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 1
一、什么是儒学? 1
二、儒学经历了哪些重大转变? 3
三、儒学和中国王权政治形成怎样的基本关系? 8
四、儒学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10
五、儒学对中国周边国家的社会文化有何影响? 12
六、儒家如何看待三教? 15
七、为什么儒家也称儒教? 18
八、当代新儒家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0
经典 23
九、《周易》是怎样一部经典? 23
一○、《尚书》是怎样一部经典? 25
一一、《诗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27
一二、《周礼》是怎样一部经典? 30
一三、《仪礼》是怎样一部经典? 32
一四、《礼记》是怎样一部经典? 34
一五、《春秋左传》是怎样一部经典? 37
一六、《春秋公羊传》是怎样一部经典? 39
一七、《春秋榖梁传》是怎样一部经典? 41
一八、《论语》是怎样一部经典? 43
一九、《孟子》是怎样一部经典? 45
二○、《孝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47
二一、《尔雅》是怎样一部经典? 49
基本概念 51
二二、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有哪些内容? 51
二三、儒家的“宇宙观”有哪些内容? 53
二四、儒家如何理解“道”? 55
二五、儒家如何理解“理气”? 57
二六、儒家如何理解“太极”? 60
二七、儒家如何理解“阴阳”? 62
二八、儒家如何理解“五行”? 64
二九、儒家如何理解“天地”? 66
三○、儒家如何理解“生死”? 68
三一、儒家如何理解“吉凶”? 70
三二、儒家如何理解“鬼神”? 72
三三、儒家的社会观有哪些主要内容? 74
三四、儒家社会理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6
三五、何谓“治道”? 78
三六、何谓“古今”? 79
三七、何谓“体用”? 81
三八、儒家如何理解“国家”和“天下”? 83
三九、儒家如何理解“损”与“益”? 85
四○、儒家如何理解君臣之道? 87
四一、儒家的用人原则是什么? 89
四二、何谓大学之道? 91
四三、儒家如何理解“民”? 92
四四、儒家如何理解“礼”? 93
四五、何谓“慎独”? 95
四六、儒家如何理解“法”? 97
四七、儒家如何理解“兼”与“独”? 98
四八、儒家如何理解“名”? 99
四九、儒家如何理解“兵”? 101
五○、儒家的经济思想主要有哪些? 103
五一、儒家如何看待农工商? 106
五二、儒家如何看待“田制”和“赋役”? 107
五三、儒家如何看待“贫富”? 109
五四、儒家如何看待“平均”? 112
五五、儒家如何看待“华夷”? 114
五六、儒家认为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7
五七、儒家如何看待“婚丧”? 118
五八、儒家为何注重民风习俗? 120
五九、儒家对政治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121
六○、儒家“经、权”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3
六一、儒家如何看待“天命”? 124
六二、儒家如何看待变动与常则的关系? 127
六三、儒家为何注重历史? 129
六四、儒家“大一统”历史观是什么内容? 131
六五、儒家是怎样理解文艺的政治和社会功能的? 132
六六、儒家认为文学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33
六七、儒家文艺批评的原则是什么? 135
六八、儒家美学思想有何特色? 136
六九、儒家如何看待音乐? 139
七○、儒家道德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40
七一、儒家如何看待“心”? 142
七二、儒家如何看待“性”? 144
七三、儒家如何看待情与欲? 147
七四、何谓“良知”? 149
七五、“人”在儒家学说中的位置怎样? 151
七六、什么是“纲常”? 154
七七、什么是“德”? 156
七八、什么是圣人? 158
七九、何谓君子?何谓小人? 160
八○、儒家如何看待“父子”? 162
八一、儒家如何看待“夫妇”? 165
八二、儒家认为“兄弟”的要义是什么? 167
八三、儒家如何论述“师友”? 168
八四、何谓“中庸”? 170
八五、什么是“和”? 172
八六、什么是“名分”? 174
八七、什么是“忠恕”? 175
八八、什么是“人伦”? 176
八九、何谓“忠信”? 178
九○、何谓“谦敬”? 180
九一、何谓“公”? 182
九二、何谓“廉耻”? 185
九三、儒家是否只重“义”而不言“利”? 187
九四、儒家也讲究“静”吗? 188
九五、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与道家有何不同? 190
九六、为什么“修身”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位置? 192
九七、儒家学习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94
九八、儒家知行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95
九九、何谓“格物致知”? 198
一○○、何谓“教”? 200
一○一、何谓“德性所知”? 202
一○二、儒家如何强调“思”的作用? 204
一○三、儒家在论述教育目的时强调哪些原则? 206
一○四、儒家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哪些? 208
一○五、儒家的教育方法主要有哪些? 209
人物 211
一○六、孔子的主要观点和业绩是什么? 211
一○七、什么是“三十六弟子,七十二贤人”? 213
一○八、子思的“至诚之道”有何意义? 215
一○九、敢于斥责王侯的孟子有哪些重要思想? 217
一一○、曾为兰陵令的荀子有哪些重要观点? 219
一一一、陆贾的十二篇《新语》在汉初有何社会作用? 221
一一二、贾谊的“六理”、“六美”和“六术”指什么? 223
一一三、董仲舒“人副天数”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5
一一四、司马迁的《史记》与《春秋》有何关系? 227
一一五、刘向开创的“发微”思路是什么? 228
一一六、扬雄的《太玄》有何创见? 230
一一七、桓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32
一一八、王充《论衡》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34
一一九、王符在其《潜夫论》中如何论述贫富与乱治? 236
一二○、郑玄注经有何特色? 238
一二一、仲长统“人事为本”的观点有何意义? 240
一二二、何晏如何将“名教”与“无为”结合起来? 242
一二三、阮籍如何将“名教”与“自然”结合起来? 244
一二四、号称有“左传癖”的杜预有何创见? 246
一二五、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意义是什么? 248
一二六、王弼“体用一原”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50
一二七、向秀的“崇有”思想有何价值? 252
一二八、郭象“独化”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54
一二九、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的归隐思想有何意义? 256
一三○、能够“综核天人之际”的崔浩有何业绩? 258
一三一、范缜《神灭论》有何价值? 261
一三二、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63
一三三、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的注疏特点是什么? 265
一三四、魏征有何业绩与重要观点? 267
一三五、颜师古在儒经文字统一方面有何贡献? 269
一三六、王通如何协调三教? 271
一三七、褚遂良作为一代儒臣有何贡献? 273
一三八、李世民在崇尚儒学方面有何作为? 275
一三九、刘知几提出史家要有才、学、识三长有何意义? 277
一四○、张九龄被后人奉为“金鉴”的重要思想主要有哪些? 279
一四一、李筌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81
一四二、杜佑如何将“随时立制,遇事通变”的观点贯穿于《通典》? 284
一四三、陆贽如何强调“民为邦本”? 286
一四四、韩愈的道统论与性三品说有何特色? 288
一四五、李翱“复性”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90
一四六、刘禹锡提出的“天人交相胜”说和“理”、“数”、“势”范畴有何特点? 292
一四七、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重“势”说是怎么回事? 294
一四八、孙复如何倡明正学? 296
一四九、胡瑗的苏湖教法有何特点? 298
一五○、李觏的思想有何特色? 301
一五一、苏洵对“礼”“易”与“兵”做出哪些新解释? 303
一五二、邵雍如何将《周易》象数化? 305
一五三、周敦颐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有何意义? 306
一五四、司马光的天命、礼治、仁政思想是什么? 308
一五五、张载提出的“术虚即气”说有何特色? 310
一五六、王安石的新学有何特色? 312
一五七、二程“理”的观点如何? 315
一五八、朱震的《易》学思想有何特色? 317
一五九、胡安国的《春秋传》有何特色? 318
一六○、张九成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21
一六一、胡宏哲学观点与正统理学有何区别? 323
一六二、杨万里有哪些辩证法思想? 325
一六三、朱熹哲学的“理”和“太极”是什么? 328
一六四、张栻的理学思想有哪些基本观点? 330
一六五、吕祖谦的理学思想基本内容是什么? 332
一六六、陆九渊的“心学”是怎样创立的? 334
一六七、程端蒙在推广理学方面有何贡献? 336
一六八、陈亮的功利思想有何特色? 338
一六九、叶适哲学的理论特色是什么? 340
一七○、陈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43
一七一、蔡沈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45
一七二、真德秀的理学思想是什么? 347
一七三、魏了翁的“正心”、“养心”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49
一七四、王柏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51
一七五、许衡的天道思想如何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变化? 353
一七六、黄震思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56
一七七、饶鲁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57
一七八、赵复如何使理学北传? 359
一七九、刘因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62
一八○、吴澄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64
一八一、宋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66
一八二、刘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69
一八三、赵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71
一八四、方孝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72
一八五、曹端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74
一八六、薛瑄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76
一八七、吴与弼如何创立崇仁学派? 378
一八八、王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81
一八九、陈献章如何开创明代学术新风? 382
一九○、罗钦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84
一九一、湛若水江门心学是如何形成的? 386
一九二、王守仁的学术观点前后有哪些变化? 388
一九三、王廷相如何反对理学? 390
一九四、黄绾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394
一九五、吕楠如何集关学之大成? 396
一九六、王艮如何创立泰州学派? 397
一九七、魏校如何以“天根之学”为宗旨? 400
一九八、聂豹的“归寂”说有何特色? 401
一九九、邹守益为何强调“戒慎恐惧”? 403
二○○、为何说王畿的学说具有许多禅学因素? 404
二○一、罗洪先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06
二○二、唐鹤征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07
二○三、王襞的思想有何特色? 409
二○四、罗汝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10
二○五、何心隐有哪些“异端”思想? 411
二○六、王时槐的“透性”说有何特色? 414
二○七、张居正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15
二○八、李贽的思想为何被斥为“异端”? 417
二○九、吕坤如何反对理学? 420
二一○、焦竑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23
二一一、顾宪成的思想有何特色? 425
二一二、高攀龙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28
二一三、刘宗周为何强调要以“慎独”为宗? 431
二一四、傅山的思想有何特色? 434
二一五、黄宗羲对儒学发展有何贡献? 436
二一六、方以智对辩证法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440
二一七、顾炎武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42
二一八、王夫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45
二一九、毛奇龄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48
二二○、李颙的思想有何特色? 451
二二一、唐甄如何批判君权神授? 453
二二二、顾祖禹的地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56
二二三、颜元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56
二二四、方苞如何开创桐城学派? 459
二二五、戴震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61
二二六、焦循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64
二二七、为什么说龚自珍的观点有功于晚清的思想解放? 465
二二八、魏源的思想有何特色? 468
二二九、曾国藩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71
二三○、俞樾有哪些业绩? 474
二三一、张之洞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75
二三二、黄遵宪有哪些业绩? 477
二三三、严复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81
二三四、康有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84
二三五、谭嗣同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88
二三六、章炳麟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91
二三七、梁启超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95
二三八、王国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99
二三九、刘师培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501
学派 503
二四○、儒家的“八支脉”都有哪些? 503
二四一、什么是稷下学团及其黄老学派? 505
二四二、什么是齐学? 507
二四三、什么是鲁学? 507
二四四、有关《易》的学派主要有哪些? 507
二四五、有关《尚书》的学派主要有哪些? 508
二四六、有关“三礼”的学派主要有哪些? 510
二四七、有关《诗》的学派主要有哪些? 512
二四八、有关《乐》的学派主要有哪些? 517
二四九、有关《春秋》的学派主要有哪些? 517
二五○、有关《论语》的学派主要有哪些? 519
二五一、什么是尔雅学派? 520
二五二、什么是孝经学派? 520
二五三、什么是古文、今文经学派? 521
二五四、北宋有哪些重要学派? 523
二五五、南宋有哪些重要学派? 526
二五六、元代有哪些重要学派? 531
二五七、明代有哪些重要学派? 534
二五八、泰州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38
二五九、甘泉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38
二六○、东林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40
二六一、南雷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40
二六二、桴亭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42
二六三、亭林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43
二六四、船山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44
二六五、二曲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47
二六六、清代有哪些重要学派? 549
二六七、勿庵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51
二六八、颜李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52
二六九、仪征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54
二七○、湘乡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56
二七一、南皮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558
二七二、中国书院产生、演变的基本过程如何? 561
二七三、白鹿洞书院有何特色? 562
二七四、岳麓书院有何特色? 564
二七五、嵩阳书院有何特色? 566
二七六、石鼓书院有何特色? 567
二七七、睢阳书院有何特色? 568
儒学研究 570
二七八、当代中国儒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570
二七九、当代港台地区儒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574
二八○、当代日本的儒学研究情况如何? 579
二八一、当代研究儒学的欧美学者主要有哪些? 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