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前言 1
第1章 城市CBD的形成 1
1.1 CBD的发育过程 1
1.1.1 集市和城镇 1
1.1.2 传统的商业中心——CBD的胚珠 3
1.1.3 现代CBD的形成 4
1.2 CBD的空间模式 6
1.2.1 整体发育模式 6
1.2.2 二元结构模式 7
1.2.3 飞地模式 8
第2章 CBD和CBD系统的理论架构 10
2.1 CBD的基本理论命题……………………………………………………10 2.1.1 CBD的定义 10
2.1.2 CBD的规模 11
2.1.3 CBD的区位和形状 12
2.1.4 CBD的职能结构 13
2.2 CBD系统的理论框架 15
2.2.1 CBD系统的定义 15
2.2.2 CBD系统形成的动力机制 16
2.2.3 CBD系统的类型 17
第3章 CBD研究的理论评述 22
3.1 前人理论研究的回顾和评述 22
3.1.1 生态学的CBD概念 22
3.1.2 土地经济学派的CBD理论 23
3.1.3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CBD理论 27
3.1.4 基于经济区位的结节理论 28
3.1.5 霍乌德的CBD核-框理论 32
3.2 流量经济和CBD成因的新理念 35
3.2.1 流量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36
3.2.2 基于流量经济的CBD新理念 37
3.2.3 流量经济与CBD的形成机制 37
4.1.1 CBD的空间延展 42
第4章 CBD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提升 42
4.1 CBD的空间动态变化 42
4.1.2 CBD的空间跃移 43
4.1.3 CBD的空间萎缩 45
4.1.4 CBD动态空间的动力学分析 46
4.2 CBD功能内涵的提升 48
4.2.1 功能内涵提升的阶段性 48
4.2.2 CBD功能内涵提升的区域分析 49
4.2.3 国际大都市CBD功能内涵的全球化 53
第5章 CBD系统的立体空间利用 59
5.1 CBD系统的高空指向——建筑物的高层化 59
5.1.1 高层化模式的区域差异 60
5.1.2 高层建筑的功能结构 63
5.2 充分开发地下空间 66
5.2.1 地下交通设施 66
5.2.2 地下商业街 67
5.2.3 地下城市 69
5.3 优化地面空间利用 70
5.3.1 步行街 70
5.3.2 室内步行街——销品茂 75
5.3.3 步行通道 76
5.4 CBD立体化空间组织的理论和方法 77
5.4.1 CBD立体空间利用的效益 77
5.4.2 立体空间结构的人流组织 78
第6章 中国的CBD建设 80
6.1 中国大城市CBD形成的沿革 80
6.1.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城市CBD的形成和动力 80
6.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CBD的动态变化 81
6.2 中国主要城市的CBD发展建设 83
6.2.1 上海CBD的发展建设 83
6.2.2 北京的CBD建设 85
6.2.3 广州CBD的发展建设 86
6.2.4 深圳CBD的发展建设 87
6.3.1 CBD的纯商务化倾向 88
6.3 当前中国城市CBD建设的误区 88
6.3.2 规划目标的异化 89
6.3.3 CBD建设的同构化 90
6.3.4 交通组织的无序化 90
6.3.5 CBD建设的盲目性 91
第7章 中国城市CBD系统的比较研究——以重庆和西安为例 92
7.1 西部特大城市CBD系统的背景分析 92
7.1.1 西部城市的本底条件 92
7.1.2 解放后西部城市发展概况 93
7.1.3 城市的现状水平 95
7.1.4 城市经济的成长空间 96
7.1.5 流量经济的弱势 97
7.2 样本城市的选取 99
7.2.1 样本城市选择的原则 99
7.2.2 样本城市评选的方法 100
7.2.3 流量经济的定量分析 103
7.3.1 两种城市类型,两种CBD模式 105
7.3 重庆和西安CBD系统的比较研究 105
7.3.2 CBD土地空间利用和职能结构的比较 114
7.3.3 城市形态对CBD系统发育的差别影响 121
7.4 CBD系统实证研究小结 126
第8章 城市副中心(Sub-CBD)的理论探索 128
8.1 Sub-CBD的定义 128
8.2 Sub-CBD的地域属性 129
8.3 Sub-CBD的形成机制 129
8.3.1 CBD的衰落和挤出效应 130
8.3.2 Sub-CBD的功能补偿机制 131
8.3.3 城市规模和形态的导向机制 131
8.3.4 特殊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向作用 132
8.4 Sub-CBD的区位模式 133
8.4.1 交通枢纽型的Sub-CBD 133
8.4.2 基于大型公共设施区位的Sub-CBD 134
8.4.3 城镇型的Sub-CBD 134
8.5 Sub-CBD的功能特征 134
8.5.2 功能结构简单 135
8.5.1 功能内涵不齐全 135
8.5.3 功能特色明显,主导功能意义重要 136
8.6 Sub-CBD的分类 136
第9章 中国城市的城市副中心Sub-CBD建设研究——以重庆杨家坪副中心建设为例 139
9.1 国内外副中心建设的经验 139
9.1.1 国际特大城市Sub-CBD建设的实践 139
9.1.2 国内经验——上海徐家汇副中心建设 147
9.1.3 国内外副中心建设经验对杨家坪副中心建设的启示 150
9.2 重庆市各副中心的比较研究 151
9.2.1 副中心所在区的流量经济比较 152
9.2.2 副中心所在区的产业结构比较 153
9.2.3 各副中心的土地利用比较 154
9.2.4 各副中心现状与特点 155
9.3 杨家坪副中心的SWOT分析 157
9.3.1 比较优势 157
9.3.2 比较劣势 159
9.3.3 杨家坪副中心建设的SWOT分析 161
9.3.4 总体评价与发展前景预测 162
9.4 杨家坪副中心的定位 163
9.4.1 目标定位 163
9.4.2 功能定位 163
9.5 杨家坪副中心的规模容量 167
9.5.1 城市副中心规模容量的概念及制约因素 167
9.5.2 国内外大都市副中心建设规模及容量比较 167
9.5.3 杨家坪副中心的适度开发规模 168
9.6 杨家坪副中心的步行街区建设 169
9.6.1 实施“五个一”工程 169
9.6.2 步行街区的交通组织 170
9.6.3 调整步行街区的第三产业结构 174
9.7 杨家坪副中心的外围建设 176
9.7.1 杨家坪副中心的地域系统 176
9.7.2 大力开发核缘圈层 177
9.8 副中心实证研究小结 179
主要参考文献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