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读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18038832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突出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并力求用浅显的语言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

目录 1

第一章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1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与不断完善 2

(一)时代的需要与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2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4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深化和发展 8

二、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 17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局限性 18

(二)马克思在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 19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新探索 23

三、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 29

(一)空想社会主义及其缺陷 30

(二)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1

(三)对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的探索 33

(四)马克思、恩格斯对预见未来的基本态度 38

四、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39

(一)对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的认识 40

(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

(三)积极探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 4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 53

一、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53

(一)批判教条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55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批判教条主义的重要法宝 59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62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62

(二)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65

三、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是科学把握时代发展的产物 70

(一)敏锐把握资本主义的变化,提出帝国主义理论 70

(二)帝国主义理论与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 77

四、“一国胜利论”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发展 80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 80

(二)列宁对“欧洲联邦口号”教条主义错误的批判 84

(三)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87

五、“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91

(一)“新经济政策”出台前的理论构想和实践教训 92

(二)“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标志着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发生了根本改变 9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06

一、在实践中提出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06

(一)在批判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的斗争中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07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 110

(三)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13

二、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 115

(一)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115

(二)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118

三、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发展阶段论 119

(一)中国社会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119

(二)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121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124

四、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131

(一)深刻阐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131

(二)科学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的思想 134

(三)从国情出发探索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 13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论述 138

五、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38

(二)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科学根据 140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实践 144

六、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46

(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和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划分 148

(二)对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的探索 151

(三)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 15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5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59

(一)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60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66

(一)清醒把握中国国情,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71

二、对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 171

(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 175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规定 178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178

(二)破除僵化观念,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新回答 181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84

四、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刻揭示 185

(一)纠正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5

(二)把握当今科技革命发展的时代脉搏,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2

五、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认识的重大突破 193

(一)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194

(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19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97

(一)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99

六、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199

(二)根据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04

第五章 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209

一、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 209

(一)坚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做到“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210

(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213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衡量和检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215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突破 217

(一)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7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规定 221

(三)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新规定 225

(一)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 228

三、马克思主义治国方略的新发展 228

(二)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232

(三)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 235

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237

(一)明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37

(二)系统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要求 242

(三)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45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 24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24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进行了新概括,提出了新要求 251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255

(四)对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辩证关系的新认识 260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