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迎春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4060204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资本矛盾、道德理想、文化冲突、民主政治、多元化价值观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国当代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提出“社会存在的结构性变迁是意识形态变革的基本动力”。并从历史辩证法视域的角度,分析了从五四时期开始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百年,中国的意识形态变迁的几个转折。

导论: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 1

一、社会存在的结构性变迁是意识形态变革的基本动力 2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求变是意识形态变革的理论内驱力 4

三、民众认同的多元变化是意识形态变革的重要因素 6

四、“价值之争”始终存在于意识形态变革的历史进程中 8

第一章 资本矛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定位 12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特色 12

1.求实与求是相统一 13

2.立场与方法相统一 17

3.科学与信仰相统一 20

二、资本矛盾性的当代视野 22

1.资本的矛盾性与发展的“代价” 23

2.克服资本矛盾性的虚假方案 25

3.克服资本矛盾性的根本方法 28

三、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

1.资本的历史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认知 30

2.现代社会矛盾的新特点 33

3.资本控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6

四、矛盾与和谐: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核心范畴 39

1.“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41

2.自由主义和谐理论的虚假性 44

3.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核心内容 48

五、列宁晚年对资本主义的辩证把握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51

1.前进与退却: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辩证思考 52

2.目的与手段: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价值定位 56

3.利用与控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危险性 59

第二章 道德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维度 64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特色 64

1.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根本出发点 65

2.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定位 69

3.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实践意义 73

二、断裂与延续: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道德因素 75

1.走出“美学的王国”:马克思的道德理想及其对现实的批判 76

2.人本主义伦理方法的扬弃与马克思哲学方法的变革 79

3.从道德原则出发还是从现实出发:理解道德本质的关键 82

4.“永恒道德”的虚妄:形式主义道德观的理论实质与实践后果 84

三、当代意识形态冲突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86

1.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正当性 87

2.个人主义道德观的理论矛盾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价值合理性 90

四、确定性的寻求:马克思的公平观及其实现 92

1.公平问题的重要性 93

2.马克思经济研究的伦理向度 95

3.马克思公平思想的实现 97

五、当代意识形态视野中的近代中国新旧道德之辨 99

1.危机与反思:道德的新旧之辨 100

2.比较与抉择: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道德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06

3.继承与发展:中国近代新旧道德之辨的当代启示 111

第三章 文化冲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14

一、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14

1.资本的矛盾性及其在文化上的反映 115

2.抽象人性论的实质及其文化表现 118

3.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基础及其历史前景 120

二、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 125

1.感官主义:粗俗文化的表象特征 126

2.粗俗文化的哲学基础 128

3.超越粗俗文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31

三、一种文化批评理论对粗俗文化的辩护 134

1.所谓粗俗文化的解放作用 134

2.粗俗文化与泛性论 135

第四章 政治诉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 138

一、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138

1.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前提 139

2.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环境 141

3.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145

二、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本原则及制度特征 149

1.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150

2.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 154

3.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 157

第五章 价值多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161

一、价值多元与共同理想的冲突 161

1.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价值多元的产生 162

2.共同理想弱化的原因 163

3.“淡化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消极影响 166

4.科学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价值共识 169

二、观念的僭越:从“人道主义”讨论到“普世价值”问题 171

1.观念的澄清:“人道主义”讨论再思考 171

2.普世价值:一个虚幻的观念体系 173

3.观念的还原:正确把握观念的方法论原则 175

三、享乐主义的泛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78

1.享乐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17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性 184

3.“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 189

四、“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意识形态性 193

1.精神分析哲学的僭越与“意识形态终结论” 194

2.社会结构的变革与“意识形态的终结” 201

3.历史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方法论检视 208

第六章 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 214

一、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及其当代意义 214

1.“跟工人农民站在一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 215

2.“改造中国与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 219

3.反对“老教条”和“洋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批判性 222

二、邓小平的清醒意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228

1.清醒地评价历史与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229

2.清醒地认识现实与实践上的升辟新路 235

3.清醒地把握危险与前进中的方向控制 23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证特性 242

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243

2.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 246

3.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249

四、认识“改革开放”的矛盾方法 252

1.“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资本主义化”的原则区别 253

2.“老祖宗不能丢”和“思想僵化”的原则区别 255

3.“怀念过去”和“回到过去”的原则区别 260

五、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原则 263

1.从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历史任务阶段性变化的深刻反应把握其历史定位 264

2.从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性把握其方法论特色 266

3.从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应用把握其实践价值 269

主要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