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百年一瞥 1
第一部分 二战前 9
一 现代主义在欧洲兴起 9
二 现代主义在英国兴起 20
三 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30
四 传记文学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40
五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叙述技巧和象征手法 49
六 《吉姆爷》的形式技巧 58
七 《到灯塔去》:一幅有声的画 70
八 《印度之行》不和谐的双声:反殖民主义与殖民主义话语 82
九 文化研究中的《印度之行》 94
十 独特的劳伦斯,独特的《虹》 107
十一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色情小说吗? 118
第二部分 二战后 137
十二 “福利国家”时期的英国小说 137
十三 50年代那批“愤怒的青年” 150
十四 传统与反传统 159
十五 60、70年代的英国小说 188
十六 80、90年代的英国小说 204
十七 笑文化的颠覆性和英国社会转型期的笑文化 224
十八 伯吉斯的佳作《九十九本佳作》 236
十九 格雷厄姆·格林及其作品 241
二十 英国人喜欢《幸运的吉姆》 269
二十一 一部反文化小说——《幸运的吉姆》 280
二十二 穷汉子说:“不”——《那种莫名的感情》 286
二十三 《蝇王》的哲学寓意 300
二十四 工人写工人——西里托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上午》 312
二十五 多丽丝·莱辛与《第五个孩子》 325
二十六 评乔治·奥威尔的《1984年》 336
二十七 后现代主义及约翰·福尔斯 348
二十八 从后现代主义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看作者与人物的对话以及对话所体现的民主平等精神 364
二十九 《瀑布》——德莱布尔的实验性小说 372
三十 爱情与死亡的拼贴画 387
——D·M·托马斯的《白色旅馆》 387
三十一 话说安杰拉·卡特 393
三十二 纳丁·戈迪默与《自然变异》 416
三十三 拉什迪和《子夜出生的孩子》 427
三十四 V·S·奈保尔的《比斯瓦斯先生的屋子》 435