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前瞻视线 3
整合资源——媒体产业化运营的重要途径 梁洪文 支英珉 3
时政期刊对报纸的启示 韩希江 9
办“新闻精品超市”的采编创新初探 廖鲁川 13
报业跨区域扩张的动因及战略选择 林忠礼 17
竞合时代,都市报文娱新闻传播的对策与方法 朱德泉 25
浅谈报纸隐性采访的发展 孙晓曼 35
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及现状浅析 车向平 39
当前亟待创建《法律新闻学》 何涛 42
让晚报经济新闻更鲜活 胡淑华 44
“专”中求丰富,“专”中成气势 李秀珍 47
拿什么巩固我们的市场 宋燕惠 51
浅论“舆论领袖”在媒体扩张中的作用 王恒 54
总体观点 59
守门员·服务员·策划员 孟庆军 59
读者是上帝吗?大鱼吃小鱼吗? 翟恒水 61
晚报地方新闻的深度处理 武俊 63
晚报当前应如何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 邢强 67
生活类报纸经济新闻写什么 房加兴 70
通过板块整合和再设计增强《生活日报》品牌效应 李克新 73
整合后《生活日报》如何确立自己的信息优势 乔永华 75
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报道——差异化办报初探 闫明 77
在本地化新闻中“闹动静” 祝同新 80
实话实说——从记者站看晚报 黄体军 82
避众独行 89
以发展的眼光解读独家新闻 杨飞越 89
如何用“脑”打造独家新闻 王世新 92
用策划和细节赢得读者的眼泪 李春光 张庆村 96
拿什么拯救“独家新闻” 张伟 99
浅谈新闻创新 蒋波 103
在时政公共新闻资源中挖掘独家新闻 刘玉波 106
新观点应成为教育新闻的亮点 王振国 108
做让城市读者爱读的农业经济新闻 吴修安 高峰 110
为什么把如何过马路发头条 张峰 112
重点报道未必是“严肃报道” 张洪波 114
行业记者如何进行舆论监督 周爱宝 118
提炼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 左庆 122
就是要给观众“好看” 张达伟 123
打造一个平台,擦亮两个品牌 胡忠华 129
成功制造 129
从一个活动到一个品牌 秦建平 雍坚 132
从“写”到“做” 于欣 王玮琳 136
“笑到最后,才是最大的胜利者” 彭传刚 尉伟 138
增强案例新闻的含金量 董震 141
从平凡中写英雄 李冉 143
以新闻专栏“锁定”读者眼球 李岩侠 146
有境界自成高格 沙元森 150
厚重文化的新闻观照 温涛 151
不妨留下个“小尾巴” 薛良诚 155
用经济学的眼光去采写新闻 尹玉涛 156
非常栏版 163
开办个性化专栏,实现差异化竞争 周京臣 163
从读者视角出发,用“反魔弹论”经营版面 王德高 165
从追求“可读”到追求“易读” 吕冰 169
如何编辑“恐怖新闻” 刘淑燕 171
《人文阅读》的所指和能指 杨晓珍 173
一个版=一张报 张丽 177
对比美报看国内报纸版式的不足 戴兵 179
突出个性,改变作风 郝爱萍 181
谈谈国内新闻版的导向和品位 李海 184
如何办好报纸的证券版 李良栋 185
健康版的出彩之路 彭茜 188
贴近,是服务读者的利器 修伟华 190
谈国际新闻的差异化报道 闫杰 192
在“突破”与“稳定”间把握平衡 严洁 195
从千面一孔到风情万种 于滨 198
社区时代 203
社区新闻:让受众与新闻零距离 廖鲁川 张波涛 203
社区新闻“六字诀” 张刚 207
为市民大众打造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 蔡宇丹 210
农民工:都市媒体的“集体盲区” 周立勋 冯恩大 213
挖掘阳光面,扩大读者面 段书强 218
热线记者更应坚持“三贴近” 郭学军 219
农民工:越走越近的“外人” 李琥珀 221
社区新闻采访,更需要深入 刘海鹏 224
“三贴近”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邱志强 226
谈年轻记者跑社区 王娟 229
贴近群众是新闻的“主心骨” 王丽 232
从热线电话中“淘金” 王艳丽 235
传达民声,反映民情 于海霞 236
让现场短新闻活起来 赵国陆 239
热做冷思 243
暗访新闻的原罪和道德评价 高祥森 243
传统型新闻摄影面临的危机及对策 周青先 247
“狗仔”的困惑和道义 张宇 249
马加爵是明星吗 王铁 252
娱乐报道的非娱乐成分 孔昕 255
对新闻策划的误区及其本质的认识 常新喜 259
社会新闻主流化倾向的初步探讨 高祥 261
当心戕害媒体良知的“策划新闻” 郭波 263
如何让经济新闻距读者近些,再近些 胡磊 267
新闻竞争中的道德危机 姜淑芹 270
论娱乐新闻的严肃化 金中丽 273
警惕媒体成为“作秀工具” 康鹏 275
自律,然后开始娱乐 李可可 276
娱乐着,同时思考着 秦娟 279
文字记者摄影利弊谈 王建廷 281
情感:新闻写作的双刃剑 王晓鹏 284
都市类报纸:多一些涉农意识 徐波 286
新闻真实要求杜绝“合理想象” 张璐 289
实战兵法 295
社会新闻的主流化操作 李军毅 295
恶性事件的新闻编辑思想 王永田 298
新闻角度的误区与困惑 刘春雷 301
逾越新闻发布的信息壁垒 彭东 303
做强都市类报纸的财经新闻 崔京良 306
批评报道中摄影手法的表现 戴伟 309
时评,要学会倾听大众的声音 李皓冰 311
让新闻图片“细”水长流 刘军 313
论娱乐新闻的“社会新闻式操作” 倪自放 315
就事说事,难免失之偏颇 乔显佳 318
从气象预报到气象新闻 胡永庆 320
实现时政新闻的“软着陆” 于梅君 322
浅谈专家访谈的提问设计 曾琳 325
如何挖掘适合晚报风格的经济新闻图片 张中 328
客观平实说彩票 赵琪 330
化解热线纠纷三原则 赵志祥 331
“负利率”时代增强理财新闻实用性 周海升 334
新茶老酒 339
主流报道离不开人文关怀 王慧 339
深度报道之“深度”分析 李春光 高红日 341
如何使人物通讯“动”起来 李艳 345
浅谈社会新闻中的人文意识 张坚栋 347
把握与采访单位的距离 吕华远 349
新闻价值不宜人为拔高 雒武 352
体育新闻标题散论 马纯潇 353
我对体育摄影的两点看法 王鸿光 356
如何正确看待文娱资讯 孟猛 357
新闻报道要摒弃新闻偏见 孟秀玲 359
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 桑海波 362
时评:民间维权运动的推进 石念军 365
“美化”新闻,提升新闻张力 王东 368
论社会新闻的主流化倾向 王太星 刘大正 371
体育新闻远近谈 尹成君 374
成才攻略 379
如何保持新闻从业者对职业的持久热情 李新生 379
擦亮印在报纸上的名字 金云伟 384
合奏的乐章更迷人 高俊峰 388
从被动追星到主动下沉 郝东智 392
也说新闻敏感疲劳 刘炳文 395
驻站记者的监督和约束 刘国林 396
一旦发现新意就要穷追不舍 吕春梅 398
勤于发现,善于鉴别 田茹 399
从“粘贴新闻”到“解读新闻” 王封 402
现场,记者追求的第一原则 王太星 崇真 404
新记者与“三贴近” 杨传忠 407
我和明星面对面——谈文化娱乐新闻中的人物采访 杨新会 409
地方记者要善抓“特色”新闻 张宏磊 411
经营有方 415
《齐鲁晚报》跨行业经营优势与风险分析 辛永君 姜长勇 415
主题推广——媒体参与行业运作的“武器” 支英珉 421
读者调查之我见 管新华 425
假日报纸该“变脸”了 刘英 430
发行应该实现“第二次浪潮” 韩延璟 433
让消费更贴近生活 韩滨 436
两报多渠道自主发行及其策略探析 李刚 439
关于报纸网站的思考 帅为 442
《齐鲁晚报》地方新闻网络系统的开发应用 万捷 445
独具特色的《齐鲁晚报》卫星传版系统 武悦 447
一张都市消费名片 夏雁青 449
打造属于自己的电视读报栏目 徐永群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