麻醉前检查及准备 455

(一)麻醉诱导方法 457

三、全身麻醉 457

(二)麻醉维持及管理 458

(二)椎管内麻醉 460

(一)局部浸润 460

(三)苏醒期处理 460

四、椎管内麻醉及区域麻醉 460

五、小儿术中输液输血 461

(三)臂丛阻滞 461

六、新生儿麻醉的注意事项 462

一、孕产妇的解剖生理 464

第50章 产科麻醉 464

(一)胎盘屏障的影响 466

二、孕产妇用药的影响 466

(二)麻醉用药的影响 467

(三)产科用药的影响 468

(二)麻醉注意 469

(一)术前病情估计及准备 469

三、产科麻醉的特点 469

(三)特殊病情的处理 470

(一)新生儿估计 471

附:新生儿复苏 471

(二)复苏处理 472

(三)复苏后处理及预后 474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475

第51章 老年麻醉 475

二、老年人对麻醉药药效学的影响 476

三、老年人的麻醉特点 477

(二)麻醉前准备 479

(一)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 479

第52章 特殊病情病人的麻醉 479

一、高血压病人的麻醉 479

(三)麻醉处理及注意事项 480

(二)麻醉前准备 481

(一)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481

二、糖尿病病人的麻醉 481

(三)麻醉处理 482

(一)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 483

三、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483

(三)哮喘病人的麻醉 485

(二)慢性呼吸道炎症时的麻醉 485

(二)损害心排血量的心脏病病人的麻醉 485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麻醉 485

(一)急性呼吸道炎症时的麻醉 485

(二)外科异常出血 486

(一)机体止血过程 486

五、凝血障碍病人的麻醉 486

(一)麻醉前估计 487

六、放射治疗与化疗后病人的麻醉 487

(三)麻醉处理的一般原则 487

(一)麻醉前准备 488

七、颈部肿物压迫呼吸道时的麻醉 488

(二)麻醉处理 488

(一)麻醉前准备 489

八、胸腺切除术的麻醉 489

(二)麻醉管理注意事项 489

(二)麻醉及管理要点 490

(二)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时麻醉 491

(一)诊断性检查的麻醉特点 491

第53章 诊断性检查的麻醉与疼痛治疗 491

一、诊断性检查的麻醉 491

(四)支气管镜检查和造影时麻醉 492

(三)脑血管、脑室或气脑造影时麻醉 492

(一)硬脊膜外腔小剂量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 493

二、疼痛治疗 493

(二)神经阻滞 494

一、ICU的基本设备 496

第54章 麻醉恢复室及监测治疗室 496

(三)感染防治及维持正常代谢 497

(二)循环监测治疗 497

二、ICU的监测治疗要点 497

(一)呼吸监测治疗 497

三、麻醉恢复室监测治疗要点 498

基本参考文献 500

简明索引 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