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1
一、概念 1
二、发展历程 2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方法 13
一、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13
二、环境管理概念 15
三、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6
四、环境管理学的概念 17
五、环境管理的方法 18
第三节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21
一、对象 21
二、内容 23
三、手段 25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 3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一、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 32
二、三种发展观的讨论 33
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5
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5
五、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 36
六、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9
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40
第二节 三种生产理论 43
一、三种生产理论概述 43
二、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47
三、构成及其特征 49
二、规定 49
一、概念 49
第一节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49
第三章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49
四、我国的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 51
五、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56
第二节 美国和日本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57
一、美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57
二、日本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61
第四章 中国环境政策 69
第一节 环境政策概述 69
一、概念 69
二、渊源和体系 69
三、环境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70
第二节 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变化 72
一、从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72
二、从污染控制到生态保护 73
三、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 74
四、从点源治理到流域与区域的环境治理 75
五、从行政管理到法律、经济手段 75
第三节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 76
一、综合性环境政策——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76
二、基本环境政策 76
三、环境技术政策 83
四、环境经济政策 87
五、环境产业政策 87
第五章 环境法 90
第一节 环境法概述 90
一、产生和发展 90
二、环境法概念 93
三、环境法的任务、目的、作用 94
二、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构成 95
第二节 环境法体系 95
一、环境法体系及其分类 95
第三节 环境法律关系 104
一、概念和特征 104
二、构成要素 105
第四节 环境法律制度 106
一、概述 106
二、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108
第五节 法律责任 117
一、行政责任 117
二、民事责任 119
三、刑事责任 120
四、新《刑法》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 122
二、环境标准工作历史沿革 125
一、概念 125
第一节 环境标准概述 125
第六章 环境标准 125
三、作用 127
第二节 环境标准体系 127
一、构成及其类型 127
二、我国主要环境标准名录 132
三、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新代号的含义 134
第三节 环境标准的实施与实施监督 135
一、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135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 135
三、环境标准执行要领 136
四、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实施 137
五、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实施 137
六、国家基础标准与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实施 137
第四节 我国环境标准发展趋势 138
七、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 138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40
一、概念 140
二、产生与发展 140
第七章 环境管理制度 140
三、主要内容 142
四、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后果 145
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 146
第二节 “三同时”制度 146
一、概念 146
二、产生与发展 146
三、主要内容 147
四、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 148
五、“三同时”制度的作用 148
二、产生与发展 149
第三节 排污收费制度 149
一、概念 149
三、主要内容 151
四、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的管理体制 153
五、排污费征收的政策 153
六、排污费征收的程序 154
七、排污费的性质 154
八、排污收费制度的作用 154
第四节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155
一、概念 155
二、主要内容 156
三、制定环保目标责任书步骤和类型 156
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特点 157
一、概念 158
第五节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158
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作用 158
二、产生与发展 159
三、法律依据 159
四、主要内容 159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作用 162
第六节 排污许可证制度 162
一、概念 162
二、产生与发展 163
三、工作步骤 163
四、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差异 165
五、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作用 166
二、产生与发展 167
三、主要内容 167
一、概念 167
第七节 限期治理制度 167
四、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 169
五、作用 169
第八节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169
一、概念 169
二、产生原因 170
三、分散与集中的关系 170
四、集中控制模式 170
五、作用 171
第八章 环境质量管理 173
第一节 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173
一、环境质量的基本概念 173
二、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 174
第二节 环境质量管理方法 178
一、水环境质量管理 178
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182
三、综合环境质量管理 186
第三节 环境容量的计算 187
一、环境容量的概念 187
二、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 188
三、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189
第九章 环境污染控制 198
第一节 新污染源控制 198
一、建设项目要优化选址,合理布局 198
二、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必须符合国家和当地的产业政策 198
三、坚持清洁工艺,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 199
四、坚持“以新带老”、“以建促治” 199
五、正确处理企业分散治理与集中治理的矛盾,促进区域污染物集中处理 200
六、抓好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做好环境规划 200
二、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201
三、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 201
一、将环境保护纳入排污单位的工作计划,建立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201
第二节 老污染源控制 201
四、强化排污收费,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202
五、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202
第三节 污染防治设施的环境监理 202
一、污染防治设施监理的概念 202
二、污染防治设施环境监理的程序和一般方法 203
三、污染防治设施管理情况检查 205
四、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转情况检查 205
五、污染防治设施的变动检查 206
六、污染防治设施违章行为认定与查处 206
七、生产、安装污染防治设备和产品的检查 208
八、各类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理要点 208
一、城市环境管理 214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214
第十章 区域环境管理 214
二、城市环境管理对策和措施 218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 221
一、我国农村的环境状况 221
二、国家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224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224
第十一章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226
第一节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226
一、概念 226
二、内容与原则 226
三、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与生产管理关系 228
四、企业环境计划管理 229
五、企业环境质量管理 230
七、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制和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231
六、企业环境技术管理 231
八、构建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233
第二节 工业企业污染源管理 236
一、工业企业污染源管理的要点 236
二、工业污染源管理方法 237
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一、概念 242
二、作用 243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244
一、水资源概念 244
二、水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44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45
四、水资源环境管理措施 248
二、海洋污染状况 250
一、海洋资源的概念 250
第三节 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 250
三、措施与行动 252
第四节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253
一、森林及相关概念 253
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 253
三、中国森林资源状况 254
四、森林生态资源的价值 254
五、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255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 257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257
二、生物多样性作用 257
三、生物多样性概况 258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所受威胁 260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260
六、我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机构 262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体系 264
第一节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 264
一、概念 264
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265
三、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265
四、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267
第二节 ISO 14000系列标准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269
一、ISO 14000标准由来 269
二、基本框架和内容 269
三、ISO 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及其作用 273
四、ISO 14000与ISO 9000的关系 274
五、ISO 14000标准的实施与环境管理工作的关系 275
六、在我国推行ISO 14000标准的情况 276
参考文献 280
教学建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