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水污染状况 1
1.1 污染源 1
1.1.1 点源污染调查 1
目录 1
1.1.2 污染物入河量调查评价 3
1.1.3 非点源污染调查 5
1.2 地表水水化学特征 7
1.2.1 矿化度 7
1.2.3 水化学类型 8
1.3 地表水现状水质评价 8
1.2.2 总硬度 8
1.3.1 河流水质评价 9
1.3.2 水库湖泊水质评价 11
1.3.3 水库湖泊营养状况评价 13
1.3.4 底质污染评价 15
1.4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及供水水质 18
1.4.1 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 19
1.4.2 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 19
1.4.3 水源地有毒有机物污染状况评价 20
1.5 水功能区状况评价 21
1.5.1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1
1.5.2 分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4
1.5.3 水功能区受纳污染物状况 26
1.6 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27
1.7 地下水污染评价 28
1.7.1 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 28
1.7.2 地下水污染 29
1.7.3 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水质现状 30
1.8 中国水环境特征 31
参考文献 33
2.1 水生态系统 35
2.1.1 河流生态系统与水质净化 35
2 水污染成因 35
2.1.2 湖库生态系统 38
2.1.3 水环境承载能力 39
2.2 水污染类型 40
2.2.1 热污染 40
2.2.2 耗氧污染 41
2.2.3 植物营养盐 42
2.2.4 酚类污染 43
2.2.5 重金属类污染 44
2.2.6 农药污染 47
2.2.8 氰化物污染 48
2.2.7 油类污染 48
2.2.9 酸污染 49
2.2.10 病原体污染 50
2.2.11 放射性污染 51
2.2.12 有毒有机物污染 51
2.3 水环境污染物作用机制 52
2.3.1 物理机制 53
2.3.2 化学机制 53
2.3.3 生物学机制 53
2.3.4 综合机制 55
2.4.1 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生态效应概述 57
2.4 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生态效应 57
2.4.2 重金属污染效应 59
2.4.3 有毒有机物污染效应 64
2.4.4 水污染生态评价 66
参考文献 73
3 水污染模拟预测 74
3.1 水污染源预测 74
3.1.1 点源预测 75
3.1.2 非点源预测 77
3.2 地表水水质预测 82
3.1.3 污染源入河量预测 82
3.2.1 水质模型中的物理过程 83
3.2.2 水质控制方程 90
3.2.3 水质模拟 94
3.3 地下水污染与预测 112
3.3.1 地下水污染概论 112
3.3.2 地下水污染预测 115
参考文献 117
4.1 水环境修复技术综述 120
4.1.1 物理方法 120
4 水环境修复技术与评价 120
4.1.2 化学方法 122
4.1.3 生物方法 123
4.2 水环境修复评价 127
4.2.1 河流修复可行性研究 128
4.2.2 河流恢复评价 129
4.2.3 湿地修复评价 132
参考文献 134
5 河流生态修复 137
5.1 河流生态系统概述 138
5.2 河流修复基本理论 141
5.2.1 河流景观修复 142
5.2.2 河流生态修复 145
5.3.1 河流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历史 155
5.3 河流生态修复历史与内容 155
5.3.2 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内容 159
5.4 河流修复措施与技术 162
5.4.1 河流缓冲区域生态系统修复措施 162
5.4.2 河流水生生物群落恢复 168
5.4.3 河流底泥疏浚 170
5.4.4 河流调水 177
5.4.5 河流曝气复氧 179
5.5.1 英国泰晤士河水污染防治 185
5.5 河流水环境修复典型实例 185
5.5.2 苏州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187
参考文献 191
6 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与修复 196
6.1 概述 196
6.2 湖泊和水库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98
6.2.1 湖泊成因和类型 198
6.2.2 湖泊水环境特点 199
6.2.3 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203
6.3.1 湖泊和水库的主要污染问题及其特征 205
6.3 湖泊和水库的水环境污染 205
6.3.2 湖泊(水库)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行为及控制因素 208
6.3.3 湖泊(水库)有毒有机物污染 217
6.3.4 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 222
6.3.5 湖泊和水库的酸化 233
6.3.6 湖泊萎缩和湖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破坏 235
6.4 污染湖泊恢复原理和技术 238
6.4.1 污染湖泊和水库恢复的基本原则 239
6.4.2 湖泊和水库的外源污染控制 240
6.4.3 湖泊和水库的内源控制 245
6.4.4 湖泊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善 252
6.4.5 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和控制技术 258
6.4.6 湖泊和水库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 263
参考文献 268
7 湿地污染修复 272
7.1 概述 273
7.1.1 湿地与湿地的定义 273
7.1.2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 276
7.1.3 湿地类型与分布 278
7.1.4 湿地水环境的水化学特征 280
7.2 湿地污染及环境效应 284
7.2.1 污染物在湿地中的迁移转化 284
7.2.2 湿地污染的危害和影响 288
7.2.3 我国湿地污染现状与湿地退化 292
7.3 湿地修复基本理论 296
7.3.1 湿地修复概述 296
7.3.2 湿地修复的理论依据 297
7.3.3 湿地修复的基本原则 301
7.3.4 湿地修复的目标 302
7.3.5 湿地修复的步骤 304
7.4 湿地修复的技术与措施 311
7.4.1 湿地修复技术 311
7.4.2 湿地修复措施 320
7.4.3 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 324
7.5 湿地修复评价 326
7.5.1 湿地修复的合理性评价 326
7.5.2 湿地修复成功的评价体系 327
7.5.3 湿地修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29
参考文献 330
8 地下水污染修复 334
8.1 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334
8.1.1 水文循环与地下水 334
8.1.2 地下水贮存和地下水类型 335
8.1.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339
8.2.1 含水介质特性 340
8.1.4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40
8.2 物理特性 340
8.2.2 地下水的运动与达西定律 341
8.2.3 地下水流水质方程式 343
8.3 化学特性 345
8.3.1 地下水化学成分 345
8.3.2 地下水中基本的物理化学作用 346
8.4 地下水污染 348
8.4.1 地下水污染途径及污染条件 348
8.4.2 主要的地下水污染物质 349
8.5.1 地下水污染评价 351
8.5 地下水修复 351
8.5.2 抽提处理 355
8.5.3 气提技术 356
8.5.4 空气吹脱技术 358
8.5.5 生物修复技术 361
8.5.6 渗透反应墙(PRB)修复 369
8.5.7 稳定和固化 371
8.5.8 电动力学修复 372
8.5.9 典型地下水污染修复实例 372
参考文献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