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与思考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热点问题探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慧玲,张应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45431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有针对性的透彻说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时代发展提出的问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目录 1

序 1

绪论 弘扬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1

1.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发展 1

2.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6

3.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意义 10

1.结论之一:搞好经济建设,挫败西方“西化”、“分化”图谋 14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几个初步结论 14

2.结论之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23

3.结论之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 33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信念教育 46

一、问题的缘起 46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46

1.社会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47

2.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5

3.必须唯物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64

三、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几个初步结论 75

1.结论之一:社会主义的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天下大势 76

2.结论之二: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87

一、问题的缘起 99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99

1.多党政治在中国失败的历史原由 99

第三章 坚定共产党领导的信心教育 99

2.多党制失败的政治学审视 102

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108

三、坚定共产党领导信心的几个初步结论 111

1.结论之一:我们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 111

2.结论之二: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125

3.结论之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36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143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容 143

第四章 集体主义原则的教育 143

一、问题的缘起 143

2.人的社会本质与社会本位理念 148

3.在社会关系中理解人的需要、利益与价值 155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几个初步结论 161

1.结论之一: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有其充分的社会本体论根据 161

2.结论之二:在“真实集体”中实现集体主义追求 168

3.结论之三:弘扬真正的集体主义原则 176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184

1.“人性自私”命题的虚假性 184

第五章 反对利己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184

一、问题的缘起 184

2.人性应当超越自私 190

3.自私问题上的辨正 192

三、反对利己主义的几个初步结论 194

1.结论之一:合理利己主义并不合理 195

2.结论之二:恪守合理利益主义 203

3.结论之三:正确地理解“自爱” 207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217

1.道德之于人性的内在根据 217

一、问题的缘起 217

第六章 美德的教育 217

2.道德自律是人超越动物的精神标志 225

3.人必然以德性塑造人性 231

三、美德教育的几个初步结论 235

1.结论之一:社会公德的遵循 235

2.结论之二:职业道德的教育 239

3.结论之三:传统美德的弘扬 246

第七章 理想的教育 254

一、问题的缘起 254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254

1.作为人的本质规定之一的理想 254

2.理想追求之于幸福生活的充分必要性 261

3.理想主义教育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旨归之一 264

三、理想教育的几个初步结论 268

1.结论之一:科学理想的建构与追求 269

2.结论之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建构与追求 275

3.结论之三: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建构与追求 281

第八章 自由观的教育 289

一、问题的缘起 289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289

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 290

2.拥有真正自由的心性 303

三、自由观教育的几个初步结论 314

1.结论之一:自由意味着对选择负责 314

2.结论之二:自由是对义务的一种自觉承担 317

3.结论之三:只有在集体中才能真实现个性自由 321

第九章 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324

一、问题的缘起 324

二、必要的理论阐述 324

1.人的价值的科学内涵 327

2.人的价值的实现:人是目的,又是手段 333

3.人的价值评价 337

三、关于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几个初步结论 339

1.结论之一: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 339

2.结论之二:在献身中升华自我人生的价值 344

3.结论之三:走向自我生命的不朽境界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