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导论 文学与文学观 1
第一章 文学的心理哲学 17
第一节 认同性自我批判 18
一 看待人生的两种方式 19
二 从外在社会批判走向内在自我批判 25
一 内心困惑是艺术发现的动力 31
第二节 内心困惑 31
二 惧怕还是投入内心困惑? 40
第三节 焦虑性体验 45
一 焦虑体验与文学 45
二 焦虑的心理学说明 55
第四节 超越感与挫折感 60
一 超越感 61
二 挫折感 67
第二章 文学的语言哲学 75
一 语言是工具抑或人之存在的条件? 76
第一节 从语言学到诗学 76
二 科学语言、日常语言与诗的语言 80
第二节 从语言到话语 89
一 语言与话语 93
二 诗的话语 93
第三节 诗的话语——主体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96
一 语言的中介性 96
二 作为实在世界替代的诗的话语 99
三 诗的话语与形式 103
一 从替代到探索 112
第四节 诗的话语——世界可能性的发现 112
二 世界可能性的探索与发现 116
第五节 诗的话语——主体间的对话 124
一 诗的话语的主体间性 124
二 诗的话语的意义及其解释 129
第六节 诗的话语——文化批判力量 136
一 话语行为与承诺 136
二 话语的两面——霸权与颠覆 139
三 话语的文化批判力量 145
第三章 文学的历史哲学 155
第一节 历史、史学与文学 156
一 历史与人 156
二 史实的历史与符号的历史 158
三 作为“史家”的作家 162
四 作为“历史备忘录”的文学文本 169
五 作为历史重建的阅读 173
第二节 文学中的时间性与历史感 177
一 文学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 178
二 文学的时间性与历史感的关系之一——现在与过去的历史对话 186
三 文学的时间性与历史感的关系之二——现在性与互文性 193
四 文学的时间性与历史感的关系之三——故事时间、结构时间与时间的历史体验 203
五 文学的时间性与历史感的关系之四——读者的历史重建 212
第三节 文学史与历史思维 218
一 精神史与风格史——文学史作为一般精神史或特殊历史类型的悖论 219
二 形式史与社会学史——文学史自律与他律的悖论 228
三 接受史与新历史主义——历史解释中过去视界与现代视界的悖论 248
第四章 文学的哲学 261
一 文学与意识形态 262
第一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 262
二 文学、意识形态与生产 264
三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生产 271
四 文学作为批判性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 277
第二节 作为伦理学的文学 289
一 文学与道德 289
二 作家的道德承诺与道德关注 295
三 文本的道德内涵与审美品质 307
四 读者与作家的道德对话 311
第三节 作为形而上学的文学 316
一 文学形而上学的必然性 317
二 体验与形而上学 323
三 通向形而上学的艺术符号 333
四 审美观照与形而上学 336
结语 没有终结的文化哲学思考 341
主要参考文献 345
西语人名索引 351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