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之而成 走出书斋后的哲学沉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4558X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国哲学和现实生活中吸取思想哲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序 1

由做过的事所引起的哲学思考 1

相遇 H.-G.伽达默尔 1

走出哲学研究所 7

对“自己做过的事”的看法 14

从立法者到解释者,从解释者到实践者 36

真正的哲学问题根植于哲学以外 46

哲学的尺度:与天地准 50

哲学的终、始及其他 61

始与终作为一种阶段划分的标志 62

始于对前人哲学错误的发现 64

终与始之间 68

不必立中间亦莫住两头 71

有在无在,无在无不在 72

哲学的源、原、缘及其不可重复性 74

源 75

原 77

缘 77

源、原、缘的不可重复性 79

通过复兴传统来重建哲学 81

有关哲学复兴的几个说法 81

与传统决裂 83

引进国外的哲学思潮 85

以退为进,寻求哲学的自救 90

“Kehre”与“进道若退” 90

正确思路的难求与难行 92

再从柏拉图回溯远古巫术传统 95

伽达默尔的成就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95

“生活世界”与生命原初状态的哲学探索 98

天体理论与远古巫术 103

远古的人与自然的非异己的存在关系 110

科学改变了远古巫术的哪些基本点 110

远古的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关系 111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 112

科学的重工具 114

科学用论证取代见证 115

科学排斥传统 116

人的原初性存在及其感觉 117

“原初性存在”与对存在的“原初性认识” 117

人的原初性的生存状态及其感觉 118

哲学与宗教 125

原创性哲学家的根本点 127

不在于“认识的反思” 128

激活哲学的生命 130

哲学的本原 133

“必须依靠自己的生存本能” 133

“死亡的困扰,是哲学的起源” 135

生(性)命 141

实际生活中性命攸关的东西 141

性命既相反又相成 143

何谓性 144

性、爱情、婚姻、家庭 146

死亡与不朽 151

生(性)命既不可解释,也不求解脱 156

人生 162

实际的人生与理想、幻想 162

尽人事,虽败犹荣 165

人生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两难境地 167

人生关键是进退二字 170

区别于科学的历史 172

历史与历史的哲学 172

“实际发生过的事实” 174

对“实际发生过的事实”的说、写 175

对“他者性”的再思考 178

令人窒息的无思想状态 183

思想工作,一定是有思想的人才能做 184

造成无思想状态的原因 185

思想如何从无到有 188

有所触而动 188

在无疑处设疑,从不问处下问 190

没有真言,哪来的真理? 191

止,尔后有所观、有所思 194

处境与(思想)境界 196

以境论区别认识论、本体论 196

境论与中国哲学的特征 198

思想说:“我想有个家” 200

心为思想之家 200

把思想导向更高深的层次 201

思想的定位、到位与出位 203

让思想“得其所哉” 203

从“思必出位”到“行不从径” 204

思想的简易原则 207

足智、多谋、善断 209

知、知性、理解 213

去智障 213

知与知性 214

知与理解 216

“光”、“舍”的一字两义 220

真理是多义甚至是歧义的 223

关于真理之源 225

真理源于行(做事) 225

如何走向真理 228

真理与人的实际生活 232

纯真的智慧更为难能可贵 236

“为道”区别于“为学” 23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38

纯真的智慧是“日用而不知”者的智慧 242

智慧与哲学 245

对哲学的思考,并不是所思考的哲学本身 245

对哲学的思考,也不再是哲学了 246

对非哲学事物的思考,却可以是哲学的 247

对哲学的思考,以何种方式超越哲学 248

“哲学”,是一种近代形态 249

“哲”,本不是“学” 250

智慧与知识的区别 251

哲学属于过去? 252

智慧(哲)的不立文字与“学”的话语体系 253

智慧(哲)不在学校,也不在学府 254

智者如水 255

智慧的超越性 255

对精神的以往哲学思考的简单回顾 257

对精神的哲学思考不应停留在科学的层面上 257

如何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哲学的方向 262

精神境界的实现 265

精神境界实现的两层意义 265

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实践,是哲学的永恒主题 267

语言文字问题 269

语言科学作为精神的史前史 269

从古希腊的讲演、辩论看解释哲学 270

语言作为本源 272

原话与传话 273

名称与概念 275

语言只是沟通的渠道之一 277

不言——不落言诠 278

为什么说:语言不是本源 279

“宁身体力行,勿坐而论道” 283

做事的哲学及其主要特征 287

敢于面对现实 289

不怕失败、允许失败、珍惜失败 293

成事不足者,往往败事有余 294

宁可做错,不可不做 296

自立自强自救 298

行动的竞争性、争斗性 302

行动的基本特性与几种关系 302

行动的几种关系 303

以行动为参照点看对话 307

哲学既重理悟,更重行持 309

知(内圣)与行(外王)的统一 313

关于哲学自身的定位 316

哲学中的定位理论 321

时空重组 323

关于哲学的方法问题 328

解释学与中国经学 328

历史与结构的方法 330

法天而立道(无法之法) 331

哲学家何以安身立命 333

安身立命的最高境界 333

既“师法传统”更“师法造化” 334

要以哲学本身的建树为重 335

学府的弊端与学院哲学 337

传统压倒生活 337

饭碗压倒学问 338

弊端的成因 340

走出以往的哲学 342

告别依附性 345

祖宗崇拜 346

政治评判 352

道德诘难 354

依附性与儒学 356

以往哲学的精华绝不能说已发掘殆尽 359

人应该不断超越自己的眼光、境界 365

大道无形 369

哲学没有最终答案 374

跋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