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1
主编前言 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先正本清源 赵定理 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 1
二、哲学的正本清源 5
三、科学的正本清源 8
中国文化的思想进路 鞠曦 12
一、“道”与“学”、“术”与“学”的思想进路 14
二、以术为学与道统 19
三、道统的反思 26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生长点(纲要) 辛立洲 31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生长点示意表 31
二、现代文明的困惑 32
三、中华传统文化概要 44
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生长点 65
五、最后说明 77
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观念探源:上古汉语中的“是”与“时” 肖娅曼 79
儒家心性论作为伦理学基础是否可能? 黄玉顺 91
一、本文问题所引出的元问题 92
二、中西思维的范畴基础 95
三、中西思维的推衍形式 105
四、儒家心性论的纯粹关系特征 115
五、儒家伦理学的关系映射推定 119
中国哲学史上的有无之辨及其问题形式 杨宏声 132
良心与赤子之心及其张力与互补 谢阳举 171
“赤身担当”颜山农 任文利 184
一、山农家风 184
二、神秘主义:山农之“神道设教” 186
三、山农宗旨: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
一、孔道之精要 212
太虚大师儒学思想述义 李广良 212
二、儒学经典的佛学诠释 215
三、结语 232
郭店楚简与《大学》 梁涛 233
郭店楚简与《中庸》 梁涛 250
周代礼乐文化及其伦理精神 牟红芳 李唯一 279
《仪礼·丧服》的传、记及其与经文的关系 丁鼎 284
一、《丧服传》与子夏的关系 284
二、《丧服传》中的旧传及其与《礼记》的关系 294
三、《仪礼·丧服》“记”文的撰作时代 299
四、《仪礼·丧服》经、记、传三者的关系 301
段正元道德思想精义 韩星 303
一、问题的提出 303
二、道、德及其关系 305
三、真假道德与实行道德 310
四、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314
五、道德与其它 316
六、修道立德,实现大同 326
七、人能弘道 328
段正元的儒学思想 鞠曦 330
一、段正元儒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331
二、段正元儒学思想的哲学反思 336
三、儒学和道学 339
五十年代冯友兰对人生境界说的自我批判 刘东超 349
读《中国儒教史》上卷有感 陈咏明 362
人文学术研究应有严谨的学理基础 王健 380
儒教是教非教之争的历史起源及启示 韩星 389
儒家生态哲学简论 崔发展 403
思者如斯 逝者如斯 409
纪念杨子彬先生 鞠曦 412
带着自己的良知去死 温厉 421
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