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用混凝土大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3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乃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30153391
  • 页数:12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根据最新发布的混凝土的标准及新技术,对第一版《实用混凝土大全》进行了修订改版。本书是一部大型混凝土工具书,书中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混凝土的原材料、配置技术、生产工艺、施工应用、性能检测、病害检测与修补、再生利用及微观测试等。书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包含了国内外大量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与新标准,有关混凝土技术的问题均可从书中查到相关的参考内容,是国内混凝土技术方面一部最新的实用型工具书。

1.2 硅酸盐水泥熟料 3

1.2.1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 3

目录 3

第一篇 混凝土原材料 3

第一章 水泥 3

1.1 导言 3

1.2.2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4

1.2.3 熟料的率值与矿物组成计算 8

1.3 无机矿物质混合材 9

1.4.1 硅酸盐水泥熟料单矿物的水化 15

1.4 水泥水化与硬化 15

1.4.2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 20

1.4.3 水化产物 23

1.4.4 外加物和温度对水化的影响 28

1.4.5 新拌水泥浆体微结构的形成 34

1.4.6 新拌水泥浆体的流变性 36

1.4.7 水泥浆体的凝结与硬化 39

1.4.8 硬化水泥浆体的结构与性能 40

1.4.9 水泥浆体与骨料的黏结 42

1.5 硅酸盐系列品种水泥 44

1.5.1 硅酸盐水泥 46

1.5.2 普通硅酸盐水泥 48

1.5.3 矿渣硅酸盐水泥 52

1.5.4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56

1.5.5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58

1.5.6 复合硅酸盐水泥 61

1.6 特种水泥 64

1.6.1 快硬高强水泥系列 65

1.6.2 膨胀水泥系列 86

1.6.3 自应力水泥系列 90

1.6.4 水工水泥系列 95

1.6.5 油井水泥 101

1.6.6 装饰水泥 107

1.6.7 耐高温水泥及胶凝材料系列 111

1.6.8 其他特种水泥 115

1.7.2 生态水泥的概念 126

1.7.1 引言 126

1.7 生态水泥 126

1.7.3 生态水泥的性质 127

1.7.4 制造工艺 128

1.7.5 生态水泥用途的开发 131

1.8.2 省能源、省资源水泥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 132

1.8.1 省资源、省能源水泥的类型 132

1.7.6 结论 132

1.8 省资源、省能源的水泥 132

1.8.3 省资源、省能源水泥的性能 133

参考文献 135

2.2.2 分类 137

2.2.1 概述 137

第二章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 137

2.1 导言 137

2.2 化学外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137

2.3.2 种类 138

2.3.1 概述 138

2.2.3 命名与定义 138

2.3 普通减水剂 138

2.3.3 几种主要减水剂的制备 140

2.3.4 普通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42

2.3.5 减水剂的应用 146

2.4.2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147

2.4.1 概述 147

2.4 高效减水剂 147

2.4.4 萘系减水剂的性能与应用 151

2.4.3 作用机理 151

2.4.5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 152

2.5.2 品种 155

2.5.1 概述 155

2.5 早强剂 155

2.6.2 速凝剂的品种 158

2.6.1 概述 158

2.6 速凝剂 158

2.6.4 影响速凝剂作用的因素 160

2.6.3 速凝剂的作用机理 160

2.7.2 防冻剂的种类 163

2.7.1 概述 163

2.7 防冻剂 163

2.7.4 防冻剂的应用 165

2.7.3 防冻剂的作用机理 165

2.8.2 各类膨胀剂简介 167

2.8.1 概述 167

2.8 膨胀剂 167

2.9.1 概述 175

2.9 防水剂(防湿剂) 175

2.9.3 各种防水剂的防水效果 176

2.9.2 防水剂的种类及其主要化学成分 176

2.9.5 对新拌砂浆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79

2.9.4 防水剂的规格及试验方法 179

2.9.7 影响防水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180

2.9.6 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80

2.10.3 泵送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 181

2.10.2 泵送剂的种类 181

2.10 泵送剂 181

2.10.1 概述 181

2.10.4 泵送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83

2.10.6 影响泵送剂性能的因素 184

2.10.5 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84

2.11.1 概述 185

2.11 阻锈剂 185

2.10.7 其他外加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作用 185

2.11.2 阻锈剂的种类 186

2.12.2 引气剂种类 187

2.12.1 概述 187

2.12 引气剂/引气减水剂 187

2.12.3 引气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188

2.12.5 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的影响 190

2.12.4 对塑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90

2.12.6 影响引入空气量的因素 191

参考文献 193

3.1 水泥-矿物质超细粉最密实填充 195

第三章 矿物质超细粉 195

3.2.1 试验用原材料 197

3.2 超细粉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197

3.2.3 不同品种不同掺量超细粉浆体的稠度变化 198

3.2.2 试验方法 198

3.2.4 超细粉与NF共同掺用时浆体流动度的变化 199

3.2.5 NF掺量对超细粉增塑效果的影响 200

3.2.6 NF添加方式对浆体流动度的影响 201

3.2.7 超细粉对水泥强度的增强效果 202

3.3.1 掺硅粉(SF)混凝土 203

3.3 不同粉体对HPC耐久性的影响 203

3.3.2 掺矿渣超细粉(SG)混凝土 204

3.3.3 掺粉煤灰(FA)混凝土 207

参考文献 209

3.3 结论 209

4.1.1 岩石分类 210

4.1 骨料的岩石与矿物 210

第四章 骨料 210

4.1.2 不同岩石骨料的性能 211

4.1.3 骨料中有害作用的矿物 212

4.3.1 骨料的类型与物理性质 213

4.3 骨料的物理性质 213

4.2 骨料的化学性质 213

4.2.1 耐酸性及耐碱性 213

4.2.2 碱-骨料反应 213

4.3.2 骨料的含水状态及其吸水率 214

4.3.3 骨料的强度 215

4.3.4 表观密度ρ、堆积密度ρ1 217

4.3.5 级配 218

4.3.6 级配理论 223

4.3.7 杂质含量及其控制 226

4.3.8 骨料的耐久性 227

4.4 普通骨料 228

4.4.1 天然普通骨料 229

4.4.2 人工普通骨料 230

4.5.2 人造轻骨料的制造 231

4.5.1 人造轻骨料的历史 231

4.5 轻骨料 231

4.5.3 人造轻骨料的性能 233

参考文献 236

4.6 重骨料 236

5.1.1 天然有机纤维 239

5.1 有机纤维 239

第五章 增强材料 239

5.1.2 有机合成纤维 241

5.2.1 石棉纤维 247

5.2 无机纤维 247

5.2.2 玻璃纤维 249

5.2.3 碳纤维 255

5.3 金属纤维 259

5.3.1 钢纤维 259

5.2.4 用于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其他陶瓷纤维 259

5.3.2 不锈钢纤维 264

5.3.3 非晶态金属纤维 265

5.4.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266

5.4 钢筋 266

5.4.2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270

5.4.3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272

5.4.4 预应力混凝土用热处理钢筋 273

5.4.5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275

5.4.6 冷轧带肋钢筋 276

5.4.7 混凝土制品用冷拔冷轧低碳螺纹钢丝 278

5.4.8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279

5.4.9 预应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钢丝 281

5.4.10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283

5.4.11 钢绞线、钢丝束无黏结预应力筋 285

5.4.12 冷轧扭钢筋 287

5.4.13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289

5.4.14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290

参考文献 295

6.1.1 拌合用水的类型 297

6.1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297

第六章 拌合用水 297

6.1.2 技术要求 298

6.2.3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海港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JTJ228—87)] 299

6.2.2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JTJ221—87)] 299

6.2 其他规范的技术要求 299

6.2.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299

参考文献 300

6.3 关于磁化水 300

0.1.3 特性与应用 303

0.1.2 历史与发展 303

第二篇 混凝土的性能 303

第一章 新拌混凝土 303

导言 303

0.1.1 定义 303

1.1.2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学研究 305

1.1.1 关于流变学问题 305

1.1 新拌混凝土流变学 305

1.1.3 流变学模型 306

1.1.4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学参数 310

1.1.5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学试验 311

1.2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概念及涵义 313

1.3.1 流动性试验 315

1.3 工作性试验方法 315

1.3.2 贯入性试验 317

1.3.3 填充性试验 319

1.3.5 泵送性试验 324

1.3.4 组分分离性试验 324

1.4.1 粗骨料的分离 325

1.4 组分分离性 325

参考文献 326

1.4.3 泌水量试验 326

1.4.2 泌水 326

2.1 离析 328

第二章 早期混凝土 328

2.2.2 水化引起的温升 329

2.2.1 凝结试验 329

2.2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和放热 329

2.3.1 早期抗压强度 330

2.3 早期强度 330

2.3.4 早期拉应变 331

2.3.3 早期抗拉强度 331

2.3.2 早期压应变 331

2.4 早期冻害 332

2.5.2 早期收缩的影响因素 333

2.5.1 混凝土的自收缩 333

2.5 早期收缩 333

2.6 早期开裂 336

2.7 早期脱模后混凝土的养护及强度发展 337

2.6.2 高强高流态混凝土的早期开裂 337

2.6.1 影响早期开裂行为的因素 337

第三章 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338

参考文献 338

3.1.2 硬化水泥浆体的结构 340

3.1.1 骨料相的结构 340

3.1 混凝土的组织结构 340

3.1.3 水泥石与骨料间过渡区相的结构 344

3.2.1 混凝土强度理论 347

3.2 强度 347

3.2.2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及强度发展 354

3.2.3 混凝土的其他强度 364

3.3 脆性 371

3.3.1 脆性指标 372

3.3.3 脆性破坏机理的研究概况 373

3.3.2 混凝土脆性研究的一些结论 373

3.4.1 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374

3.4 弹性模量、泊松比 374

3.3.4 影响脆性的外界因素 374

3.4.2 弹性模量 377

3.5.1 混凝土的干缩 379

3.5 干缩、徐变 379

3.4.3 泊松比 379

3.5.2 混凝土的徐变 386

3.6.1 自生体积变化(收缩、膨胀) 392

3.6 体积稳定性 392

3.7 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393

3.6.2 温度变形 393

3.9 热性能 394

3.8 含水率 394

3.9.2 导温系数(热扩散系数) 395

3.9.1 导热系数 395

3.9.3 比热 396

3.10.1 声学性能 397

3.10 声学、电气、放射线屏蔽性能 397

3.9.4 热膨胀系数 397

3.10.2 电学性能 398

3.10.3 防射线屏蔽性能 399

参考文献 400

4.1 导言 402

第四章 混凝土的耐久性 402

4.2.2 抗渗性的量测与表征 403

4.2.1 渗透原理及影响因素 403

4.2 抗渗性 403

4.2.3 混凝土渗透性的控制 406

4.3.2 混凝土中性化 411

4.3.1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机理 411

4.3 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及其防护 411

4.3.3 氯离子侵蚀 417

4.3.4 提高混凝土护筋性能的措施 420

4.4.1 混凝土磨蚀破坏的机理 432

4.4 耐磨蚀性 432

4.4.2 混凝土磨蚀试验方法 434

4.4.3 影响混凝土耐磨蚀性能的因素 436

4.4.4 混凝土抗磨蚀性能的设计 439

4.5.1 侵蚀的过程与分类 440

4.5 化学侵蚀 440

4.5.2 侵蚀性环境介质 449

4.5.3 混凝土化学侵蚀举例 458

4.5.4 混凝土化学侵蚀的防护措施 462

4.6.1 试验材料与编号 472

4.6 混凝土在土壤中的腐蚀与强度发展规律 472

4.6.2 土壤腐蚀的一般规律 473

4.7.2 碱-骨料反应的类型及反应要素 480

4.7.1 概况 480

4.7 碱-骨料反应 480

4.7.3 碱-骨料反应引起膨胀的机理 481

4.7.4 碱-骨料反应的评价方法 483

4.7.5 AAR的抑制措施 486

4.8.1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 487

4.8 抗冻性与耐低温性 487

4.8.2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 488

4.8.3 保证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措施 489

4.9.1 冻融剥蚀破坏 492

4.9 混凝土的表面劣化 492

4.8.4 耐低温性 492

4.9.3 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剥蚀破坏 493

4.9.2 磨蚀引起的剥蚀 493

4.10.1 混凝土受热时的破坏 494

4.10 耐热性、耐火性 494

4.9.4 环境化学侵蚀引起的剥蚀 494

4.9.5 低强和风化引起的剥蚀 494

4.10.2 高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95

4.10.3 影响混凝土耐热性及耐火性的因素 496

4.11 电流对钢筋的腐蚀 499

4.10.5 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耐热性、耐火性 499

4.10.4 提高混凝土耐热性、耐火性的措施 499

参考文献 500

5.1.1 强度、流动性及耐久性配量原则 504

5.1 配合比的基本原理及配量公式 504

第五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04

5.1.2 配合比定量准则 507

5.2.1 绝对体积法 508

5.2 配合比设计典型举例 508

5.2.2 假设表观密度法 509

参考文献 511

5.2.3 普通强度混凝土高性能化的配合比设计 511

1.1 现场制备 517

1.1.1 搅拌机 517

第三篇 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517

第一章 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 517

1.1.2 计量 522

1.1.4 搅拌温度的调整 525

1.1.3 搅拌方法 525

1.2 预拌混凝土 530

1.2.1 散装水泥 531

1.2.2 混凝土搅拌站(楼) 533

1.2.4 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组 536

1.2.3 商品混凝土的制备 536

1.2.5 混凝土(砂浆)干拌料 537

参考文献 539

2.1.1 一般要求 540

2.1 现场制备混凝土的常规运输 540

第二章 混凝土的输送 540

2.2.1 一面卸料的混凝土运输车(自卸汽车)运输 541

2.2 预拌混凝土的运输 541

2.1.2 手推车运输 541

2.1.3 机动翻斗车 541

2.1.4 混凝土吊斗 541

2.2.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543

2.3.2 泵送设备 545

2.3.1 泵送对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基本要求 545

2.3 混凝土泵送和布料 545

2.3.3 布料设备 554

2.3.4 泵送混凝土施工要点 556

3.1.1 模板类型 560

3.1 模板体系 560

第三章 成型 560

3.1.2 模板配置及计算 568

3.1.3 脱模剂 574

3.2.1 振捣设备 575

3.2 振捣 575

3.2.2 振捣作业 577

3.3.1 浇注前的准备工作 579

3.3 浇注 579

3.3.2 分层浇注与浇注厚度、浇注路线的确定 580

3.3.4 施工缝留置 582

3.3.3 连续浇注及浇注间歇允许时间 582

3.3.5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 585

3.4.1 新浇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592

3.4 混凝土表面处理 592

3.4.2 真空吸水表面处理 593

3.5.1 现场预制 594

3.5 预制构件与制品成型 594

3.5.2 挤出法生产制品 606

3.5.3 离心法生产制品 607

4.1.1 原材料及配合比 608

4.1 喷射法 608

第四章 混凝土特殊施工方法 608

4.1.2 喷射施工工艺 613

4.1.3 喷射混凝土的特性 617

4.1.4 锚杆喷射混凝土 618

4.1.5 纤维喷射混凝土 620

4.2.2 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 626

4.2.1 概述 626

4.2 预填骨料法 626

4.2.3 预填骨料灌浆法施工要点 628

参考文献 633

5.1 湿度、温度的影响 634

导言 634

第五章 养护 634

5.1.1 湿度的影响 635

5.1.2 温度的影响 636

5.2 标准养护 637

5.3.1 潮湿养护 638

5.3 自然养护 638

5.3.4 保温养护 639

5.3.3 空气中养护 639

5.3.2 保水养护 639

5.4.1 养护设备 640

5.4 混凝土制品的养护 640

5.4.2 养护加热方式 642

5.4.3 养护制度 648

参考文献 650

6.1 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体系 651

第六章 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 651

6.2.1 新拌混凝土的质量指标 652

6.2 新拌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 652

6.2.2 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653

6.2.3 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654

6.3.1 混凝土强度检验与控制 655

6.3 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控制 655

6.3.2 混凝土强度评定 656

6.3.4 预制混凝土构件检验 657

6.3.3 混凝土外观检查及允许偏差 657

6.4.1 混凝土强度的统计检验 662

6.4 混凝土强度统计检验与控制 662

6.4.2 混凝土强度控制 663

第一章 按密度及形状分类的混凝土 666

参考文献 666

1.1.2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670

1.1.1 定义 670

第四篇 各种混凝土 670

1.1 普通混凝土 670

1.1.3 普通混凝土的配比设计 671

1.1.4 砼的性能与应用 675

1.2.1 轻骨料混凝土的定义及分类 677

1.2 轻骨料混凝土 677

1.2.3 轻骨料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678

1.2.2 轻骨料 678

1.2.4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684

1.2.5 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687

1.3.1 概述 688

1.3 重混凝土 688

1.3.2 重混凝土的原材料 689

1.3.3 防辐射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690

1.3.4 重混凝土的应用及施工注意事项 692

1.4.3 多孔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693

1.4.2 多孔混凝土的原料 693

1.4 多孔混凝土 693

1.4.1 概述 693

1.4.4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96

1.5.2 特细砂资源及使用情况 698

1.5.1 定义 698

1.4.5 多孔混凝土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698

1.5 特细砂混凝土 698

1.5.3 特细砂的含泥量 699

1.5.4 特细砂混凝土的配制原则 700

1.5.5 特细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702

1.6.2 载气体多孔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强度与载气体掺量关系 705

1.6.1 原材料及其技术要求 705

1.6 轻骨料多孔混凝土 705

1.6.3 轻骨料多孔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强度与轻骨料掺量关系 706

1.6.4 多孔混凝土与轻骨料多孔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707

参考文献 708

2.1.1 概述 710

2.1 干硬、超干硬混凝土 710

第二章 按流动性分类的混凝土 710

2.1.2 干硬、超干硬性混凝土的原材料 711

2.1.3 干硬、超干硬混凝土的压实机理 712

2.1.4 干硬、超干硬性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 714

2.1.5 干硬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717

2.3.2 流动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718

2.3.1 概述 718

2.2 塑性混凝土 718

2.3 流动性混凝土 718

2.4.2 流态化作用及其机理 721

2.4.1 概述 721

2.4 流态混凝土 721

2.4.3 流态混凝土的原材料 723

2.4.4 流态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 725

2.4.5 流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726

2.5.1 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729

2.5 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 729

2.5.2 自流平材料配合比实例 730

2.5.3 自流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 731

2.5.4 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方法与应用注意事项 733

参考文献 734

3.1.1 概述 735

3.1 高强混凝土 735

第三章 按性能用途分类的混凝土 735

3.1.2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途径 737

3.1.3 高强混凝土的性能 739

3.1.4 高强混凝土施工 741

3.1.5 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742

3.2.1 概述 743

3.2 高性能混凝土 743

3.2.2 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748

3.2.3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749

3.3 道路混凝土 755

3.2.4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 755

3.3.1 常用道路混凝土简介 756

3.3.2 道路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基本要求 758

3.3.3 道路混凝土的工作性 760

3.3.4 道路混凝土抗折强度 761

3.3.5 道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762

3.3.6 道路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 766

3.3.7 其他道路水泥混凝土 769

3.4 大体积混凝土 771

3.4.1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772

3.4.2 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773

3.4.4 高强及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777

3.4.3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777

3.5.1 混凝土引气量的影响因素 779

3.5 引气混凝土 779

3.5.2 气泡分布状态 782

3.5.3 引气混凝土的性能 783

3.5.4 引气混凝土的应用 786

3.6.1 补偿收缩混凝土 787

3.6 膨胀混凝土 787

3.6.2 自应力混凝土 790

3.6.4 膨胀混凝土的应用 792

3.6.3 补偿收缩混凝土与自应力混凝土的区别 792

3.7 耐海水混凝土 794

3.6.5 膨胀混凝土的发展 794

3.7.2 耐海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795

3.7.1 海水对混凝土腐蚀的特点 795

3.7.3 耐海水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797

3.8.1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概述 798

3.8 耐酸混凝土 798

3.8.2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及其技术性能 799

3.8.3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 802

3.8.4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804

3.8.5 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的施工及应用 806

3.9 耐磨耗混凝土 807

3.9.1 混凝土的耐磨性 808

3.9.2 各种耐磨耗混凝土 812

3.10.2 耐热混凝土的种类及原材料 814

3.10.1 概述 814

3.9.3 耐磨耗混凝土施工 814

3.10 耐热混凝土 814

3.10.3 耐热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 815

3.10.4 使用耐热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816

3.13 硫磺混凝土 818

3.12 修补混凝土 818

3.11 屏蔽混凝土 818

3.13.1 硫磺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技术要求 819

3.13.2 硫磺混凝土的配合比 822

3.13.3 硫磺混凝土的性能 823

3.13.4 硫磺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 826

3.14.1 装饰混凝土的概念 828

3.14 装饰混凝土 828

3.14.2 装饰混凝土的成型工艺 831

3.14.3 装饰混凝土的耐久性 835

3.14.4 装饰混凝土及其制品的应用 837

3.15.1 研究应用背景及意义 838

3.15 透水性混凝土 838

3.15.3 透水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 839

3.15.2 透水性混凝土的种类及基本性能 839

3.15.5 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841

3.15.4 透水性混凝土的用途 841

3.15.6 物理力学性能 843

3.15.7 透水混凝土路面材料的施工 845

3.16.1 绿化混凝土的开发研究现状 846

3.16 绿化混凝土 846

3.16.2 绿化混凝土的类型及其基本结构 847

3.16.3 绿化混凝土的性能 849

4.1.1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概况 850

4.1 预拌混凝土 850

第四章 按施工方法分类的混凝土 850

4.1.2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851

4.1.3 预拌混凝土现场施工方法 852

4.2.1 概述 853

4.2 碾压混凝土 853

4.2.2 碾压混凝土压实机理 854

4.2.4 碾压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 855

4.2.3 碾压混凝土的性能 855

4.2.5 碾压混凝土施工 858

4.3.2 水下浇注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860

4.3.1 概述 860

4.3 水下浇注混凝土 860

4.3.3 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性能 862

4.3.4 水下浇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64

4.4.1 概述 865

4.4 冬季施工混凝土 865

4.4.2 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比选择 866

4.4.3 冬季条件对混凝土的影响 867

4.4.4 冬季条件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869

4.5.1 概述 870

4.5 夏季施工混凝土 870

4.5.2 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确定 871

4.5.3 夏季混凝土施工 872

4.7.1 概述 873

4.7 真空脱水混凝土 873

4.6 喷射混凝土 873

4.7.2 真空脱水原理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874

4.7.3 真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75

4.8 预填骨料混凝土 876

参考文献 877

5.1.1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分类 878

5.1 纤维增强混凝土 878

第五章 特种增强混凝土 878

5.1.2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理论 879

5.1.3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行为特征 885

5.1.4 天然纤维增强混凝土 886

5.1.5 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 887

5.1.6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 894

5.1.7 合成纤维增强混凝土 898

5.1.8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 901

5.1.9 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 915

5.1.10 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 918

5.2.2 钢管混凝土的分类 925

5.2.1 概述 925

5.2 钢管混凝土 925

5.2.3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 926

5.2.4 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设计 930

5.2.5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933

5.2.6 钢管混凝土的应用 934

参考文献 935

0.0.1 聚合物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 939

导言 939

第六章 聚合物混凝土 939

0.0.2 聚合物混凝土的发展简史 940

6.1.1 原材料 941

6.1 纯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PC 941

6.1.2 纯聚合物混凝土的常见种类 943

6.1.3 纯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945

6.1.4 纯聚合物混凝土的化学和物理性能 947

6.1.5 PC的应用 951

6.1.6 纯聚合物混凝土(PC)的标准 957

6.2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PMC) 958

6.2.1 PMC和PMM用的聚合物及其改性机理 959

6.2.2 PMM和PMC的性能 963

6.2.3 聚合物改性砂浆和混凝土的应用 969

6.2.4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标准和指南 970

6.3.1 浸渍用聚合物材料 971

6.3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 971

6.3.2 浸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973

6.3.3 浸渍混凝土的性能 975

6.4.1 沥青混凝土的特性和分类 977

6.4 沥青混凝土 977

6.4.2 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 979

6.4.3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982

6.4.4 冷沥青混凝土(储存式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985

参考文献 988

7.1 建筑砌块 992

第七章 水泥混凝土制品 992

7.1.1 普通混凝土砌块 993

7.1.2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997

7.2 混凝土路面砖 1000

7.1.3 砌块成型机 1000

7.3.1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发展 1003

7.3 预应力混凝土梁板 1003

7.3.2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井式梁板结构 1006

7.3.3 预应力混凝土梁 1008

7.3.4 预应力混凝土板 1010

7.4.1 概述 1011

7.4 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 1011

7.4.2 一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制作工艺 1012

7.4.3 离心成型的三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工艺 1014

7.4.4 三阶段预应力混凝土管的悬辊制作工艺 1015

7.4.5 钢筒芯预应力压力管的生产工艺 1017

7.5.2 自应力管用原材料 1018

7.5.1 概述 1018

7.5 自应力管 1018

7.5.5 自应力管的应用 1019

7.5.4 自应力管专用设备 1019

7.5.3 自应力管生产工艺 1019

7.6.1 电杆种类和结构型式 1021

7.6 电杆 1021

7.6.2 环型空心截面预应力电杆 1022

7.6.3 生产工艺 1026

7.7.1 混凝土轨枕的类型 1027

7.7 轨枕 1027

7.7.2 我国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 1028

7.7.3 混凝土轨枕用的材料 1030

7.7.4 混凝土轨枕外形尺寸的选择 1031

7.7.6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生产 1032

7.7.5 混凝土轨枕结构设计 1032

7.8.1 预应力管桩结构设计 1033

7.8 管桩 1033

7.8.2 预应力管桩制造工艺 1035

7.8.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海港码头中的应用 1036

7.8.3 管桩的结构技术性能 1036

7.9.1 概述 1038

7.9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 1038

7.9.2 原材料及制备 1039

7.9.3 生产工艺 1044

7.10 建筑水磨石制品 1049

7.9.4 加气混凝土的特性 1049

7.10.1 原材料 1050

7.10.2 预制水磨石的生产 1052

第五篇 混凝土结构的病害及修补加固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病害的诊断 1058

参考文献 1058

7.11 水泥船 1058

1.1.2 混凝土病害产生的原因 1063

1.1.1 混凝土结构病害的表现特征 1063

1.1 混凝土结构病害的表现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1063

1.2.2 混凝土构件表面蜂窝面积和深度的检测 1065

1.2.1 混凝土构件外型尺寸的检测 1065

1.2 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的检测 1065

1.2.4 混凝土结构裂缝缺陷的检测 1066

1.2.3 混凝土结构表面孔洞和露筋缺陷的检测 1066

1.3.2 钢筋位置和保护层的测定 1068

1.3.1 钢筋材质的检验 1068

1.3 结构混凝土中钢筋材质的检查 1068

1.4.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069

1.4 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1069

1.3.3 钢筋锈蚀程度的检验 1069

1.4.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073

1.4.3 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074

1.4.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083

1.5.1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1085

1.5 混凝土工程检测与评估 1085

1.5.2 静力检测混凝土基桩的方法 1093

1.5.3 动力检测混凝土基桩的方法 1094

2.1.1 加固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则 1100

2.1 混凝土结构加固原则 1100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的维修与加固 1100

2.1.3 维修加固方法及其选择 1101

2.1.2 加固施工的程序 1101

2.2 混凝土缺陷的修补 1103

2.2.1 混凝土浅层缺陷的修补 1104

2.2.2 混凝土裂缝注浆修补 1106

2.2.3 工程应用实例 1107

2.3 加大混凝土截面的修补 1108

2.3.1 加大截面的计算方法 1109

2.3.3 施工要求 1110

2.3.2 加固时的构造要求 1110

2.4 外包钢加固 1111

2.4.2 加固方式的规定 1112

2.4.1 加固计算方法 1112

2.5.2 加固设计构造要求 1115

2.5.1 加固特点及适用范围 1115

2.4.3 加固施工要点 1115

2.5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1115

2.5.3 预应力加固施工要求 1117

2.5.4 预应力加固的计算方法 1120

2.6.2 设计计算方法 1125

2.6.1 特点及适用范围 1125

2.6 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 1125

2.6.3 设计结构构造的规定 1126

2.6.4 加固施工要点 1127

2.7.1 喷射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128

2.7 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1128

2.7.2 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设计 1129

2.7.6 喷射施工工艺 1130

2.7.5 喷射机具 1130

2.7.3 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 1130

2.7.4 配合比 1130

2.7.7 工程应用实例 1132

2.8.1 概述 1133

2.8 混凝土工程的快速修复 1133

2.8.2 修补所用材料 1134

2.8.4 工程应用实例 1136

2.8.3 快速修补路面、桥面的施工 1136

第六篇 混凝土及其副产品的再生利用第一章 破碎与切断工程方法 1137

参考文献 1137

1.1.1 炮眼布设 1142

1.1 钻孔 1142

1.1.2 钻眼机具 1144

1.2.1 爆破材料 1145

1.2 爆破与无声爆破 1145

1.2.2 装药方式 1150

1.2.3 装药量 1151

1.2.4 防护覆盖 1152

1.2.6 无声爆破 1153

1.2.5 起爆 1153

1.3 拆除 1155

1.4.1 研削切割 1157

1.4 切断 1157

1.4.2 熔融切割 1158

1.5.1 冲击破碎 1159

1.5 破碎 1159

1.5.4 破碎设备 1160

1.5.3 筛分 1160

1.5.2 挤压破碎 1160

参考文献 1163

1.6 喷流、洗净 1163

2.2.1 概述 1164

2.2 解体混凝土块 1164

第二章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 1164

2.1 搅拌站废料 1164

2.1.1 清洗水及清洗污渣废水 1164

2.1.2 退返混凝土 1164

2.2.2 再生骨料特性 1165

2.2.3 再生骨料混凝土 1166

2.2.5 再生骨料的制造 1171

2.2.4 再生骨料及其混凝土的应用 1171

第一章 硬化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1173

参考文献 1173

2.2.6 混凝土微粉的再利用 1173

1.1 硬化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测试(密度、吸水率和孔隙率) 1177

第七篇 混凝土的测试分析 1177

1.2.1 强度 1178

1.2 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测试 1178

1.2.2 变形性能试验 1185

1.2.3 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试验 1191

1.3.1 抗冻性能试验 1192

1.3 硬化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 1192

1.3.2 动弹性模量试验 1194

1.3.4 碳化试验 1195

1.3.3 抗渗性能试验 1195

1.3.5 抗硫酸盐腐蚀 1196

1.3.6 氯离子渗透性试验 1197

1.3.7 碱-骨料反应 1199

1.3.8 耐磨耗性能测试 1200

参考文献 1201

2.1.1 勃氏法 1202

2.1 粒度分析 1202

第二章 微观分析 1202

2.1.3 沉降法 1203

2.1.2 BET法 1203

2.1.4 激光粒度分析 1204

2.1.5 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 1205

2.2.1 粉末X射线衍射 1206

2.2 组成与结构分析 1206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 1210

2.2.3 热重分析与差热分析 1216

2.2.4 压汞法 1219

2.2.5 表面硬度 1220

2.2.6 核磁共振法(NMR) 1221

参考文献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